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7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4/733


“从岑彭到耿弇,一环扣一环,看来这一切,皆是第五伦的权谋啊。”
刘秀和第五伦为敌十年,很清楚这位对手,俨然是高配版的邓禹:不擅长临阵指挥的“兵形势”,而是长于战略的“兵权谋”,又喜欢增强甲兵锐利、器械之用的“兵技巧”。
至此,刘秀已明白大事不妙,抬头看着眼前陷入厮杀鏖战的长坂,他几度踌躇后,最终下定了决心。
“前线故作强攻,后队准备撤出当阳!”
听说刘秀打算宵遁,不少将领难以接受,明明只差一点,就能拿下长坂,歼灭岑彭,前些时日在南漳河身负十二处伤的贾复更来请命:
“陛下,让臣带人,再冲一次罢!”
“贾将军勿要气馁。”
刘秀道:“此乃以退为进也!”
“若这果是第五伦诡计,欲诱朕于当阳,好与大汉决战,那岑彭见朕退却,必率兵出寨,南下追击,要拖住汉军。”
“如此可诱得部分魏军来平地野战,朕令主力退至南方二十里外当阳桥处,反首而击,贾将军可将五千兵,绕后袭其退路,一举歼之!”
刘秀语重心长地说道:“就算吾等继续强攻长坂,若想一举攻下,恐怕还要付出上万伤亡,费时一二旬,倒不如以计取之。”
贾复这才恍然,但又道:“若岑彭不出呢?”
“那便是朕料错了。”
刘秀哂笑,但他很清楚,魏国连续出动岑、耿两位大将,第五伦的目的,绝不可能满足于争江陵,说不定,魏皇的大军,已经在路上了!
是夜,贾复依计而行,就在汉军宵遁之前,刘秀果然收到了来自蓝口聚十万火急的奏报!帛书上还沾着血手印,这便是积弩将军傅俊的绝笔书,但刘秀仍不知其生死……
刘秀默默看完,将帛书紧紧攒在手中,回首营火满山的长坂,越过它,刘秀仿佛能看到,第五伦带着如若洪流的魏军大队人马,浩浩汤汤而至!
冯异领后队先行,在刘秀身边的只有王常,他见刘秀不言,关切地询问:“陛下,傅将军所奏何事?”
“无大事。”刘秀不曾展示帛书,只轻描淡写地说道:“襄阳魏军南援,傅俊力战,说至少能拖住那二三万人十天半月。”
这确实是傅俊奏疏中所写,但刘秀却省略了绕过蓝口聚的第五伦大军,否则诸将肯定要慌神,痛陈利害,劝他且先撤回江陵,再从长计议……
王常未疑,依然按照先前的计划安排,准备抵达当阳桥后,三军回首迎击追来的魏军。
战士脚步沙沙,马蹄踩踏土路哒哒,刘秀心中无数念头闪过。
算算时间,至迟后天,第五伦的大军就能抵达当阳长坂!傅俊没数清楚其人数,初步猜测是“十万”。
小耿的军队万余,出现在刘秀后方,如入无人之境,随时可能北上袭扰。
还有长坂的岑彭,已经察觉了刘秀宵遁,寨内响起了集结的鼓点,他会出击么?
千头万绪,强敌如林,接踵而至,但刘秀原本强攻岑彭未果,有些慌乱的内心,如今却越来越冷静了,他甚至好整以暇地摸起了胡须!
“此辈,实乃刘秀生平,前所未遇之大敌也!”
第684章
雌雄
在刘秀迅速挪动棋子后,抉择来到了岑彭一边。
“大将军,刘秀宵遁,是否追击?”
面对偏将、校尉们的询问,岑彭沉吟许久,头脑中仿佛在做着战局推演,一次又一次,设想敌人每一步动作,眼看时间一点点过去,众人颇为焦急,岑彭这才说道:“吾等奉命拖住刘秀主力,以待陛下大军,今彼夜退,我若不追,就算耿将军将南郡、江夏诸码头尽数烧毁,刘秀多半也能撤回江陵。”
这意思是要追了?众人纷纷请战,岑彭却摇摇头,继续道:“但刘秀此举,恐怕亦是见强攻长坂不成,诈退诱我,吾等若追,刘秀多半会调头与我鏖战!”
而刚刚接到信使消息,尽管第五伦在蓝口聚只休憩了半日,便兼程南下,然而前锋骑兵,也得明晚才能抵达。
虽说几万头猪三天三夜也抓不完,但人组成的军队败起来,可比这快多了。
岑彭起身:“刘秀、冯异、贾复皆在,汝等非其一合之敌,此战,当由我亲自统御!”
只有他,才能在野战中,以劣势兵力死死咬住刘秀,撑到五德大旗降临。
阴识奉命留守,他向岑彭保证道:“大将军可将精锐尽数带出,留老弱病残予我即可。”
岑彭却不同意:“次伯,汝可听过韩信破井陉之事?”
阴识道:“背水一战,天下闻名,岂能不知?”
岑彭笑道:“那场仗,后人只记住了背水一战,但制胜关键,其实是韩信引诱赵军出战,却派两千轻兵,多持汉军旗帜,连夜绕到井陉口山背后,偷袭赵营,遍插汉旗。赵军受挫退回时,见老营被偷,士气崩坏,溃不成军,赵王被擒,陈余战死,赫赫赵国,竟以数十万之众,尽降韩信。”
为防刘秀也用这招,岑彭特地留给阴识及偏将整整一万人。
而他,只带两万五千兵追击,去面对三倍于己的汉军……
临行前,岑彭让阴识过来,附耳道:“若我有不测,长坂尚有余力接应陛下。”
阴识悚然,岑彭这犹如遗言的低语,让他明白这趟追击风险之大,阴识不顾自己真二千石的荆州刺史身份,竟长跪道:“既如此,至少要让少将军留下!”
阴识指的是岑彭唯一的儿子,岑遵,当初岑彭追随严尤剿绿林,岂料南阳却先陷落,岑氏为绿林所屠,只有岑尊被任光救了出来,带去魏郡投靠第五伦……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岑遵已年过二十,和与他年龄相仿的窦固等人一样,成了郎官一员,侍奉皇帝左右,听其言传身教,除了弓马剑术外,还要上各种军事课程,俨然是军官后备班。
当一名羽林郎官成绩足够时,第五伦往往会派遣他们到各军区“实习”,同时也充当皇帝眼线,向第五伦汇报一些将军们不会在奏疏里说的事。岑遵被派到岑彭麾下,一来第五伦同情岑氏人丁稀少,想让他们父子多聚,同时也能对岑将军示以信任。
夜色深沉,明知道前方可能有陷阱,但岑彭却必须去踩,可没必要把亲儿子也带上吧?
岑彭却不同意,说了一句让阴识泪目的话:“此战险恶,若吾子不行,诸将士卒,焉能将性命交给我?”
士卒已集结于长坂坡前,岑彭乘车从他们面前经过,他的儿子岑遵作为车右持戟站在一旁。
岑彭看着一个个年轻的面孔,内心也难免生出罪恶之感,都是在南阳集结训练的中原好儿郎啊!
而他,将带着他们去赴死!
但动员众人时,岑彭的话,依然慷慨激昂:
“诸君,陛下大军将至!”
“万岁!”士卒山呼,江陵的诈败、多日的困守没有摧垮他们的意志,在岑彭灌输下,“魏必胜”已成了众人笃信的真理。
“刘秀闻讯夜逃,惊惶无比!”
将士们信之不疑:因为少将军岑遵,就站在岑彭身边,若有此去九死一生,岂会同行?
岑彭违心挑动众人的勇气,将不知真相的儿子岑遵,也鼓舞得热血昂扬。
征南大将军拔剑指向撤向南方的一条条火龙,那是撤退中的汉军:
“天子乘舆将到,吾等应杀牛酾酒以待,岂能反以贼虏来麻烦君上?追击敌寇,斩得伪帝刘秀头颅,献予陛下。这不世之功,当属于征南军,由我岑彭,带诸位去取得!”
……
长坂以南二十里,被烧毁的当阳桥已重新修起,但只是用竹木简单拼搭,甚至无法承受笨重的辎车。
刘秀的指挥所,就设在当阳桥前,听得斥候来报,说长坂魏军已出营南下,刘秀却不知自己是否该高兴?
他立刻召集主要将领开会,除了贾复已奉命绕后外,冯异、王常等人悉至,这时候,众人都很乐观,以为刘秀计划得逞,唯独冯异垂首不言。
刘秀拍了这位最了解自己的老伙计一下:“公孙何以颦眉不乐?”
“臣……”冯异迟疑后道:“岑彭用兵娴熟,只有关键时才出奇致胜,其余时候大体谨慎,轻易不能诱动,此番匆匆派兵追击,不符其用兵之法啊。”
王常等人都认为是冯异想多了,倒是刘秀心中暗赞,遂当着众人的面,亮出了傅俊的绝命急报,将第五伦领大军将至的消息,原原本本告诉众将!
原来这才是岑彭冒险追击的原因!果然,方才还摩拳擦掌想一举歼敌的诸将,眼中都出现了慌乱:岑彭只是来纠缠的小狐狸,就算他们拼尽全力将追兵歼灭,也会付出很大代价,但死伤惨重之卒,面对第五伦这大老虎,不得被他一口吞了啊!
于是众人开始动摇,纷纷请刘秀再考虑考虑,还是退往江陵为妥,没必要和第五伦决死赌国运……
但刘秀心意已决:“阵势已定,现在仓促撤离,就要被岑彭追着打。”
“更何况,还有耿伯昭游弋于吾等身后!”
他扫视诸将:“是在此反击,将身家性命,寄于手中兵戈,还是调头溃逃,将后背交给魏人?”
然而目光所到之处,包括王常在内,众人都挪开了眼睛,不敢与刘秀对视。
很显然,他们并没有信心,这场江汉之役,汉军士气高昂,主要是后勤充足,兵力相对于岑彭又有很大优势——可刘秀称帝十年了,当汉、魏兵力相仿时,他们基本一仗未胜,更何况第五伦亲征,战将云集,军力庞大。
然而却是最早怀疑的冯异,此刻却力挺刘秀:“吾以为,就算对上第五伦,此役,亦有胜算!”
冯异说起一桩古老的战例来:“战国之时,魏齐争霸于中原,魏屡派庞涓攻韩、赵,齐国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围攻魏都大梁,诱得庞涓折返。齐军此时不战而退,庞涓追击,于马陵中了孙膑埋伏。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刎。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而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这种战术,就是“围点打援”,第五伦很爱用,冯异认为,今日也不妨效仿。
“岑彭长坂好比大梁,第五伦则如庞涓之军,吾等调头先击破岑彭,再以胜势迎战第五伦。”
王常一直闷声未言,此刻却提醒冯异:“冯将军,傅俊说,第五伦亲将十万大军南下,魏军甲兵犀利,对上我久战疲乏之师,将军真有必胜把握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4/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