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528

  官僚集团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会有这样那样的分歧,但是如现在这般两极分化的情况却很少见。
  有野心的人两眼放光,跃跃欲试,而那些混吃等死的蠹虫,则都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哀叹不休。
  但是有一点二者是相同的,那就是——
  所有人都明白,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正式降临,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必须接受这个现实,适应新的规则!
第678章
:儒家的问题
  腐朽官僚们的怨念,并没有影响到台上的孔宣。
  和昨天演讲时的手足无措不同,今天孔宣的表现,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鲁儒虽然有些腐朽落后,但怎么说也传承了上千年,理论体系趋于完善,无论诸子百家提出怎样刁钻的问题,他总能从前人的经验中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这些做法究竟对不对,未经朝堂公议,没有付诸实践之前,谁也不敢妄下结论。
  可是有办法,就比没有办法要强。
  靠着前人的智慧,孔宣游刃有余地应付着诸子百家的诘难,直到一刻钟的时限结束,才满面春风地走下讲台,和昨天的狼狈比起来,简直判若两人。
  ……
  在鲁儒之后,孔颖达第二个登上讲台,先对着御座上的皇帝皇后行了一礼,继而转身面对全场,作揖道:“新儒孔颖达,恭请天下贤达指正……”
  孔颖达的话说完,诸子百家的反应远没有刚才孔宣登台时那么热烈。
  尽管也有几个人站出来提了几个问题,但提问的几个人都出自儒家内部,而且那些问题也根本不像是在刁难,反而像是在为孔颖达保驾护航。
  显然,面对来势汹汹,且极有可能结成联盟的墨法黄老三家,本来已经成为一盘散沙的儒家,重新又团结在了一起。
  只不过他们想抱团取暖,李承乾却不能坐视他们这么干。
  一来当然是因为他知道墨家并不会跟黄老、法家联盟,如果让儒家拧成一股绳,其他三家就要被他们按在地上摩擦。
  二来也是因为李承乾一直觉得,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是处理好政治、军事、经济的关系。
  说到底,就是读书人,军人,普通百姓的问题。
  这三个群体都好了,这个国家就会好,
  一旦这三个群体中的某个或多个出了问题,国家就会走上下坡路,最终天下鼎革,神器易主。
  ……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唐的百姓虽然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但过得都还算不错。
  至少历史上同时期本该出现的土地兼并现象,如今还没有看出任何苗头。
  而且,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和对外战争的红利,如今大唐中产阶级的数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百姓们有了钱,有了产业,传宗接代的意愿自然也随之而来。(这句话有点嘲讽啊)
  据户部最近几年的统计,自贞观十四年新君登基,颁布鼓励生育和各项惠民政策至今,官方在册的总户数,从最初的三百来万,一下子暴涨到了近五百万,人口总数也越过了两千万大关,比先帝在位时多了近四百万。
  这还是在没有算安北、安西、新罗、东瀛等地以及异族奴隶的情况下。
  如果把安北等地和那些异族奴隶也算上,如今大唐治下的人口规模,很有可能已经突破了三千万!
  三千万人口,在这个前工业化,讲究「人多力量大」的时代,绝对属于那种能够横扫全图的终极BOSS。
  只要各项技术继续发展,对外扩张的脚步不停,确保普通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想要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能够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跃迁,那么百姓的问题就暂时不需要朝廷担心。
  与此同时,大唐的军队建设,在淘汰了府兵制,经历了两轮改革之后,也走上了正轨。
  唐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在接连的胜利和各种物质、精神奖励的刺激下,达到大唐立国以来的巅峰,颇有几分史书上秦国锐士「闻战则喜」的味道。
  李承乾和大唐朝廷需要思考的,只是该如何控制将士们的自大心理,防止骄兵必败的情况出现。
  至于其他的,完全不需要考虑。
  ……
  三个影响国政的问题去掉了两个,也就只剩一个读书人的问题了。
  或者不该说是读书人的问题,而是儒生的问题。
  儒生,不只是李承乾和大唐一家的心病,而是自秦汉以来,以至于后世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无法绕过去的一块顽疾。
  对于儒生这个群体来说,天下如何,百姓如何,他们很多时候都不会去考虑。
  上下尊卑,三纲五常,见皇帝应该怎么走路,怎么跪拜,怎么……
  这些虚无缥缈,对国家,对民族屁用没有的东西,反而备受他们关注。
  所以,儒家向来清谈者多,而躬行者少。
  当然,儒家内部也不是完全没有清醒者,能看出儒家的弊病所在,想要做出一些改变。
  只不过无论是前世的孟子、荀子,还是后世的王安石、张居正,最终都失败了。
  他们的失败,固然有他们自身的原因。
  但是,那些自己想当咸鱼,还拦着不让别人做事的所谓「清流」,绝对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自从李承乾登基以来,就一直在尝试改造儒家,帮助儒家发展。
  而他选择的办法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分裂儒家……
  ……
  分裂儒家等于改造儒家、发展儒家,听上去似乎不合逻辑,但确实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儒家思想最活跃,最具先进性的几个阶段,无不是儒家分裂的时期。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子思、子夏、子弓等人因为理念不同,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韩非子说「世有八儒三墨」,足可见当时儒家内部有多混乱。
  可就是在这样混乱的局势下,儒家诞生了自孔子之后思想成就最高的两个人——孟子和荀子。
  诞生了公羊,谷梁,韩诗,楚诗等等学派,儒学成为当世显学,其他诸子百家的弟子数量加起来,也不足儒家的一半。
  然后……
  儒家就萎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往后上千年,儒家除了在汉宣帝的「指导」下搞出一个经学,其他方面几乎可以说是毫无进步。
  一直到北宋灭亡,儒家分成北儒、南儒两派,程朱理学才应运而生,并一直延续到满清灭亡。
第679章
:施压
  在李承乾看来,儒家就特么是一群不虐不爽夫斯基的抖M,你不跟在屁股后面抽,他们就不肯进步。
  于是,自登基以来,李承乾左手百家争鸣,右手改革科举,逼着儒家分裂,逼着他们改变。
  几年下来,儒家确实也在进步,除了一个鲁儒依旧顽固不化,孔颖达的新儒学派,杜构的荀子学派,萧瑀的孟子学派等等,都在儒家学说现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可是,这远远不够!
  除了孔颖达的「义利之辨」和杜构在辽东推行的种种政策,儒家内部,能让李承乾看上眼的东西并不多。
  而且,除了新儒和荀子这两家,儒家各派那种喜欢高谈阔论,却不实事求是的毛病依旧存在。
  就这样他们还想结盟,还想重新合为一体。
  他们想干什么?
  想把新儒和荀子重新拉回到那个好不容易爬出来的王道泥潭里去?
  李承乾绝不答应!
  李承乾也知道,他或许没办法改变所有人。
  但他至少可以影响一部分人,让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开历史的倒车!
  ……
  当孔颖达在一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中走下讲台的时候,李承乾抬手制止了杨师道准备叫下一家的动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