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394

  王娡躬身道:“多谢姐姐。”
  其实,窦太后本没有病,之所以卧病在床,一是饿的,二是急的。
  走进窦太后寝殿,刘嫖迫不及待道:“母后无需担心,皇上已经醒来了。”
  “唉,老身说话有些过头了,不该那样说他。”窦太后仍在后悔。
  “母后,不说这些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刘嫖轻松道。
  “还能有什么好消息?有事你就说吧。”
  “皇上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梁国一分为五,分封给梁王的五个儿子。”
  “皇上真的这么说的吗?太好了。”窦太后高兴道。
  “我哪敢骗您啊。这天底下敢骗太后的,估计还没生出来呢。”刘嫖笑道。
  “你这丫头,还是这么不正经!”窦太后被逗乐了,随即又感叹道:“武儿对社稷立有大功,如此回报是应该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汉景帝的身体逐渐好转,恢复了处理政务。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六月时,匈奴忽然突入了雁门。
  自从冯敬调任雁门太守后,军臣单于再度动起了从雁门入侵的打算。
  之所以选在雁门,是因为汉朝北境的雁门段长城,在武要和沮阳之间有一个南北跨度约两百里的大缺口,从这个缺口进入,就可以绕过云中,直入定襄和西河,甚至是上郡。
  但这一次,匈奴的首要目标不是雁门。进入雁门后,他们一路南下,突破平城防线,直下平邑,将定居于此的归化匈奴人唯徐卢部屠杀殆尽。
  得知消息后,冯敬立即从善无出发,前往平邑。然而,当他抵达平邑时,只看到一片尸横遍野,匈奴人早已消失无踪。
  沮丧的冯敬不知所为,又率军赶回了善无,根本不敢主动寻找匈奴人的行踪。
  匈奴人得手后,又长途奔袭侵入了云中的武泉。云中太守程不识以善守为主,当他整顿好部伍,匈奴人早已离开了云中,一路南下,折而向西,闯入了上郡。
  上郡是汉朝北方的养马基地,匈奴人闯入上郡后,没有抢夺任何财物,而是将苑马洗劫一空。
  苑马是上郡太守李广多年的心血,得知苑马被抢,他怒不可遏,当即率领百余骑兵前往侦查敌情。
  这一天,李广正在白土侦查,偶遇匈奴数千骑兵。匈奴人突然看到李广所部,也是惊疑不定,不敢贸然出击,集结于附近的山地。
  李广麾下的士兵惊慌不已,人人面带惧色,请求火速撤离。
  李广看了看匈奴人的阵型,沉声道:“我们离大营有几十里,如果此时逃跑,匈奴人追上来,马上就会将我们射成刺猬。不如留在这里,让匈奴人以为我们是疑兵,必定不敢主动出击。”
  过了一会儿,李广觉得还不够刺激,下令道:“前进!”士兵们不敢违抗李广军令,只得硬着头皮向前。
  走到距离匈奴人只有两里时,李广再度下令:“全部下马,解鞍休息!”
  士兵们大惊失色,带着哭腔道:“距离匈奴人如此之近,我们再解下马鞍,一旦匈奴人杀过来,跑都来不及,这不是给匈奴人送人头吗?”
  李广哈哈大笑:“老子玩的就是心跳,他以为我们要走,我们偏偏不走,既然是演戏,就要演得逼真一些。”
  果然,对于这百余汉人骑兵的异常举动,匈奴的将军彻底懵了,到底啥意思?
  经过反复思考,以及多年与汉军作战的经验,他得出一个结论,汉军肯定是想用这一百人诱他们出击,背后说不定埋伏着数万士兵。
  想到这里,匈奴将军不禁为自己的聪明感到无比骄傲,立即下令:“撤军。”
  看到匈奴人撤军,李广翻身上马,带着十几个胆大的一路狂射,射杀了几十名匈奴人和一名白马将。
  匈奴人恼羞成怒,纷纷请求还击,无奈他们的主将坚决不肯:“你们以为汉军就这一百来人?我告诉你们,这是在汉朝的腹地,他们敢用一百人发动进攻,就是想激怒我们进入他们的伏击圈。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擅自出战,违令者斩!”
  当天夜里,匈奴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路向西北,和大部队汇合后,全部撤出了雁门。
  战报传到长安后,汉景帝叹息道:“李将军真乃神人也!”
第153章
君权神授
  一个月后,将冯敬、程不识和李广等人的军报综合分析,汉景帝总算弄清了匈奴的行军路线。
  他脸色铁青,大怒道:“太嚣张了,简直是目中无人,居然在我汉朝逛了一圈,杀了人,夺了马,还安然撤退。”
  站在宣室内的丞相刘舍、御史大夫卫绾和魏其侯窦婴等人一言不发,汉景帝有些不满,问道:“刘舍,身为丞相,你就没有解决之道吗?”
  刘舍犹豫了一下,说道:“匈奴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前来骚扰,已形成惯例。臣以为,在没有决定与匈奴开战之前,还是应以安抚为主。”
  “如何安抚?”对于这样的老调重弹,汉景帝有些不耐烦。
  “臣以为,应派遣使者前往匈奴交涉,重申和亲之议,如果能说服武都公主,那就再好不过了。”
  刘舍所言并不无道理,武都公主怨恨汉景帝,一直怂恿军臣单于对汉朝强硬,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沉默了一会儿,汉景帝问道:“依你看来,派谁出使匈奴比较合适呢?”
  刘舍略顿了顿:“臣以为,可以派河间王出使匈奴。河间王毕竟是武都公主的亲哥哥,应该能说服武都公主。”
  汉景帝摆摆手:“不行,河间王不合适。”河间王刘德是栗姬的第二子,这些年来埋首书斋,很少过问世事。
  以他对武都公主的了解,生性忠厚的刘德不一定能说服她,去了也是白去。
  想到这里,汉景帝摆了摆手:“你们先退下吧,朕要静一静。”
  刘舍等人走后,汉景帝独自在宣室想了很久。如今,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而一旦和匈奴开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撑得下去吗?也许,这个任务真的只能交给刘彻了。
  既然决定将匈奴交给刘彻,自己能为他做些什么呢?蓦然间,他想起了晁错曾说过的那句话,攘外必先安内。
  近些年来,长安的勋臣贵戚再度猖狂起来,当街杀人竟能逃脱罪责,中尉石建虽然勤勉,但终究没有郅都那样的杀气和手段。
  郅都临死前,曾向汉景帝推荐了宁成。汉景帝却始终对他不太信任,迟迟没有重用。如今看来,也只有起用他了。
  是年八月,汉景帝正式下诏,征调济南都尉宁成为中尉。诏书下达后,勋臣贵戚为之骚然,预示着朝廷开始对长安施行重典。
  宁成抵达长安后,汉景帝特意在宣室召见了他,问道:“你知道朕为何要将你任命为中尉吗?”
  “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宁成躬身道。
  “是郅都举荐了你。”
  宁成大为惊讶,郅都被处死已有两年。既然郅都举荐了自己,为何隔了这么久才起用呢?
  汉景帝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继续道:“朕之所以过了两年才起用你,是因为始终心存犹豫。你知道为什么吗?”
  “臣不知,请陛下明示。”宁成又道,心里已有些忐忑。
  “身为中尉,是要得罪人的。朕听说,你的手不太干净,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能扛得住吗?”
  宁成大惊:“臣不敢。”
  “朕把话说到这里,你好自为之吧。”
  回到后宫后,汉景帝习惯性的走到椒房殿。这一天,刘彻下课后,一反常态的没有在外面玩,而是翻起了竹简。
  汉景帝缓缓走近,看了一下,是《公羊春秋》。这套书,他虽然看过,印象并不太深。
  刘彻这才发觉汉景帝的到来,赶紧跪地道:“不知父皇驾到,儿臣有失远迎,还望父皇恕罪。”
  以往,每次私下里看到汉景帝,刘彻都没有下跪,只是简单的说一句‘父皇好’,今天这是怎么了?
  “最近,两位师父都教了些什么呀?”汉景帝问道。
  “回父皇,卫绾老师给儿臣推荐了一位博士董仲舒,此人的观点正合儿臣的胃口。”刘彻兴奋道。
  “哦,董仲舒啊,朕知道这个人,对儒家深有研究,视孔子为古往今来唯一圣人。说说,他的什么观点你最感兴趣?”
  “儿臣最感兴趣的是大一统论,还有君权神授。”
  “君权神授?这是什么意思?”
  “董博士以为,君主是上天在人间的意志,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君主。而且,天底下只能有一个君主。”
  “一个君主?诸侯王在他们的封国也是君主啊。”
  “不,诸侯王不是君主,而是臣。他们的权力不是来自神授,而是君主的赐予,必须绝对服从唯一的君主。”
  “如果君主犯错了怎么办?”汉景帝继续问道。
  “君主不会犯错!”刘彻斩钉截铁道。
  “不,不,君主也是人,也会犯错。”汉景帝耐心道。
  “董博士还有一个理论,叫做天人感应。”
  “这又是什么鬼?”汉景帝大惑不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