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世歌(校对)第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2/1063

  直到陛下到来,耐人寻味地拍拍他的肩膀:“辛苦了东方,开城门吧。”
  东方长青直到此刻才将目光从城下收回来,面向陛下拱手见礼道:“陛下,以微臣之见上官将军可以入城,但随行的士兵应该遣散。”连一向对陛下惟命是从的东方长青都对上官大将军的行为提出了异议,可见对方到底做了多么过分的事情。只是老皇帝比他考虑的更多,道:“上官将军的忠诚是无需怀疑的,开城门吧。”
  老皇帝这么做就很聪明,既然已经允许对方入城,还在乎他带了多少士兵吗,干脆就大大方方的,免得君臣之间闹得不愉快。要知道若干年来老皇帝对于大将军王虽然有所忌惮,却也充分的倚重对方,将对方视作亲信。更何况大将军王统兵在外,南征北战号称军神,其地位极其特殊,不是常人可比,他的站队至关重要,他对老皇帝的支持也至关重要,今天的到来虽然冒昧但也绝对的表明了态度,老皇帝允许他在现有的层次上发泄不满,由此允许他带领随行军卒入城。
  这是帝王的思虑,非常人可以理解,东方长青明显不甘心,同为将军,大将军年迈而他年轻,对于大将军王怀有一定敌意是必然之事。
  若叶飞此刻在场的话,恐怕会为陛下的冷静所动容,这个看起来年迈的老人目光中总有着外人看不透、抓不着的东西存在,行为也远非一般老人可比,就像一只收敛了爪牙的老虎,哪怕只是安静的睡着,哪怕只是感受到它的呼吸都会让你不寒而栗。
  老皇帝带给人的压力确实很大,那种压力来自于内心,触及他目光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发自于心灵的战栗,与他面对面的时候你会感受到长久浸淫鲜血所特有的冷酷和压力。
  老皇帝走下城楼,站在正阳门的背侧等着吊桥缓缓落下,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锁链缠卷发出的“吱呀吱呀”的声音与水声交相呼应,化作最震撼心灵的呐喊,群臣弓背合手站立在老皇帝的身后,都不敢抬头,因为知道与那个即将到来的人产生目光上的接触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唯有一人,唯有拓跋子初站在队伍的最后凝望老皇帝的背影,目光复杂,他是主动要求站在队伍末尾的,老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
  “啼踏啼踏啼踏啼踏……”随着马蹄声由远及近,老皇帝的面色越来越难看直至沉入谷底,众臣几乎能够听清楚对方血液加速的声音,能够感受到对方身体之中升腾起的杀气,他们更加不敢抬头,更加如芒在背。
  万幸的是,从黑洞洞的桥门下走出来的人是用手牵着马的,而非坐在马背上,于是皆大欢喜。
  老皇帝站在原地露出微笑,而牵着马的那个人将缰绳甩给了身边人快步上前,跪倒在地。被他牵着的马高大到比之楚邪的野马之灵还要高出一个身位,身躯太过沉重导致马蹄踩在吊桥上发出沉重有力的声音,像是被人骑坐着,幸好不是,否则今天便必然不会简单收场。
  那人身穿一身重甲,当着群臣的面跪在老皇帝面前,抱住对方的裤子将鼻涕和眼泪一起抹了上去:“陛下,您安然无恙就太好了,太好了……”
  这个马屁精就是大将军王?
  拓跋子初笑了,他脸上的笑容很深很深,含有着无限的嘲讽和蔑视。
  ……
  大将军在众人的心目中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威风凛凛?英俊神武?目中无人?嚣张跋扈?只怕大多数人在没有见过上官虹日的时候,都会将上面那些形容词与他联系起来,但是实际上,他不是。
  跪在陛下膝下的是一个又矮又胖,肚子快把铠甲撑开了的胡渣大叔,他那震天动地的哭声彰显了此人毫无廉耻可言,彰显了此人的脸皮比城墙还要厚,是个极端下作之人。
  所有人都以为一直隐忍不发,摆出一副无知相的上官虹日这一次要动手了,要露出狰狞的面目了,但事实却是,他没有!他比过往更加下作,更加“爱戴和尊敬”陛下,更加将这份爱戴和尊敬夸张地表现出来,毫无礼义廉耻可言。
  或许这就是他能够在大将军王的位置上坐那么久而不被老皇帝怀疑的原因吧,此人下作至极,猥琐至极,是个超级马屁精,是个超级演戏狂,在他的眼里没有虚伪可言,因为他就是最虚伪的。
  面对这个抱着陛下痛哭的胖子,重臣小心地擦了擦额上的汗,将军王果然是将军王,此番登场着实让人心惊肉跳!
  大将军王的身后跟着一队百人军,如果叶飞在场的话会惊讶的发现他们明明是人类,却拥有着各种本不属于他们的特征,比如有的人身后背着蜓翼族才有的翅膀;有的人的双手像是土拨鼠一样,又巨大又锋利;有的人的额头上长着诡异的独角;有的人前脑出奇的突出;有的人长着翅状腮,总之奇形怪状,明明是人类却有着本该是蜓翼族、菩提族、五溪族、武陵族、灵感族才有的特征。
  “好了,好了,不要哭了,不要哭了,朕这不是好好的。”老皇帝阴沉的脸换上了笑容,眉开眼笑地看着上官虹日,后者抬起头,盯着老皇帝上下看了看,又一头栽在他的膝间:“陛下,您洪福齐天,万寿无疆,微臣想死您了。”泪珠比黄豆还大,哭得像个泪人似的让人看着心疼,但如果你知道他的手中到底攥着多少的人命,就再也不会被这些眼泪欺骗了。
  “朕知道,朕知道你关心朕,惦记朕!这样,既然已经来了便在帝都多住些日子吧,和家人好好团圆团圆,反正前线现在相对平稳,由副将主持不用你操心。”
  “微臣谢过陛下。”上官虹日两个肉掌平放地面,像头肉猪似的朝着陛下叩拜,带在头上的头盔因为他用力过猛都被撞扁了一块,铠甲上的装饰物更是跟着簌簌作响。
  众臣见他如此都是频频摇头,像上官虹日这种既有能力又没有傲骨的人真是举世罕见。
  谁都知道,有能力的人大多有着三分脾气,非是良主不会出山,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肯见他便是如此的道理,但大将军王上官虹日简直是有能力人中间的奇葩,不仅身怀异能,战术超群,熟读兵书,更加能屈能伸,在陛下面前装的比哈士奇还可爱,在前线化身刽子手,攻城夺寨,杀人无算。他的残忍是出了名的,帝国十大刑法中有三样出自他手,更是帝国最最了不起的医生,将器官移植技术研究到了大成境界。老皇帝掌权的三十年中间,大将军王手下的兵马开疆拓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俨然成为了周边民族的梦魇,与之相对应的是,他手中的权力与日俱增,他的声望更是功高震主,在如此情况下,向来猜疑的老皇帝能够始终重用他,与上官虹日这特殊的性格有着直接关系。
  他已经不是在隐忍了,他根本就是个演技精湛的演员,而且毫无廉耻可言,总能做出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当着千千万人的面猛拍陛下马屁。
  虚惊一场,老皇帝搀扶着胖到顶他三个的上官虹日站起,欣赏地拍拍他的肩膀,后者擦擦眼泪,抹抹鼻涕,露出一副孩童被父母表扬时才有的天真模样。
  众臣恶心的快吐了,但老皇帝对此非常受用,褒奖道:“若说帝国对朕最衷心的人非上官爱卿莫属,传朕旨意,赐黄金三百两以作表彰。”
  “谢主隆恩。”上官虹日伴着老皇帝从群臣站立形成的夹道中通过,老皇帝对上官虹日爱不释手,如同在摩挲一块温良的宝玉,而上官虹日则像个小孩子一样充满依恋的依偎着老皇帝,这情景着实令人忍俊不禁,这情景也确实让人不寒而栗,因为这里不是幼儿园,是帝国正阳门,是诡诈权谋交锋得最激烈的地方。
  一路走来的时候,上官虹日的眼中只有老皇帝,他的目光像是定格在了那里,绝不会偏离老皇帝的脸孔超过一寸的距离,直到走到了队伍末尾,见到了毫不起眼的拓跋子初,才道了一声“好友。”
  拓跋子初露齿一笑,道:“与大将军王的赫赫战功比起来,子初不值一提。”言至于此,两人擦肩而过。
  由于上官虹日的阿谀奉承,大太监刘易失去了本来的位置,他一边远远地跟在陛下身后,一边少见的抬起头望望蔚蓝如海的天空,看那高天之上云层飞卷变幻莫测,道出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帝国,这是又要变天了啊!”
  ……
第721章
异人(一)
  上官虹日之所以能够做到大将军王的位置,是因为他有着堪称傲人的战绩,军队在他的统领下近乎无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到今天,人国军队的战斗力已然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无论是武器装备的进化,还是针对特战人员的培养,都已到达巅峰水平。
  为了迎接上官虹日的到来,陛下一扫往日的阴郁在皇宫内大宴群臣,召开宴会的地方是帝都养心殿,养心殿是皇帝陛下每天用膳的地方,殿长三十五米,宽二十米,高十六米,是面积仅次于光明殿的宫殿。非是将军凯旋归来,或者帝国重要喜庆的日子不会开席。
  至今为止,老皇帝拓跋珪在位三十二年,养心殿总共召开过五十六次宴会,其中有十八次是为了表彰上官虹日的功绩,上官虹日为帝国开疆拓土,立功无数,还能不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难得。
  谁都知道上官虹日此时归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谁都不相信他用来开脱的鬼话,老皇帝只怕也不信,但凭借在正阳门下的精彩演技,这一次,已经病入膏肓的老皇帝决定再开酒宴表彰上官虹日的衷心。一时间,皇宫张灯结彩,自从王子之间的纷争愈演愈烈,已经许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鼓乐齐鸣,洪钟伴歌。老皇帝居中而坐,头戴凤冠,穿了一身明黄色凤袍的慕容皇后位于他的左手位;头戴鸾钿,穿了一身正紫色海棠袍的贵妃玲如意坐在陛下的右手位;按照惯例,负责陪侍陛下的正宫娘娘就算到齐了,但今天有所不同,在贵妃娘娘的旁边还放着一把椅子,立了一个偏位!年纪只有贵妃一半的荣妃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坐在那里。
  贵妃的面色很不好看,皇后则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眼神中含有着嘲讽,时不时地看贵妃一眼,那意思好像在说:看到了吧,美色总有穷尽的时候,早晚会有人取代你得到陛下的宠爱,让你体会到被抛弃的痛苦!在这两个气势逼人的女人面前,荣妃则渺小的可怜,自己照顾着孩子低着头一言不发。
  现如今后宫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女人都到齐了,她们共同出席此次宴请可见陛下的重视程度,可见陛下在借此机会表明的态度,大臣们的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一个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各打算盘,就是不说。
  下首位,群臣的座次早已安排妥当,这些位置若干年来几乎没有变过,武将在右,文臣在左,文臣由拓跋子初领头位置距离陛下最近,武将由上官虹日领头,其他人按照官阶依次排列。
  这场酒宴拓跋子初本来是想躲的,但被陛下驳回了请求,理由是“皇宫好不容易热闹一回,子初你不能扫兴!”于是拓跋子初再没有搪塞的理由只能入席,而他作为整个帝国的二把手,一旦入席坐的位置必然最靠近陛下的,包括右丞相慕容南在内,无论多么羡慕他都没办法改变如此的现实。
  此外,除了老皇帝和三位娘娘,众臣无论地位如何都只允许矮坐,屁股底下垫一个坐垫坐在地上,面前平放着一张半尺来来高的桌子,桌子上有酒但没有菜,所有的菜肴都放在陛下面前的桌子上,这张桌子又长又宽,上面总共盛放着一百六十九道菜肴,全部用官窑瓷器盛放。按照帝国的规矩,用膳的时候陛下是唯一能正对着桌子的人,坐在桌子的正中间,想吃什么菜了陛下就用手指一指,大太监刘易便会端着一个瓷碗走过去,从跪在桌子旁边的御厨那里问出这道菜的名字朗声宣读,等到陛下说“好”,才能用手中的碗盛一些出来,以银针试毒,确认无毒后呈上来给陛下享用,废了这么多力气陛下顶多吃两三口,如果觉得好,就会与身边的三位娘娘分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皇帝是能够将不用的碗筷放在桌子上的,但是娘娘们不允许,她们的位置虽然与皇帝紧邻,但身下坐着的椅子全部是斜着的,椅子口是面向皇帝方向的,也就是说,无论何时她们都必须保持对皇帝的重视。她们要在陛下享用过了觉得好的时候才能分享到食物,如果陛下觉得味道不佳就不会分享给她们,只能在旁边看着干瞪眼。不仅如此,即便得到了宫女呈上来的食物,她们手中的碗筷也绝对不能接触到桌子,只能抱在自己手中或者再转交给宫女,反正是不能与桌子有接触,那张盛放着上百道菜肴的桌子看起来和寻常饭桌没什么区别,却象征着九五之尊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威仪,除了老皇帝之外,任何人用过的碗筷都不能与这张龙桌产生接触。
  在老皇帝和妃子们全部享用过菜肴之后,如果皇帝觉得可以,那道菜色才会被盛在很多小碗里,分成很多份均等的赏赐给群臣。注意哦,这是赏赐,是恩宠的表现之一,众臣得到赏赐后需要饮下一杯烈酒,来表达心中的感谢。
  如此,便是吃下一道菜的完整流程,繁琐的环节令人几乎品尝不到菜肴的美味,只能不断感受着空空如也的肚子带来的饥饿感,却必须表现出感恩戴德的样子,因为你不这样做,很可能被赐死。
  若干年前,一位不胜酒力的臣子在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醉倒了,怎么叫都醒不过来,老皇帝直接命令禁卫军将他拖出去斩了,并且诛九族!
  所以,这绝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饭局,更是对于皇室权威的宣扬,是对皇权至高无上印象的又一次加深。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君是君,臣是臣,君臣之间需以礼标明界限,不可僭越!由此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各尽本分,帝国运转才能有序。
  儒教的思想作为君主统治世人的重要思想之一,一直为历朝历代宣扬,直到拓跋珪谋朝篡位建立了北魏国,才将儒教废黜,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儒全部不支持他的做法,甚至鼓动天下儒生上书请奏还位于司马氏,由此拓跋珪废掉了儒教,只将儒教之礼保存了下来,是极端聪明的做法。
  与佛教和道教不同,儒教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起就与皇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儒教压根就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而生的。从汉武帝开始,后世的所有君主全部将儒教奉为国教,与佛教并列,入朝为官的先决条件是通过儒法的考试,而所谓儒法便是“君为君纲,臣为臣纲,万物顺序渐进,不可越轨而动”的这一套维护皇权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皇权的延续很有益处,由此儒生虽然不具有力量却是人间第一大教派,放眼天下儒生不再少数。
  拓跋珪出于自己的原因废掉了儒教,将佛教设立为唯一国教,改用九品中正制推举人才,由此平民向上的通道几乎断绝,民间积苦,百姓积怨,在佛宗教化下不能爆发,使得矛盾日益尖锐,叶飞便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毅然站起决定扳倒佛教的。
  一场酒宴,将君臣之间的地位差距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鼓乐声达到高亢,第一道菜烤全羊被分发下去,上官虹日端起酒杯朗声道:“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敬帝国,敬陛下。”
  众臣随声附和,与上官虹日一道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老皇帝端起酒杯,哈哈笑道:“有你们的支持,帝国才能兴盛,帝业才可永存,朕干了!”这杯酒下肚,预示着之前的不愉快一扫而过,预示着君臣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预示着拓跋真的处境越来越不妙,同时预示着拓跋烈对老皇帝的作用有所减弱。
  一杯酒下肚,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实在耐人寻味!
  紧接着,老皇帝拍拍手道:“歌舞助兴!”
  在他手掌拍起的时候,鼓乐之音蓦然转至高亢,一队十三名身材苗条、穿着轻薄的年轻舞女如同翩翩而舞的彩蝶飞入养心殿中,左六人、右六人的分开,领舞面对陛下,细而有力的腰肢像水蛇那样摇曳起来,美丽不可方物。
  宫中长期圈养着舞女,但表演的机会并不多,这是因为老皇帝不是特别热衷于享受,每日里多数时间都在御书房中度过,有了闲暇时光也是听戏居多。
  舞女长期被圈养着,却无处施展本领自然憋得难受,要知道,似她们这等美丽漂亮的女人怎会甘心当个平凡无奇舞女,都是希望借着跳舞的机会被陛下看重纳为嫔妃的。由此一旦有了上场的机会,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想尽办法展示曼妙身材和玲珑的曲线,展示身上的美。
  老皇帝这人很有讲究,除了肉体之外更加欣赏女人的才艺,对于舞女们的歌舞从小见惯了,没有特别大的反应,神色始终没有太大波澜,这让施展浑身解数博取陛下眼球的领舞很是受挫。
  等到鼓乐声停止,她们的歌舞表演也就结束了,领舞的目光在陛下身上流连忘返,眼中如有一汪春水含情脉脉而又挑逗连连,希望在离开大殿之前被陛下叫住,坚定地命令今晚侍寝,可惜没能得偿所愿,陛下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她们。
  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虽然年迈,却拥有着坚定不移的目光,仿佛只有宏图大业能够挑起他的兴趣,与大臣们的猥琐下作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这就是上位者和下位者的区别吗。
  领舞没有得到陛下的关注,反而更加欣赏陛下,感觉自己就是为了陛下而生的,若能为对方诞下一子,哪怕死了也值得。
  年过花甲还有如此魅力,都说“权力如同春药”着实不假。
  领舞走下去了,老皇帝发下第二道菜,群臣敬出第二杯酒,一饮而尽之后,上官虹日主动说道:“陛下,让臣的爱将助助兴如何。”
  “让爱将助兴?”此言一出,众皆哗然,谁都听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上官虹日手下都是武人,力荐爱将助兴是什么意思?
  老皇帝却仿佛能够理解他,点点头道:“那好啊,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便在那铜雀台上表演吧。”光明殿正对着的平台叫做云台,养心殿正对着的平台叫做铜雀台,老皇帝让他们在铜雀台上表演,潜意思就是不允许他们进入宫殿。
  这点道理谁都听得出来,上官虹日马上跟刘易太监交流,点出几个人的姓名请刘易将他们请过来,刘易听明白了命令手下的小太监着手去做。
  等待人员到达的过程中,群臣不禁会想,上官虹日此举究竟是什么意思。能够想到的无非有三点,一是向老皇帝和殿内的臣子宣扬自己武力的强悍;二是以此举荐手下之名推举贤德希望得到陛下的重用;三是借此机会痛下杀手谋朝篡位。
  从陛下并不抗拒他如此的表现来看,应该是知道接下来的表演内容,那么谋朝篡位之说肯定不成立,换句话说第三点理由就被排除了,只剩下一二两点理由,究竟是两者中的哪一点呢,还是两者兼有呢,不得而知。
  在帝都生活久了,任何事情都会向复杂的方向考虑,这是因为小心驶得万年船,无论你获得过多少的功绩,只要做错一件事情,在帝都这片特殊的土地上就可能丢掉性命,所以遇见任何事情,必须三思而后行。
  不一刻工夫,几个被上官虹日点过名的手下便被唤入宫了,他们在养心殿外向着陛下行叩拜之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2/10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