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528

  李承乾将带来的府兵都派了出去,一来为越来越多的百姓准备住宿的地方,二来也是为了维持金陵城的治安。
  ……
  半个月的时间眨眼就过了,空气里有了些秋天的萧瑟。
  江南一地,包括江南、淮南等数道在内的几十个州县,数万百姓拖家带口的来到金陵城,要看看朝廷到底怎么处置王家。
  李承乾选定的地方在金陵城的东门,时辰还没到,无数的百姓都开始往东门汇聚,将城门内外堵得严严实实。
  时至正午,李承乾在李恪和一众官员的簇拥下,从城门楼里走了出来,身上的太子衮服彰显着他高贵的身份。
  “参见太子殿下。”城下的百姓都跪在了地上,齐声拜道。
  “平身。”
  李承乾的声音就像从九天之外传来,听在城下百姓的耳朵里,有种不真切的感觉。
  看着城下乌央乌央的百姓,李承乾心里很平静,跟卫士吩咐了一声:“把王盛带上来。”
  王盛在几个卫士的押解下来到城下,在牢里待了半个月,王盛的脸色不怎么好看,不过神情倒还算平静。
  “王盛,先前有人向本宫告发你王家行为不检,为害乡里,搅乱朝纲。孤半月之前亲自审理此案,具已作结,今日当着众位乡亲的面,孤再问你一句,你可有不服?”李承乾在城楼之上问道。
  王盛行了一礼:“草民愿认罪伏法。”
  王盛这句话一说出来,顿时群情汹汹,不少人都叫喊着「朝廷不公」,「屈打成招」之类的话。
  李承乾早料到会这样,给两旁的卫士使了个眼色,几百个侍卫用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场面稳定下来。
  看到百姓们冷静的差不多了,李承乾叫上来一个书吏,手里捧着厚厚的一卷文书。
  书吏走到城墙边,将书卷打开,念了起来。
  书卷里记载的就是李承乾等人总结出来的王家的罪状,每一条罪状后面,证据、证人、证词等无不完备,这些都是李承乾的手下最近几天的成果。
  为了让远处的百姓也能知道,伴随着书吏的念诵,城墙上垂下一条条的粗布,上面写的就是王家的罪状,自然有人负责给百姓解释。
  随着罪状一条条的增加,百姓「王家无罪」的喊声越来越小,反而出现了零星的咒骂声。
  等到罪状念完,李承乾说道:“王家多行不法,罪大恶极,按律满门抄斩!来人!”
  随着李承乾一声招呼,几队府兵铿然应声:“在。”
  “即刻前往乌衣巷,查抄王家祖宅,不得有误!”
  “得令。”
  数百名官兵挤开人群,往乌衣巷的方向跑去。
  这些举动不过就是在百姓面前做个样子,对于王家的查抄,其实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开始了,至于被网开一面的那只王家血脉,也早就搬离了乌衣巷。
第136章
:官僚
  看着官兵往乌衣巷的方向而去,看着百姓高呼「万岁」,王盛突然觉得心里一片空虚。
  几十年的努力化作了朱雀桥下的流水,几百年的传承自今天断绝!
  直到这时,王家的事情总算是有了个结果,虽然处理的有些潦草,可到底没有激发民变。
  李承乾眼看着抄家的官兵消失在视野里,脸色一变,喝道:“把人给孤带上来!”
  围观的百姓还没闹清楚是怎么回事,就看到上百个披头散发的人被卫兵押解到城门下。
  仔细一打量,不少百姓都开始惊呼,这些人分明就是往日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这些官员一出现,顿时获得了比刚才王盛更隆重的待遇,纵使官差已经竭尽全力维持秩序,可是金陵东门下还是不可阻挡的乱成了一锅粥。
  看着百姓叽叽喳喳的吵着,李承乾并没有理会。
  等这些百姓吵得差不多的时候,才施施然开口:“你们到底都做过什么好事,自己说说吧。”
  一众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都缄口不言,谁都不肯出这个头。
  在古代,虽然说的好听,朝廷官员是百姓的「父母官」,其实纯属扯淡。
  在大部分的官员眼里,百姓就和他们蓄养的牲畜没什么分别,真正站在百姓的角度,为黎民生计着想的官员,简直是凤毛麟角。
  就算是那些兢兢业业的官员,大部分为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不是百姓的福祉。
  现在李承乾让这些人向他们视为牲畜的百姓来陈述自己的错误,无异于天方夜谭。
  对于这种情况,李承乾早有觉悟,看到这些往日人五人六的「朝廷命官」突然跟哑巴了似的一言不发,李承乾冷笑一声,说道:“你们既然不好意思,那么孤来帮你们说。”
  说完,向站在一旁的杨林使了个眼色。
  得到李承乾的示意,杨林往前走了两步,来到城墙边上,将手里一本厚厚的册子打开,高声念道:“金陵刺史苗方,勾结王、楚、陆、赵几大世家,多行不轨,残害治下百姓,实属罪大恶极,本应处以极刑。
  念其及时悔悟,且主动检举不法官员,有功于国,特改为流放岭南,终生不得返乡,遇赦不赦。”
  对于苗方的处置没有什么好说的,前文都已经交代过了,只有一点需要解释一下,那就是「遇赦不赦」。所谓「赦」,很好理解,就是赦免的意思。
  在古代,每逢皇帝大婚,太子大婚,有什么喜事发生的时候,甚至于有什么坏事发生的时候,一般都会赦免一部分囚犯,如果碰上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那么除了犯下十恶不赦大罪的犯人,其他的都会被释放。
  每当遇到大赦天下的时候,被流放的犯人都会被允许返回家乡,重新做回一个普通人。
  可是如果流放的时候加上了一句「遇赦不赦」,那么除非皇帝点名说要赦免这个人,否则这个人就只能老死在流放地。
  因此,除非发生奇迹,否则苗方这一生恐怕是要在岭南度过了。
  这对于本来必死无疑,甚至连个囫囵尸首都留不下的苗方已经是莫大的恩典,够他感恩戴德的了。
  听到杨林的话,像是怕李承乾反悔似的,苗方连忙跪在地上谢恩。
  处理完了苗方,百姓们还没有缓过神来的功夫,杨林就接着念了起来:“原扬州刺史崔亮,识人不明,遇事糊涂……今革职还乡,望其自省。”
  崔亮本来是李承乾准备用来对付王家的一枚棋子,虽然最后这枚棋子没用上,不过李承乾还是按着两人事前的约定,对他从轻处罚,只是革了他的官职,并没有其他的惩处。
  和其他人比起来,崔亮的脸色好看了不少,听到对自己的处罚,神情也没什么变化。
  对于他这种世家子弟来说,丢官什么的不算大问题,只要命还在,有的是逍遥快活的路子,因此也就默默接受了。
  如果说处理苗方的时候,百姓还没有反应过来,等到处理了崔亮,已经有些人回过神来了,不少百姓都开始交头接耳。
  要知道刚才说的这两个人可都是一州的刺史,而且还都是一道治所的州刺史,其地位就相当于后世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
  处置了这么两个人,不管是谁见了,心里都难免有些犯嘀咕。
  对于百姓间的交流,城楼上的李承乾看的一清二楚,不过他并不打算阻止。
  见太子殿下不说话,其他人也不敢越俎代庖,只能任由杨林念下去。
  杨林手里的册子是金陵府的书吏根据一众官员的供词整理出来的,很是不薄。
  继崔亮之后,江南道下属近三十个州、淮南道下属十一个州多多少少都有人被点到名。
  除了这两个道,临近的几个道也有差不多十个州受到了波及,所有涉案官员都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被李承乾手下的东宫卫率捉拿到了金陵,此时便站在城门之下。
  这几十个州,上百官吏,轻的革职还乡,重的就地问斩,甚至还有的牵累家人,按照律法,落了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
  因为证据确凿,一番处置下来还没有人喊冤,不过随着杨林手里的册子渐渐念完,百姓间的议论声也越来越大,就连站在城楼上的李承乾等人都能听到个大概。
  李恪之前的担忧终于还是变成了现实,因为一次处置了这么多的官员,百姓对于大唐朝廷生出了不满。
  站在李承乾身后的一众官员都在偷偷地拿眼打量他。
  他们觉得李承乾虽然贵为储君,可说到底如今还只是弱冠之年,对于官场这一套肯定不熟悉,这才想当然的搞了这么一出。
  眼看着城下民情汹汹,自己这些官场老油条都有些禁受不住,太子殿下估计吓得脸都白了吧。
  这些侥幸在李承乾的屠刀下躲过一劫的官员心中幸灾乐祸的想着,可是当他们偷眼看清李承乾的表情,一个个都愣在了当场。
第137章
:洗白
  李承乾很淡定,淡定的就像百姓咒骂的不是他李家的朝廷一样,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杨林手里的册子一直念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因为有李承乾这个储君在场的缘故,百姓心中虽然万分的不忿,可是多少还保持了理智,没有闹出什么乱子。
  李承乾身后的那些官员暗暗松了口气,如果再念下去,谁也说不准这些百姓会做出什么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