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03

  这位在抗战史上有着浓墨重彩一笔的国军将领很快就意识到对面的日军遇到麻烦了,因为自己麾下的炮兵有多强的实力他自己很清楚,是决计造不成如此剧烈的爆炸的,能将十公里之外的声响传到这里,就是日寇的海上舰队巨大的舰炮也没这么牛逼。
  于此同时,在马灯下观看地图的少将参谋长也惊奇的抬起头看着远方的火光,问道:“军座,那里来的爆炸?”
  透过瞭望孔仔细又看了两眼,国军将领脸上浮起一丝疑虑,应道:“爆炸点应该是在东北方向,距离我们这儿不少于十公里。”
  “东北方向,一万公尺以外。”参谋长在桌面地图上手指迅速滑动,脸上的惊奇之色更浓:“那是庙行镇北,距离我们白天才丢失的阵地也不过两公里左右,应该全是小鬼子了,小鬼子在搞什么鬼?”
  “那片阵地是国军那支部队守的?查查。”国军将领神色突然一动,说道。
  “不用查,那是十九路军蔡军长61师下属三团的防区,全军下达撤退命令后,由于该团接到命令太晚,不得不令一个加强连断后,该连223人无一生还。”少将参谋长神色黯然的回答道。
  “无一生还……”国军将领亦是默然。
  这个伤亡,的确是有些太惨重了。
  旋即,淡淡的哀伤被更多的坚毅所取代,正所谓慈不掌兵,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现在他麾下的2万余名士兵还在等他的命令。
  正在这时,地下掩体的门突然被人推开,一名上校气喘吁吁的冲了进来,双腿一并大声道:“报告。”
  “讲”
  “军座,日军的电报突然变频繁了,就像炸了锅一样,你看原定的作战计划是不是……?”
  “唔……”国军将领的眉头不仅又皱了皱,沉思片刻,仿佛下定了决心,大声命令道:“我命令。”
  屋内两名将校神色一正,集体双腿并拢身体站直。
  “88师俞济时部,十九路军61师毛唯寿部及87师所部,由88师担任主攻,61师和87师负责两翼,全军将士需全力杀敌,不得后退半步。”略微停顿半秒,又继续说道:“但凡退者,就地枪决。张治中。”
  少将参谋长和上校对望一眼,再看看军长张治中坚毅的眼神,再无迟疑,齐声应道:“是。”
  “对了,把截获的日军电文传给中央保密局,让他们看看能不能解密。”张治中随即对军部机要科科长吩咐道。
  张治中,这位被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评价为爱国主义者的将领在这一刻无疑做出了他一生中不亚于十六年后那次起义的明智抉择。
  本应在二十分钟后的进攻,提前了。
第22章
100VS28
  张治中只是出于一位优秀军事将领的直觉,依据当前战场的形势本能的下达了发动进攻的命令。
  他并不知道他将会因为这区区的二十分钟,会获得怎样的胜利。正如他在曾经的历史时空里,在回忆录里对于这场战役这样写道:牺牲是应该的,生还,反而是意外的。
  是的,那怕是在曾经的时空里庙行大捷歼敌近4000人,战前的张治中也没这样奢望过。没有飞机,没有舰炮,唯一的几个炮团也在与日军的炮战中伤亡惨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率领他麾下的五万名战士,用牺牲,向侵略者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就和他现在正在做的一样,将总指挥部挪在距离前线不到4公里的地方,那是除了南京大本营以外,五万大军最高指挥机构,按照战时条例,他这名中将,应该在二十公里的后方。
  在赴前线之前,曾给家里写下“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身赴疆场荷戈奋战,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不愿忍辱偷生,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的中将,用实际行动告诉自己指挥的士兵们,他和他们在一起。
  杀身成仁的勇气,敏锐的判断,再加上上天开的那个小后门,三者相辅相成,一场震惊全世界的胜利的大幕,就这么拉开了。
  “轰,轰……”战争之神的怒吼宣告了中国人复仇的开始。
  日式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德制克虏伯75mm山炮、德制75毫米le.IG18步兵炮、德制PAK37战防炮……国军将自己所有能打的响的大炮,全部向日寇的阵地上倾泻而去。
  不再打一炮换个地方,不再节约炮弹,上峰的指令很简单:打光所有炮弹,拿着枪和步兵弟兄们一起跟小鬼子拼命。
  别看国军的炮五花八门,甚至在日军眼中,那些75毫米的山炮都只能叫步兵炮连炮兵序列都不能算,37毫米战防炮则更是个笑话,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耍横的怕不要命的,几个残存炮团打出的几轮炮火将日军的阵地炸了个底朝天。
  却,意外的没有遭到对面日军疯狂的报复。
  就和历史上一样,疲惫不堪的日军根本没料到一直在撤退的国军竟然会在这个时间点上进行全线反击。更何况,自从那声巨大的爆炸声之后,他们的大队长们再也联系不上联队司令部了,面对国军三个师共计2万4千人全线进攻,向来是组织严明,作战能力强悍的日军懵逼了……
  前线的日军懵逼了,受命前来查看情况的联队司令部直属中队少佐直内少文可没懵。
  出于谨慎,直内少文特意带了2个满编小队合计近100人朝枪声响起处以搜索阵形前进,殊不料刚前进了400公尺,随着前方响起的两声令人心悸的啸叫,一个巨大的火球就从身后升腾而起。
  灼热的气浪甚至将走在最后的士兵震倒在地。
  张大了嘴,连续眨了几下眼,才确定刚才化成火球的位置非司令部莫属,直内少文傻了。
  他负责保护的大佐和他朝夕相处的士兵们,就在他的眼前,化成了一片火雨。
  随着这片火雨的逐渐凋零,同时凋零的还有直内少文的心。联队长的尽忠,也宣告了他前途尽毁,他这个负责联队司令部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就算不站上军事法庭的被告席,军事生涯也基本可以宣告结束,更甚至有可能被命令剖腹。
  悚然回头,直内少文盯着前方,眼里尽是疯狂。
  这是一门41式山炮平射的后果。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年仅二十八岁就升至少佐的直内少文凭借的不光是林大八大佐的赏识,还有和其资历所书写的那样优秀。
  在极短的时间,直内少文就判断出了造成这一切的真正元凶。
  那帮杀害大佐阁下卑鄙的支那人,就在前方,距离绝不会超过800公尺,直内少文眼望着前方恍若恶魔大口的黑夜,心中充满了恨意。
  “八嘎,全速前进。”直内少文毫不迟疑的下达命令。
  那怕在数十秒过后,前线突然亮如白昼,隆隆的炮声预示着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偷袭,直内少佐也没动摇让士兵休息十分钟后全力发动进攻的决心。
  他要把那帮只会偷袭的支那地老鼠找出来,用刺刀挖出他们的心肝风干在刀尖上,唯有这样,才能洗刷他直内少文的耻辱。
  刘浪和他的残兵们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
  一门步兵炮,一架轻机枪,还不能人手一支共计十九杆三八大盖,连带自己和一名女少尉合在一起二十八名士兵。而面对的是被仇恨填满胸膛的直内少佐和他麾下全副武装满员满编的两个小队8个步兵班100名日军,每个步兵班一架轻机枪和一具掷弹筒的标准配置能让一个指挥官绝望。
  就连战后多年,刘浪回忆起这个夜晚,也不由有些心悸,那是100个疯狂的日本人给他上的所谓武士道精神第一课,用的是淋漓的鲜血。
  当然,中国人从不缺乏牺牲的勇气,从遥远的长城之巅到温婉的江南水乡,从上古先秦到刘浪现代记忆嘎然而止,从不。
  一场四万人的厮杀和一场100对28的战斗,几乎,同时开始。
  做为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高材生,直内少文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在让急速行军的士兵们休息十分钟,恢复体力的同时,他也在观察着300米外那处敌军阵地。
  那是他花费了四名尖兵的代价才得出的结论,那帮他本来认为应该抱头鼠窜的支那小股部队竟然选择了原地固守。
  难道支那军的指挥官是疯子吗?明知道自己身处于接近两万敌军的包围,还有勇气原地固守待援。还是说,他有把握他们的军队一定会突破帝国军队的防线,这个诡异的念头从直内少文的头脑中只是一闪即过,那实在是太可笑了。
  一支人数高达几十万人一枪不发连丢百万国土的部队,怎么可能是骁勇善战的帝国军队的敌手?那怕就是联队长已经向天皇陛下尽忠,直内少文也不觉得对面装备简陋士气低迷的部队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但不管怎么想,直内少文没有小看对面这支人数应该不多的支那小分队,能在己方的阵线渗透几公里,一炮炸掉司令部,能数枪在黑夜中狙杀自己的四名尖兵,那是绝对的精锐。
  所以,直内少文选择了帝国最传统的进攻手段。
第23章
战斗之始
  所谓传统,就是刘浪曾说过的鬼子一百年不变的三角进攻。
  虽然刘浪嘴里对三角进攻极为不屑。
  可当刘浪看到300多米外阵地侧翼人影绰绰准备开始进攻的鬼子身影时,嘴巴里还是有些发苦。
  鬼子采用这种稳妥而不激进的进攻方式,可正击中他兵力不足的软肋。
  对鬼子这种常用的攻坚战术,刘浪在南京陆军学院专门还研究过,属于近代史上极为有特点的战法,其效法西方而超越英美,讲究侧翼攻击联队攻击时,一般先以一个中队抵近佯攻,引诱敌人暴露其火力支撑桌及兵力配置,同时以一中队实施侧翼过回。一旦迂回中队(一般加强有多挺重机及轻重迫)到位联队以重炮进行火力准备,然后发起攻击。攻击中队应呈楔形推进,从四百米外开始,交替掩护前进。
  由于三八步枪射程远,精度高,加之日军步兵出色的射击技术,经常能于攻击行进中大量杀伤试图向日军射击的中国官兵。而且对于已经疲于应付正面进攻的守军,日军侧翼火力加入会使情况急剧恶化,从而引发守军全线崩溃。日军迂回部队还常常抽出多股小部队再行迂回至守军撤退路线上,对溃退之军进行突袭,更是屡收奇效。由于这些日军不是从正面攻击部队中出发,其突袭时间无从估量,张自忠等多位国军将领均是倒在这种阴狠的突袭中。
  当然,再牛逼的战法,也有破解的方法,在长期的抗日斗争中,花费了巨大的牺牲,红色部队总结出了两种方法:一为积极防衘,一为防守反击。
  积极防衘的重奌在于消除敌人侧翼威胁,迫便敌人在我防衔正面攻击,从而予敌以最大杀伤。防守反击重点在打破敌人合击态势,常见于突围及扮猪吞虎之战例。
  亮剑剧首战斗中,李云龙部突围是典型的防守反击,片中李云龙所言‘仗打到这份上,我就只会进攻了’切中要害。虽然他率领独立团从数千精锐日军的包围圈中没伤筋动骨的突围而出纯属YY。
  而刘浪就算知道该怎么打,但以他现在的兵力和火力,甭说防守反击,就是积极防御都困难。
  唯一让刘浪安心的是,他还有门步兵炮。当然,两三百米的距离对于一门炮来说其实起到的作用还不如一把刺刀,那怕这门射程为5公里的炮还有平射功能。
  一开始,刘浪就让赵二狗带着四名士兵和步兵炮停留在自己阵地的后方500公尺处,从突袭到鬼子到来,短暂的二十分钟,这已经是他们能将炮运到的最远距离了。
  刘浪只能给他们两支三八大盖和100发子弹以及两把刺刀做为防御武器,这已经是刘浪在不十分破坏他布置的防御阵型所能给的极限了。
  如果阵地都没了,他们这二十来人损失殆尽,大炮再牛逼,其结果也是全军覆没。可刘浪用屁股也想得到,最擅长抄人后路的小鬼子如果见有大炮的威胁而不派士兵前去偷袭,那除非对方指挥官脑袋坏了。
  显然,能在司令部都被人一炮端了的情况下还能忍着愤怒不一拥而上干掉仇人的指挥官不仅不傻,还很冷静,是个高手。
  此时虽是凌晨,但远方的双发的炮火打的就像过年放烟花,不断升腾而起的巨大火球将这片不在前线的战场照的也再是那么漆黑一片,隐隐绰绰的人影闪动甚至能看到鬼子雪亮刺刀的寒光。
  针对日军即将发动的进攻,刘浪迅速进行了重新布置。
  一共就十九支枪,赵二狗五人带了两支到最后方,剩下的十七支枪有十二支被刘浪安排在正面阵地上,五支负责防御侧面,赵大奎拿着机枪做为最重要的火力点被刘浪隐藏在阵地后方二十米的位置,一个没分到枪的士兵负责给他当供弹手。而刘浪的任务更重,他需要对两面进行支援,能给他的,也就是一支三八大盖和分到最多的120发子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