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笑傲开始的江湖路(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453


他说得口干,拿出水囊,狠狠灌了一口。那壮汉也是听过许多沈元景的事迹,但说得像他这般生动的,还是头一回听到,连忙催促道:“别喝了,快说,快说,后面怎样了?”
那年轻兵丁得意的道:“金国皇帝把锦囊给了对面的那个叫完颜鞑子的大将,照着里面的计谋,提前在三峰山设下埋伏,又拜了七天七夜。等托雷领着大军跑到山谷里头,天上突然飘起大雪,那雪花能有凉席那么大,把蒙古人前路后路都堵住了。
一连下了三天,蒙古人的马全冻死了,人冻死了一半,剩下的也都挪不开腿脚。那完颜鞑子在山上烤着火吃着肉,等雪一停,就攻了出来。那个托雷王子哪里敢交战,撒丫子就跑,后面的人紧追不舍,他吓得又是跟边上的人换衣服,又是割掉头发胡须,装成和尚,才跑回去。”
第33章
不请自然来
这人吐沫横飞,不但把那壮汉说道一愣一愣的,沈元景听在耳里,都不自觉看了看手掌,似乎这里应该有把羽扇才对。
那壮汉接口道:“后来的事情我听说过了,托雷在半道上辱骂真君,被一雷劈死了。”
年轻兵丁不屑的说道:“这谁不清楚?那我问你,托雷王子不是傻子吧,明知道真君的厉害,为何还敢不敬?回程中间发生的事,你知道么?他到底是怎么惹怒真君,你又晓得不?”
别说这壮汉了,连沈元景也迷糊着,还有那都头,都一脸好奇的看着他,就听他得意洋洋的说道:“也就是我邻居是从蒙古逃回来的汉人,才知道这里边的故事。”
他清了清嗓子,一连串的说道:“话说那托雷腿脚不停的逃到北面,进了他大哥窝窝台的皇宫里面,进门一掀开帘子,往前两步,就趴在地上放声大哭。这一哭就把窝窝台吓了一大跳,说:‘这和尚是谁啊,怎么跑到我这里来号丧?’旁边站出来一个巫师,头顶上插着一千多根鸟毛,大喝道:‘好秃贼,竟敢来此闹事!’说着,嘴里竟然吐出火来,喷了过去……”
他手上比划着,把巫师如何一口火焰烧干净了托雷衣服,烧的面上漆黑、身体通红,惨叫几声,兄弟俩才认出来的事,绘声绘色的道了出来:“窝窝台认出了二弟,当即大哭,上前一把搂住托雷,道:‘我的好弟弟啊,我还以为你是死了。’……”
之后的故事发展,便是托雷咬牙切齿的发誓报复,在巫师的帮助下,建了祭坛,要诅咒太华仙人。这年轻兵丁道:“托雷仗着有一群巫师撑腰,太过嚣张,找了三千六百五十个蒙古壮汉,摆出一个诛仙阵,这才惹恼了真君……两边一场大战,方圆百里的都变成了沙漠,那巫师怎么会是真君对手,给杀的干干净净。接着真君又是一道雷霆,送托雷去见他爹了。”
沈元景听完整个故事,才知道自己在民间的形象,是怎样的质朴,不禁哭笑不得。他摇头离开,又找了些人,从他们零零散散的对话里头,也能拼凑出一点信息。
大约是前两个月,窝阔台率领蒙古大军,突然侵宋,眼下已攻到了均州。而一旁的金国竟然全不顾及唇亡齿寒,大将完颜合达也重兵驻扎到了邓州,虎视眈眈。
三国势力交汇于襄阳一带,这个疆域是如何形成的,沈元景还没有弄明白。他记得闭关之时,蒙古被金国完全挡在了北方,别说襄阳了,连延安府和凤翔府都不在手上。
面对如此危局,宋国大将吕文德在驻扎在光化,防备金军;大侠郭靖领着另一只队伍,镇守钧州,与窝阔台对峙。
以襄阳的兵力,同时面对两大强敌,显得十分吃力,偏偏朝廷又吵做一堂,迟迟不发援助,是以守军只能自救,不拘抗金抗蒙义士,江湖门派散人,各方势力均被拉拢。武当山上有一尊大神在此,自然也逃不脱去。
至于是何人遣派一干人进山寻仙,他只听的是一位唤做“女诸葛”的统领的命令。沈元景看着四散的丐帮弟子,如何不知道这定然是黄蓉的主意。
他不想掺和这些事,往深山老林里面躲去,可没待上几天,这里也有人进来,还是几个七八袋的丐帮长老。
若想摆脱这种境地,要么全都杀了,杀得所有人胆寒,烦恼自然消解;要么藏得更深,反正只要他不愿意,这些人绝难寻得到他。
可沈元景不愿,如此这般,有什么意思,于是笑道:“如此急切的寻人,我倒要看看,蓉儿你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
是夜,无月亦无星,天色十分的暗,只有微光显露,让人还勉强能够摸索着前行。
沈元景立在襄阳城郭靖府上大殿的屋顶,里面灯火通明,约莫有十来个人,正巧在商议当下之事。
只听朱子柳说道:“我们找了这么多时日,别说那位的人影,连琴声也听不着了,如若不是隐居,便肯定是躲起来了。”
一个女人的声音说道:“如若他的本事真就像七公说的那样高明,要避开咱们派出去的这些人,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不过武当山就这么大,一百个人不行,我就派一千个去,就算找不到人,也要烦得他自己跑出来。”
一灯奇道:“蓉儿,我一直都有些奇怪,这位真君是如何得罪你了?人各有志,他不愿沾惹红尘,你非要逼他出来作甚?”
黄蓉恨恨的道:“我一家几口本在桃花岛逍遥自在,偏这位神仙多事,放了一块大石头在岛上,让靖哥哥念念不忘。一听说了金兵败退,蒙古大军直指襄阳,立马就坐不住了,非得过来。那清微真君明明就算准了襄阳乃三国要冲之地,兵灾频发,自己不愿意管,却抓了靖哥哥来做代替,真是岂有此理?”
沈元景听她指责,心道:“果然是这丫头的作风,旁人就算有此心思,决计不会像她这样大胆。”
另一人说道:“帮主,你这样终归有些不好,若是惹恼了真君,他出山去帮了别家,可就麻烦了?”
黄蓉道:“那他可不要脸至极了。这天下的局势不是他一手造成的么?皇帝要他护卫荆襄,给了太和山做报酬,他心安理得的收下,在山中逍遥自在,反手拉了靖哥哥替他维护,一点责任不担,哪有这种好事?若要翻脸,大不了我一家都回桃花岛去,看他还好不好意思做这个神仙。”
朱子柳苦笑道:“蓉儿,你这性子,孩子都那么大了,还是一点没变。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那位仙人颇为灵验,你就不怕这些话被他知道了,算得胸襟宽广,不去与百姓为难,只计较到你一家身上,随手安排些曲折之事,依着郭靖的性子,恐怕难逃脱他的手心。”
屋里声音顿时一窒,半晌,黄蓉才气呼呼的说道:“一个个的,就知道欺负靖哥哥老实憨厚,怎么不去杀朝廷里的奸臣,不除掉对面那些个屠夫?举头三尺?我这就去看看,他在不在我头顶上。”
说罢,她冲出门外,扫视了院子里面一圈,大声道:“清微真君,你在哪呢?”又往天上一看,顿时楞在当场。
众人听着黄蓉在屋外半天不说话,都有些奇怪,侧头看去,只见她呆在院子中间,抬头望天看,一言不发,便知有异,连忙跟着出来。
就见得一个白衫人影,站在屋顶,夜风冷冷,衣带飘飘。
沈元景说道:“你这小丫头,是不是觉着金国也曾漫山遍野的搜寻,还玷污我之宫殿,我亦未多做计较,便觉着我可以欺负?”
第34章
高立听局势
黄蓉看到沈元景之时,一下子便认出来人身份,心中忐忑,是以不敢说话。但听又他口气,似全无怪罪之意,胆气便粗了三分,气鼓鼓的道:“真君说哪里话,小妇人有什么本事,能谈得上‘欺负’二字,要传将出去,我岂不是要受千夫所指?这教我这柔弱身板,如何承受得起。”
方才跟出来的人中,有几位不明就里,顿时脸色大变,话吐到嘴边,又自咽了回去,心里既惊讶她的大胆,又面色带着忧虑,看向屋顶。
沈元景淡淡的说道:“你方才可不是这样的,我来只有片刻,就听你在屋内一直编排,算上你派了那么多人到我山中骚扰,还有什么事情,是‘女诸葛’不敢做的?”
院子里面众人都自捏了把汗,见他口吻中,并无多少责怪的语气,才长出一口气。黄蓉越发肯定眼前这人不会对自己如何,委屈巴巴的说道:“这还不是你老人家的逼我的嘛。真君送到岛上的那块大石头,至今还在桃花林中摆放着,你老人家,总不能不承认吧?”
“有什么不能认的?”沈元景道:“我不过放一块石头在哪,又未强押着郭靖来此,后面的都是你丈夫自己的选择,怪到我头上,却不应该吧。”
黄蓉撅撅嘴道:“真君这样说话就没甚道理了,我夫君不过是个平凡的傻汉子,如何能够逃脱你的手掌?他见到大石头后,但凡听说襄阳遇袭,必然是放不下心来的,这一切不都在你老人家的神机妙算之下?”
无论沈元景对郭靖的做法如何评判,这般“为国为民”的大侠情怀,总会让他有三分敬意,点点头道:“你说的倒也有几分理,这招换成赵家皇帝、金国皇帝,自然是半点用处也无。放在郭靖身上,我也不过是欺君子以方罢了,算不得什么本事。你丈夫这人的家国情怀,我也是很佩服的,你一家人都不容易。”
这番话可大出在场众人意料,朱子柳心道:“原来这位也不是总高高在上,不近人情。不过也是,如靖儿这般的,布衣为国,劳心劳力,不图名利,只求民安,哪个不敬仰?”
黄蓉不知想到什么,眼圈亦有些红,盈盈一礼道:“多谢真君体谅,恕小妇人见识短浅,多有得罪。实在是如今夫君远在前线,兵战凶危,我整日提心吊胆的,失了礼数。还请真君垂怜,设法解救一二。”
沈元景摇摇头道:“我虽敬佩郭靖为人,但换做自己,是决计不会那样去做,也做不到。他若不肯走,换谁去救援,都无异是海中捞月。况且我算来不过一练气士,纵使能胜十人百人又如何?敌人有十倍的、百倍的十人百人,如何去抵挡?”
这话并无错处,以郭靖的功夫,若想自保,只要不落入敌军包围,逃走还是容易的。可黄蓉深知丈夫不是这般人,所以才会忧心,又到:“非是要真君去千军万马当中救人,实是因为真君在金国地位尊崇,若去与完颜守绪说上一两句话,退走完颜合达大军,吕大人抽出人手往西面支援,蒙古人久攻不下,自会无功而返,此次襄阳之危,不就迎刃而解了?”
在场众人都是这样的想法,齐齐看了过来。沈元景道:“你太高看我了,一国皇帝,如何会因着一个乡野凡人的几句粗话,便放弃到嘴的肥肉。”
朱子柳一怔,心道:“也有几分道理,不过总要试一试吧?”只有黄蓉定定的望着上面,说道:“别人或许没这个本事,但换做是真君前往,金国皇帝不会不听。三峰山之战,虽然金国上下知道详情的,三缄其口,可从事后来看,真君是居功至伟的。”
沈元景追杀托雷之后,便未再理会俗事,也自然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些什么,微微一笑,开口道:“何出此言,说来与我听听。”
黄蓉也不清楚他是真不知道,或是不愿承认,便一五一十的说道:“大胜之后,完颜守绪顾不得封赏群臣,便在华山之上大兴土木,重修清虚宫,并给真君上了十六字的尊号,军中大将竟然无一有怨言,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蒙古再次南侵之时,扫破延安与凤翔,金国为将华山留在境内,大军损失惨重,不可谓不智,满朝上下却无有一人非议。”
沈元景沉默片刻,消化完这些消息,说道:“许是那完颜守绪糊涂了;许是华山地处要害,丢之不得,这又能说明些什么?”
黄蓉也不争辩,道:“那真君可知此次金国坐看蒙古攻宋、还要趁火打劫的的缘由?”
她不等对方接话,自顾说道:“我曾派人前去打探,说是因为赵昀将真君封在了武当山后,完颜守绪一直不忿,说道;‘无论太华太和,凡是清虚真君道场,都当在中原国内。’是以一直对均州虎视眈眈。这次趁着蒙古大军袭来,便生出趁火打劫的心思。真君神通广大,掐指一算,便能知我有没有说谎。”
“还有这样的事?”沈元景心底诧异,面上不动声色,道:“我岂是他一家的臣子?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此事真假暂且不论,便是我能劝这一次,又能如何?下次呢?再下次呢?打铁终须自身硬,赵家皇帝不修武德,总不能要我一辈子都护卫着宋廷不成?”
费了半天唇色,对方依然不肯答应,黄蓉有些生气,道:“真君亦是宋人,连金人都会相助,却不愿帮自己人,是何道理?难不成在金国待的时间长了……”
一灯不待她说完,怒喝道:“住嘴!你一个小娃娃,知道什么,就敢胡说八道,还不快向真君道歉。”
黄蓉不情不愿的朝着沈元景行了一礼,后者笑道:“却是奇了,你一个大理的皇帝,反倒比宋国之人更加操心襄阳之事。”
他不等一灯回话,对黄蓉说道:“你也不用激将,且不说彼宋非此宋,我身为汉人,已经够对得起南国了。钧州大战,固然是帮着金国扭转了国势,可宋国也免于直接应对蒙古大军,仅此一项,就多延了赵家几十年国祚。他不肯发愤图强,朝廷里面依旧是文恬武嬉,还要靠着你们这些个江湖中人支撑,殊为可笑,我何苦去趟这趟浑水。”
这里有邻国前皇帝与大臣、贵家小姐、江湖草莽、市井乞丐,唯独没有宋廷的文人武官,黄蓉一时无话可说。
“真君此言差矣,咱们这些人聚在此地,岂是为了他赵家江山?”突然一道洪亮的声音从院子外面传来,一高大人影推开门,昂首挺胸的走了进来。
第35章
落身承旧诺
黄蓉顿时大喜,叫道:“师父!”飞扑过去,拉着对方的手使劲摇晃。其余人连忙行礼,纷纷“洪帮主”、“洪老前辈”的叫着。一灯过来道:“七兄,一别经年,可还安好?”
洪七公哈哈一笑道:“多谢段皇爷挂念,你怎么也来了?”一灯叹道:“说来有些丢脸,我那徒儿慈恩,受人蛊惑,反去了金国,临走前打了我一掌,几乎丧命,亏得清微真君救助,才险死还生。”
“什么?还有这事!”洪七公大怒,说道:“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让我一掌劈死他,省得留下害人。”黄蓉在一旁直点头。
一灯苦笑一声,说道:“慈恩已有了向佛之心,此次不过是受人蒙骗,才误入歧途,等我回头多劝劝他,定然能够改过自新。”
洪七公还要说话,黄蓉连忙拉了下他的胳膊,把嘴往边上一努,他这才反应过来,若去纠结旁的杂事,说不得沈元景就要走了。
纵然此刻天色昏暗,他就着院里众人的火把上的光,运足目力,依然能够大致看清对方的面容,和十年前的是一模一样,宛若才过了几天一般,不由得上前几步,行了个礼,诚心说道:“多年不见,真君依旧风采如故。”
沈元景立在上面并不下来,说道:“你这叫花,功夫高了不少,头发也白了许多。吕纯阳说过:‘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换到武学上也是一样,你一味的追求功力高低,不重养生,怕连百岁也过不去。”
黄蓉初听还担忧的看着洪七公,及到最后一句,不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道:“真君说笑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孔圣也不过活了七十三岁,百岁哪里是那么容易求到的。”
说罢又觉得不对,朝着一边吐了吐舌头,洪七公哈哈大笑道:“蓉儿说的对,王重阳天天讲什么修身养性的,也不过五十多岁就故去,算来老叫花子已经比他多活了好些年了,便是现下去死,也不算亏了。”
“师父!”黄蓉嗔怪道:“可别说什么死不死的,你还没看着芙儿出嫁,我用桃花酿成的一坛子酒,还埋在地里面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