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394

  南越土地广袤,皇上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足见对他的信任,王温舒心奋不已,朗声道:“谢陛下信任,臣必不辱使命。”
  除了韩说和王温舒,汉武帝还让两位南越降将戈船将军、下濑将军分别从若邪、白沙而出,加上杨仆,共有五路大军,对东越势在必得。
  得知汉武帝的布置后,杨仆感叹道:“皇上如此用兵,臣不敢不尽死力。然则功成以后,我之功劳又有谁记得呢?”
  正如杨仆所言,汉武帝明面上派出了五路大军,实际上还得靠他。
  韩说是汉武帝亲信,从海上出击,不过是来凑热闹的;
  王温舒名为将军,实为监军,到时候一定会盯着自己;
  两位南越降将主要是收复南越失地,不会真的攻打东越。
第499章
功业大成
  东越的事情安排已毕,汉武帝认为不会再出任何纰漏,决定亲自前往西北巡边。
  十月初一,汉武帝下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
  朕将巡边垂,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
  第二天,汉武帝离开长安,从云阳向北而行,经上郡、西河、五原等郡,巡视边塞驻军,然后出长城,登单于台。
  站在匈奴人曾经祭天的单于台上,汉武帝豪情满怀,对随行的公孙贺道:“当年若是朕亲自领兵出征,战绩应该不会比大将军差吧?”此次出巡,卫青并没有随行,军队的代表是公孙贺。
  公孙贺略显尴尬,连声道:“陛下文韬武略,英武盖世,伊稚斜小儿,哪里值得陛下出手呢?陛下若是亲征,必定摧枯拉朽。”
  汉武帝对公孙贺的回答很满意,感慨道:“可惜啊,未能亲手上阵杀敌,是朕此生最大的遗憾。”
  离开单于台,返回朔方,站在北河上,遥望长城,汉武帝意犹未尽,派郎官郭吉作为使者出使匈奴,对乌维传话道:
  “南越王头已县于汉北阙。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何徒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毋为也。”
  这段话说得很霸气,大意是,南越王的头颅已经悬在长安,如今该轮到你乌维了。
  如果能战,朕在这里等你;
  如果不能,就赶快臣服,何苦像条野狗似的东躲西藏呢?非大丈夫所为。
  汉武帝在西北耀武扬威时,王温舒也于十月十八抵达梅岭。
  不出杨仆所料,王温舒抵达梅岭的第一件事就是催促他尽快出兵,而此时的韩说还在准备战船,根本无法参战。
  杨仆不敢拒绝,立即率领本部兵马从武林而出,扫荡骆余善在豫章的兵力。半个月后,骆余善主动退出豫章,龟缩于东越都城。
  与此同时,戈船将军和下濑将军收复了南越失地,和路博德一起稳定了南越的局势,王温舒坐镇梅岭,切断东越和南越的联系。
  十一月十二,杨仆兵临东越都城城下,东越内部开始分化,建成侯和繇王一起杀死骆余善,向汉军投降。此时,韩说恰好赶到,从海上追杀骆余善逃亡的死党。
  十二月初三,当东越战胜的消息送到朔方时,汉武帝振奋不已,恨不得乌维单于立即与他大战一场。
  按照之前的计划,杨仆和韩说将闽地的百姓迁到江淮一带,闽地为之一空。
  然后是论功行赏,封韩说为按道侯,东越降将多军为无锡侯。
  东越既平,王温舒的任务暂告一段落,他离开梅岭,前往番禺坐镇,和路博德共同主持南越九郡的善后和安置事宜。
  在朔方凛冽的寒风中整整等了一个多月,始终没有等来乌维的回应,汉武帝有些不耐烦,派人去打听消息。
  十二月初八,从匈奴传来消息称,乌维对郭吉的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将引见郭吉的官员斩首,扣留了郭吉。
  汉武帝哈哈大笑道:“乌维果真是无胆小儿,有种的话就将郭吉杀了嘛,何苦杀自己人呢?朕猜他必定不敢迎战。”
  其实,不只是乌维没有出战之意,就连汉武帝都是虚张声势。
  时值寒冬腊月,在北方草原上大战,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十二月十二,汉武帝从朔方南归,五天后抵达桥山。桥山是黄帝陵所在地,汉武帝专程而来,然后虔诚的祭拜。
  想起黄帝成仙飞升的传说,汉武帝心生疑惑,对随行的公孙卿道:“朕听说黄帝长生不老,可如今有他的陵墓,这是为什么呢?”
  “回陛下,黄帝成仙飞升后,群臣想念,建陵将他的衣冠埋葬,黄帝陵其实是座衣冠冢。”公孙卿解释道。
  汉武帝叹息道:“朕将来升天后,群臣也会将朕的衣冠葬在茂陵吗?”
  南越、东越相继平定,西南归顺,匈奴远遁,河西拓地,控扼西域,海内一统,天下太平,汉武帝对成仙的渴望越发强烈。离开桥山后,他又来到甘泉宫祭祀泰一。
  站在甘泉宫,遥望长安,汉武帝忽然心生疲倦之感,慨然道:“人间帝王,不过如此,唯有成仙,方为终极。”
  然而,身为大汉天子,想要抛弃人间帝王的一切,岂是那么容易的事。况且,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完成,那就是封禅泰山。
  说起封禅泰山,最早的倡议者是司马相如,当时的汉武帝认为功业未成,并没有放在心上。
  后来,在汾阴得到了宝鼎,群臣又议起了封禅,汉武帝没有再反对,让诸儒根据《尚书》、《周官》和《王制》等儒家经典制定封禅礼仪。
  然而,几年过去了,诸儒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方案,封禅之事一拖再拖。
  元封元年(公元110年)正月初三,汉武帝回到了长安。第二天,他就封禅之事问起了左内史儿宽。
  “封禅一事,议论日久,始终没有定论。你是九卿之中经学和历法造诣最深的,对于封禅,你有什么建议呢?”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儿宽道:“泰山祭天,梁父祭地,彰显祖德,上应祥瑞,乃是帝王盛典,但献礼的仪式,经书中并无记载。
  封禅泰山意味着同天地神灵联系,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适当的礼仪,非臣下所能拟就。臣以为,封禅乃国之大典,应由陛下亲自制定。”
  汉武帝沉吟半晌,欣然道:“你之所言,未尝没有道理。既然如此,你就来协助朕制定封禅大典吧。”
  “臣虽才疏学浅,但为陛下分忧,不敢推辞。不过,臣还想为陛下推荐一个得力助手。”儿宽为人坦诚,直言无隐。
  “无需过谦,但说无妨。”汉武帝笑道。
  “太史令司马谈学识渊博,精研天文历法,熟悉历代典章,如能让他协助陛下,应能为陛下分忧。”
  “好,那就你们两人了。”汉武帝对司马谈印象不错,没有反对。
  封禅泰山计议已定,初定在四月进行,时间紧迫,儿宽和司马谈按照汉武帝的想法制定封禅礼仪,以及安排流程,忙得不亦乐乎。
  由于卜式不习文章,对封禅帮不上什么忙,又屡次弹劾桑弘羊,汉武帝忍无可忍,将儿宽任命为御史大夫,卜式则贬为太子太傅。
  儿宽成为御史大夫后,汉武帝知道他和御史中丞咸宣一向理念不合,于是将咸宣提拔为左内史,又以杜周接替御史中丞之职。
第500章
出海寻仙
  正月初八,公孙卿建言道:“封禅的意义在于长生。黄帝以前的君主,封禅都招来怪物,以与神灵相通,秦始皇就未能在泰山祭天。陛下如一定要登泰山,应先巡行天下名川,如无异常,再行封禅。”
  此时的汉武帝正宠幸公孙卿,又想起秦始皇巡游天下时遭遇的种种怪事,觉得他的说法颇有道理,决定在封禅前去一趟东海。
  正月十二,汉武帝再度离开长安。此次离开长安,前往泰山封禅,他还带上了一个特别的人,那就是霍去病之子霍嬗。
  自从出生后,霍嬗的身体一直很虚弱,经常胸闷气短,喘不上来气。经过多方治疗,太医一致认为霍嬗很难活到成年。
  汉武帝为此很是难过,想过很多办法,终究无济于事。既然药石无医,他想到了神灵的帮助,想在封禅泰山时为他祈祷。
  离开长安之时,汉武帝依然以太子刘据监国,丞相石庆和大将军卫青辅政,郎中令徐自为和太仆公孙贺随行护驾。
  本来,汉武帝还想带上李清扬一起出巡,无奈她怀有身孕,不便远行。
  正月二十,汉武帝抵达了东巡的第一站——河南郡的缑氏城,前往祭祀中岳太室山。
  太室山乃当时的天下五大名山之一,位于缑氏城以南,共有三十六峰,岩嶂耸立,峰回路转,以奇险著称。
  相传,大禹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在此地生下启,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
  第二天,当汉武帝在太室山祭祀时,吾丘寿王宣称,在山下听到有声音在连呼三声“万岁!”
  汉武帝惊讶不已,问起了公孙卿,公孙卿一脸兴奋道:“恭喜陛下,这是山神在向陛下道贺,说明太室山已经认可了陛下为天下之主。”
  汉武帝大喜,立即下令主管祭祀的官员在太室山修建祭祠,禁止砍伐山上的树木,并将山下三百户作为供奉太室山的奉邑。
  离开太室山后,汉武帝继续一路往东。二月十四,汉武帝抵达琅琊郡的海边,登临琅琊台。
  看着茫茫无际的大海,听着响若惊雷的涛声,汉武帝感慨万千,坚信神仙就在大海的深处。于是,他下令在海边祭祀八位神仙。
  汉武帝驾临海边,亲自祭祀神仙,鼓舞振奋了齐鲁大地的方士,纷纷前来觐见,诉说自己和神仙交往的事迹,听得汉武帝如痴如醉。
  二月底,前来觐见的方士达到了上万人,汉武帝增派船只,让这些人出海寻找蓬莱岛的仙人,公孙卿手持皇帝符节等候神仙的驾临。
  公孙卿一路北上,走到东莱郡时声称在海中见到一个巨人,身高有数丈,留下的脚印达到了三尺,类似于禽兽的踪迹。
  汉武帝立即乘船前往东莱查看,但有些将信将疑。这时,随行的吾丘寿王宣称曾在梦中见到一个老翁,手中牵着一条狗,说想见天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