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733


悲伤来得快去得也快,妻没了还可以再娶,乱世里孤女也不少,更过分的是,他们的土地,已经被当地大小豪强欣然瓜分了!
“诉讼?说理?去哪说?”新都的流民颇为愤慨:“占我地的,就是当地的新县令!而县丞则是他家姻亲!县尉是其侄儿。”
“有人聚众去讨个说法,直接被强弩乱射,为首者吊死在坞堡上。”
绿林渠帅、舂陵宗室、南阳豪右,这是更始政权微妙的三角平衡。
战后绿林渠帅、舂陵宗室大多分封到外郡为王,南阳这膏腴之地就任由诸姓剖分。他们在战争中支持了更始,刘玄总得有所报答,几乎家家都封了侯,拥有了朝堂大官和地头蛇的双重身份。
如此一来,土地矛盾本就尖锐的南阳、汝南,富者阡陌更加宽阔,而贫者真真连立锥之地都没了。
这些为更始政权流血流汗的农夫,大多只能认命沦为佃农,硕大的南阳,几乎没有自耕小农了!
做奴隶而可得,这就是他们从这场复汉灭新战争里,得到的唯一奖励。
“要是能活命,佃农就佃农,奴婢就奴婢,可近来,连佃农都没法当了。”
“去岁秋租就收了七成,七成啊!交完后只够勉强果腹,再留点种子。”
“岂料入夏后,又说要征赤眉,派人来追加了一成,活不下去了!”
新都人瞪大眼睛,语气夸张而怒火冲天,饥荒席卷天下,南阳也不能避免,刘玄为了维持享乐,要求豪强们上缴粮食,豪强们推脱搪塞。
但近来赤眉大举入寇,汝南丢了,南阳豪强顿时急了,这才响应更始号召,开始出粮出力。实则是将负担转嫁给佃农,他们被这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又听说要征兵和赤眉打仗。
但上过一次当的人,绝不会再相信了。
“反正妻走子死,没什么牵挂,乃公直接锄头一扔,就带着乡党们,出来当流民了!”
“没错,就算是改投赤眉,也比给那更始皇帝卖命强!”
“什么人心思汉?汉就这样?日子还不如从前!”
新都人们絮絮叨叨地说着遭遇,到最后时,他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原本已经心灰意冷,整个人仿佛死去的王莽猛地抬头,一下子好似活了过来,双目散发着异样的光彩。
“乃公现在,就怀念让新都人免赋税的新室皇帝!”
第377章
百姓无不怀念我大新
曾经富庶的南阳郡,如今却一片凋敝,灾民流民源源不绝,皆扶老携幼,心想出外逃荒,又因身边没有余粮,只得沿途求乞。
一路上风餐露宿,说不尽困苦颠连。不料逃过一县,甚至去到宛城底下,也是如此情形。因此逃荒人民,就有许多活活饿死,也有因着贫病倒毙路中。其幸得生存之人,也多半鹄面鸠形。
流民中老实的或乞讨、或在田野里找些野菜之类果腹,不老实的就会去抢、就会去偷,而当饿到极处,恐怕连那些老实的也会改了本性,开始人食人,秩序一片混乱——也难怪赤眉能轻取汝南,那边也是这般光景。
而各大坞堡依然高高耸立在原野上,每天都有活不下去的灾民去投奔,豪强徒附、奴婢数量与日俱增,几乎要恢复到汉时的水平。
“在予治下,有王田之制,田亩皆属国家,不得买卖,自然也无有官吏豪强强占耕地之事发生。”
“又有私属令,奴婢亦不得买卖,是故豪强亦不敢虐民太过。”
看着这一幕幕惨相,王莽忽然就精神起来,他开始频频将新政与更始做对比。
“天凤年间天下大旱,予不但亲自菜食,还下诏,所有被灾之处,人民赀财不满十万者,尽免其租税。又令各郡发放诸仓粮食,同时开天下山泽之防,任由百姓取山泽之物,以全元元。”
“流民入关数十万,予命于长安城中建筑房屋二百区,以居贫民,专门设置养赡官赈济,当是时,纵然不像底下所言,人人皆能食梁米肉羹,但温饱亦可满足,又招募青壮入伍,让彼辈有一个生计。”
“可这更始伪帝,他做了什么?听人说,大灾之中,居然还在享乐。”
王莽痛心疾首,自己如此节俭爱民的皇帝,输给这样的人?不甘心啊!他同时也更加渐渐明白,新室为何会崩溃了!
“群臣误予!”
他的诸多政策都是好的,是底下人执行出了问题。豪强猾吏歪曲予意,辜而攉之,小民弗蒙德泽,非王莽本意也。
“诸将负予!”
王邑、王寻、廉丹这些庸碌之将,平日里颇为吹嘘,但每场仗都是十几万几十万的送,哪个朝廷撑得住这种损失?
“最辜负予者,便是第五伦!”
还出了第五伦这种野心家,来自鸿门的背刺是导致政权毁灭的直接原因。如今王莽一看,心中只觉得:“这更始、绿林如此不堪,当初若是换一个将军,比如田邑将偏师出武关,袭南阳,或许绿林军就被摧枯拉朽了。”
“乱天下者非予,诸汉是也!”
归根结底,他没有错,错的是辜负了新室怀柔之意,一心念着复辟的诸刘宗室。瞧瞧他们把好好天下祸害成了什么模样!而赤眉也好,绿林也罢,原本都是老实百姓,却被叛贼们利用了!现在后悔了!
等抵达新都,看着自己曾经的封地只剩下黑乎乎的残垣断壁,多有流民游走其中,身形瘦削恍若鬼魅,王莽就更是愤懑了。只骂刘伯升自诩高帝,实则项羽做派,他与第五伦狗咬狗死在关中,真是大好事!
巨毋霸一贯是少言寡语的,而崔发则听着老皇帝发泄抱怨,心中不以为然。
别看新都人口口声声怀念新朝,但他们怀念的,不过是王莽给封地百姓发的福利,免租税的好事,若王莽当真亮出身份,新都人信以为真的话,做的第一件事恐怕是……
擒了他,押去宛城换赏!
王莽却不这么觉得,仍将天下当自己的江山,这张好帛,他挥笔乱画可以,但落入更始绿林手中如此糟践,顿时心疼不已,那股周公再世济世之心又萌发了。
但王莽还来不及做什么打算,他们这巨人、老叟、文士、骡子的组合实在显眼。叫新都人看见传了出去,遂被一位途经此地的绿林渠帅派兵给围了。
这是一支过路的军队,人数上百,后头还有源源不断的部队,将王莽等人的容身之处围得水泄不通,戈矛指向他们,后头还有弓箭,逃无可逃。
若是巨毋霸一人,或许还能杀出去,但唯恐冲突误伤了他的皇帝,只能护在前头,听从绿林兵的吆喝,加入了他们长长的队伍。
队伍里尽是被收拢的流民,眼中尽是彷徨。
崔发大恐,还当是身份暴露,连忙与之分说,自称是从西边遭了匪患,逃来的富裕人家,王莽化名田翁,他是家吏,巨毋霸则化名田恶来,是护卫。
岂料那绿林渠帅看都不看王莽一眼,却是冲巨毋霸来的。
“好壮士!”
绿林渠帅对巨毋霸赞不绝口,此人高一丈(汉丈),腰围壮硕,这要是放在战场上,必是一员猛士,只可惜却只为其老主人挑担,真是浪费了。
渠帅很是高兴:“这趟来新都抓丁去打赤眉,竟能遇到这样的人物,真是幸哉!一人能顶十丁!”
“渠帅,那白发老叟是否要抛下?”
“连人带骡,都抓回去!我看他头发虽白了,但还精神,也能做事,拾粪添火总会罢?再不济,也能扣下当人质,好让那对主人忠心的巨人为我效命!”
……
灾旱不会分辨政权名号,它肆意行走在人世间,能挡住军队的山河之固,却不一定能拦住天灾。
四月下旬时,关中也未能逃过旱情,只见赤日当空,有如烈火,晒得田干河涸,树焦草槁,田中的粟苗已经枯黄过半,当真是天地行灾,万民遭劫。
“幸亏早早奉大王之诏,在上林县新辟的田地附近开挖了沟渠。”
司隶都水监杜诗后怕不已,在没有水利的年头,农业纯粹是看天吃饭,遇上久久不雨,百姓除了大老远去提水浇灌干涸龟裂的土地,也惟有叫苦呼天,瞪着双眼,呆看晴空,希望云兴雨作。
单纯的农业风险极大,富足之家,虽广有田地,因无收成,也会变为穷户;贫苦之人,靠着代人耕种度活,至此更无可谋生,只听得到处男号女哭,人人呼饥。
可有了水利沟渠,旱情尚能稍稍控制,渭北的白渠、郑国渠等就能源源不断给膏腴沃土提供灌溉用水,让魏国的粮仓在大旱之下仍能让粟、麦存活,让即将到来的夏收有点希望。
而在渭南上林县,水源较渭北更加丰富,杜诗奉命与本县屯田兵、民合力,将河流开出一些小沟渠穿过农田,新修的水车再将渠水送到各顷田畴中去,好歹缓解了旱情。
只是沟渠上下游之间的争水斗殴也更加频繁,魏王不得不令京兆尹和中尉府出动兵卒弹压,又让杜诗统一分配各沟渠水闸门开合,抓到私斗者就派去挖渠。
“秦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好传统还是得延续啊。”
魏王巡视诸渠情况时如是说:“北地、上党在打仗,关中亦然,这一战,是与旱魃饥荒决死!”
三月份通过考试的三百多名官吏,经过月余时间的培训,如今也派上了用场。或在第五伦身边跑腿,或下放到渭北、渭南,协助运粮开渠等事,基层官吏中,总算不再全是前朝旧吏,也有魏王的人了,陈旧的体系也算注入了些许活力。
第五伦试图控制饥荒,如今饥荒主要在渭南,上林新辟田畴距离收获尚早,长安城还有二十万张嘴嗷嗷待哺。
渭南饥,则移之余渭北……还是老规矩,以工代赈,闲人就募集到上林县挖渠,车乘源源不断从栎阳渡渭桥南下,曾经被第五伦掏空的太仓再度堆满渭北的陈年米粮,作为他们的口粮。东西市也放出一部分粮食稳定价格,绣衣卫出入两市,任何囤积行为都会受到官府铁拳制裁。
经过上一轮轻微的反腐,瞧见魏王连自家宗室都下狠手,官吏们倒也不敢明目张胆大肆贪腐,顶多小偷小摸。
“如此,倒也不至于像王莽时赈灾一般夸张,当时一万石粮食发下去,结果肥了经手官吏,百姓颗粒无获,却只能煮草木为酪,饿死者无数。官员竟还哄骗王莽,说灾民皆食肉羹,王巨君居然还信以为真!”
第五伦对王莽时代的赈灾是颇多讽刺的,称之为“以小善欲弥大恶”。
“许多地方受灾不敢报,只因王莽不喜人陈说灾变,且灾害与俸禄挂钩,谁报谁受损。”
“而所谓的令贫苦灾民免租税,也被地方豪右猾吏利用,最终免租税的尽是富人,而贫民反而要承受更多厚赋。”
“于长安城中建筑房屋二百区,以居贫民?住进去的多是轻侠恶少年,贫民居于皇城墙根脚下,还被官员驱赶,唯恐叫王莽瞧见。”
若非王莽赈灾无方,也不会有那么多穷苦士卒跟着第五伦造反。
但这并不妨碍第五伦也学着王莽,在饥荒之时带头“菜食”。
他吃的东西,是开春时预料到会有大饥时,让人在上林诸园囿大肆种植的苜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