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394

  卫青一面派人占据长城要塞,防止匈奴人反扑,一面派人向朝廷告捷,请求下一步的行动安排。
  得到捷报,汉武帝大喜过望,当即下诏封卫青为长平侯,苏建为平陵侯,张次公为岸头侯。李息作为卫青的司马,没有亲临前线,未获封赏。
  扫清了河南地的障碍后,汉武帝让卫青先行返回,留下一半兵马给李息,命他修葺长城,和五原、云中的长城相连,构筑长城边塞。
  河南地被夺,对于军臣单于是个莫大的打击,一气之下,他竟病倒了。
  军臣单于病倒,匈奴高层暗流汹涌,继承人问题进一步激化。
  继位之初,军臣单于就奉行和汉朝和亲的国策,后在中行说的怂恿下,几次和汉朝起冲突,但并没有破坏和亲大局,武都公主远嫁匈奴就是双方博弈的产物。
  然而,匈奴内部并非所有人都和军臣单于一样,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主张对汉朝强硬,以他的弟弟伊稚斜为首。最近几年的行动,也大多出自伊稚斜的主张。
  武都公主嫁给军臣单于后,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是为于单。
  如今,于单已经二十四岁。尽管他本人并没有明显的亲汉倾向,但很多人对他的汉朝血脉心怀不安。
  经历了几次挫折后,军臣单于逐渐意识到了汉朝的强大,有意立于单为大单于,希望能够缓解与汉朝的矛盾。
  军臣单于病重,匈奴高层无暇顾及和汉朝争霸,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继承人问题上。
  半年时间里,汉朝两次出兵,虽然占了不少便宜,但也需要休整。心照不宣之下,双方暂时进入了停战状态。
第315章
筑城朔方
  三月二十,未央宫前殿,适逢大朝,汉武帝慷慨激昂道:“十几天前,车骑将军卫青大出云中,斩杀匈奴数千人,俘获牛羊百万头,攻下了河南地,开汉朝数百年未有之局面,朕心甚慰。”
  群臣纷纷朝贺道:“陛下圣明,汉朝威武。”
  汉武帝微笑点头,继续道:“如今,河南地已在我汉朝掌控之中,诸位以为应该如何处置呢?”
  一时间,群臣鸦雀无声。不一会儿,主父偃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应在河南地设置朔方郡,修建朔方城,使之成为汉朝永久的属地。”
  汉武帝点头道:“好,此举有大气魄。”
  汲黯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应该从长计议。近些年来,陛下屡次出兵,加之开发西南夷,设置苍海郡,每一处都是大开支。
  如果再去河南地筑城,汉朝恐怕难以为继。况且,一旦筑城,匈奴必定会前来骚扰,边疆将永无宁日。”
  汉武帝沉默了,问薛泽道:“丞相,你以为如何呢?”
  薛泽有些紧张道:“回陛下,臣也以为应该从长计议。”
  不止是汲黯和薛泽表示反对,就连公孙弘都委婉表示,现在还不宜修筑朔方城。
  汉武帝不想表现得过于强势,淡淡道:“此事暂时缓一缓吧。”
  退朝之后,汉武帝特意将主父偃和卫青留了下来。来到宣室,汉武帝径直问道:“卫青,你对主父偃所言有何看法?回陛下,臣是一名军人,不敢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这是卫青一贯的习惯,只对军事上提出建议。
  “在这里不要顾及这些,畅所欲言吧。”汉武帝淡淡道。
  “是,陛下。臣以为,既然是辛苦打下的土地,就应该想办法留住。”
  “好,卫青所言亦是朕心中所想。土地是用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必须想尽办法守住。如果不去筑城,要之何用?”
  汉武帝振奋道,又对主父偃道:“你按朕的意思拟写一道诏书,务必让天下臣民了解朕的苦心。”
  “是,陛下。”主父偃躬身退出。
  “既然是筑城,你觉得派谁合适呢?”汉武帝问卫青道。
  “臣对此道知之甚少,还请陛下决断。”
  “你呀,总是那么拘谨。那朕换个方式问你,在苏建和张次公之间,你觉得谁更合适呢?”汉武帝缩小了范围,提出了两个候选人。
  卫青沉吟道:“苏建将门世家,行事比较有法度;张次公冲锋陷阵有余,修筑城池恐怕略有不足。臣以为,还是苏建更合适一点。”
  “好,那就苏建了,朕任他为游击将军,主持修建朔方城。你的这两个校尉啊,跟随你多年,以后应该要独当一面了。”
  “都是陛下的栽培,臣代他们谢过陛下。”
  汉武帝摆摆手,又问道:“那个赵信表现如何?”
  “回陛下,赵信在军中起到的作用远超预期,此人不仅熟系匈奴的风俗人情,还擅长弓马骑射,训练骑兵也颇有一套。
  攻打河南地时,他作战勇猛,冲锋在前,还收编了不少匈奴人,组建了一支两千人的匈奴骑兵,作为臣的机动骑兵。”
  汉武帝略思忖了一会儿,郑重道:“卫青啊,他毕竟是匈奴人,有时候还是应该有所防备。尤其是匈奴骑兵,不可大量招募,最好是让他们从事放牧。”
  “是,陛下。”卫青躬身道。
  从此以后,卫青果然没有大量招募匈奴骑兵,即使招募匈奴人,也都是以向导为主,更没有形成整建制。
  四月初,苏建带着十万民工重返河南地,也就是如今的朔方郡,替代了李息。
  李息回到长安后,汉武帝将其任命为大行令,专门负责和匈奴等边疆民族的交涉事宜。
  汉武帝不顾群臣的反对,坚决修筑朔方城,在群臣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些人痛心疾首,还有一些人唉声叹气,为自己的意见得不到重视而扼腕长叹。
  对于这些情绪,汉武帝并非全无所觉。但正所谓,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如果一件事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那还算是非常之事吗?
  汉朝如火如荼的修筑朔方城,匈奴人心绪难平,又不敢突破长城防线,只好继续骚扰上谷郡。
  汉武帝不愿过度刺激匈奴人,主动放弃了上谷郡最北边的几个县,双方默契之下,再度停火。
  自从嫁给淮南王太子刘迁后,万倩一直没有怀孕。而且,从正月开始,刘迁再也不肯与之同房。
  委屈之下,万倩告诉了淮南王后,淮南王后又告诉了刘安。
  刘安很生气,强行将刘迁和万倩关进一间房子里。尽管如此,刘迁依然不肯碰她一下。万倩深感受辱,请求与刘迁和离。
  刘安反复劝解无效,只得上书向汉武帝说明情况,并郑重请罪。
  四月十八,收到刘安的上书,汉武帝有些哭笑不得,这都是些啥破事儿啊。他不想自作主张,拿着刘安的上书去了长信宫。
  “母后,万倩想要回到长安,您觉得应该如何处置呢?朕想让修成君劝劝她,毕竟是皇亲国戚,朕不想看到这一幕。”将信交给王太后,汉武帝沉吟道。
  沉默了一会儿,王太后叹息道:“强扭的瓜儿不甜,如果万倩和淮南王太子真的不和,就让万倩回来吧。”
  随着年岁渐长,经历的事越来越多,王太后的想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她不想强迫万倩去接受一个她并不喜欢的人。
  “是,母后,朕这就去告诉淮南王。”看着王太后略显沧桑、疲惫的脸庞,汉武帝不忍拂逆。
  得到汉武帝肯定的答复后,刘安决定亲自护送万倩回长安,并向王太后致歉。
  其实,这一切都是刘安的安排。他已决定和汉武帝对抗到底,就不希望出现任何纰漏。
  万倩身为金俗的女儿,如果一直留在寿春,有可能获悉他们的计划。
  为此,他故意让刘迁冷落万倩,逼着她离开长安。
  除了将万倩送回,此番入京,刘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当面交待刘陵,让她回到长安绝不是为了和严助相会,而是让她拉拢更多有价值的人。
  如今,卫青已是汉武帝身边的大红人,如果能将他拉下水,将对自己的计划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刘陵真的能拿下他吗?
第316章
刘安入京
  五月初二,刘安抵达了长安,他亲自将万倩送到了修成君府,然后又入宫向王太后道歉。
  “犬子顽劣,不堪为太后外孙女婿,老臣羞愧难当。”刘安假装惶恐道。
  王太后微笑道:“淮南王言重了,年轻人都有各自的脾气,实在无法相处,不用勉强。如果强行让他们在一起,不仅毁了他们一生,也伤了两家和气。”
  “太后如此开明,老臣感激不尽。前不久,皇上赐予老臣几杖,命老臣不必入朝。但老臣心想,无论如何也该来看望一下太后。”
  “淮南王有心了。转眼间,本宫都老了,淮南王却仍在盛年。”
  “太后一定要保重身体,有您在,我们这些宗室才能安心啊。”刘安话语中透着一丝伤感。
  “淮南王此话何意?难道皇上对诸侯王不好吗?”王太后有些诧异。
  “皇上自是一如既往的爱护诸侯王,只是有些大臣,为了得到皇上的宠幸,故意离间皇上和诸侯王的关系,让宗室们心有戚戚焉。”
  王太后淡淡道:“淮南王说的是那个主父偃吧?”
  “太后明鉴,正是此人。他之前被诸侯王冷落,一朝权力在手,怂恿皇上颁下推恩令,制造宗室兄弟间的隔阂,老臣深以为忧。”
  王太后听说过推恩令,不仅不反对,还颇为支持。如今,听刘安说起此事,倒有些警觉,不禁问道:“淮南王是觉得推恩令不好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