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乡之小镇崛起(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07

  陈冬华说,真是惨啊。于老板,那就是个套,他们家以前就使过的。
  于北洋点着头说,我们也都看出来了。所以我们这些外地人,私下嘀咕,以后再也不租郑家的房子住了。
  听到这里,金云飞说,我不明白,这是人家的破事,怎么说跟我有关系呢?
  陈冬华说,怎么没有关系,赵老板住在郑三炮家,还帮郑三炮找你大妹保媒拉纤,你应该告诉赵老板,郑家人都不是好人。
  金云飞怔了怔,冬瓜,你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于北洋说,两位兄弟,我跟赵运来一样,也是外地人,也是做小生意的。我倒是认为,这事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赵运来自己,是他没守住自己。
  陈冬华说,于老板,你说的是头一怪,我看还有两怪。二怪赵老板不知郑家人的坏,三怪郑家人太坏,重点在这第三怪。
  金云飞问于北洋,于老板,你找我就是为了说这个事吗?
  于北洋说,一是说赵运来的事,怕你不知道,跟你说一声。二是关于你的鞋,赵运来生意做得大,你每十天做五百双,他也吃得下,可我就不行了,每十天顶多能收三百双。
  这是好意提醒,金云飞道了声谢谢,思忖着说,看来,我得调整我的生产策略和销售策略了。
  兄弟,你人不错,我给你提三个建议。一,你要把全县各乡镇的销售点建立起来。二,你要扩大鞋类品种,不能只做男布鞋,像女布鞋和童鞋也可以做。三,走出去,扩大眼界,像我们罗桥,是全国有名的小商品市场,你应该去参观参观。
  陈冬华笑着说,他呀,恐怕连罗桥都没去过呢。
  金云飞不好意思地说,倒是去过一次,那是读小学五年级时,学校组织的春游,曾经去过罗桥飞机场。
  于北洋说,得走出去,走出去才能大开眼界。
  点了点头,金云飞说,我不瞒于老板,在全县,我已有了几十家寄卖店,可销量不是很好,每天也就一二十双的。
  兄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陈冬华抢着说,这个我也知道,布鞋太简单,很多人都会做,连我妈也会做。
  于北洋说,对,这就是问题所在,布鞋的技术含量太低,档次不高。你只有做别人做不了的鞋,你才能赚大钱。即使别人也做得了,你也可以从花色、品种、质量等方面超过人家。
  金云飞又拿出钢笔和笔记本,一边记一边说,于老板,你继续说。
  于北洋笑了,兄弟,我随便说说,你不用这么认真的。
  金云飞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老板你真知灼见,我得记下来慢慢消化。
  于北洋继续说,还有一条,你要认真考虑,就是每个地方,最好只搞一个寄售店,大地方也不能超过二三个。因为同一个地方寄售店多了,很可能会打价格战,反而会影响你的销售量。比方说我买你的鞋吧,要不是赵运来同意,我也不会买你的鞋。
  金云飞头也不抬,记得很快,于老板,请你继续说。
  那我再说两条。一是成本,你得有具体的计算,不能毛估估,更不能把家庭开支也算进去。我知道你们乡下有这个特点,把家里的开支也算进去。但劳动力成本要算进去,自家的劳力也要计算成开支,这样你的做鞋的成本才能计算明白。二是价格的灵活运用,前面的成本算明白了,加上预期利润,销售价格也就出来了。销售价格不能一成不变,比方说季节变化,你的销售价格也可以跟着有所浮动。
  陈冬华笑道,于老板,你这一套一套的,哪学的啊。
  于北洋笑了笑,我啊,以前在厂里上班,搞业务的。说来惭愧,也就是比你们多点见识而已。
  金云飞道,于老板,我有个不情之请。
  兄弟你说,不用客气。
  于老板,你在罗桥,能不能帮我搞一些样品过来,女鞋童鞋我都要。没问题啊,兄弟,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中午这顿饭吃得热乎,可结帐时,因为这是金云飞第一次请人吃饭,掏钱晚了点,还是被于北洋抢了先。
  于北洋拍拍金云飞和陈冬华的肩膀,笑着走了。
  陈冬华说,大飞,你欠人家的人情了。
  金云飞问道,冬瓜,你觉得于老板怎么样?
  陈冬华嘿嘿的坏笑起来,我不懂生意经,也不想做生意,反正就一点,这个于老板,比你原来那个赵老板要靠谱得多。
第0018章
陆小雅上门
  于北洋确实靠谱,又逢衡丰街集市的时候,不仅买了金云飞的鞋,还带了四双样品鞋,两双女式布鞋和两双儿童布鞋。
  金云飞将四双样品鞋带回家,拆掉其中两双,仔仔细细地做了一番研究。
  没有多少秘密,做起来也不麻烦,金云飞总结了一下,都是布鞋,都用线逢制,无非是鞋面花色和脚型及尺码的区别。
  金云飞跑到街上,买了不少布料,试着各做了上百双女式布鞋和儿童布鞋。
  这回,于北洋教的成本计算也派上了用场,女式布鞋的每双成本是零点七元左右,儿童布鞋的成本是零点五元。金云飞决定,女式布鞋的批发价为一元一,儿童布鞋的批发价为零点九元,零售价各加一角。
  出乎金云飞意料,新鞋上市,非常畅销,这天于北洋来得稍晚一点,要不是金云飞和大妹赶紧收摊,还真轮不到于北洋。
  于北洋对新鞋赞不绝口,不仅把剩下的全部收下,还扔了两百元定金,一下子定购了五百双各种样式的鞋。
  大获成功,更让全家人倍受鼓舞。
  金云飞也在于北洋的建议下,对家里的分工做了一些调整,还为扩大生产花了不少本钱。
  后院又搭建了四间小平房,兄弟姐妹都搬到后院去住,原来的房间,加上前院搭建的新平房,打通后当做了厂房。又买了一台二手缝纫机,交给大姑使用,两台缝纫机,确保鞋面缝制这个环节不拖后腿。
  至于最繁重的纳鞋底这个环节,原来有几个老太太帮忙,现在又增加了八个,其中还有四个是手快的中年妇女。
  金云飞也有办法调动妇女们的积极性,纳一双鞋底两角,一天结一次帐,当场付清。
  至于爷爷奶奶,金云飞不再让他们干活,只负责质量把关,每道工序每一双鞋都要验收。
  有活干,有钱赚,家里人的面貌都有变化。
  特别是二弟金云兴,几乎每三天出门一次,骑着自行车到处跑,送货和收钱,全由他包了,再也没有心思出去玩牌耍钱。
  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家里的十亩晚稻也收割完毕,金云飞和二弟金云兴,跟着父亲一起花了好几天时间,给稻田挖沟整垄。
  按金云飞的计划,自家的五亩多承包田,全种上了小麦。至于原来属于别人家的五亩多承包田,金家不再转包。
  父亲很是不舍,他爱种田,但现在是儿子作主,他只能听儿子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云飞能赚钱,掌握着全家的经济大权,自然而然地奠定了在家里一言九鼎的地位。
  只有一件事,金云飞是被动的,那就是他的亲事。
  过了年就是二十三岁,在农村,这个年龄急需一个正式的对象。金家的实际情况,下面还有七个弟弟妹妹,不解决金云飞的亲事,就会反过来延迟和拖累弟弟妹妹们的亲事。
  现在的形势不错,群众的眼睛雪亮,都知道金家做鞋赚了不少钱,金云飞小能人的称号也逐渐远扬,上门保媒的人又多了起来。
  可金云飞有自己的主意,对这些主动上门的,他一律不同意,用他自己的话说,好鞋不愁卖,好男必有妻。
  当然,金云飞之所以不急,是因为他与陆小雅保持着联系,一个星期通信一次,越来越热乎。
  金云飞判断,陆小雅是中意他的,只要她做通她爸妈的思想工作,他们的事就会水到渠成。
  为了加快速度,最近的一封信,金云飞“鼓励”陆小雅勇敢,让她自己做主,摆脱父母包办婚姻的束缚。同时,为了打消陆小雅对他这个大家庭的疑惑,他还在信里说,热烈欢迎陆小雅到他家做客。
  金云飞也是说说而已,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陆小雅真的来了。
  那是腊月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学校放寒假的第一天,大姑金月娥从家里回来,不仅带着表弟表妹,还把陆小雅也带过来了。
  这算是对象上门,全家人惊喜,忙着杀鸡买鱼,还打扫卫生,给出了最高礼节。
  吃过晚饭,天还亮着,金云飞带着陆小雅出了家门,顺着小路走到自家的承包田里。
  四周没人,金云飞壮起胆子,牵住陆小雅的手。
  陆小雅害羞,甩开金云飞的手,金云飞坚持,陆小雅便不再退缩,让自己的小手留在金云飞的手掌里。
  陆小雅家在海边,没有稻田,还挺新奇的,拉着金云飞在稻田里漫步。
  小雅,你真想好了吗?
  嗯,我要不想好了,我能来你家吗?
  那,那你过来后,没有工作,就帮着我做鞋,还要照顾我爷爷奶奶,我爸我妈,还有一堆弟弟妹妹,你也愿意吗?
  嗯,我愿意,我都想好了。
  你爸你妈不同意怎么办?
  我妈不反对,我爸也不很反对,就是希望我能有个固定工作。不过你放心,我会让我爸同意的。
  金云飞点了点头,拉着陆小雅在田梗上坐下,陆小雅还是羞涩,不敢坐得太近,离金云飞足有一米之遥。
  小雅,你说说吧,我有什么缺点,对我有什么希望。
  嗯,缺点么,暂时还没看出什么,希望么,你自己先说说,说说你对将来的打算。
  小雅,你别笑话我,我的理想并不崇高。我认为吧,理想要与现实相结合,理想才有可能实现。我的现实你也看到了,一大家子人,作为长子长孙,作为大哥,我的首要任务就是脱贫致富,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