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733


总之洛阳的宫室框架便是王莽搭起来的,如今却便宜了第五伦,少不得又要对王巨君说一声:“谢谢啊!”
第五伦得在洛阳待几日,接见本地豪强士人,吸纳一批进入体制,将河南太守、洛阳令的班子搭起来。
司隶校尉窦融却向第五伦请辞:“臣愿先往东方,为大王监督修缮虎牢关,顺便……”
他作揖道:“臣也想以公谋私,去成皋祭奠一位故人。”
第五伦知道窦融要去祭谁:“司隶校尉且去,余在洛阳待数日,便要前往偃师县。”
“此番东来,余也得了王祖父叮嘱,要去祭奠一人啊!”
……
虎牢和成皋,其实可以视为一处,距离颇近,无非是关和城的关系、
前者是得名于周穆王时在此关过老虎,后者则取山岭高矗濒临黄河之义。
虎牢关北面临于大河,湍流就在关下数十丈高的山脚处滚滚刷溜而过
,嵩山余脉横亘于南,哪怕是官道,也得越岭穿沟。登高细视,西向出口多岐,东向畅向氾水两岸台地。两边岭崖高耸,岭间孔道东西伸延,地形和函谷关、潼关很像,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
成皋城也修在山梁伾上,绝岸峻周,光丘梁就高四十许丈,城垣更像是它的女墙,此处最著名的战绩,就是拦住了西楚霸王的脚步,维持了楚汉均势。
窦融沿着崎岖不平的道路入城,经历过一连串的战争和易主后,城池破损严重。而他要在此祭奠的人,自然是昆阳战神、新朝大司空王邑。
“司隶校尉,打听过了,王邑便是死在这粮仓废墟里,听说是自焚。”
窦融看着一年多前烧毁的黑漆漆废墟,只摆下了一案几的菜,外加一壶酒,唏嘘道:“王公,窦融来看你了。”
王邑不但是窦融妹妹的丈夫,也是窦融的举主、上司,十多年前,他便追随其征讨叛逆,一起参与了新室的肇造。
这之后窦融仕途多蒙其提携。
只可惜,在昆阳时,大司空对他产生了误会,竟将窦融囚禁,可这也没能改变昆阳大败的局面,三十万人灰飞烟灭,窦融脱身西逃投靠第五伦,王邑则窘迫地退到这,在京师已陷的情况下,又坚守了洛阳、成皋数月之久,可纵有山河之险,却挡不住人心沦丧,众叛亲离。
而王邑最后做的事,便是将成皋积粮一把火烧了。他的尸骸也一起化为灰烬,窦融连坟冢都没法给他立一个。
“如今才短短一年,形势却变得我都快认不出来了,昔日困死王公的绿林,四分五裂,几近覆灭。”
乱世就是这样,各方势力匆匆登场,又因为各自原因落败退场,窦融只希望,第五伦能笑到最后。
窦融坐在废墟前,说一句,就将酒往地上浇一点,自己再饮半盅,他酒量一般,竟自个喝醉了,这数年,当真将世上兴旺看了个饱。
最后只带着一点悲伤道:“廉丹战死成昌时,新室尚在,王莽还能给他一个‘果公’的谥号。”
“而大司空却连谥号及诸侯之葬都不能享受。”
窦融倒酒,才发现壶中已尽,只拎着壶走入废墟中,捧起夹杂着碳灰的土壤,将它们塞入瓶内,权当王邑的骨灰也在里头了。
“往后,融会带着大司空同行。”
“你我都是败军之将,但融却有机会看到魏王有朝一日吗,彻底覆灭诸汉,击败刘秀!”
……
而与此同时,第五伦也抵达洛阳、成皋之间的偃师县,在当地人指引下,找到了一座荒芜无人的野冢。
荒冢临山,不仔细找还瞧不见,秋风吹得黄草芊芊摇曳。牧儿的歌谣响在黄昏之后,犹似昔日的悲歌薤露。
但今日,这坟冢却迎来了高光,魏王亲临,官吏兵卒千数随行。
荒冢规格不算小,但已经被破坏得够呛,有几个很明显的盗洞,里头的陪葬品恐怕荡然无存了。
洛阳著姓、本地豪右都战战兢兢,唯恐魏王一怒之下,要将周边几十里范围内的人统统问罪!
但没事,第五伦也不生气,只让人将洞堵死,往后留一支兵在此看着即可。
谁让此坟冒了青烟,出了有出息的子孙呢?
这正是田横墓,当初田横正是在即将抵达洛阳时自尽,汉高皇帝敬其性情,派两千名士卒,以诸侯之礼葬于斯。而田横同行的门客竟也随之自殉,就葬在一左一右,东方海岛上自杀的五百壮士就没机会葬到此处了。
此乃病榻上的第五霸所托,让第五伦来祭奠祖先一番,刚好正式给田横追谥,谥为“齐武壮王”。
刚从关中抵达此处的宗正第八矫念着王祖父托他代笔的祭文,诸如“田王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勇”之类……
第五伦神情肃穆,心里却在跟田横说悄悄话:“我虽然占汝子孙身体,但也在长安汉高庙旁边给你立了庙,叫你和刘邦做了邻居,也算仁至义尽了。”
祭文念罢后,乐师们奏起《薤露》《蒿里》来,等“薤上露,何易晞”的乐声奏罢,气氛刚刚好,第八矫遂适时向第五伦下拜,提出了作为宗正的本分建议。
“大王,昔日齐武壮王死后,其宗族被汉帝一分为八,迁往关中,以迁徙前后顺序,遂有第五、第八等姓,有羞辱分治之意。”
“如今大王举义兵,灭新室,扫清关中,席卷司隶,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而汉家祸乱天下,以至中原肝脑涂地,大王吊民伐罪。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不宜再以刘氏所蔑之字为姓,而当复旧姓!”
”复旧姓“,这是第八矫在第五伦称王后就提出的建议,顺便让第八到第一的各个宗室也跟着一起恢复。
这确实是第五伦一直在考虑的事,如今趁着祭奠田横,条件也成熟了。
不过,他不打算姓田,叫田伦。
第五伦遂道:“古人云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古齐国已亡,昔日田氏已经分,便再不可复。”
第五伦不打算走任何回头路,也不会给宗族、朝臣这样的机会,路要越走越宽,而不是家族自娱自乐的狭窄小圈子,至于像王莽那样,从舜帝以后的姚、陈、田等姓里乱找亲戚更是不可取。
人,还是得向前看!
第五伦早就想好了,名不会改变,但姓就用前世的姓!
就好像他的状态,古人的身体,装着后世的魂灵一样。也好提醒越来越习惯这个时代,沉迷于某种角色的自己,不要忘了,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第五伦在田横墓前,扫视众人,宣布道:
“余欲易姓为……”
“伍!”
……
第404章
猛虎出笼
八月下旬,于偃师祭祀田横,宣布改姓后,第五伦继续向东,抵达成皋虎牢关巡视。
阳泉侯张宗率四千人镇守于此,第五伦见到他后,说起一事来。
“余听人说,这虎牢之所以得名,是在周朝时,有虎在野,扑伤人畜,瓜挠戎车。当时周穆王将至,有猛士请与虎相搏,必全取而还,乃生搏虎而献之天子。周天子令人在此设柙牢畜之,是为虎牢。”
第五伦对张宗道:“卿是虎威将军,有人劝余,说与本地名字相克,不可以卿守虎牢,卿以为如何?”
听上去确实有点道理,名字相克的玄学一直有,第五伦历史不好,举不出太多例子,但也知道落凤坡之于凤雏,烂柯杯之于柯洁……
但张宗却不信这个邪,拱手道:“真正的虎,岂是区区柙牢,能关住的?”
他指着东方道:“绿林刘赐降于梁汉,如今被封为郑王,带着万余兵卒,盘踞于荥阳城。”
“荥阳险要,而与成皋之间的京索之地,就好比是柙笼,臣请命东出破城,来他个猛虎出笼!”
张宗之言雄壮,第五伦大为赞许:“大善,不愧是河东虎!”
然而对张宗请命进攻荥阳的建议,他却又不置可否。
河南郡在地理上分为东西两部,西部是“周”,也就是洛阳,东部是“郑”,正是荥阳、新郑一带。两千年后亦是如此,洛阳与郑州,可谓河南双子城。
不过郑地的核心已经不是韩都新郑了,而是新兴的要塞城市荥阳。
只因为荥阳太过关键,东有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邻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阳,地势险要,交通便利,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战国的就不提了,最著名的便是楚汉荥阳之战,刘邦在彭城送了六十万大败而归后,全靠荥阳才顶住楚军攻势,尽管最后靠着一群女人做掩护西遁,但双方在荥阳、成皋间大战七十,小战四十,最后达成了均势,这才有了后来的鸿沟之约。
张宗由此提议:“欲争中原者,未尝不睥睨此地而决成败焉。大王入洛,是为了屏蔽河内,但若不取荥阳,纵是舟师占据了敖仓,也难以守住。“
“反之,若能据荥阳,荥阳以东无足忧者。”
不但防守有利,也能为往后进取东方打基础。荥阳自秦以后便是水运枢纽,鸿沟自荥阳引黄河水流向东南,与淮水、泗水、济水、汝水等汇合,把荥阳同淮阳、定陶乃至于淮泗连在一起。东出荥阳,水陆大军畅通无阻,几天就能推到梁都睢阳去!
可对面也不傻,梁王刘永就在鸿沟边上,自然知晓荥阳的重要性。
“梁汉亦明白荥阳之关键。”窦融道:“是故刘赐弃洛阳、虎牢,却仍守荥阳城,他麾下至少还有万余绿林兵,梁汉又遣兵沿鸿沟前来支援,如今荥阳至少聚集了两万余兵。”
反观第五伦,主力在河北、太原,在这片战场连一万人都凑不出来,荥阳的地形决定了,一打就是攻坚战,大会战,这也是他令将率轻易不得东出虎牢的原因。
“一旦正式开衅,恐怕就会像楚汉相争一般,在荥阳、成皋间打个没完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