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种子王(校对)第3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889

  江画将自己手上的呼吸泡泡送给其他老师的时候,可没有拿他们钱。
  这些分到气泡的老师们,看着姜嘉文的动作,会心一笑。
  从这天中午开始,江画就不时收到华明小学老师送给她的各种食物。有京城市特色的小吃,有老师自己动手烘焙的西点,还有各式各样的点心。
  真是唯美食和空气不可辜负。
第0553章
方寸之间的干净空气
  方堂平初到京城市的感觉,一点也不美好。
  来到华国首都的兴奋感,随着越来越严重的支气管炎发作,度日如年,恨不得立刻搭车赶回山清水秀的清河市。
  但艰难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
  幸好清河市第一中心小学的江老师,送给他的一个小玩意,拯救了他噩梦般的京城之旅。
  虽然头上戴着一个透明气泡看起来古里古怪,但方堂平被它保护一个下午的时间,整个人都觉得精神多了。
  发作的支气管问题,在草药茶的配合下,也略微缓解,至少能够正常与人交流。
  下午的时候,另一个美术老师乐业,终于也忍受不了过敏性鼻炎的难受劲,也给自己拍了一个呼吸泡泡。
  过敏性鼻炎难受起来,鼻涕就跟瀑布一样哗啦哗啦的流,但一旦隔绝了过敏源,恢复的速度就很快了。
  乐业是粉尘过敏,他使用呼吸泡泡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乐业神清气爽,将抽纸扔到一旁,嘀咕着找江画买足在京城市学习交流使用的呼吸泡泡。
  免得过敏性鼻炎再来找茬。
  带着呼吸泡泡行走的老师们,在华明小学,成为一道令人瞠目的风景线。
  一个呼吸泡泡的使用时间,是二十四个小时。
  这些试着使用呼吸泡泡的老师们,这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里,完全享受到非同一般的明星待遇。
  想要在重度雾霾天里,呼吸到新鲜空气,还是代价的。
  在教室里,爆笑课堂。
  “哇,张老师,你头上是什么?哈哈哈,太好玩了。”
  “好像宇航员的头罩。”
  “胡说,明明是天龙人的COSPLAY!”
  在办公室里,同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小张,这就是那个呼吸泡泡吗?真的能阻挡雾霾的伤害吗?”
  “呼吸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我也去弄一个。”
  “哈哈,我觉得这个形象太好玩了。可以笑一年。”
  在回家的路上,路人纷纷侧目。
  “这人是行为艺术吗?”
  “脑袋上怎么有个泡?”
  “哎呦妈,太好笑了!”
  “此人是傻逼!鉴定完毕!”
  到家里。
  “儿子,你脑袋秀逗了,戴个这个玩意从学校走回来。”
  “老公,你这模样,真是蠢萌蠢萌!”
  “哈哈,爸爸,我也要泡泡,好好玩的泡泡。”
  每个人遭遇不一而同,但总免不了因为头顶气泡的形象,惨遭狂笑。
  不过,忍耐过一波大笑之后,这些呼吸泡泡的第一批体验者,却觉得经历着雾霾天中,最轻松的呼吸。
  深深地吸一口气,怡人的清爽空气,让整个人的大脑都处于愉悦状态。这种久违的体验,完全可以让他们忽略周遭亲朋好友的狂笑,并不遗余力地向他们推荐这种蠢萌泡泡。
  “老公,上次你回老家带的烧鹅我明天带去给江老师,她送我呼吸泡泡,可没拿钱。”
  “上次我们家自己烤的牛肉干拿出来,好好感谢一下江老师。”
  “订个慕斯蛋糕,当做回礼。”
  林曾怎么也没想到,原本为对付雾霾准备的呼吸泡泡,反而成为江老师京城市生活的超级饭票。
  回到宿舍的江画,带着华明小学教师所问最多的问题,点开了林曾的微信。
  “今天,我没用呼吸泡泡,不过,呼吸泡泡在我交流的学校,受到非常广泛的欢迎。”江画趴在宿舍的单人床上,一字一词的给林曾发信息。
  “很多老师,都询问我,是否能够购买这种呼吸泡泡,价格多少?和一些老师闲谈,他们最忧虑是自己子女,在最需要户外活动的年龄,却只能时常被关在室内。”
  “来到京城市,才发现最普通的室外活动,是在这种天气下,最渴望却无法付诸实现。在清一小课间值班,常会被满操场狂奔的孩子,弄得提心吊胆。但来到华明小学,看着空空荡荡的操场,老老实实窝在装有空气净化器教室里的孩子们,突然觉得清一小孩子们的群魔乱舞,才是最可爱有趣。”
  江画给林曾发完消息之后,又回复了几位询问是否有灵香蜜的客户。她自从专注种植蜜灵香薰衣草后,微店里的商品种类逐渐减少。
  主要经营灵香蜜的出售。
  上等的蜂蜜,广受曾经顾客好评,口碑一传十,朋友互推荐,这份额外的收入比以前更多,但耗费的精力更少。
  不过外出学习的两个月,她只能中断蜂蜜的销售。
  喝完蜂蜜的朋友,只能很无奈地等待江画回归。
  在平静的小学教师宿舍内,柴可正在和清河市的儿子视频,江画有条不紊,一边回复微信信息,一边整理记录今天学习的收获。
  而呼吸泡泡带给人们的新鲜空气,就像一枚炸弹,投入京城人雾霾深重,压抑非常的生活中。
  江画一天送出二十多个呼吸泡泡,在京城市浩瀚人口中,不过沧海一粟,按理是激不起太大浪花。
  但信息时代的信息传播,却不能按照传统想法评估。
  二十多个教师,带着呼吸泡泡上课,听课的孩子兴奋地回家告诉家长。
  他们搭乘地铁,路上的行人拍照询问。
  他们自拍,放在微博和朋友圈,被转发。
  这个时代的信息,就像一张密密麻麻编织着的网,连接着每一个人。
  自由记者于静,是在第二天清晨的时候,收到一个朋友发给她的照片。
  这是一位三十多岁女士微笑脸的自拍照。
  普通的照片,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她的脑袋,被一种透明圆形薄膜包裹着。总体看来,这个模样,有些滑稽感。
  “于静,从一个朋友的微博看到这张照片,据说是一种能够隔绝雾霾的气泡。效果比防尘口罩好非常多,你有没有相关的消息?”
  于静看到朋友发给她的信息,顿时一个精神,更为认真的研究这张照片。
  专注研究了五分钟,她从照片里找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她打开电脑,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检索相似的信息。
  一年级的女儿,梳着羊角辫,带上口罩,闷声闷气地同她说再见。
  “妈妈,我去上学了。”
  “好的,我送你下去等校车。”于静放下鼠标,笑着说道。她眉宇之间,有些阴霾,已经两年,也未曾散去。
第0554章
自由记者的关注
  在传统媒体走在消亡的边缘的时代,记者这个职业也逐渐发生特殊的变化。
  于静曾经是华国中央电视台《直击调查》的主持记者。以其冷静犀利的语言风格,毫不留情揭露本质的个性,为许多观众所喜爱。
  但她刚强不愿妥协的性格,曾经多次和上级发生激烈的冲突。常常为了一篇报道,她在负责人的办公室里,从沟通到吵架,耗费数个小时时间。
  终于,身心俱疲的于静,在三年前离开自己热爱的岗位,成为一名自由记者。
  自由记者这个词,字面上看,好似披着一层璀璨的光辉,其实却举步维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8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