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733


第五伦只将脸色一板:“既然成司马错失诱敌全歼的机会,如今更拿不出好的方略确保肃清盗匪,那便只能先将其稳住。难道你想等吾等回程时,盗匪再度出没,让皇子受惊么?若皇子有什么不妥,你我百死不能辞其罪!”
一通拿起官架子的呵斥,让成重乖乖闭了嘴,一行人继续沿着河谷道路前行,再没遇到盗匪,没过几天,便出了山谷,抵达了一马平川的南阳盆地。
群山被甩在身后,天地豁然开朗起来,让已经习惯了关中大平原的第五伦舒了口气。
只是周遭景致却不容乐观,本该是三月农忙时节,但开春雨水较少,地里的宿麦蔫蔫的,才种下不久的粟也得在干涸的土地上艰难才能发芽冒头,听说去前队郡就闹灾,今年恐怕更甚。
更雪上加霜的是,第五伦他们常能见到,路上有不少郡县兵卒押送着系累绳子的壮丁往南走,这一幕看得也曾遭此待遇的郑统、臧怒捏紧了拳头。
第五伦遣人过去一问之后才得知,乃是荆州牧费兴在征兵,大概是要择机进剿江夏的绿林贼。
“外战打完打内战,没个消停啊。”
第五伦瞥了眼身后事不关己的越骑营,暗道:“若荆州牧统筹全郡之兵还没剿下来,是否就轮到北军出手了?”
届时关中空虚之际,或许就是他的机会,只不知时机会在何时出现,所以这场仗,第五伦站绿林……
对了,听说绿林军的头目也叫王匡,竟和王莽庶子同名。
眼看天色将黑,他们紧赶慢赶都到不了宛城了,遂在西乡留宿。
住处乃是一个置所,外表像个坞院,东西南北广百余步,专门接待朝廷使者官吏,但第五伦他们这次来的人有点多,林林总总三百余人,顿时让这小置所忙碌起来,匆匆为京师来客煮饭喂马。
第五伦的住处在置所二层楼,他发现这儿竟是离开常安后住宿条件最好的一晚,比县城还棒,榻不再是硬邦邦的,一问才知道,乃是本地乡啬夫专门为天使大吏留的,每日必须清扫。
第五伦问置卒:“乡啬夫叫什么?”
“本地人,姓任,名光,字伯卿。”
正说话间,却听到置所外的马厩起了争执口角,越骑营士卒那傲慢的声音响起:“汝等竟就用这等枯草来喂使者和司马的好马?不是叮嘱了要细细舂好的粟和菽么?”
“上吏,确实是没有粟、菽了。”这是置啬夫,声音满是哀求。
另一个越骑营士卒声音响起:“谁说没有,我去庖厨旁的仓中看过,不是还堆了许多么?莫非想要贪墨?”
那老置啬夫的声音很可怜:“好粟都供应给上吏们了,只剩下一些糙米陈菽,那是留给人,留给吾等吃的。去年本地闹灾,这个月的置所粮食都还没从县仓发下来,吾等都快吃不上饭了……”
“大胆!汝可知来的是谁?孝义第五郎,克奴伯!朝廷持节天使也,他的马,难道不比汝等金贵?汝等饿着无所谓,饿到天使的马怎么行,速速取来!“
第五伦那个气啊,眼看这群越骑营的家伙真不拿他当外人,竟然在那狐假虎威败坏自己名声,第五伦可坐不住了。立刻带着私从下楼,转到马厩旁,却看到老置卒因为坚决不从,已被越骑营的人放倒在地,持马鞭狠狠抽了几下,顿时皮开肉绽。
“住手!”
还不等第五伦走过去喝止,却有一人先行出声,且他离得更近,几步上前,握住了越骑营士兵持鞭要再打的手。
那越骑营士兵回头,却看到一个年过四旬的小吏,一身皂衣十分崭新鲜明,腰佩半通印,长须及胸,模样温和,但那手却如铁钳般捏着自己。
一众无理取闹的越骑营士卒大怒:“你又是谁人?欲反焉?”
这乡吏却露出了笑容,松开手朝众人作揖:“吾乃乡啬夫,这置啬夫说话不够清楚,冒犯王师了。”
“不过他的话也有道理,置所的粟、菽,除了人要吃,还得留给紧急军情的传马用,还是勿要难他。今日所用,全由我来出,这就让人送来。”
越骑营的人面面相觑,然后便得意地笑了起来,得寸进尺道:“若有酒肉,也一并送些来,否则今日之事没完,定要治你个不敬上吏之罪!”
“酒肉当然也有。”乡吏让人速速去取,自己则扶起置啬夫,叮嘱他不要为了小事丢了性命,朝中使者及兵卒打死人扬长而去,在南阳又不是一次两次了。
第五伦见差不多了,遂拦住了要去取粟菽酒肉的人,自己踱步而出,越骑营的几个人顿时安静了。
第五伦扫视众人一眼后,绕到马厩边,找到了自己的马,拍着它道:“多谢越骑营士卒好意啊,吾马今日就吃茭草了,粟菽,还是留给成司马的坐骑罢。”
成重也早就听到动静来到边上看热闹,因为未看到在院墙影子下的第五伦,也没管自己的兵闹事,只抱着手笑呵呵看着,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见第五伦话说到这份上,成重有些尴尬,这才板着脸出来训斥自己的士卒,让他们速速退下,勿要胡乱闹事。
第五伦笑道:“成司马,下一次汝麾下士卒要粟菽酒肉,还是别打着我的名义,第五伦可受不起。”
成重讷讷应诺,表示回去一定“严惩”那几个大头兵,今日的事算是揭过了。不是自己的兵,第五伦也不能压他们太紧,整个哗变让第五大夫为“盗贼”所杀都是有可能的,但亦不能坐视他们胡作非为,这分寸可得把握好。
郑统则与臧怒交换眼神:“这样换了在新秦中,这些人早被将军砍头了!”
那面相老成的乡啬夫这才过来见过第五伦:“西乡啬夫任光,拜见贤大夫,多谢大夫相救!”
第128章
护官符
“士卒无礼,方才多有得罪,还望任啬夫担待。”
第五伦邀请任光去居所坐坐,却在亮着灯的地方,才看清这任伯卿年纪四十多近五旬,胡须老长,面相忠厚。他虽是个小乡长,却和一路来所见脏兮兮的乡吏不同,保持着冠服鲜明和干净,进了屋舍后谨慎有礼。
任光却道:“实是置啬夫不知变通,传食律有云,传马、使马、都厩马,每匹每日可食菽一斗半,第五大夫之马乃是使马,只吃茭草确实不该。”
第五伦摇头:“那是富足年头的规矩,我路上见前队多有旱情,吾等又不日行百里赶路,马力耗费不大,岂能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那一斗半的粟菽省下来,便是几个人的口粮。”
更何况越骑营索要的,可是好几十石的粟菽啊,这群家伙只是打着第五伦的名义,骗取好处罢了。
任光不由对眼前的小大夫颇生好感,再拜:“从未见过大夫这样和善好说话的天使。”
第五伦道:“实不相瞒,我却是第一次奉诏出使,不知他人如何,你且说来听听?”
任光犹豫了片刻后,低声道:“那便不瞒大夫,我做乡吏多年,什么样的使者都见过。”
“始建国年间,来的是‘太一使者’‘五帝使者’,赶赴各地,将汉印换成新印。可若是地方官吏给的贿赂不够,使者们就上报,说官员不愿更换,惹来朝廷缉捕下狱,连小吏的半通印都不放过。”
“后来频繁往来地方的,则是五威将率们,他们乘乾文车,驾坤六马,背负鷩鸟之毛,服饰甚伟。为的是征求各地祥瑞,行风俗,采颂声,以应天子登极。倘若地方官吏交不出祥瑞来,或报的是灾情,又是一通惩戒。”
这样的例子,第五伦在朝中就听说过,平帝和王莽初继位时采天下颂声,各郡都歌功颂德,唯独琅琊、广平两地不然,琅琊大尹下狱,而广平相班稚则逃过一劫,因为他是汉时班婕妤之弟,又与王莽是发小。
“不过过了几年,到天凤时,朝廷忽然又不准地方献祥瑞了,有的官吏消息闭塞,不明所以,遇到使者来时继续奉上符命想要讨好,结果却被五威司命抓了正着。”
过去是不报祥瑞有罪,现在是私报祥瑞有罪,朝令夕改,这找谁说理去,反正这些倒霉蛋,统统被陈崇充了业绩。
这三板斧下来,朝廷使者的名声彻底臭了,但近年来“天使”出动得越发频繁,要么是给地方上的郡、县长官加将军、校尉之号,亦或是彻查各地贪腐谋逆,结果正事不干,全乘机敛财来了。
任光道:“我这西乡小亭,有时一个月能来十批使者,近年地方不太平,使者带的护卫兵卒也越来越多,动辄一两百。仓库里没有现存的粮食供给,驾传车的马匹不够,那些随从徒附又不想走路,就取于民间,仗着符节征用路上的车马。最后却连一铢钱都不留,还声称这是供应者的荣幸。更有甚者,竟然强占小吏妻女陪睡。”
第五伦明白了:“难怪这一路上,地方官吏见吾等招摇过市,如见虎狼也。”
“倒是任啬夫很知变通,方才就算我不出面,伯卿也能解决争端。”
任光苦笑:“三折肱则为良医罢了,我过去也和置啬夫一样,硬抗无理之命,结果就挨了打。”
他捋起袖子,露出了手臂,上面是一条条淡淡的痕迹,是很久以前落下的。
“小乡吏受了委屈也无处伸冤,只能白疼。”
亏得他家境殷实,以后再遇上这等情形,索性破财免灾了。这世道,基层小吏想生存,也是要家底和智慧的,要么就不受这委屈,杀了使者烧了置所,上山落草。
第五伦叹息道:”都不容易,其他使者我管不了,只是这些越骑营之卒,我接下来尽量勒令。”
“果是贤大夫。”
二人聊了一会后,第五伦听闻任光壮年时行走南阳各地,当对本郡十分熟悉,便问他道:“敢问伯卿,前队郡可有‘护官符’?”
任光一愣:“何谓护官符?”
第五伦道:“前朝有谚,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各郡皆有郡吏畏避的巨豪,莫敢违背得罪,不知前队可有?”
这护官符是第五伦的调侃,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都是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族名宦之家。就拿他的故乡列尉来说,护官符上肯定有的是邛成侯府、萧乡侯府,如今在第五伦整合诸第后,跻身二流,又背靠郡大尹张湛,也算一家惹不起的。
至于他去过的北地,泥阳的义阳侯傅氏,郁郅的义成侯甘氏,外加特武的故富平侯张氏,护官符上必有名姓。
第五伦解释后,任光却有些迟疑,第五伦笑道:“我又不是州牧监副,亦非郡尹司命,更惹不起豪大家,只是酒后闲谈,好奇一问,若遇真豪杰,甚至还想去结交一二,伯卿但说无妨。”
任光遂道:“前队比不了关中,没有什么世代显赫,上及朝堂的士族,但土豪却也不少。”
他伸出一根手指:“非要说郡吏不敢招惹的豪大家,其实就一户。”
任光道:“便是宛城李氏,世代经商起家。南阳产铁,宛孔氏衰败后,李氏取而代之,成为南阳大冶。如今仍有许多子弟宾客为朝廷担任铁官,积累了多达巨万的财富,车马成群去游访京师,博得了游闲君子乐施舍赐的美名。”
不但如此,李氏在朝中还做着官,家主担任国师公手下的“宗卿师”,以主皇家宗室,秩禄和第五伦这太中大夫差不多。
这便是前队第一豪强,靠的是世代积累的财富,走中上层路线。
第五伦意犹未尽,便问起低一等的二流豪强,郡上只要愿意,可以拿捏他们,但县上不敢得罪的那种。
那可多了去,任光一一道来,总共十几家,什么新野阴氏、邓氏,湖阳樊氏。还有一个家底虽然不厚实,却单纯依靠个人勇武魅力崭露头角的蔡阳人刘伯升,亦是郡中驰名,经常有乡中不事生产的轻侠子弟嚷嚷着要去投奔。
第五伦却是听得有些困乏了,就这?
任光说,新野阴氏是大地主,有地七八百顷,坐拥徒附奴婢千余,被认为权势“比于邦君”;邓氏祖上几代人都是刺史、都尉,人丁兴旺;刘伯升号称前队大侠……他们确实是地方实力派,但若放到关中,都是小不点。
宛城李氏再富贵,在朝中再有关系,仍不及邛成侯王氏;阴氏之土地、徒附、富贵,不能与特武县张纯比拟;邓氏家世,连给茂陵马家抬脚都不配;而那刘伯升,听上去就是一低配版的关中大侠原涉。
富贾、高官、大地主、豪侠,每个郡的豪强基本都是这几个类型,各自占据生态位。不同州郡的豪强放一起横向对比,谈不上谁比谁强,豪右尚在初级阶段,反正谁都做不到跨州连郡。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等待枪声响起,乱世来临的那一刻,做出自己的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