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528

  在李承乾眼里,王盛已经是个死人了,所以他并没有在王盛面前掩饰自己对于皇位的野心和对世家的厌恶。
  王盛对于自己的命运早就有所觉悟,对于李承乾的态度也不感到奇怪,继续问道:“那殿下为何如此雷厉风行的处理江南大小官员?难道殿下不怕百姓不安,影响到朝廷的威信吗?”
  李承乾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说道:“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处置多少贪赃枉法的官员,他们都不会心疼,反而会拍手叫好。至于影响朝廷的威信……”
  “呵呵,如今的江南官场大部分还都是前隋留下来的官员。”
  “我大唐立国不久,来不及清查天下官吏,这才让这些祸国殃民的恶棍逍遥了这么长时间。想必这么说的话,百姓还是能理解的。”
  听李承乾话里的意思,竟然是想把一切的罪责都推给前朝。
第134章
:出卖
  “处理了我等世家和官吏,殿下又准备如何安置江南这一摊子事呢?”王盛不依不饶的刨根问底。
  李承乾当然有自己的打算,不过那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过于惊世骇俗,所以在万事俱备之前,李承乾不准备让任何人知道。
  因此他并没有理会王盛的问题,反而说道:“我想王公要求和孤单独谈谈,不会只是想知道孤的打算吧?说说吧,你准备拿什么和孤做交易。”
  从王盛一开口,李承乾就知道他是准备和李承乾谈条件了,胜券在握的太子殿下倒是不介意给他这个机会,只要他付出的东西在李承乾看来有价值。
  知道李承乾不打算和自己说他的计划,王盛也不在意:“殿下初到江南便微服到了扬州。这么隐秘的消息,殿下难道就不好奇王某是怎么知道的?”
  李承乾眉头稍微皱了一下,接着便释然道:“孤很好奇,不过知道孤前往扬州的总共也就那么几个人,花费些功夫,总能查的出来。王公想要拿这个和孤做交易,只怕有些不够分量。”
  王盛没想到李承乾居然会不在乎有人暗中出卖自己,想了一会儿,狠了狠心,说道:“王家在江南经营了这么多年,如果只凭着江南这些人,恐怕早就家破人亡了。不瞒殿下,除了江南的官员,就是庙堂之上,王家也有不少的人脉。除此以外,山东几大世家,和我王家也有些私谊,不知这些够不够分量?”
  李承乾神色一正,王家这次的价码可就有点高了,有了朝廷里那些人的把柄,李承乾可以借此拉拢一批人,有了山东世家的证据,日后处理起来也会方便很多。
  说实话,李承乾是有些心动了,不过心动归心动,王盛要是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就算以后会多些麻烦,李承乾也绝不可能答应。
  “说说吧,你有什么要求。”李承乾脸色严肃起来,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王盛也是个聪明人,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说出来的要求虽然的确有些过分,不过还在李承乾的接受范围内,因此考虑了一番之后,最终还是咬牙答应了下来。
  安排好了王家的退路,王盛也很干脆的就认了罪。
  处置了王盛,李承乾便起身向外走去,同时叫人把王盛带下去关进大牢,被卫士拖下去的时候,王盛说了一句:“殿下难道就真的不想知道是谁出卖了你?”
  李承乾头也没回,只是冷冷的说道:“你要再敢多说一个字,休怪孤无情!”
  ……
  刺史府二堂,李承乾坐在椅子上,目光看着高墙外的天空,心中难免有些唏嘘。
  其实对于到底是谁出卖了自己,李承乾心里已经有了些想法。
  他到扬州的事总共也没几个人知道,会出卖,或者说能出卖自己的也就那几个人。
  之所以他不让王盛说出来,一来是因为知道这件事的都是李承乾的心腹,如果真的这些人当中有人背叛了自己,他实在不知该怎么面对。
  除此以外,李承乾其实也是担心王盛会借着这件事坑自己。
  要是他胡乱攀咬一通,自己岂不是冤枉了好人,而且还让真正的内奸逍遥法外?
  除了以上这两个原因,其实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麻蛋,如果这个时候就把谁是内奸找出来了,后面的章节还写个屁啊!(作者乱入)
  因此,出于种种原因,李承乾并没有急着处理内奸的事情。眼下最主要的还是完结王家的案子,然后回京复命。
  让人把李恪等人叫了进来,李承乾把刚才自己和王盛商量的结果和众人交代了一番。当然,关于内奸的事他并没有说。
  听了李承乾的叙述,李恪沉吟了一下,说道:“大兄,答应王家留下一房的嫡系血脉,会不会有些太过了?”
  李恪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古代这些世家和现在可不一样,一房就几个人。
  像王家这样的大家族,一房的血脉,那上上下下加起来足足有数十乃至于上百人。
  有了这些人做底子,王家他日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古人对家族的重视要远远高于国家和民族,今天朝廷灭了王家,这些人日后必定会源源不断地给朝廷找麻烦,
  李恪相信李承乾不会看不出这一点,可是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问了一句。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一房的传承的确是有点多,不过王家开出的条件也不错。”
  说着,李承乾从怀里掏出两本小册子,递给了李恪。
  这两本小册子就是王盛和李承乾商量好的王家和朝中大员、山东世家各种交易的详细记录。
  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王盛一直都随身带着,刚才两人达成协议之后,王盛就把它交给了李承乾。
  册子并不厚,不过用的纸都是市面上能见到的最好的纸,显然这两本册子的主人对它很是看重。
  李恪接过册子翻了几页,眼睛顿时就瞪的和铜铃一样大。
  飞快地把手里的册子从头到尾翻了一边,李恪说话的声音有些不自主的颤抖:“大……大兄,这……这些……不会都是……真的吧?”
  李承乾已经提前看过这两本册子了,当然知道李恪为什么是这副表情,虽然自己也不愿相信,可是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是王盛贴身收着的,你觉得作假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恪无奈地看了两眼手里的册子,嘴里有些发苦:“可是这也太过于匪夷所思了吧?”
  “孤也不愿相信。没想到我大唐盛世太平的外表下,竟然会是这个样子。父皇每日里宵衣旰食,居然会是这么个结果。”李承乾不无自嘲的说道。
  “大兄你准备怎么处理这两本册子?”李恪问道。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李承乾看了李恪一眼。
  “依小弟之见,这两本册子的事绝对不能让父皇知道。”李恪看着李承乾,小心翼翼地说道。
  李承乾点点头:“不错,以父皇的性子,如果让他知道了这两本册子上的事,哪怕是最后闹的天下不安,也绝不可能放过这些人的。此事暂且只有你我知道,千万不要外传,等我找个合适的机会再和父皇说吧。”
  【今天暂且只更新一章吧,编辑大大说我前面的章节有点问题,让我趁着刚上架的机会,把前面的章节整理一下,所以这几天可能会少一些更新,要不然工作量实在太大,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见谅,欠下的章节后续会补偿回来的。】
第135章
:处置
  李恪也知道自家皇帝老子的个性,闻言点头表示赞同,转而问道:“父皇那边倒是好说,这些人大兄打算怎么处置?”
  李恪拍了拍手里拿着的两本小册子。
  李承乾考虑了一下,说道:“虽然现在不宜轻动,可是该给的警告还是要给的,免得这些人日后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至于该怎么处置……还是慢慢来吧,江南这次闹的天翻地覆的,如果朝中再出什么变故,恐怕真的会天下不安。”
  李恪一脸赞同地点点头,然后问道:“那江南这些官员怎么办?”
  “那些人不是都主动认罪了吗?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就是了。”
  “大兄你莫不是说笑的吧?”
  李恪一把从椅子上站起来,惊讶道:“那可是大大小小上百个官员。怎么能说处置就处置了?!”
  要是放在别的时候,李承乾也不敢这么干,不过江南现在的局势,倒是给了他这么干的机会。
  更何况,他还有别的打算。
  示意李恪坐下,李承乾给他分析了一下现在的情况:“老三,如果换一个时候,孤也会同意你的看法,不过就江南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么做反而没什么问题。”
  李恪正准备说话,却被李承乾打断:“你先听我说。治国之道,首重律法,法行则国安,反之则国乱。想要律法通行,就必须要有清正廉明的官员。
  江南这些官员刚才你也看见了,不用孤再多说。你觉得依靠这些官员,能治理好国家吗?”
  “可是一次处理这么多的官员,恐怕百姓会对朝廷有误解啊。”李恪苦口婆心的劝道。
  李承乾摆了摆手:“你放心,如果没有把握,孤也不会这么干的。”
  李承乾安抚了李恪一句,接着便开始向他解释自己的意图:“首先,江南因为远离长安的缘故,官员大部分还是前隋和宇文化及称雄江南的时候留下的,只要我们将朝廷选拔的官员和前朝遗留的官员做一些区别对待,百姓那里也就糊弄过去了。”
  “其次,这次主要的处置对象还是那些世家,至于江南官场的清洗,不过是顺手而为,只要我们注意引导,百姓只会觉得这些人和那些世家沆瀣一气,一样可恨、可杀,而不会影响到朝廷的声望,要是我们处理的好,说不定还能给朝廷赚取些民心。”
  “其三,自从前隋开始,江南等地的赋税和粮食产量都已经逐渐超越了北方,朝廷对于江南的依仗也越来越重,江南绝不能有失,如今江南的官场已经是沉疴已深,要是不快刀斩乱麻,只怕等我们走了以后,江南又会回到以前那副样子。”
  “大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也说了,朝廷日益仰仗江南,如果我们这里出了岔子,你我皮肉遭殃事小,影响了父皇的圣誉就不好了。”李恪还是有些不放心。
  “无妨,这事孤已然是十拿九稳,你就在一边待着,让你见识见识孤的手段。”李承乾倒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恪知道自己是绝不可能说动李承乾了,只好闭嘴不再说话了。
  之后的几天,李承乾让金陵刺史府发下告示,说王家的案子已经有了结果,太子殿下将在半个月以后,将结果公之于众。
  除了原本就待在金陵城里等消息的百姓,还有不少外地的百姓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往金陵城赶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