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笑傲开始的江湖路(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453


方才他打听云中鹤恶事的时候,听了褚、古二人顺带说起这女人犯下的累累罪行,竟然是抢了别人家的小孩过来玩弄,然后杀死,如此丧尽天良,让他不寒而栗,心想佛祖遇见了,恐怕都不愿饶恕。
沈元景过去轻轻一指,一道劲力打在叶二娘的身上,她先是一动也不敢动,接着猛然起身,退后一丈,满是戒备。
方才她也瞧见云中鹤活活被憋死的经过,心里惊惧,只是慑于敌手武功,现下不敢出手也不敢逃。
沈元景对她说道:“你还算又几分利用价值,我这次先饶过你,不过你要再敢作恶,每犯一次,我就打断那父和子各一条腿;犯过了三次,我就去杀了那父子二人,拿头来给你相认。现下给我滚吧!”
褚万里有些惊讶,往前走了两步,说道:“沈公子这是何意?”在他看来,抓来什么也没问,只是威胁几句,叶二娘这恶人定然不会遵从,如此放走,十分不合情理。古笃诚心道:“总不能和公子一样,是怜香惜玉了吧?这年纪也……”
旁边三人听得糊涂,可叶二娘心里如同翻江倒海一般,脸上又惊又喜又是不敢置信,一下就扑了过来。沈元景抬手凌空一掌,将她打飞,直接撞到了后面的大树上。
树叶纷纷而落,她吐出一口血,五脏俱痛,却不管不顾,膝行手爬过来,大声叫道:“你知道我儿在哪是不是?你知道我儿在哪是不是?”
连问了好几遍,又不住的磕头,哀求道:“你告诉他在哪我好不好,要杀要剐我都行,只要你能让我见他一面。”
她又是哀求,又是痛哭,声如猿啼,叫段誉忍不住生出恻隐之心来。沈元景却不理会,只说道:“我还有许多正事,哪里又闲心理会这些,等我什么时候空了,去到中原再说,你滚吧。”
“中原”二字,教叶二娘更加不疑,二十多年来,才得到这一点讯息,她如何愿意轻易放弃,又知强求不得,只多磕了几个头,说道:“我不敢催促大侠,只求能让我跟在身边,做牛做马的报答……”
沈元景不耐烦道:“啰嗦!让你滚就赶紧滚,要不然就留在这里好了。”
叶二娘身子一抖,现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死的,只得爬了起来,慢慢往外挪去,一步三回头的,好似这一走,儿子的线索就断了一般。
褚古二人面面相觑,不知他手里握着什么秘密,能叫这天下闻名的凶人,像条狗一半摇尾乞怜,自甘作贱也不能得偿所愿。
段誉却不觉有异,自打认识以来,沈元景无论武功还是见识,都表现得深不可测,似乎真个就是百岁老人一般。
等叶二娘走后,古笃诚去将云中鹤的尸体翻转过来,只见他满面都是泥土,偶尔从缝隙中看,都是涨红之色。
他身上还有套奇门兵器,乃是一对钢爪人手,手指箕张,蓝光莹莹;并有绢布两张,似乎武功秘籍。古笃诚不敢擅专,和一些财物一齐取出,交给了沈元景。
沈元景随手接过,拿起那兵器看了看,随手挥舞一下,嗤嗤之声大作。褚古二人看得眼皮直跳,这样势大力沉、又快又疾的招数,他们一下也接不住。
他随意试了两下,便知这件兵器的用法,不甚合用,就将两件一并,往中间对折了两下,又放到手里揉捏,成了个圆球,抛在了云中鹤身边。
这一番动作,让古笃诚投瞪大了眼睛,怀疑自己方才捡到的,是不是一对泥土做成的兵刃。
沈元景展开第一张绢布,上书“鹤蛇八打”几字,他粗略看了一遍,和那钢爪是配套的武功,也无甚了不起的地方,随手一抛,落到了古笃诚胸口。
另一本秘籍是唤做云鹤九霄的身法,倒也有两分精妙,想到段誉的凌波微步不擅提纵,便给了他。
段誉毫不犹豫,接到怀里,又让古笃诚到嘴的拒绝吞了回去,神情复杂,心道:“看来这一趟远门,让公子性情大变,也不知是好是坏。”
……
四人到了一处小镇,在酒馆里面等候其他人过来。约莫黄昏时分,才有另两个同样打扮的中年人到来,见着段誉,脸上涌出喜色,连忙上前,那手执熟铜齐眉棍的是傅思归,说道:“公子,你可是让我们一阵好找!”
段誉脸色微红,躬身行了一礼,道:“是我太过任性了,反倒要麻烦几个大哥出来找寻,实在过意不去。”
朱丹臣提着一对判官笔,笑着说道:“公子说笑了,只要你安然无恙,咱们几个不过是跑跑腿而已,算得什么。不过你这番大胆,可教大伙担心坏了,尤其是两位爷台,那可是大发了脾气的。”
段誉脸上悻悻,回头看了沈元景一眼,说道:“我这次带了个大贵客到访,伯父和父亲应该不会怪罪我了吧?”他又觉不保险,顿了一顿,道:“不行,我要去趟玉虚观,请妈妈给我一起回去。”
朱丹臣大喜道:“我们正在担心四大恶人来袭,你若能请动玉虚散人一同回去,就算立了大功,两位爷台自然是没什么可说的了。”说罢,他又看向沈元景,问道:“还未请教,这位公子高姓大名?”
段誉忙道:“朱四哥,这是我的救命恩人,沈兄……”说到这里也就卡壳了,直到这会松懈下来,才想到自己也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
“沈元景。”沈元景替他补充了一句。这倒是让最早接触来的褚、古二人有些糊涂了,似乎完全弄不清楚,自家公子和这位的关系,只能默默记在心里。
第30章
觐见
一夜修整之后,傅思归和朱丹臣再见沈元景时,显得客气和恭谨了许多,显然昨夜另外两人已经将云中鹤伏诛之事告知了他们。
段誉向沈元景略略解释,说起母亲刀白凤与父亲有些误会,他要从中转圜。于是一行人骑上了马,往他母亲住所行去。
离家多日,现下往回,他心里十分高兴,一路和朱丹臣讨论诗词歌赋,如同春游一般。打马过了几处山岗、小河,到了玉虚观。
段誉上前敲过门后,嘴里大喊着:“妈妈,妈妈!”里面转出一个道姑,容貌秀丽,看上去不到四十,一见到他,脸上露出笑容,快步过来,把拂尘交到左手,右手过来就揪住他的耳朵,骂道:“混小子,你可是长能耐了,都学会离家出走了?”前几日朱丹臣也找来此处,她还有些担忧。
段誉歪着头,一边嘴里喊着疼,一边嬉皮笑脸的说道:“妈,快松手,有朋友在呢。”
刀白凤一听,往前看去,除了褚古傅朱四个护卫,确实多了个陌生面孔,便松了手,一指头点在他额头上,笑骂道:“下次再敢调皮,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
她看着沈元景似乎比段誉还小,又姿容美好,风度非凡,心里欢喜:“我儿果然长进了,现在结交的都是这般出彩的人物。”面容一转为和蔼,笑着说道:“誉儿,还不为我介绍一下这位少侠?”
段誉苦笑一声,说道:“这位沈兄,是我在落难时候遇上的,救了我好几次。”他一边说,一边朝着母亲打眼色,意思是称呼上注意一下,不要“少侠”这样的乱叫。
刀白凤有些不解,往后面一看,褚万里和古笃诚神色似乎有些不对,心里一凛,便以为这少年来头颇大,不能得罪,面上就肃穆了许多。
段誉见母亲似乎领会了自己的想法,心里暗暗松了口气,又忆起此次来的目的,上前搂住她的脖子,说道:“妈,我这次恐怕得被禁足了,你跟我回去,帮我说几句好话,陪陪我,好不好?”
刀白凤想起段誉父亲的风流之事,便气往头上涌,只是不愿。他无计可施,朱丹臣只得照实说来:“散人,如今四大恶人来袭,王爷担忧你的安慰,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一定要把你接回去。”他说着偷偷瞟了沈元景一眼,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不去!”刀白凤转过身,默默流泪,段誉立时说道:“好,你不去,我就留在这儿陪你。咱们母子二人,一齐对付两大恶人。”
刀白凤“噗嗤”笑出声来,道:“亏你不怕羞,手无缚鸡之力的,别留在这里拖累我,去去去,赶紧回去吧。还两大恶人,你能对付得了一个,我都要烧高香了。”
段誉哪里肯依,软磨硬泡了一整天,又有四大护卫在一旁相劝,她觉着不好怠慢了沈元景,才勉强答应回去,末了还提出只愿到段誉伯父府上,同妯娌一起住。
好容易安抚好了母亲,段誉才抽得空来,同沈元景致歉道:“沈兄,我不是有意瞒你,我的确是大理段家之人,父亲是大理镇南王段正淳,伯父便是当今大理皇帝段正明。”
沈元景微微一笑,显得并不意外,也没有说什么。
……
一行人十分平稳的到了大理城外,古笃诚先行前往禀告过了,段正淳早早的领着队伍,摆在阵势,在外迎接。
他见着段誉,先是厉声呵斥道:“誉儿,你当真是胡闹之极,若不是有这位沈先生相救,有十条命都不够你乱来的。”
说罢,他朝着沈元景行了一礼,说道:“多谢沈先生打退叶二娘和云中鹤,救了褚、古两位兄弟以及小儿的命。”
沈元景轻轻还礼,说道:“恰逢其会罢了。”态度不偏不倚,也无甚倨傲之处,倒令段正淳担心去了几分。
他催动马头,慢慢到了刀白凤马前丈余处,两人你望我一眼,我望你一眼,谁都不开口。段誉忍住笑,过去拉住母亲,说道:“妈,你看爹爹都亲自来接你了,咱们一起镇南王府吧。”
话音未落,刀白凤一带马头,径直要往大理皇宫而去,段正淳连忙拦住,赔笑道:“夫人,咱们回家吧,我跟你慢慢赔罪。”她只是不允,父子俩也由得他,索性一家子都要去往皇宫。
随着一声令下,数千铁甲之士轰然而动,分列前后左右,簇拥着几人往城内去。到了大理城南门时,镇南王大旗所到之处,众百姓大声欢呼:“镇南王爷千岁!”
段正淳挥手作答,又去看跟在后面的三人,刀白凤仍旧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样,可眉宇间分明有些感慨。段誉面露笑容,端立在马背上。
只是沈元景面色如常,一副见惯不怪的模样,叫他心中一凛,须知纵然是江湖大豪,首次见到千军万马,也会心生畏惧;面对全城百姓喝彩,也不觉心神动荡。如此镇定模样,让他忆起古笃诚说过的些话来,不免生出怀疑,暗暗戒备。
大理的皇宫比不上南宋皇宫的秀美,金国皇宫的奢华,倒是庄严厚重上犹要胜过,似乎残留有一丝唐朝的余韵。
皇帝段正明在偏殿等候几人,一番通传之后,段正淳一家三口先往里头,不久之后,才有一名太监出来说道:“皇上有旨:着沈元景觐见。”
沈元景心中哂笑一声,也不去和他们计较,昂首踏入大殿。段正淳和段誉站在右面,下首还有一个宽袍大袖、形貌高雅的中年男子,手里还拿着着一枝铁笛,只是刀白凤却不见了。
正中坐着一人,长须黄袍,相貌清俊,细看又有几分威严。那太监跪倒在地,报道:“沈元景朝见……”
话未说完,就叫沈元景挥手打断:“无须你多嘴了,我知道上头便是段正明了。”吓得这太监慌忙大吼一声:“大胆,敢直呼陛下的名字!”
“起名字不就是让人叫的,有什么胆大胆小的。”沈元景说道,又往四周看了看,见空无一座,摇头道:“非待客之道。”
段正明哈哈一笑,站起身来,往这边走过,以眼神止住那中年男子的动作,说道:“贵客来临,蓬荜生辉,确实是我怠慢了。”
第31章
请教
段正明走下殿来,仔细打量沈元景,见他面目清朗,气质飘然出尘,粗看样貌只是十八九岁的少年,细瞧却如同几十岁的老人一般淡然。
更让他吃惊的,是对方虽然身形高大,却一点也不像是习武之人,反倒有些文弱,似乎是个读书人。
依着古笃诚所奏,这人武功高到能够一招击败四大恶人的地步,本不该是这个样子,如此只有一种说法,怕只能用武功返璞归真来解释了。
段正明郑重向沈元景见礼,算是揭过了这一茬,然后说道:“沈先生,你救了誉儿,我大理虽是边陲小国,却也知孔孟之礼,大恩大德,岂可不报,先生但有所求,能做到的,段家绝不推迟。”
沈元景点点头,说道:“也好,我正有件棘手的事要人帮忙。”段正明一凛,心道:“来了!”
却见他往背后一扯,拖出一个包裹,揭开来看,是一把古琴,抛了过去,说道:“琴面极好,可惜无弦,倘若段先生家资丰厚,便为我备齐丝线,请来能工巧匠,修复此琴如何?”
段正明听了,非但没有因他所求简单而高兴,反倒戒心更起。他是武林大豪,更是皇帝,权谋总是不缺,如沈元景这般入得宝山,却只愿空回之人,不是真个品德高尚,便是别有所图。
他脸上却不动声色,将古琴递给那太监,说道:“此事易尔,沈先生静候几日便是。”接着又道:“我已在宫中设下酒宴,替沈先生接风洗尘,若不嫌弃小国宫室简陋,还请多饮几杯。”
从见到段正淳以后,沈元景便能感到大理国上下对他防备颇深,虽明白段氏兄弟二人的心思并无不妥,但他又不是段家臣子或真有所求,自是不打算迁就。
况且段家说是半个武林世家,纵然段正明已算得平易近人,可言行中未免也带有三分皇家倨傲。
沈元景何等人物,宋国天子,金国皇帝,蒙古大汗,哪一个在他面前不是战战兢兢?区区大理皇帝,又算得什么。权力纵然令人追捧,也敌不过他武功盖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