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9/733


“就定在临淄南门。”
“稷下!”
……
张步确实还在犹豫,刚刚发生在济南郡的历下之战,就是守军贸然出城救援他城导致了覆灭,不可不察。再者,自己若带主力回去,西安县这边的盖延及渔阳突骑又该如何应对?
两难之下,张步选择了再观望一天,临淄那么多人口,守个十天半月没事吧?
一夜辗转反侧,到了次日,有从临淄逃来的求助者抵达西安县,张步遂得知了耿弇的用兵布置。
“魏军驻扎在稷门之外,猛攻王宫?”
“又传檄于临淄大城,扬言魏皇第五伦祖上亦田氏齐人,如今是来解救齐地父老于水火之中?”
听闻此事,张步再不能淡定,急得直跳脚。
为何?因为人的本性皆是贪生而利己,张步在临淄的统治,其实只维持了短短三年,他出身低微,又是外州人,士人民众不太归附。
而张步的施政,比起绿林、赤眉来肯定稍好,谈不上如入水火,但也不算仁政,他以一州之地养八万之众,加上部众迅速腐化,生活奢靡,民间税率田租皆重,百姓怨言不少。
耿弇大军抵达,若先攻击富庶的临淄大城,城内的数十万民众生计受到威胁,担心城外的敌人劫掠,或许还能帮助守军抵御。
但耿弇却只瞄准张步的王宫打,又扬言不伤百姓,临淄人将信将疑之下,也乐得袖手旁观。
“留守临淄者皆是本地兵卒,战力低下,恐怕不能尽力而战,看来,孤不能不管临淄了!”
于是张步在西安县留兵一万,仍要求他们以连营十余,设法拦着渔阳突骑。
而张步则亲将两万之众,赶赴临淄,出发前,他为了鼓舞士气,还勉励嫡系偏将们道:“想当初,河北贼寇尤来、大彤十余万众侵齐,皆被孤击败。如今小耿兵少于彼,又皆疲劳,何足惧也!”
从西安县到临淄,不过区区四十里,平常脚程快的人,一日可至,商贾满载货物的马车,半天就能跑了来回。
然而此番回援,张步却颇为小心,斥候放出去整整三十里,要做到贴着魏军观察,而兵众虽不得不走纵队,也尽量在大道上挤在一块,遇敌后能迅速摆成横阵。
但一路上,齐军仍遭到了无数次袭扰,临淄附近是典型的大平原,魏军上谷突骑如鱼入海,神出鬼没,虽然只是斥候游骑,但战斗力极强。
魏军骑兵之制,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以两百骑为单位的斥候队,起码有五支。他们玩起了车轮战,出没于道路两侧的粟田中,却从不使蛮劲直接冲,而是张弓远射,逼迫齐军聚拢守备,就扬长而去。
可齐军刚解除戒备,又一支斥候队已呼啸而至!
齐军两万之众,再密集也拉出了长达十里的队列,犹如常山之蛇,这蛇颇为笨重,根本做不到“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反而被扰得左支右拙。
短短四十里,张步的部众走走停停,浪费了整整两天,兵卒被扰得没法休憩,行军阵列几度中断,晕头转向的部曲落单,被斥候队攻击溃散,索性当了逃兵是常有的事。
等他们终于能望见临淄城墙时,齐军已疲敝不堪,连张步也站在车上几欲瞌睡,最终挥刃在手背划出血痕才清醒过来。
齐军人数虽众,但这般模样根本无法作战,张步计划着,先至临淄以西的雍门,安营扎寨,待休整过来后,再驱走魏骑不迟。
但耿弇却不给张步机会,在临淄南门稷下就食的魏军,已移师至城西,就挡在齐军与临淄之间!背城而阵!
如此嚣张的阵列,连心生避战惧意的张步都重新被惹怒了,骂道:
“耿伯昭狂妄!视临淄巨城如无物,也以为张步是死人焉?”
他遂下达了命令:“连续作战数日,魏军骑兵必定乏力,冲不动了,三军就地休憩半个时辰,而后向前推进,将魏兵赶下护城河!再派人联络临淄城中守卒,待我前进后,也出城策应,必戮耿伯昭于临淄城墙之下!”
……
被耿弇带到临淄城下的尽是骑兵,以上谷突骑为主,冀州骑士为辅。人的力气容易恢复,马儿却不能,一如张步所料,军中马匹大多脱膘乏力。
不过,耿弇在骑从中进行了调换,三千名冀州骑士贡献出了他们的马匹,如今成了“下马步兵”,握着马矛、骑刀,陈列在军阵中央,其徐如林。
而两千上谷突骑依然有战马,游弋在军阵左右翼,灵活机动。
伏隆已经是出使的行家里手了,但却是第一次亲临战场:前方是浩浩荡荡的两万齐军,已呈半圆形对魏军形成包围,更要命的是,背后几里开外,就是天下第一大城临淄,城头有张步的部众眺望,无数道目光犹如利箭,让伏隆如芒在背。
他忍住痛痒不伸手去挠,但却控制不住频繁回头,伏隆总觉得,临淄城中,会有几万人山呼海啸地杀出来,将魏军扬了……
伏隆瞥眼看向统帅耿弇,这位比自己更年轻的将军却颇为淡然,仍在持着“千里镜”,不急不慌地观察齐军阵列。
伏隆记得,战前军议时,耿弇是这么说的:
“张步麾下两万人,皆其琅琊精锐,自西安县往临淄而来,士气尚高,士卒欲斗,必先挫其锋!于是吾令骑从翼而勿击,或驰而往,或驰而来,其疾如风,其暴如雷,白昼如昏,数更旌旗,变易衣服,扰乱齐军,使其疲惫。”
“如今敌人始至,士气已衰,且行陈未定,前后不属,士卒不欲斗,只求安营扎寨。而我尚有精骑两千可用,薄其前后,猎其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再以三千骑马步兵疾击其前,薄其垒口,敌人必败。”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伏隆不敢多问,倒是耿弇先打开了话茬。
“伏大夫,前几日,你与我说了城南稷门、稷下学宫的故事,那这雍门,又有何典故?”
一句话,就将伏隆的思绪从他不懂的战争,拉回到熟悉的经典中来,伏隆尽量让自己的话音沉稳如常。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及诸侯伐齐,伐雍门之荻。己亥,焚雍门。这雍门,曾被晋国带着诸侯烧过。”
耿弇又道:“那战国时乐毅伐齐,又是从何门而入?”
伏隆道:“未有记载,但应该也是雍门。”
“善。”
耿弇笑道:“看来选雍门是对了,我麾下亦多是燕赵之人,只望此番,能再建乐毅之功!”
这之后,耿弇便不再言语。
时值盛夏五月,随着太阳慢慢爬升,天气热了起来,剩下的时间实在是太难熬了,伏隆的布冠都被汗水浸湿了,胸口也闷闷的。他在望车上窥见齐军原地休憩喝水,行伍颇为混乱,但耿弇却无动于衷,就让齐军拖下去,一点点重新整备。
这样僵持,显然对魏军不利啊,伏隆忍不住了,小心地说道:“将军战前不是说过么?敌人始至,行陈未定,前后不属,陷其前骑,击其左右,敌人必走,此用骑兵之常识也,可如今却为何放任齐军休整不击呢?”
将军,你在等什么?等齐军自溃么?等临淄出降么?
文人就是文人,这种愚蠢的问题,耿弇平素是不屑于搭理的,今日大概是计策即将得逞,心情不错,他竟笑着回答了伏隆。
“我在等一个人。”
“谁?”
“虎牙将军,盖延盖巨卿!”
耿弇眼睛依然凑在千里镜前,这玩意在战场上确实太好用了,他给伏隆揭露了谜底:
“张步主力已被调回,西安县守军,怎么挡得住渔阳突骑呢?我早派人约了盖延,今日会战,渔阳突骑比上谷突骑还善冲,盖延就算打不下城池,绕过来亦轻而易举。”
当然,渔阳突骑会不会如约守时,这是个未知数,这批吴汉带出来的兵以桀骜难驯著称,盖延也当过刺头,据说只服马援,他在河济时就不听沟通,坑了友军,今日又会如何呢?
但耿弇觉得,自己离开并州时,将并州兵骑的精锐主力留下,也叮嘱旧部要给吴汉面子,以大局为重。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日如此做,不就是为了让吴汉的旧部盖延,也给自己一个面子么!
天气越发炎热,随着太阳离天中越来越近,耿弇的千里镜中,终于在齐军庞大的阵列后,望见了一阵阵黄雾,那是骑兵行进时,上万枚马蹄践踏土地的扬尘。
而随着作为通讯手段的狼烟点燃,艳丽的大风筝随风而升,耿弇确定了来者的身份。
那风筝狼烟下,肯定有位身高九尺的持矛猛将!
他的等待没有白费,盖延如期而至!
“虽然,迟到了半个时辰。”
耿弇如此嘀咕着,将千里镜交给伏隆玩去,他则让人挥舞帅旗,下达作战命令。
“上马!”
“午时已到!”
第581章
骑步
魏、齐两军交锋,最好的观战地点,无疑是居高临下的临淄雍门城头。
齐王张步有三个胞弟,其中二弟名曰张蓝,曾替他入魏营质问小耿伐齐缘由,得到了瞠目结舌的答案:鲍鱼海参有毒。张蓝却无可奈何,只能直呼武德皇帝不讲武德……
如今张蓝留守临淄,正在城垣之上指挥,得到了张步的知会:“在两军交战后,派出五千兵马,自雍门而出,攻击魏军背部!”
张蓝很听兄长的话,在战鼓敲响后应约遣师出城,打算来个两面包夹之势,但他自己却以“居中策应”为由,留在了临淄。
午时已至,张蓝正焦急地眺望两军交锋,却听到一阵吵闹,却见一行人在徒附簇拥下,从城内上了城墙,他回首一看,竟是一伙身着锦衣的商贾,不由勃然大怒。
“齐王与魏寇交战在即,我已宣布临淄戒严,百姓无故不得外出,这些商贾登城作甚?”
临淄太守连忙告知张蓝:“将军,来的是东郭公!”
一听这姓氏,张蓝态度顿时变了,也只能收起无处发泄的焦虑,收敛神色,接见了这群商贾。为首者身材高胖,高足八尺半,身形则颇为宽大,大热天里满头是汗,只披着薄薄的锦衣——颜色居然是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9/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