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种子王(校对)第3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9/889

  林曾的这种模式,又仿佛回到最初创业时的网店。只不过从普通的网店经营者,变为终端的供应商。
  这是另外一种销售模式。
  算是林曾心血来潮的尝试。
  两人谈妥,分道扬镳。
  林曾自己驾车去酒水山谷采集呼吸泡泡的种子和泡泡。
  呼吸泡泡有别于其他气泡类植物。它是一种地底植物,天性必须在地底生长。
  在地表环境下,呼吸泡泡无论是母株还是子株,生长都极为缓慢,几乎停滞。
  于静在林曾离开后,安静坐在老茶楼里,喝掉最后一杯花茶,有些自嘲。
  记者的任务没有达成,反而成为呼吸泡泡的中间商。
  不过,想到呼吸泡泡的效果,她又非常甘愿。她希望将这种有效防雾霾的利器,在大众中推广普及。在环境暂时无法立刻改善的情况下,给普通人身体带来一些安全保障。
  她拿上随身包起身,目光坚定地走出茶楼,回酒店编辑她第一个公众号的营销商品的文章。
  林曾自己驾车去一趟酒水山谷,将地底呼吸泡泡所有的子株种子和产物都收进二号秘境。
  二号秘境空间没有向任何人开放,因而秘境中幻果藤的能量来源,完全依赖他平日提供的晶源体以及自身基树从异空间获得的养分。
  这几棵幻果藤,在炼制之初,种子品质就各有优劣,如今随着藤株生长,以及吸收的晶源体能量各不相同,空间大小各不相同。二号秘境虽然空间不算最大,但足够林曾作为储物空间使用。
  呼吸泡泡子株的种子,是七色的透明气泡,漂浮在半空中。一根极其纤细的丝线,牵着浮动的气泡,表面变幻着莹润的色彩。丝线并不牢固,多等几日,子株种子的七彩气泡,就会挣脱细丝,掉落在别地生根,长出能够给人使用的呼吸泡泡。
  林曾用力一扯,这些丝线也纷纷断裂。
  等他将岩洞里的呼吸泡泡子株种子全部收走,看到扎根在薄薄土层里的呼吸泡泡母株,比他种下时,大了好几倍。
  和晶莹多肉很像的母株,目测直径在十五厘米左右,圆滚滚的外形,生出密密麻麻软软的小刺,如果有密集物恐惧症的人看到,定然浑身不舒服。
  让林曾感觉非常高兴的情况是,母株的周围有两个五厘米,四个两厘米的分株。
  这意味着,他又多出六棵可以生长呼吸泡泡种子的母株。
  他蹲下身,手指轻轻将两个五厘米的分株掰下,种植在距离第一棵母株大约十米之外的空间,撒了一天常备的肥水微子溶液,算是完成移栽。
  对地底世界的规划,林曾除了不断扩大微光藓和金丝草的范围,构建地底世界的基础建设之外,暂时作为呼吸泡泡的子株种子的生长基地。
  离开岩洞,回到酒水山谷,上次种下的石生树,在肥水微子溶液的催化下,有一半已经冒出嫩嫩的绿芽,而另外一些则毫无动静。
  距离生长成型,还有老长一段时间。
  林曾将种植炉里石生树生长的石生果,全部摘下,放在三刀婆婆的厨房位置。
  当时从江凤镇搬走,三刀婆婆和野猴群带了一批石生果离开,但到今日,大概大部分都已经吃完。
  放下果实,他没有看到三刀婆婆的身影,只看到一两只野猴的身影,在馨香酒瓶草草丛中掠过。
  这个孤僻的老婆婆,除非有事和他说,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在他面前。
  放好一堆石生果,林曾离开酒水山谷。
  ……
  ……
  清河市七小时经济酒店的标准间内,于静专注抿唇,把呼吸泡泡开团的文章写好。
  这是一篇很罕见的大长文,她几乎一气呵成,在数个小时内完工,快速修改。
  比她之前发布的那篇文章,这篇更为具体详尽。
  从她获得呼吸泡泡的信息,再到使用呼吸泡泡的真实体验,然后在京城市空气质量检测所的经历,都如实写到文章中,不含一丝浮夸和虚假。
  关于呼吸泡泡的价格,于静深思之后,以五个呼吸泡泡为一组,每组七十元的价格出售,限量一千组。
  销售范围暂时只在京城市,倒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在京城市她能够拿到非常廉价的市内快递。
  当然,她没有马上公布。
  她必须等到收到林曾寄给她的商品之后,才能公布这份团购信息。
第0559章
第一批购买者
  京城市空气质量检测局,王一海自从上次接待于静之后,心思就惦记着她头顶上的空气泡泡。
  倒不是因为自己。
  是他的母亲和父亲,他们年过八旬,身体不算特别好。前些年常结伴出门走走,体格倒是康健。可是这些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半天天气都不适合老人出门,经常闷在家中,老人家身上的毛病也多起来。
  但空气污染严重的时候,若是出门散步,十有八九哮喘发作,咳嗽连连,至少修养十天半个月才会好转。
  那天于静走后,王一海又向检测实验室要了一份检测报告,认认真真,一字不漏地研究透彻。
  他越看,心中越是热切。
  老人家行动不便,也不愿离开多年生活的京城市,不想到空气优质的外地休养,如果能买到这种呼吸泡泡,让老人在颐养天年的日子,呼吸到大自然的纯净空气,还能无视污染空气,到户外溜达锻炼,对老人来说,也许比任何礼物都要美好。
  王一海心中想得焦急,下班回家,就跟妻子和念高中的女儿说了这个事情。
  “这么好的东西,能买到吗?”王一海的妻子陈宁怀疑地说道。
  “于记者说,有消息就会联系我。”王一海只能寄希望于静的承诺。
  王一海的女儿王心,听到王一海说的内容,一时好奇心起,关注了于静的公众号,也看到了她写的第一篇文章。
  “真有这么神奇?”她不可思议地说道。
  三天过去,王一海笑眯眯地下班回到家中,突然看到女儿兴奋挥舞手机,跑到他身边,大声喊道:“老爸,我看到于记者公布呼吸泡泡的团购信息了,每人限量一份。我马上拍了一份,是用我的零花钱。”
  “哈哈,我的乖女儿!你老爸也买到了。不过,是于记者另外给我留的。我买了十组,五十个。”王一海满脸洋溢喜悦之色,“于记者为了感谢我们单位做的检测工作,特意给我们员工留了500个呼吸泡泡,一下子就被同事们瓜分完了。”
  “哈哈,那我们收到之后,给老人家送去。”王一海的妻子笑着端出晚饭说道。
  于静的许多读者,在阅读完她的推荐文章之后,尝试性地拍了一份呼吸泡泡。
  她的介绍言辞打动人心,一组呼吸泡泡,价格不过百,如果按她所说,能呼吸五天堪比森林中的空气,比吃一顿外食,更健康舒坦。
  至少带着呼吸泡泡,走在空气质量橙色预警,红色预警的天空下,不用提心吊胆,无奈装傻当做没这一回事,得过且过。
  这些读者很多都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花个小钱,尝试一下。
  但也有些人,他们却用了各种方式,突破没人限购一组的规定,拖家带口,组织亲朋好友帮忙,争取拍下更多的泡泡。
  华明小学的周峰山,平日喜欢看时评,也算是于静的粉丝。于静在发表第一篇关于呼吸泡泡的文章时,周峰山主动站出来,写了大段的文字,描述了呼吸泡泡对雾霾的隔离效果。
  是的。
  他算是最早一批呼吸泡泡的使用者。
  在华明小学,对呼吸泡泡的熟悉和热切,是其他地方暂时不具有的。
  江画送给他们数量不一的呼吸泡泡,体验之后,他们也能明显的感觉到,气泡里的空气和气泡外的空气,有着天上地下的品质。
  体验过微微青草香的清净空气,二十四小时结束后,透明气泡“噗”地一声,在头顶消失,又回到充斥着各种污染物的世界,如此落差,让华明小学这些老师们,满心失落。
  周峰山在于静发布呼吸泡泡团购信息时,立刻迅速拍了一组呼吸泡泡。然后把家人的手机组织起来,尽可能地争取拍到更多呼吸泡泡。
  他也没有独享信息。
  而是将团购文章的链接,发送到全校教师微信群,给大家共享。
  一文激起千层浪。
  有些老师速度快,能抢到限购一千组的份额,有些老师等他们看到消息,于静的第一次呼吸泡泡团购活动早已结束,他们只能望而兴叹,后悔不已。
  ……
  ……
  现代物流的速度,完全解放了人们在购买商品上耗费的时间。
  王一海在拍下呼吸泡泡两天后,收到了于静寄给他的十组呼吸泡泡。
  十组数量五十个,其实装在一个简单的铁皮盒子里,轻飘飘没有一点重量。
  王一海在办公室里,就迫不急的地拍了一个呼吸泡泡在自己脸上。
  仿佛走进春天田野里,清新的山风,带来雨后的空气,有新鲜嫩叶的味道,从心到肺腑,从鼻腔到胸口,都觉得舒坦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9/8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