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394

  “好,主父大人乃真豪杰,我张汤敬您一杯。”张汤举起酒杯道。
  稍加整理,张汤入宫觐见,将主父偃所说之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汉武帝。
  汉武帝静静的听着,默然无语,最后叹息道:“主父偃,可惜了。”
  “敢问陛下,接下来如何处置主父偃呢?”张汤小心翼翼的问道。
  “先关在廷尉府吧,你要好好招待他,不可当做犯人对待。”汉武帝想了想道。
  “是,陛下。”张汤心领神会。
第325章
灭族之祸
  九月初一,汉武帝到长信宫给王太后问安。刚迈入宫门,赵王刘彭祖跪过来,恭恭敬敬道:“臣拜见陛下。”
  诸侯王中,汉武帝最讨厌的就是这位,堪称国相杀手,一些大臣闻他之名色变,朝廷却找不到任何把柄。可是,他偏偏最讨王太后的喜欢。
  “你什么时候入朝的?”汉武帝随意问道。刘彭祖前不久说要入朝觐见,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
  “回陛下,臣是昨天下午到的,没来得及觐见陛下,还请陛下恕罪。”
  “没事,你能来看望太后,朕就非常高兴了。”
  说起王太后,刘彭祖抹泪道:“陛下说的是,臣在赵国日夜思念太后,恨不能天天侍奉在太后身边。”也不知他是真情流露,还是在演戏。
  听刘彭祖如此说,王太后也感叹道:“几个孩子当中,就属赵王最孝顺了。”
  王太后只有汉武帝一个亲子。除此之外,贾芙的两个儿子以及王儿姁的四个儿子基本上是她一手带大的,感情最为深厚。
  如今,广川王刘越和清河王刘乘已逝,只剩下赵王刘彭祖、中山王刘胜、胶东王刘寄和常山王刘舜。
  由于王太后的缘故,汉武帝对他们最为优待,封地都不远,觐见也最勤。
  汉武帝走到王太后面前坐定,刘彭祖赶紧站到王太后身边。
  寒暄了几句之后,王太后略带责备的道:“自从那个主父偃被你重用,咱们汉家的诸侯王全都噤若寒蝉,人人自危。你看看,这都是诸侯王的上书,他们一致要求诛杀主父偃。”
  汉武帝默默的拿过上书,随便翻了一下,王太后所言非虚,果然全天下的诸侯王都上书了,痛斥主父偃离间骨肉,疏远苛待诸侯王,还借机勒索钱财。
  “其实,主父偃也是为了诸侯王们好。这几十年来,个别诸侯王早已忘了应尽的义务,在国内鱼肉百姓不说,还败坏纲常伦理,影响十分恶劣。比如那个燕王和齐王,做下禽兽行,罪有应得。”为了保住主父偃,汉武帝不惜痛斥诸侯王。
  刘彭祖听闻此言,假装垂泪,王太后勃然大怒:“皇上,你这话说得太让宗室寒心了。他们都是你的叔伯兄弟,怎能如此对待?若是高皇帝听到,恐怕也不会接受的。”
  “朕是为了汉家天下考虑,如果放任自流,不仅是害了他们,也是辜负了祖宗的期待。”汉武帝不卑不亢道。
  “皇上,你是越来越出息了!不要以为你现在大权在握,就可以任性而为。万一到了危急时刻,你能相信的也就是这些诸侯王,那些大臣可都是墙头草!什么是自家人,什么是外人,你要心中有数,别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所蛊惑。”
  汉武帝一怔,没想到王太后说话竟如此尖刻,他定了定神,语气有所缓和道:“母后所言,朕须臾不敢忘,更不敢苛待宗室。但如今之事,还得以事实为依据,齐王是畏罪自杀,并非主父偃逼迫所致。”
  “好一个以事实为依据!那我问你,主父偃收受诸侯王庶出子的贿赂,是否属实?
  他连宗室的钱都敢收,平日里也不少捞钱吧?
  如此胆大妄为,他到底是为了汉家天下,还是为了一己之私欲,皇上分得清吗?”
  “收受贿赂一事,张汤已经查实,按律应该罢职。鉴于他罪行比较恶劣,另加苦役,永世不得录用。”这是汉武帝早就想好的处置办法。
  “仅仅是罢职?主父偃手上可是两位诸侯王的人命啊,仅仅是罢职,诸侯王人心难安!”王太后厉声道。
  汉武帝沉声道:“母后,燕王和齐王是罪有应得,不是主父偃的错。”
  “你,你,你太让我失望了。”王太后气急败坏,到最后一阵咳嗽。
  刘彭祖急得忙给王太后捶背,含着眼泪道:“母后,您不要生气了,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更不可为了这点小事和皇上生气。皇上说得没错,我们诸侯王确实没给朝廷帮什么忙,归国后,儿臣一定深刻反省。”
  汉武帝既恼恨刘彭祖在旁边煽风点火,又担心王太后的身体,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他尽量保持平和的语气,对王太后道:“母后请注意身体,具体如何处置,朕想和公卿大臣们商量下。”
  王太后喘息道:“好,好,你去商量吧。本宫就不信,大臣们都如此不分是非!”
  九月初五,汉武帝在大朝上公开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讨论如何处置主父偃。
  不说不说,主父偃这个人的人缘确实不好,除了张汤等少数几个人为他求情外,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处死,甚至是灭族。
  汉武帝沉着脸道:“诸位大臣,朕反复说过,燕王和齐王之死,和主父偃没有关系,请不要混作一谈。”
  公孙弘反驳道:“启禀陛下,燕王和齐王确实有罪。但是,燕王和齐王相继自杀,燕国和齐国又先后被废除,如果主父偃不死,诸侯王会怎么想?天下人会怎么想?骂名都会集中在陛下身上啊。”此言一出,群臣哗然,纷纷认为主父偃该死。
  汉武帝一愣,正色道:“燕王和齐王是触犯了法律,封国废除合乎汉律。主父偃索贿罪名属实,罢职理所应当。朕总不能为了所谓的人心,罔故汉律吧?”
  “陛下,法律之上,尚有世道人心。主父偃不死,无以谢天下。主父偃不灭族,无以安定诸侯王之心。陛下身为天下之主,应顾全大局,不能以小法坏大义。”公孙弘义正辞严道。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道:“公孙大人所言甚是。主父偃不死,无以谢天下。主父偃不灭族,无以安定诸侯王之心。陛下慎之。”
  就连汲黯都持赞同态度,张汤等人见情势如此,也不敢再坚持之前的意见。
  看着群臣的意见如此一致,汉武帝心知主父偃是犯了众怒,如果自己再护着他,恐怕会给居心叵测的人落下口实。
  想到这里,汉武帝心中暗叹,沉声道:“既如此,就依大臣所议。”
  九月十二,主父偃被灭族于长安市上。其实,主父偃早就父母双亡,根本没有族人。所谓的灭族,也就他和女儿二人而已。
第326章
郭解之死
  主父偃之死,让汉武帝惆怅了好几天。主父偃虽有很多缺点,也确实贪财纳贿,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为汉武帝解决了不少问题,尤其是棘手的诸侯王顽疾。
  尽管主父偃被杀,但诸侯王还是心有余悸,对朝廷律法更加敬畏。
  燕国和齐国的相继废除,更为朝廷收回了两大块土地,收获是巨大的。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追捕,九月中旬,义纵终于将郭解抓捕归案。
  汉武帝很满意他的办事效率,将其调到南阳郡担任都尉,打击当地日益猖獗的豪强。
  郭解被捕后,关进了中尉署,由殷宏亲自审问。然而,让殷宏郁闷的是,杨青和杨季主之死,确实和郭解没有关联。
  杨青被杀时,郭解已经搬到了茂陵邑;
  杨季主在宫门遇袭,郭解也不在现场。
  但是,郭解是汉武帝亲自下令追捕的,杨季主临死前也是在举报郭解。
  无论如何,必须让郭解的罪行坐实。既然不是他亲自出手,那就只能是他指使的。
  所以,想要给郭解定罪,必须抓到行凶者。但是,抓捕郭解的行动闹得沸沸扬扬,真凶肯定早已销声匿迹,现在还怎么抓?案情陷入了泥沼之中。
  九月二十四,汉武帝在宣室召见殷宏,亲自过问起了郭解的案情。
  “如果抓不到真凶,难道就不能给郭解定罪吗?”汉武帝皱眉道。
  “回陛下,按照汉律,确实如此。”殷宏答道。
  “郭解之事天下皆知,好不容易将他抓住了,如果因为没有证据,又把他放了,岂不是闹了个天大的笑话?”
  “臣以为,既然杨青和杨季主的真凶一时难以抓获,不妨从其它地方入手。郭解在轵县称霸多年,必定有不少仇家,罪证更不会少。如果能派人到轵县进行调查,说不定可以挖出其它线索。”殷宏建议道。
  “好,这个思路不错。像郭解这种人,朕不相信他的手上真的干净。一定要派得力人手到轵县深挖,不管什么罪行,一定要从重,务必致他于死地。”
  “是,陛下。”殷宏躬身而出,回到中尉府后,立即派出得力人手以朝廷使者的名义前往轵县走访调查。
  深秋已至,御史大夫张欧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自知时日无多,向汉武帝提出辞职。汉武帝也早就看腻了他,当即批准。
  然而,让群臣大感意外的是,张欧被罢免后,汉武帝竟然启用公孙弘担任御史大夫。从年龄上说,公孙弘比张欧还年长,已经七十三岁。
  手捧汉武帝的任命诏书,公孙弘感动不已,哽咽道:“臣一介老朽,暮年枯木逢春,感激涕零。”
  汉武帝淡淡一笑:“公孙弘,你是从底层走出来的,饱经风霜,深谙世道人心。希望你以后能坚持己见,不必事事迎合朕。”
  公孙弘心思细密,做事认真,最擅长揣摩人主意图,逢迎上意。
  但在主父偃事件上,他罕见的坚持己见,给汉武帝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他在大事上有着独到见解。
  公孙弘脸色一红,恭谨道:“陛下教训得是,臣必粉身碎骨报答陛下。”
  十月十八,从轵县传来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个曾在朝廷使者面前指责郭解的儒生竟被人暗中刺杀,还被割掉了舌头,引起轩然大波。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殷宏派出的使者到了轵县后,召集轵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座谈,鼓励他们检举揭发郭解。
  然而,坐中之人要么佩服郭解,要么和郭解交好,全都沉默不语,还有一个人曾是郭解的门客,极力称赞郭解是个急公好义的贤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