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当家(校对)第17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1/1738

  字数也从原稿的两万三千多字,增加到定稿的三万六千多字。
  发表前,白手委托党校的刘副校长,把《体会经济》转交给市领导。
  同时附上一封信,信里表达了三个意思。一是请领导批评指正,二是可否上报上网,三是关于创建体会经济学的设想。
  仅过了三天,《体会经济》退回到白手手里。
  领导批了八个字,“已读三遍,很好,照行。”
  白手激动万分,问吴教授,“照行是什么意思?”
  吴教授解释,“照你的想法而行。”
  白手小心谨慎地收起这份《体会经济》,存放在上锁的抽屉里。
  同时拿出另一份《体会经济》,和车钥匙一起交给小朱,让他马上送到《新申报》社,面交社长兼总编周末端。
  白手已与周末端约好,论文经领导审阅后,以最快的速度见报。
  见报还有三个附加要求。一是头版头条,二是同时加编者按,三是同时刊登齐老爷子的序言。
  白手就是追求一炮打响。
  还有一个要求,就是白手的《体会经济》见报后,接下来陆续刊登吴教授和苏宁海他们的文章。
  在这其中,白手充分利用了资本的力量和影响。别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能获得相应的稿费。白手他们发表文章,由白手出资,倒贴给报社。
  与此同时,白手等人的文章,也在上海十一所大学的报刊上发表。
  除了白手的《体会经济》,写得最好的是吴教授的《体会经济学说》,和苏宁海写的《体会经济学解析》。
  不仅在上海,白手的论文发表后的半个月之内,白手他们的论文陆续被国内各大报刊转载。
  后来统计,转载白手他们的论文的报刊,整整达到八十一家。
  紧接着,白手他们开始编写专著《体会经济学》。
  《体会经济学》的大纲,由齐老爷子构思,大纲约有八千字。
  初稿也由齐老爷子撰写,用录音的方式,再由白手根据录音整理成初稿。
  白手之所以亲自整理,是怕将来别人知道。
  初稿不到十万字,但白手自己进行了修改补充,二稿增加到十三点三万字。
  接着白手将二稿交给三位教授,以及苏宁海和陈玮等人。
  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三稿出炉,字数增加到二十四点五万。
  三稿回到白手手中,白手和三位教授合作,又做了不少删减、修改和补充,四稿增加到二十五点八万字。
  最后的定稿,也交由吴刘李三位教授完成。白手一点都不懂,而吴刘李三位教授,都是出版过专著的,这方面都是轻车熟路。
  这一番忙碌,差不多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两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写一本二十几万字的书,两个月太少,全靠众人出力帮忙,才能完成这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
  申请出版的手续也办得很快,有关部门一路绿灯,《新申报》出版社和印刷厂也是给力。
  《体会经济学》一书与读者见面了。
  作者白手。
  本来,白手是想把吴教授他们和苏宁海他们的名字,都列为作者。
  但他们高风亮节,坚决不同意署名。
  这样做,是为了突出白手,能充分显示出白手创始人的地位。
  白手大气,也很自信,自费出版,第一版印了整整五十万册。
  只是白手这边干得轰轰烈烈,把去党校讲课的事搁在了一边。
  在此期间,吴教授、刘教授和李教授三人,分别去党校讲课一次。
  其他讲课时间,都是白天明、余文杰和高教授三人去的。
  现在《体会经济学》印出来了,白手想去党校讲课,并乘机进行赠书活动。
  白手拿着一本签了名的《体会经济学》,去找杨副主任。
  “主任,请多多批评指正。”
  “噢,出来了?”杨副主任接过书,翻了几下,“我一定认真拜读,我一定认真拜读。小白,你的字写得不错啊。”
  白手不好意思的笑了。
第1762章
赠书送书
  杨副主任说,白手二字确实写得不错。
  白手告诉杨副主任,他就是自己的名字写得还行。
  这是因为以前他需要经常签字,便请人写了白手二字,他拼了命的照着练,才算有点模样。
  杨副主任大笑,并建议白手有时间练练字,因为既然能写好自己的名字,那应该也能把其他的字写好。
  “老杨,先别说练字的事,说说却党校讲课的事吧。”
  “你不说,我也正要跟你说呢。”杨副主任笑道:“刘副校长打了不下十次电话,询问你什么时候去讲课。刘副校长说,他既是代表党校,更是代表全体学员,强烈要求你去讲课。”
  “还强烈要求?”白手问道:“不会吧,老杨,他们讲得不行吗?”
  “问题就在这里。”杨副主任说道:“无论是吴刘李三位教授,还是白余高三个,他们虽然都很认真,但讲座的方法不对。因为听讲座的人不是普通学生,他们感兴趣的不是繁琐的理论,而是在实际工作中用得着的方式和方法。”
  白手点着头说道:“这倒也是。大学里的学生,那是没有办法。因为需要考试,需要拿到毕业证书,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得记住什么。而党校的学员,说白了就像进修一样,是来学本事的,你讲那些又深奥又难懂的理论知识,绝大部分是在工作中用不着的。”
  杨副主任说道:“是啊。我去听了几次,也与刘副校长做了交流。吴刘李三位教授讲得还行,中规中矩。但白余高三位不行,不少学员意见很大。”
  白手笑了笑,“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后三位一定夹带私货,鼓吹他们那一套。而他们面对的都是体制内人,所以特别的反感他们那一套。”
  杨副主任点了点头,“小白,你猜得太准了。白天明贩卖的还是从国外学来的那套东西,就是你批评的原教旨主义者,简直就是在背书。余文杰鼓吹市场万能论,宣扬小、政府大、社会。高指授夹带的私货更严重,在宣扬他那个国企限制论的同时,主要就是批评和指责你的观点和立场。”
  白手又笑了。
  “小白,还是你去讲吧。咱们参事二室,就靠你撑门面了。”
  “不敢,不敢。”白手趁机提出要求,“老杨,我想顺便搞个赠书仪式,不知道行不行?”
  “行,非常行。明天下午就是讲座的日子,我就派你一个人去。至于赠书仪式,你稍等,我打个电话与刘副校长沟通一下。”
  说着,杨副主任拿起了电话。
  几分钟后,杨副主任放下了电话。
  “妥了。刘副校长说,你要是赠书,不能厚此薄彼,你得带上一千本,尽量做到一人一本。”
  “没问题啊。”
  “那你去准备吧。明天下午,我和小朱陪你去。”
  白手要准备的是讲座内容,至于一千本书,他早就准备好了。
  《体会经济学》,白手自己买了三万本,都在印刷厂的仓库存着呢。
  第二天下午,一点刚过。白手与杨副主任和小朱,三人一车,就抵达了市党校。
  车上还有一千本书,后座除了坐着小朱,和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刘副校长也很重视,和几个教职工一起,帮着把书搬进礼堂。
  礼堂门口,竖着一块黑板,黑板上写着一则通知。
  通知上说,今天下午,讲座人白手参事,讲座题目《微观经济》。
  通知上还说,讲座开始前,大家可以每人领一本白手参事所著的《体会经济学》。
  两点还差二十分钟,礼堂里就差不多坐满了。
  刘副校长冲着白手和杨副主任感叹,还是白手厉害。那几位经济学家来上课时,就没超过五百人的。
  现在估计,教职工和学员应该是都来了。
  门口在发书,由小朱负责,一个人一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1/17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