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733


因为第五伦稳步向南推进的战略,又有任光、景丹二人负责,后勤得到了充分保障,渭水浮桥重新修好,第五伦在秋天囤积的粮秣,加上魏军在渭南坞堡的缴获,被民夫源源不断送来,足够岑彭、郑统手下士卒吃到春后了。
“而关隘南方呢?”
岑彭告诉郑统:“我来时,关南本是一些沟壑林子,现在绿林不得已增兵,三军总得有容身之处罢?遂开山辟地。我派人在山上观察,发现绿林帐篷简陋,每日需求柴火极大,已经砍光了左右不少林子,而所吃粮食已无储存,只能每天靠着数千人,从百多里外的上雒运来,然上雒粮亦不足,甚至得从南阳运。”
王邑数十万大军为何不走此“捷径”,反要绕道洛阳再南下?不是他愚蠢,而是因为武关道实在是太难走了,就岑彭所了解的绿林军组织能力,他们不怕速战,怕的是持久战。
郑统算是明白岑彭的计划了,但见示弱诱敌,还真没听过示强诱敌的——也是巧了,来自陇右战忽分局的方望跑到宛城一通游说后,绿林诸王真以为第五伦有三十万大军!那岑彭在此虚张数万之众,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也不能一直耗下去。”郑统追问道:“大王说,打不打,得听岑将军的,敢问究竟要等到何时?”
“将军是北方人吧。”
岑彭却岔开了话题,搓着自己冻到发红,怎么揉都没法暖和的手道:
“我与绿林军一样,是南人,家在棘阳,地处荆州。来到北方,颇觉天干气躁,入冬后,更是格外寒冷,一时难以适应?”
“而在南阳,雪有时候一年一下,有时候竟无雪,若是打仗时下起雪来。”
岑彭笑道:“我恐怕彼辈连矛杆,都握不住了!”
……
岑彭所料不差,因为山路曲折,后勤难以为继,绿林在商於谷地虽有三万之众,但顶在最前线,却只能由宛王刘赐亲带六千人守峣关。
关隘以南既没有现成的城郭宿地,就只能在野地里扎营,眼下岑彭已干耗了许久,魏军好吃好喝穿着渭北送来的冬衣暖烘烘,绿林却是裹着抢来的单衣充数,住在简陋的营帐中,狭窄拥挤,还不保暖,一到晚上,寒风无孔不入,熬了十来天后,对士气和体力,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而绿林军对谷道运粮的依赖,果然引来了魏军的,郑统亲自带着千八百人绕道蒉山,袭击了窄道上的辎重,将其悉数烧毁!
随着浓烟冉冉升起,绿林士气再遭重创,王凤在上雒好不容易凑出的冬衣,士卒们渴求的粮食,全没了!
刘赐大惊:“当年高皇帝击峣关,就是派人绕山岭小道至其后,我已做了防备,布置士卒守备,怎么还被越过了?”
一问才知,来者是死士,锐不可当,守备小道的绿林兵反被其击溃。
这袭击逼得绿林吃了几天余粮熬稀粥,刘赐亡羊补牢,加大了对沿途的戒备,这之后击退了魏军几次冒险,再没出过事。
然而十一月三十日这天,已阴沉许久的天空,忽然飘起了鹅毛大雪!
“下雪了!”
当听到这吆喝时,那些来自江夏,一辈子没见过几场雪的绿林兵们没有兴奋地跑出去观看,而是哆嗦地靠到了一块,聚在怎么烧都嫌小的火堆边发抖。
这是蓝田的第一场雪,来势汹汹。眼下随着大雪一降,积雪没胫,绿林兵本就冬衣不足,坚冰在须,缯纩无温,堕指裂肤者不知凡几,甚至有在夜晚冻死的。
宛王刘赐也裹在裘服里抖得不行,只暗道:“常说六腊不兴兵,在南边时不知,吾等打唐河一战,也是这时节,来了北方才知道,寒冬雪天不可作战。”
……
“雪天,才是杀人的好气候啊。”
飞雪落在岑彭手上,不管营中如何诽谤,也不管多少人暗暗向魏王弹劾以谤书,岑彭等的就是这个时机,在厉害的将军手中,气候、地形都是他的武器!
岑彭看向郑统:“将军,大雪封山,还敢再出击么?”
“有何不敢?”
雪将郑统眉毛胡须都染白了,他却忽然不惧:“这点雪比起比起边塞,算个屁!”
岑彭颔首,向郑统及八百死士敬热酒送别,目送他们经一处叫“火烧寨”,据说是樊哙放火通信,常年黑漆漆不生草木的地方,上了荒山。
这是当年刘邦派樊哙翻山越岭,袭击峣关相反的路线,登七盘,经乱石岔、蟒蛇湾、风门子,抵达了峣山山脊,却见天地开阔,大雪之后,整个世界都是一片银装素白。
眼下连飞鸟、野兽都不见踪迹,只有千八百名披着素裳,裹着冬衣的魏军迈步在深足没过脚踝的雪地里。
掉队严重,有人脚直接紫了,换了一般士卒肯定会打退堂鼓,但这是郑统组织的敢死之士。
郑统抓了一把雪往脸上一擦,一行人继续前进,连下十二道坡,可算是绕过了不算高的峣山,关南的绿林军大营就在远处十里外。
斥候钻回来禀报:“将军,今日绿林大多缩在营帐里,连各山口小路戒备都松懈了许多。”
郑统冷笑:“这大雪封山,南人见了雪就缩脚,却不知吾等北方穷苦人,这天气里,依然要去砍柴打猎。”
他回过头,看向掉队一半后,尚余数百人的士卒们,人人皆裹素色白袍,跟给人服丧似的。这次他们越过山岭,不为袭击绿林粮队,而是要直捣其老巢!
“等岑君然的信号!”
郑统以水就着干粮艰难下咽,等了许久,就在不少士卒要在低温中昏死过去时,忽然峣关以北,响起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
在多日的试探进攻后,岑彭今日,终于来真的了!
绿林大营仿佛炸了锅,缩在帐内的士卒纷纷被催着拎起兵刃出了帐篷,一部分人去关上支援,其余则负责运送箭矢等物,要命的是这大冷天里,烧个水都烧不开,想用来烫“蛾附”的敌军都不方便。
“将军,杀出去罢!”
眼看岑彭这次来真的了,敢死之士们都颇为兴奋,他们是魏郡中甲兵最精、待遇最好、立功最多、待遇和分地也最丰厚的一支,伤残者都会被安置到后方去,又有郑统做首领,都敢打敢拼。
郑统却不急了,抿着嘴等啊等,一直等到绿林被岑彭今日格外凶猛的攻势打得营地有些混乱、有些顾此失彼之际,才赫然起身。
戴着鹿皮手套的双手,抄着刀盾,猛地一拍!
这动作震得头顶的松树上积雪掉落,撒了郑统一头一脸,使得原本憋足了劲头的兵卒顿时破防,忍不住低头笑了起来。
郑统晃掉胄上的雪花,大声道:
“诸君!”
“雪耻雪耻,没有雪,如何雪耻?”
他转过身,举起刀,带着数百士卒,以远超平素的速度,朝远方的绿林峣关大营走去。
“要我说,还得有血!”
……
“三十日,岑君然雪天身冒矢石,亲自带头仰攻峣关,士卒为之振奋;而郑统绕山以敢死之士击其后,破三重侧翼防线,在营中纵火,绿林大乱。攻关之兵先登,斩首俘获数千,我军伤亡千余。绿林余者溃逃上雒,宛王刘赐死于乱军之中……”
腊月初二日,渭北细柳营,第五伦扬起这满是醒目赤字的帛书,告诉万脩、景丹、第七彪等人这个大好消息!
“而这份报捷奏疏,则是以宛王之血写就的!”
满帛都是沙场的血腥味,还有峣山的彻骨之雪啊,但却让第五伦如遇春风,寒意顿消!
因为,若是岑彭、郑统在再不得手,第五伦就要发诏去斥责了。
因为也就在第五伦兵发渭南这些天,隗氏的军队在右扶风集结,多以骑兵为主。
虽然两家在北地郡已进入了交战状态,但还没完全撕破脸。
可现在,绿汉绝对是和西汉达成了某种战略上的同盟,隗氏也已经放弃了对第五伦的幻想,而就在昨日,更得知隗崔叔侄集中六郡步骑万余,离开了陈仓,抵达雍地,又向东进至好畴,侵入了魏军辖境!
“赖岑君然、商颜侯及万千士卒用命,关中的东南门,终于合上了。”
第五伦看向众人:“那关好门之后,该做何事呢?”
众人下拜,异口同音:“一如大王之令,痛打入户之狗!”
……
第334章
百姓
武功县位于渭水之畔,在新朝时,这座城地位便很特殊,乃是王莽的封邑,改名为“新光”,助王莽登位的几大祥瑞便是在此“发掘”,而王莽对这座城也十分优待,免除赋税。
故而在新莽倒台时,武功人颇为遗憾,因为自此以后,免租税的好事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
武功最大的豪右乃是汉时名臣苏武之后苏氏,他们与满城豪姓联手,凑了数千徒附自保。第五伦、陇右、刘伯升,各方势力来征粮,就交出点来,但绝不让他们的军队进城。
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直到十月之后,关于第五伦杀戮著姓分其土地的“谣言”在渭水两岸散播,才顿时改变。
腊月初,当隗嚣的大军抵达武功县时,满城父老一改往日态度,开城迎接,苏武的重孙名“苏回”者,拜在隗嚣马前垂泪道:
“大将军可算是来了,吾等武功豪右,乃至于渭南渭北著姓,盼王师如望甘霖也!”
隗嚣依然是一副虚心纳士的态度,下马搀扶起苏回,等进入武功城中,他首先就提出:“我要祭祀右曹典属国苏公之祠!”
这是苏武的官名,隗嚣这是要表态度啊,武功人自然求之不得,引领他进入苏武祠。
苏武的塑像屹立于此,手持节杖,隗嚣解甲长拜道:“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等祭祀完毕后,苏武就借着苏武祠外的场地,询问道:“武功诸姓都在这了么?”
苏回禀报说都在,这时候,从城外而来的霸陵大姓王遵也匆匆入内,带着一群身上还沾着雪花的人来,见了隗嚣都眼泪汪汪。
“此皆乃渭南豪强也,有的来自杜陵,有的来自盩厔,我家霸陵、杜陵、南陵的坞堡,皆被第五伦派兵攻下,倒是盩厔一带还在抵抗,日夜盼着大将军拯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