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笑傲开始的江湖路(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453


杨过说道:“我这么大的人了,出门在外,肯定是会照顾自己的,村长,还有各位叔叔伯伯婶婶,就不用担心了。”
他见众人还是有些不信,左右张望一番,走到桌子边,说道:“我在武当山上,也不是白待的,你们看。”说罢,把手放在茶壶上,运转内功,过得片刻,只见几丝水汽从壶嘴往外冒出。
屋里众人惊呼不已,议论四起,不久后,只听得“呜呜”声起,接着“咕噜咕噜”的,水汽往外直涌。
那村长蹭的一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面色红晕,激动的问道:“这,这是你在武当山学的仙法?”屋里面各种嘈杂戛然而止,连牛二婶一起的村民,都面色肃然,满是崇敬的往着他。
杨过心里一阵舒坦,说道:“只学了一点皮毛,算不得什么。现下村长肯放我出去了么?”
村长连声说道:“当然,当然,你有神仙传下的本事,天下哪里去不得。你娘见了,必定高兴”
说罢,他又迟疑一下,看向村民里面,说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学治病的法术,你不知道,张家老三几年前进城,冲撞了一位老爷,叫人把腿打折了,现下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
杨过一听,血气上涌,那张家老三,是他儿时玩伴,两人摸鱼偷瓜,撵鸡逐狗的坏事没少做,冷声道:“是谁干的?”
这声音把村长都吓了一跳,看他脸上乌云密布,生怕他去寻仇,支支吾吾的道:“你别管是谁了,咱们小老百姓,还能跟官府斗不成?”
他沉声道:“却也未必,我还能怕他不成。”村长摇摇头,苦笑道:“你有神仙做靠山,自然不怕,可我们……”
杨过心下恻然,低头沉默一下,才抬起头,面色一变为坚毅,说道:“我……我们清微观在武当山下有一点基业,虽然百废待兴,可只要勤劳一些,混个温饱,还是无有问题的,将来若大伙过不下去了,可来那边寻我。”
村长伸手抚摸他头顶,轻声叹道:“能又个饱肚,就很了不得啦。现下年岁一年差似一年,官府的税又一年比一年收得高,真要到了那天,我们就举村去投奔你,到时候可不要不认我们就是了。”
杨过见他虽然说得郑重,可面上毫不动心,知是故土难离,也不多说,转身去了张三家。
可他也不懂医术,只能无奈对大伙说:“清微真君司职消弭兵灾,护佑一方平安,治病救人非其所长,我也无能为力。”留下一些钱财,转身离去。
他半夜摸到城里,吊死了行凶的乡绅,又杀了助纣为虐的官差,才踏上了寻找母亲的路。
第55章
兵马未曾聚
沈元景定下大略,便开始谋划如何代宋,思来想去,却不得要领,毕竟他穿越之前,也不过茫茫人海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穿越以来,成天所思所想,也是如何提升武学境界。
他或许读了些书考了功名,也谋划了门派争斗,助力门派登顶,可那都是些小打小闹,放到朝堂与争夺天下来,实在上不得台面。
如此想了好几天,还是想不出什么办法,偶尔看到守拙,都有冲动要请教这人,好在还是知道“君不密则失臣”的道理,强忍住了,又回来哀叹:“我的心腹在哪里?”
这样烦闷了几天,他心道:“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纵然我时间非常充裕,拿出二三十年,也不耽搁,可那时候局势早就变化,说不得赵昀这几个皇帝都死了,纵然成功,非但没有什么乐趣,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他打算往山下一行,先去襄阳城,试试吕文德的心意,还可见见郭靖,探探口风,兴许能让黄蓉去引导。
想到这里,他心里蓦然一动,暗道:“我糊涂了。黄老邪可不就是一个极好的谋士么?天文地理,医卜星象,我只需要拐了他来,何愁大事不成。”
这样一想,沈元景豁然开朗,先去了郭靖府邸,可惜这夫妻俩回了桃花岛,去接母亲与女儿了,至今也未回转。
他又不能传语天下,招揽黄药师来武当山见自己,以免打草惊蛇,让赵昀盯上。是以无奈之下,只能寻了一副面具,遮盖身份,亲自去到江南之地,细细打探。
黄昏时分,嬉闹的儿童各自回家,村庄里面的炊烟袅袅升起,渐升渐淡。每家每户都半掩着门,细细咽下粗茶淡饭,又早早吹灭了灯,插上门闩,各自安息。
城里的热闹也渐渐散去,路上少见人闲逛,只有那些个酒楼还是人声鼎沸、觥筹交错。久不履江湖,这样的烟火气息,已经离着沈元景有些远了。
这楼里面多是文人士子,谈风花雪月的多,议边疆国事的少,至于江湖草莽之类的消息,本就如路边野草,无人关注。
他随意叫了酒菜,坐到一旁思索。这些日子,他从西走到东面,一路打探,无论是道旁的饭铺,还是各大名楼,都未听说有谁见过一个青袍怪面的人。
这南宋境内人口数以亿万,要寻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再算上北方,那就更了不得了。
沈元景沉吟一番,心道:“我再往桃花岛一行,若还见不到他,就先回武当,总要先把架子搭起来。看来先前是我想简单了,争夺天下,终究不是比武功高低。现下我所有的,也不过是一点点虚名而已,招人来容易,让人拼命可就不成了,须得诱之以利。”
这时,楼上突然大声起来,一个秀才或许是酒喝多了,大声嚷道:“你们总说朝中有奸臣,依我看来,那些个边关的武人,才是祸患。”
旁人问他为何,他答道:“别的不说,先有余玠,在蜀中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后有吕文德,横征暴敛,搜刮民财,更是勾结妖邪,抗拒上意。这两人若不治罪,迟早如唐朝旧事。”
众人纷纷附和。盖因赵匡胤黄袍加身以来,思及唐、五代军阀为祸,又担忧手下武将效仿他兵变,便制定了重文抑武的国策。
到了赵光义登位,高粱河中箭,乘驴车仓惶而逃;雍熙北伐又败;连收回交趾也不能成功,惟有对内镇压王小波和李顺起义,才取胜了。自此之后,重内虚外,重文轻武的更加彻底。
文人享受了两百余年的尊崇,到了现在,武将势力却慢慢抬头,怎会没有记恨。
在他们口中,朝中大臣多是酒囊饭袋,只会你来我往的争斗不休,把重臣们归为这三人一派,那五个一伙,消息或真或假,难以分辨。
不过边将不受待见,皇帝与朝中大臣已然生出戒心,似乎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了,传闻赵昀已被说动,过了今年,便要招余玠回朝,另遣朝中文臣前往蜀地经略。
沈元景本要离开,听得这些争论,又坐下深思,忖道:“天府之国,富庶非常,若以之为基,钱粮是不愁了。眼下新旧交替、大变在即,就看能不能抓住机会了,真是时不我待啊。”
这时那些个文士也有了分歧,一人说道:“路兄,旁的我十分赞同,只是吕文德勾结妖邪之事,纯属污蔑,那清微真君乃是陛下赐予的封号,又立下大功,使蒙古不敢侵犯,朝廷正该表彰才是,派人打压,何其不智?”
路秀才慢慢打开折扇,道:“都是些小道消息,骗骗无知村妇罢了,没想到赵兄你也居然会信。那些个江湖莽汉,打十个八个的,我还会信,以一敌万,真当他是神仙么?”
赵秀才反驳道:“此事又不是我说的,乃是从金国传回,那金主一直崇信真君,华山上的宫殿修得富丽堂皇,已是人尽皆知了,难不成他们也撒谎了?”
路秀才冷笑一声,说道:“这不是正好说明白了。若他真的像你说的,在金国受如此推崇,何必跑到武当山那个破地方做山大王,待在金国做神仙,不好么?”
“这。”赵秀才语塞,想了一想,道:“都说真君是宋国人,留恋故国,有什么不对的?”
“哈哈哈哈!”路秀才一阵大笑,道:“我可是听说他是刘宋时候的人,活了七八百岁,与咱们何干?况且他真有那么大的本事,为何不在均州城下使出,当面打退蒙古大军,反倒是让刘整那厮立下大功?”
“就是就是。”旁边也有人帮腔,说道:“那龙虎山的张天师,不也是号称神仙么?结果去到西面办什么事也是不成,惹得陛下嫌弃,灰溜溜的回了饶州。更好笑的事你们知不知道?他在回去的路上,被一个女人拦住暴打了一顿,据说现在还躺在床上。”
屋里顿时快活起来,那赵秀才急了,说道:“张家寸功未立,不过幸进之人,怎么能和清微真君相提并论……”
他一挥手,止住对方言语,道:“赵兄,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没甚见识,不知道一些个江湖骗子,从军杀敌没那个能耐,只会做些的偷鸡摸狗的勾当。旁人见他们能飞檐走壁,就以为是神仙了,实在是少见多怪。”
说着,他一指另外一位秀才,说道:“不信你问问这位陈兄,他家里可是蓄养了不少所谓的‘能人异士’。”
陈秀才点点头,道:“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斗个闷子罢了,连官府的衙役,都打不过的。就说你们上次见过的那小个子,吃不住我一拳,可要男扮女装,能描出七八种模样,惟妙惟肖,嘿嘿!”
众人一阵哄笑,接着话题转为风月之事,沈元景心里一动,若有所思。
第56章
拾遗在云间
沈元景到了桃花岛上,不仅没有见着黄药师,连郭靖黄蓉几人也都已经不在此地,看样子是返回襄阳去了。这样的情况,他早有预料,也无有什么失望情绪。
他离了岛,去做了一身青色长袍,又换过面具,在江南地界走动。
那日在就楼上,听到陈姓秀才说的话,倒是让他想出了个主意,那便是假扮黄药师,钓其出来。
这人十分的高傲,若是听闻有人假冒自己,定然不会饶过。沈元景便可守株待兔,不用整日跟没头苍蝇似的,四处奔波。
他第一站就去了嘉兴,此处曾有陆乘风所建的归云庄,被欧阳锋烧了一片白地,其后来迁居大胜关。不过其子陆冠英毕竟是太湖众水盗的总头领,时常来此,领导群雄。
沈元景找了一条小舟,轻拍水面,往湖心荡去。现下天色澄净,湛蓝一片,四望空阔,令人神爽。偶见浮云倒映水面,真不知是天地在湖里头,还是此湖生在了天上。
他赏了一会儿景,又拿了新换的玉箫,吹奏起来,箫声悠扬,从船上往外散发,如同湖面之水波粼粼,一路远荡,让人听了,心里一晃一晃,满是遐思。
有两三条渔船,远远的在一旁见着,也不靠近,过得一会,才又划走,而后一艘更大的船赶了过来。
沈元景隔着很远就见到陆冠英站在船头,不住的往这边打量,等一曲终了,对方才敢驱船上前。渐渐走进,却又不敢太急促,隔着十几丈,就叫人停了划桨,靠着最后一点前进之力,停在小船五丈远的地方。
陆冠英见他这身装扮,心里一凛,忙跪倒在船头,磕了个头,说道:“弟子见过师祖。”
沈元景侧身对他,头也不转,只是一直看着远方,似乎在思索什么。许久,他才轻轻瞥了陆冠英一眼,单手往水面一拍,船便飞速的往后退去,一直朝着岸边前行。
陆冠英张了张嘴,不敢说话,只能任由其离开。他素知黄药师性情古怪,也不见疑,反是嘱咐手下,再遇着了,就随他老人家去,不得打扰。
沈元景离了太湖,又往陆家庄而去。这庄园乃是当初陆展元所建,外面看着都有些斑驳,走到前院,大门已被打烂,上面挂起了蛛网,里间画屏、中堂霉色显眼,座椅散成几堆,显得很是破败。
他默算时间,李莫愁当年说的十年之约,似乎已经过去了两三年,想来她大仇已经报了,难怪偌大一个庄园,已经变得荒芜。
他刻意来此,让屋外的几个乞丐瞧见了,待了一阵,十分无趣,就要离开。忽然后面传来清微的响动,接着是一阵脚步,走动一阵,又停歇了。
沈元景脚下一动,循着声音飘了过去,后院屋子被烧毁了许多,断臂残恒,很是凄清。他几近周转,越过杂草丛生的后院,寻到了一个偏僻处,隐在一颗大树上面,往下看去。
一个瘦小人影坐在一个矮木墩子上,身上是一件粗布麻衣,不知道缝了几百遍,密密麻麻的全是补丁。面前摆着一个有些年头的木盆,在细细的洗着手里的几株似菜非菜,似草非草的绿叶子。
“一、二、三……七、八、九。”出乎沈元景意料,这声音十分的娇柔清脆,听之十分悦耳醒神,是一个小姑娘。她边洗边数,洗完之后又重新数了一遍:“一、二、三……七、八、九。”
数完之后直起身来,用手擦擦额头,展颜一笑,似乎十分愉悦。她脸上还带着有一些汗水和泥迹,弯弯曲曲的,反衬得面色更加的苍白,如同大病方愈一般。
一对眸子在树荫下面炯然生光,又如清水般明净透亮,不大不小,笑起来弯成半月,十分柔和。
小姑娘洗干净菜叶之后,打开身后屋子的门,看那样子应该是一座柴房。她从里面拿才一个铁锅,放到一边空地的一个凸台上,沈元景仔细一看,似乎是挖出的一个土灶。
她把菜叶放到锅里面,倒上水,从怀里掏出一个洗得发白的手帕,小心展开,是一截树根模样的东西,又拿起不知从哪里得来的一把小刀,慢慢的把“树根”削成一片一片,和菜混在一起。
放了水后,小姑娘迟疑一下,又去到柴房,小心翼翼的托着一个小布袋过来,伸手到里面,紧紧的握着拳头出来,摊开一看,是一把暗黄色的米,约莫有百粒。
她小手一倾,米粒一颗颗的往锅里落下。落到一半,她突然一捏拳头,喃喃说道:“不行,不能一次吃太多,过几次就没有了。”又恋恋不舍的把剩下的几十颗米,倒回了布袋里面。
可能是方才收的太快,一颗米在手掌边上,一个不小心,就落到了地上。她顿时急得眼眶里面现出了泪水,连忙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用手指拈起那颗米粒,用口吹干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