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乡之小镇崛起(校对)第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7

  郑三宝急忙拽住金云飞,陪着笑脸说道,对不起对不起,我收回我刚说过的话。
  金云飞人穷志不短,就拿借钱来说,他向陈冬华借过,却从不向郑三宝借。读书时宁愿挤陈家小阁楼,也不去郑家的新屋住。
  郑三宝问道,大飞你告诉我,买缝纫机干什么?
  做鞋用呗,金云飞说道。
  郑三宝说道,自己用么,我建议你别买新的,那些二手的反而好用。你看我的自行车店,八辆自行车都是二手的,要买新的,我还能赚多少钱呢。
  金云飞说道,老同学,我要是知道哪里能买到二手货,我就不来麻烦你了。
  郑三宝说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乡里的服装店散伙了。他们那里的东西,都分给了各个职工,就包括十多台缝纫机。
  轮到金云飞苦起了脸,说道,我没熟人啊。
  郑三宝拉着金云飞就往街上走,路上他告诉金云飞,他爸妈又给他找了个对象,对象的母亲原来就在服装店上班。
  金云飞一边走,一边笑骂道,郑三炮,你个狗日的,你有对象了,你还惦记我大妹,你找揍啊。
  郑三宝笑道,没办法,父母之命,要让我自己做主,我肯定娶你的大妹。
  说笑归说笑,郑三宝办事还是认真的,他不但动员他对象,把对象母亲的缝纫机卖给金云飞,还帮着金云飞砍价。
  二手的蜜蜂牌缝纫机,试过以后,金云飞花八十元钱买下。
  金云飞是个有心人,看到人家还有一包裁剪工具,和一堆缝纫机配件,他又花了十元钱全给买下。
  金云飞将缝纫机拆开,连同配件和裁剪工具,统统装进麻袋里,五六十斤重的东西,硬是被他扛回到家里。
  晚上,缝纫机就派上用场,大妹金晓玲学过缝纫机的使用,正好让她大显身手。
  有了缝纫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激发了全家人的干劲。
  还有金云飞的物质刺激政策,给大家发工资,大家干活没有不认真的,尤其是弟弟妹妹们。
  接下来的十天,全家人做了两百多双圆口布鞋和一百五十多双盖背布鞋。
  赵运来老板也是说到做到,照单全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再次预订了下个十天的布鞋。
  至于质量,赵运来很是放心,经过几次来往,赵运来也看出来了,金云飞是会做事的人。
  九月到了,一号是开学的日子,有五个弟弟妹妹要去学校读书,家里一下子少了不少帮手。
  三妹和小妹及小弟还在读小学,小学就在村里,自有母亲送去报名,不用金云飞操心。
  三弟金云鹏读初三,是闻名全校的老油条,倒数前几名的差生,学校已经两次劝退。二妹金晓霞读初一,是块读书的料,金云飞答应过她,开学第一天要去送她。
  那时的乡中学不住校,三弟二妹早出晚归,晚上还能帮家里干点活。
  可是,到了校门口,三弟突然说道,大哥,我不想读书了。
第0008章
换亲
  金云飞瞅着蹲在墙角的三弟,咧着嘴乐了。
  三弟金云鹏长得人高马大,才十五岁就有一米七一,吃得多,爱运动,也爱惹事打架。
  但树要皮,人要脸,七八门课不及格,在学校里实在是没有面子。
  三弟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啊,金云飞心里感叹道。
  二妹金晓霞劝道,三哥,你再坚持一年,拿到初中毕业证书再说。
  金云鹏眼巴巴的看着金云飞,喊了声“大哥”。
  老大就是老大,大哥不点头,金云鹏不敢不进校门。
  三弟啊,你的理想是什么?现在改变理想了吗?
  大哥,你知道的,我的理想是当兵当警察,现在也没有改变。
  哦,那你认为,一个初中都毕业不了的人,有资格当兵当警察吗?
  我,我有特长,我有功夫,我身体素质好。
  金云飞笑了笑,扭头冲着金晓霞说道,二妹,你说说。
  全晓霞说道,没有文化的人,是愚蠢的人,而愚蠢的人是没有资格当兵当警察的。
  金云飞点着头道,说得好,二妹,你继续说。
  金晓霞说道,三哥,你要是没有初中毕业证书,顶多只能当三年义务兵,回到家还是农民,根本不可能有当警察的希望。
  金云飞拍着三弟的肩膀,说道,想想,你自己想想吧。
  金云鹏终于想通,虽然很勉强,但还是拿着学费杂费进了校门。
  金晓霞也拿了学费和杂费,却不要大哥送,大哥,我自己去报名。
  金云飞嗯了一声,点着头吩咐道,看着你三哥点。
  待到三弟和二妹完成报名,看到二人领了书本,金云飞才起身回到家里。
  家里来了两个客人,一个是大姑金月娥,另一个是老太太,金云飞认识,三岙乡大王村的肖老太太,十里八乡有名的媒婆。
  金云飞心里嘀咕,大姑是龙江乡人,与三岙乡差着十几里路,怎么跟肖老太太搅到一起去了。
  大姑金月娥三十几岁,曾是村里的赤脚医生,现在在乡里的中药店帮人家卖药。
  大姑是个苦命人,十八岁出嫁,生了俩娃后,不到七年,大姑夫出海捕鱼,遇台风翻船掉海里没了。现在大姑是既要拉扯两个孩子,又要照顾公婆,生活过得拮据清苦。
  但金云飞从小佩服大姑,大姑酷似奶奶,是个乐天派,生活最苦,脸上也总是笑眯眯的。
  至于肖老太太,金云飞太认识了,这两年她没少往他家跑,为他这个金家长子长孙说了十多次媒,只可惜至今没一个靠谱的。
  家里人都在堂屋干活,大姑和肖老太太嘴上说话,手也没闲,帮着纳鞋底。
  金云飞打过招呼,再笑着问道,大姑,你怎么跟肖奶奶联手瞎咧咧了?
  大姑金月娥笑道,我是来给你说媒的,但没跟肖奶奶联手,我们是路上碰到的。
  肖老太太说道,这小子,我为你保媒拉纤,怎能说是瞎咧咧呢。
  金云飞说道,没有成功,十几次都没有成功,不就是瞎咧咧么。
  母亲谢玉娟笑斥道,大飞,别胡说八道。
  金云飞呵呵笑道,道歉道歉,肖奶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中午加菜,请肖奶奶喝酒。
  肖老太太这才老脸绽笑,说道,这还差不多。
  坐在地上干活的金云兴,忽地嚷道,大姑,肖奶奶,我十七岁了,给我也介绍一个吧。
  全家人笑声连连。
  大姑笑道,老三,现在提倡晚婚,你先去一边凉快凉快吧。
  肖老太太冲着金月娥问道,大妹子,你先说还是我先说?
  金月娥说道,长者为先,当然是您先说。
  肖老太太带着一个手缝的红布包,里面有十几张照片,都是姑娘,每张照片的背后,都写着年龄和地址及其他情况。
  不愧是专业媒婆的啊。
  二弟金云兴比大哥金云飞还急,跑过来抢过照片,一张一张的看了一遍,再扔回到桌子上,叹道,唉,又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我说肖奶奶,你整了一堆歪瓜裂枣,我大哥他肯定看不上。
  肖老太太笑骂道,臭小子,皇帝不急太监急,滚一边去。
  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大姑大妹,都看了那堆照片,还有背后的介绍,经过热烈的讨论,认为其中三个可以考虑。
  肖老太太介绍道,这个姑娘,是家中长女,年芳十九,高中毕业,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是乡供销社职工,母亲在家务农,她自己在供销社当临时工……
  母亲谢玉娟说道,这姑娘不错。
  肖老太太指着第二张照片说道,这个姑娘二十一岁,父母双亡,不过她父母是出车祸死的,不是病亡。下面也是一弟一妹,跟着爷爷奶奶长起来的。这姑娘读过初中,干活是一把好手……
  二弟金云兴又抢着发表意见,嚷嚷道,这个不行,一定比咱家还穷。
  肖老太太拿着第三张照片,说道,我看这个最合适,二十二岁,长中长女,父母健在,家庭条件不错。她父亲是村干部,家里承包了一片山地,去年光水果的收入,就有好几千元。而且,人家是先看大侄子的照片,结果人家看上了,还主动提出,彩礼钱一分也不要。
  听肖老太太这么一讲,全家人又围拢过来看照片,都说这个最好,与老大有夫妻相。
  可肖老太太补充道,不过,这姑娘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二十五岁。人家提出来,要与你家换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