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394

  吾丘寿王跟随身边多年,汉武帝对他的话信以为真。当天夜里,汉武帝没有上岸,而是夜宿船中,整整一夜,他都在等候神仙的降临。
  三月的海上,还有些凉意,汉武帝独自站在船头,看着漆黑如墨的大海,陷入了沉思,身后站着公孙卿和吾丘寿王。
  忽然,汉武帝问道:“海的那边是什么呢?”
  “回陛下,据神仙说,海的那边是神仙的居所。”公孙卿不假思索道。
  “这艘船可以去吗?”
  “回陛下,海上仙岛在十万八千里之外,位置也变幻不定,除非神仙主动接引,没有人可以寻到。”
  汉武帝怅然若失,叹息道:“难道只能一直等吗?”
  “回陛下,神仙喜名山,只要陛下常去名山,修建宫观,神仙感动于陛下的虔诚,必会前来与陛下相会。”
  沉默半晌,汉武帝喃喃道:“神迹难寻,长生无期,人间有憾矣。”
  这天夜里,汉武帝一夜没睡,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所有人都发现他似乎苍老了几岁。
  三月二十,汉武帝从东莱郡向西南而行,前往泰山所在地泰山郡。四月初四,汉武帝抵达奉高,先在梁父山祭祀地神。
  与此同时,参加祭祀的朝廷大臣陆续从长安赶来,准备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开展。
  作为封禅礼仪的制定者之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司马谈一直在日以继夜的查阅典籍,却积劳成疾,病倒在前往泰山的路上。
  看着司马谈亲手制定的封禅礼仪,汉武帝颇为感慨,问儿宽道:“你觉得,太史令还能赶上封禅大典吗?”
  “回陛下,太史令为封禅倾注了全部心血,却不能躬逢其会,心中焦虑,病情有所加重,恐怕难以赴会。”儿宽答道。
  一旁的司马迁听说父亲病情很重,已是泣不成声。汉武帝心生怜悯,问道:“司马迁,你是愿意留下来参加封禅大典,还是去看望你父亲呢?”
  “回陛下,臣愿意去看父亲一眼,请陛下恕罪。”司马迁跪地哽咽道。
  “父子骨肉,心有牵挂,乃人之常情,你去吧。”汉武帝淡淡道。
  “谢陛下。”当天,司马迁就快马赶赴洛阳,见父亲最后一面。
  四月初八,当司马迁赶到洛阳时,司马谈已是弥留之际。看到儿子亲自赶来,司马谈半是欣慰半是责备道:“封禅大典,千年难遇,你为何不留在泰山做个见证者呢?”
  “父亲病重若此,儿子岂敢不来相见。”司马迁哽咽道。
  “唉,汉朝千年一统,封禅泰山,我却不能从行,也许这是命中注定吧。”司马谈叹息道:“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后来衰落了。我死以后,你一定要做太史令,千万不能忘记我要编写的论著,记录明君贤主、忠臣义士,传承王道。”
  “父亲放心,儿子一定继承您的遗志。其实,这也是儿子此生最大的心愿。”司马迁坚定道。
  得到司马迁肯定的答复后,司马谈欣慰的笑了,然后郑重道:“皇上虽有雄才大略,但为人杀伐决断,臣子动辄得咎。你以后若有所规劝,千万不要在皇上盛怒之时,以免祸及己身。”
  “父亲所言,儿臣铭记于心。”司马迁点头答应,其实不以为然。
  他觉得汉武帝虽然为人严厉,但并非不讲道理,而且很有识人之明。
  几天之后,司马谈病逝于洛阳,司马迁因要护送父亲灵柩返回夏阳老家,遗憾的错过了封禅大典。
第501章
封禅泰山
  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封禅的各项所需已准备妥当,朝廷官员除了太子刘据和一些无法离开的官员外,全都来到了泰山。
  对泰山郡的百姓来说,这更是一件百年难遇的大事,纷纷涌至泰山脚下围观。当汉武帝抵达时,万民高呼万岁,汉武帝微笑示意。
  泰山郡本是济北王刘胡的封地,刘胡嗅出汉武帝有封禅的意图后,主动献出。这天,刘胡也来到了封禅现场,向汉武帝道贺。
  看到他后,汉武帝微笑道:“济北王,上次你献出泰山,此番又辛苦你了。”刘胡的济北国就在附近,为封禅确实忙活了好一阵子。
  刘胡诚惶诚恐道:“为陛下办事,臣荣幸之至,不敢言苦。”
  四月十九,泰山上变得庄严肃穆,一万余名铠甲鲜明的士兵一直从山脚排到了山顶,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名官员值守。
  早上,泰山封禅大典正式举行,汉武帝先命侍中和儒者头戴皮弁,插笏垂绅,在山脚下行射牛的礼仪。
  所谓射牛,就是在祭祀时当场用弓箭射杀牛,然后将牛头作为牺牲。
  在此之前,汉武帝命侍中和诸儒反复练习过,确保万无一失。
  射牛礼时,以霍光和李陵为领头,射死八头牛后,当场砍下牛头。场面看起来很血腥,但也是最为庄重的仪式。
  牺牲摆好之后,是封土礼,在泰山东面的山脚下进行。
  封土礼是封禅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祭坛以杂土石堆成,上面加盖五色土。整个祭坛宽约有一丈二尺,高为九尺。
  汉武帝身穿黄色的祭服,亲自跪在用江淮特有的三脊茅编织成的草席上,虔诚的向天祷告。
  随后,汉武帝独自牵着霍嬗,缓步登上泰山。霍嬗年仅十岁,身体又差,足足用了大半天,才登上山顶。
  抵达泰山山顶时,已经到了黄昏时分。和在山脚下一样,山顶上同样进行了封土礼,也叫封祭礼。
  和在山脚下的封土礼略有不同,封祭礼的祭坛下埋有汉武帝亲自书写的玉牒书,但无人知道到底写了什么。
  五色祭坛神秘而庄严,外围是一圈身着黄衣的祭祀官,汉武帝站在祭坛的最中间,霍嬗跪在汉武帝的身后。
  抬头仰望苍天,汉武帝缓缓行礼,最外围的礼官吹起了笙。
  众人合奏之下,清越高雅,柔和神秘,仿佛在与天地进行沟通。
  封祭礼结束时,太阳悄然西沉,下山已然来不及,只好留在山顶。
  当天夜里,汉武帝露宿于泰山山顶,只有一个简陋的帐篷。虽已是初夏时分,但晚上仍然感觉有些凉飕飕的。
  月光皎洁,凉风阵阵,霍嬗忍不住一阵身体发抖。汉武帝一脸爱怜道:“冷吗?”随手脱下身上的外套。
  霍嬗连忙推辞道:“陛下的衣服,臣不敢。”
  汉武帝揉揉他的头,笑道:“没事,没有人看到的。”不由分说的披在了霍嬗的身上。
  “你还记得你的父亲吗?”汉武帝有些沉重的问道。
  “回陛下,只记得一点点。”霍去病去世时,霍嬗只有三岁多。
  “你知道你父亲是什么人吗?”
  “知道,他是汉朝最勇猛、最天才的将军。”说起父亲,霍嬗的眼中满是骄傲之色,母亲寻兰曾无数次向他讲述过父亲的故事。
  “是啊,如果你父亲还在的话,这天下早就太平了。”汉武帝叹息道。
  “可惜,臣的身体不好。不然,臣也要像父亲一样,驰骋疆场,扬我大汉军威。”霍嬗的声音中有一丝落寞。
  “不用担心,你的身体会好起来的。此次封禅泰山,有很大一部分,朕是为了你。”汉武帝柔声道。
  “陛下大恩,臣无以为报,惟愿日后能为陛下分担一二。”霍嬗哽咽道。
  “你有这份心,朕就心满意足了,朕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也算是对你父亲的一点补偿吧。”
  这里夜里,汉武帝和霍嬗说了很久,仿佛是一对祖孙俩。而对于霍嬗来说,又好像在面对久违的父亲。
  第二天,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霍嬗趴在汉武帝怀中悄然惊醒,有些不好意思道:“陛下恕罪,臣昨晚太唐突了。”
  “无妨。一起去看日出吧。”坐了一夜,汉武帝感觉身体有些疲累。
  面朝东方,看着那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汉武帝倍感振奋。渐渐的,红日变白,阳光刺眼,让人不敢直视。
  霍嬗同样一眨不眨的看着红日,直到它变成朝阳。终于,他也挺不住了,移开目光,对汉武帝道:“陛下,臣忽然觉得,咱们大汉的国运就如同这轮太阳,正在光芒万丈。”
  “好!说得好!”汉武帝大赞道:“朝阳过后,咱们下山吧,烈日当空,可能挺不住。”
  “是,陛下。”霍嬗朗声应道。
  简单的吃过早饭后,汉武帝带着霍嬗从西坡下山。中午时分,汉武帝来到了泰山脚下东北位置的肃然山,在那里举行禅祭礼。
  禅祭礼的仪式和祭祀后土差不多,都选在一个比较低洼的地方。
  祭祀的圆丘早已准备好,圆丘上设有五个祭坛,每个祭坛上都有一头黄牛犊以及太牢。
  汉武帝和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身穿黄色祭服,虔诚跪拜之后,将黄牛犊和太牢全部埋掉,以示已献给神明。
  此时,太阳已升至最高点,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不敢直视。
  两天的祭祀结束后,是放生仪式,将远方进贡的飞禽异兽以及白山鸡等放回山林,兕牛犀象等不宜放生的巨兽则拿去祭祀后土。
  下午时分,汉武帝回到泰山脚下,身穿冕服,坐于新建的明堂上,接受群臣的朝拜和祝贺,场面盛大而庄重,山呼万岁声传遍四野。
  朝拜后,汉武帝颁下诏书曰:“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坛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
  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历城、梁父,民田租逋赋,皆贷除之,无出今年算。赐天下民爵一级。”
  随后,汉武帝宣布,以后每五年巡狩一遍天下,至泰山郊祀,各诸侯封国都要在泰山脚下修建官邸,陪同祭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