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6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6/733


更何况,冯异对那邓奉绝无信任,此人连亲叔父都能出卖,又怎可能与汉一条心?这个人最大的期望,便是汉魏两败俱伤,由他来得渔翁之利吧?反复无常之辈,不可列入决定胜败的考量中。
果然,又过了两天,斥候传来消息,说在县中憋了两个月的邓奉,终于出兵了!
然而其兵锋所指处,又让汉军将吏们惊愕无言。
“邓奉不顾樊城、襄阳,径直带着主力北上。”
“邓奉先又意欲何为?”众人更加糊涂,倒是冯异一语就中:“邓奉欲趁汉魏交兵之际,收复新野等地,此人仍想着做‘南阳王’!”
此事对汉军有一点利好,随着邓奉出击,配合马武捣乱,岑彭的后方可能会更加混乱。但却又不会直接帮到汉军,打破战争的天平,这邓奉,真不愧是踩鸡蛋高手啊。
襄阳再险峻,这时代毕竟只是个小县城,又失了山、水之险,随着岑彭主力南移,一时间频频告急,危在旦夕。
但冯异仍按兵未动。
他在等什么?
在襄阳攻防战开始的第三天,冯异与幕僚们道明了实情:“援兵!”
……
位于汉水中流的宜城,虽然不如襄阳那般险要,但也是水陆枢纽,这座大城忽然叛楚降魏,成了卡在汉军咽喉上的一根尖刺。
虽然与冯异消息并未中绝,但被断为两截,也让这场战争的胜利离汉军更远了一截。故而汉将王常、邓晨心急火燎,带着绿林兵猛攻宜城,试图夺城,清处争夺襄阳的障碍。
然而被临时收募的绿林残卒,不但士气低落,训练、装备不精;各渠帅们也各怀心思,欲保存实力,在城下摇旗呐喊,观战争成败他们很热切,可一旦轮到自己攻城,却又找各种借口,拖延耽误,就是不愿意近又厚又高的城墙。
无奈之下,王常只与邓晨商量,效仿秦将白起破宜城的前身鄢都之策。
原来,昔日秦军破鄢,靠的是在城西百里处修长渠,引河流灌城,水入城为深渊,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
如今,那条害人命的长渠仍在,只被改造成了灌溉庄稼的水沟,汉军欲故技重施,将这利民之渠,重新变成水攻杀人利器了!
展现这一意图后,汉军却遭到了宜城更加剧烈的反抗,甚至有兵卒突围出城,破坏汉军的开渠工程。双方在城外长渠反复作战,却谁也无法彻底击败对方。一来二去,汉军也苦于人手不足,附近百姓都跑光了,汉军耗费旬月,依然对宜城一筹莫展。甚至有些绿林渠帅,见没好处捞,尽剩下苦活累活,开始带着兵卒跑路回山,逃兵日增,而二将部众却越来越少。
城内的张鱼看到这一幕,算是松了口气,他只需要拖到岑将军破襄阳,便算完成了任务,更能将魏国的控制区域向南推进到此,未来对汉征伐时,将更加有利!
然而这脆弱的平衡,也只维持到了三月下旬。
最先监视到情况有变的,是汉水上的魏军艨艟,他们占据了上游优势,而汉军大船难以从长江、云梦溯流抵达这么远的位置,颇为嚣张。
然而,一支支打着炎炎赤旗的队伍却自汉水畔的陆路抵达,使得宜城汉军数量一变为三。
“汉军援兵怎来得如此之快?”张鱼观察到变化后,心惊不已,而城外的王常、邓晨则是大喜过望,平添了对战争的信心。
“竟是邓司徒亲来!”
“奉陛下诏,让我率众及粮食辎重来援。”汉大司徒邓禹神色轻松,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但邓禹心中,却满是忧虑的。
在他原本与刘秀敲定的计划里,冯异足以夺取荆襄,然而魏国仿佛早有预料,一个岑彭,就与冯异僵持住了。
冯异也实话实说,早在月余前,就遣人急报刘秀,表示靠着荆州两万军队,外加一万绿林杂兵,恐怕拿不下襄阳,他需要援军!
刘秀当时正在柴桑督军,犹豫再三后,将身在淮南的邓禹也调了过来,带着第二批军队,足足两万之众,驰援江汉!
如此一来,这一场仗的规模,也陡然升级。
然而备左则右寡,这也意味着,一旦魏国对东部徐、扬发动猛攻,能用于应对的汉军变得更少。
“岑彭以魏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拖住了汉举国近半部众,此战必须速决,否则定有后患!”
进入大帐后,邓禹拿出了一份锦书,与王常、邓晨二人分享:
“不独我至此,还有陛下锦囊手令在,可破岑彭!”
第567章
告急
武德三年(公元27年)四月初,南阳郡穰县(今河南邓县),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占据其中一乡邑,打出了一个旗号:“南阳兵”!
这支武装,自然便是自江汉冒险北上的邓奉一行,在他看来,自己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魏、汉两虎争于荆襄,岑彭只忙着与冯异争夺襄阳,顾不上我,此天时也。”
“南阳乃南北孔道,岑彭后方,一旦此地大乱,原本占优的魏军,便陷入困境,就算调头返回,我凭借山溪之险,亦可击败彼辈,此地利也。”
“吾等本就是南阳人,而魏军除岑彭、阴识数人外,多是客军,百姓闻言语相近,自然心向吾等,得道多助,此人和之所在也。”
故而邓奉部众才号称“南阳兵”,希望能得到本地人支持,以便解决粮食、兵源的问题,让他的冒险赢得机会。
邓奉倒是机敏,没有直愣愣地往北,回他老家新野去,反倒走了偏路,先击南阳西部魏军防御薄弱之地,夺下穰县后,斥候回报,才知新野县果然屯驻了上万魏军,乃是岑彭后队。
筹粮也没有预想中顺利,被赤眉、魏军洗过两遍后,南阳和数年前已截然不同,邓奉根本做不到如鱼得水。直接打回老家的计划有些困难,就在邓奉踌躇之际,却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
“赵伯阳竟然尚在!”
邓奉闻讯顿时大喜,那赵熹乃是他的部将、发小,赵熹先前奉命守备山都,遭到了魏军偏师进攻,县城失守,之后便没了音讯。
当赵熹抵达穰县时,模样颓唐消瘦了不少,他简明扼要地向邓奉禀报了上个月发生的事:
“魏军志在取山都城,以尽得汉水航道,方便从丹阳往南方派遣舟师,我见城池难守,便带着残部向西突围而出,侥幸生还,只能带着数百人,在南阳西部武当山转圈。”
邓奉却听出不对劲:“那伯阳又是如何到得此处?”
赵熹披露了他的来意:“只因退至武当山附近,得了成家贾将军相助!”
邓奉一愣:“贾复,贾君文?”
“然也,贾将军也挥师东征,进入南阳,今已夺取冠军县,听闻邓将军在此,遣我来见,愿共商大事!”
……
穰县往西一天距离,便是大名鼎鼎的冠军县,此处是霍去病的封地,因其侯号而得名。冠军亦是贾复的家乡,也难怪他能轻易赶走魏官,拿下此县。冠军县如今已易了旗号,插上了纯白色的成家金天旗……
邓奉遥遥望着那面白旗,当冠军县大门开启后,百余步骑驰骋而出,为首战将骑着一匹黑马,身形矫健高大。
邓奉也带着赵熹上前,与贾复见面。
“君文,多年未见,风采依旧啊!”
贾复的年纪不比年轻的赵熹大几岁,他和邓奉都当过刘伯升的下属,与过去相比,贾复变化不大,最大的区别,便是开始蓄须了。
面对邓奉的示好,贾复却只瞪着他不言语,二人的地盘相距不远,邓奉没少派人去联络,但贾复傲慢,一直没搭理他,如今却主动通洽,实在是出于面对共同敌人的无奈。
贾复将邓奉上下打量一番后,冷冷道:“邓奉先,大丈夫在世,讲究的便是忠义二字。汝舍更始帝,投靠楚黎王,侍奉二主,是为不忠。”
“不过,吾亦知绿林昏聩,更始皇帝无能,汉中失陷后,我亦投身公孙皇帝,择蜀木而栖,这忠字也当不起。”
话音一转,贾复持矛指着邓奉道:“但唯独义字,我至今不敢忘,伯升将军乃吾等恩主,汝却在潼塬摒弃刘伯升,独自南撤,是为不义!”
邓奉的手下都颇为不安,以为这场邀见是贾复的阴谋,邓奉却浑然不惧,坦然道:
“刘伯升将君文从武当盗寇,擢拔为绿林校尉,是君文恩主,没错。但于邓氏而言,刘氏只是姻亲、故交,犯不上以举族性命为他陪葬。当年刘伯升不听劝阻,孤军深入关中,不管我是否先撤,渭水之败都不可避免。”
“君文若欲为刘伯升报仇,大可找第五伦去!何必苛责于我?在我看来,只盯着舂陵刘氏效命,乃是小义,身为南阳人,保全南阳氏族性命文萃,方为大义!”
邓奉指着身后的南阳豪强子弟们道:“我此番北上,原因有二。其一,吾主楚黎王与魏将岑彭为敌,虽得汉相助,然战局僵持,我主动深入敌后,欲围魏救赵,化解南方困局。”
“其二,则是为了带数千南阳子弟回归故里!”
邓奉所说第一点是假的,第二点才是真话,但他为了引贾复共情,只感慨道:“真羡慕君文啊,已经夺回了家乡,而新野尚在魏军手中,且留有重兵,难以攻取。”
言罢拱手:“这便是我出兵缘由,不知君文又为何重返南阳?”
贾复看着邓奉,他知道,哪怕此人在讨厌,如今也只能暂时合作,方能达成自己的目标,遂道:“也不瞒奉先,南阳人入蜀为官不易。成家内部有公孙皇室故旧一派、巴蜀本地士人一系,然两者皆排挤诽谤汉中降将。我忍受至今,却不料遭了魏国奸细构陷,说我在边境互市时放任假铁钱入内,假钱便是贾钱!”
“公孙皇帝误听谗言,竟令监军剥夺我权势,既然如此,我也只能主动出兵,以示吾与魏不两立了!”
贾复虽然是个直性子,但也留了心机,他近来遭到诽谤,甚至有被剥夺兵权的危险,对公孙述大失所望,索性打算去投东汉刘秀。
但贾复又觉得,空手去归顺有些丢人,眼看汉、魏角逐荆襄,他便想乱魏后方,帮汉军一把。万一能拿下南阳,不但光复故里,还能给刘秀献上一份大礼。
二人在那真真假假说了一通,一合计,二人目标居然差不多。
“只不知奉先接下来欲去何处?”贾复想知道邓奉兵锋所指,是否能为己所用。
邓奉依然打哈哈:“本欲夺新野,但岑彭后军上万驻扎,君文可愿助我?”
贾复大笑:“那我欲直扑宛城,斩了阴识小儿狗头,奉先可欲同往?”
都是笑话,二人虽然都善战,但兵卒疲敝,打新野都不一定能胜,更别说城高池厚的宛城了。加上赤眉将南阳洗得极其干净,以至于二人想找点豪强配合都难。
相互试探一通后,还是邓奉提议:“既然新野、宛城皆难下,你我不如先击其薄弱紧要之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6/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