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903

  都特娘的要打仗了,钨砂这种好玩意儿怎么可能还能像卖大白菜一样卖给这些黄毛呢?必须特娘的要像卖灵芝一样,尤其是那个从青年时期就怀揣着打倒所有强国让德意志民族重新崛起的小胡子,刘浪相信,再贵,那位也得咬着后槽牙买。
  尤其是,华商集团也要开始用钨矿和洋毛子做买卖了,这个白菜变灵芝的方法必须得用了。
  当华商集团的钨矿还在去往上海的路上,已经因为发现石油而在国内地质界一飞冲天隐然有中国地质界第一后起之秀美誉的黄汲青在上海最著名的申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就叫做“战争资源论”,文章的内容也就是讲述了以钨、锑、锡、铁等一些特殊金属矿产对战争的重要性,主要阐明了一种观点就是野心军国主义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而发动了战争,并抨击了这些野心军国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置普通民众宝贵的生命于不顾。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位爱国情绪极浓的地质学新秀针对的就是不断侵略蚕食中国的日本人,除了他们,没有那个国家现在占着中国的东三省满世界拿着小铲铲到处挖煤找铁的。
  许多人为地质学者叫好的同时,顺便看了看黄大师阐述的钨砂这种特殊金属矿对于国防的重要性,这才知道,原来钨砂这么牛叉呢?能造坚硬的合金切割工具还能造炮管造炮弹,而且咱们中国还有不少,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绝不能让该死的日本人给抢了。
  没错,中国人这种以儒家文化以忠君孝道为核心思想传承数千年的民族,会把地上地下所有的东西都认为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损坏任何一样,那都是对不起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祖先们。虽然这样的不肖子孙多了去了,但绝不能否认,大多数国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了,这只是个副产品,人们更关注的还是黄大师的战争资源论,再度提高了对国家资源的认识。
  报纸刊登了黄大师的这篇异军突起的言论三天,其实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在绝大部分人眼中,这不过地质学新星想引起国府对资源的重视,对矿产资源所继续加大投入以供地质工作者们继续为国家寻找更多的矿产资源服务的呼吁而已。
  包括傲慢的西方各国领事们也是这么想的,贫穷的中国人就算认识到矿产资源的宝贵又怎么样?他们工业落后,大量工业设备及成品都需进口,而这些恰恰他们有,主导权和定价权还不是在自己这边?
  但紧接着,上海申报陆续登出华清大学地质系教授文章,再次阐明钨这种重金属在国防事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国府加大对钨矿资源的保护并统一进行收购出口,加大打击走私力度。
  这可不是教授们凭空捏造,钨砂做为国际市场上紧缺物资,经营钨砂的商行都会向国府交以重税,为避免重税,中国钨砂走私一向是屡禁不止,尤其是以福建广东两省为重灾区。原因,很简单,拥有广袤海岸线的两省之地能轻易将钨砂运出。
  国府统治下的钨砂走私嚣张到什么地步?
  先说老百姓这边。
  将钨砂藏于毛竹之中绑成竹排顺江而下直到广州只是小道,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竟会有人将拌有钨砂的食料给鸡鸭或猪羊吃进肚,然后运到粤省宰杀,反正是各种技巧存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
  再说各大军阀,那就更是武装押运,赤果果的打着运军资的名头走私钨砂。否则盘踞广东的陈大佬如何兵强马壮连飞机都能装备上?钨砂在其中的作用可是不少。
  就连红色部队也多少占了钨砂的便宜,赣南,可是钨砂的大产地,那位陈大佬可是最大的客户。
  随着北平几个地质权威的发声,国家资源委员会的几位地质界重量级大佬也相继刊文发表矿产对于国家民族的作用。
  一时间,一向喜欢评论时政的申报每天的头条几乎都被“矿产”这两个字给占领。
  其中,尤其是以钨砂这个词被频频提起的频率最高。
第676章
想不想看他们跪舔的样子?
  就算不怎么关心时政的老百姓,在天天这种大师级别的学术轰炸中也知道了两个要点。
  钨砂,很重要,可以换钱。
  出乎意料的,国府并没有对这种近乎于学术论调的刊文加以任何评论。
  不过,负责收购钨砂的各国商行却感受到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中国商人仿佛受到了这帮中国学者们的影响,出货的力度比以前要少一些了,虽然整个上海市场总体销售量也就是每天少上个一吨,两吨,并没有少上太多,但数量方面绝对是每天都在递减。
  于此同时,上海钨砂市场也有暗流涌动,有中国商人在小规模收购钨砂,但并不出售。
  这,是囤货的前兆。西方各国商行对这一招实在是太熟悉了。
  囤货,就意味着该宗商品的价格要涨价。
  可是,他们有什么理由让钨砂平白无故的涨价呢?就凭孱弱中国那些文人们发的那些矿产资源重要性的文章?
  那未免有些太搞笑了。钨砂等矿产资源再珍贵,也不能当饭吃,你中国人有资格不卖你们所谓的珍贵矿产吗?当然不能,缺乏工业设备和军工的中国绝不会守着一堆矿石过日子,尤其是在日本人对他们虎视眈眈的时候。
  什么叫趁火打劫?这就是。
  当处于战火中的人们总希望别人看在人道主义立场来救自己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或许能获得一部分普通民众的同情心和捐款,但是,那一部分人却恰恰是无法左右政局的普通人。
  拥有同情心的人永远不懂政治,就是这么残酷。而玩儿政治的,却都是笑眯眯的站在旁边,从这个已经极为苦难的国家贪婪的硕取着属于自己的利益。
  无论是提前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还是未来的两伊战争,斯里兰卡内战、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之战,炮火连天的战场周围,围满的都是列强们兴奋举起的餐刀。
  每一场战争的爆发,对于他们,都是一场难得的饕鬄盛宴。
  就连共和国,在发展最艰难的时候,也参与过其中的分润,未来的两伊战争中,双方猛烈开火的武器,很多型号都是一样的,它们的名字都叫做“美得因恰那”。各大军工厂都可没少赚。
  战云弥漫的天空中,永远弥漫着一场腐臭的气息。
  对于现在战争危机不断迫近的中国来说,也是一样,西方列强根本不惧中国会不出售这些商品,因为他们没资格拒绝,也没资格定价,因为他们弱小。
  但这帮趁火打劫习惯的西方商人们想错了,国家没办法拒绝,但刘浪可以用市场规律大声的对他们说不。
  再过数日,上海市场上的钨砂出口量继续减少,中国商人囤积钨砂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就连上海的地下皇帝杜月笙都开始出手了。
  “刘老弟,你这究竟玩儿的是那一出啊!要知道,我这开始囤积钨砂,很有可能就把史密斯那帮老朋友给得罪了啊!”杜月笙看着自己对面坐着悠闲品茶的刘团座一脸苦笑。
  刘浪已经来到上海数日,今天上午还是首次登门拜访。本来杜月笙对刘浪的不请自来还是颇为欣喜,他实在是早就想找自己这位合伙人好好谈谈了。
  化肥,竟然不再是他杜月笙的专项,总部位于四川的华商集团听说也拥有了生产化肥的实力。
  虽然四川远在西南,和华东地区基本不搭界,但这对于化肥产业已经逐渐走向正轨,已经野心勃勃想再过一两年全国各地建分厂垄断化肥产业的杜老板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就算他是大上海的地下皇帝又怎样?华商集团的总经理范旭东在北方可也是声名赫赫,可也不是说他杜月笙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正在想找自己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从来不管事只管收钱的合伙人商量如何应对,瞌睡来了遇枕头,长城一战更是光芒四射的刘团座就出现了。
  对于刘浪,杜月笙的心情其实有些复杂,一方面除了连自己识人英明之际的眼光都佩服以外,更佩服的是这位领军之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先前的投资,一点儿都不亏。
  而另一方面,刘浪的成长实在是超出了他的预料,由一个小小的上校团长并不可怕,杜月笙接触的将军所有手指头脚趾头加一起都数不过来,可独独没有一个率领着几千人就大败日寇一个师团的上校团长。青帮老大相信,刘浪以后绝对能一飞冲天,只要还有战争存在的话。
  可这样的刘浪,别说掌控,就是日后想并驾齐驱,都难。这对于一贯为人上之人的杜老板来说,就有点儿不太好把握了。
  比如,今天早上刘浪一登门,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杜大老板动用这半年尚未给刘浪分红的资金,在上海市场扫货,而且扫的还是各国商行急需的钨砂。
  要知道,不管是第三帝国的还是美国英国的那些傲慢的洋人,贵为杜月笙也是陪了不少笑脸才拉上关系成为能说得上话的朋友的。杜月笙若是这么做了,无疑是将多年的关系降至冰点,以后就是想恢复,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嘿嘿,杜老板,和那帮洋毛子们所谓的友谊你觉得牢靠吗?仅靠着利益的纽带来维系的话。你想不想看那帮家伙以后来跪舔你的模样?想看的话,就按照我说的去做。当然了,如果你收购的资金全是挂我名下的那批资金的话,恐怕你只能看到他们跪舔我的样子,而自己却享受不到了哦!”刘浪轻笑着又稳稳的喝了一口茶。
  “跪舔?”杜月笙对刘浪这个新名词的接受还很是思考了一阵。
  等好不容易想明白了,青帮老大也不由摸了摸脑门上的冷汗。
  中华文字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刘团座这一个词就把那个狗腿摸样形容的淋漓尽致。
  你别说,杜老板由这个声行并茂的词瞬间联想到了那些平素鼻孔朝天恨不得只有上帝才是他们朋友的洋毛子跪在自己面前舔鞋底的模样。
  那种感觉,真的好爽的样子。
  只是,这靠谱吗?
  不过,已经威信日隆一脸笃定的刘团座也根本不是来商量的,他只是要求调用属于他自己的那份资金罢了。
  杜月笙终究还是选择了相信刘浪,不仅动用了半年应该分给刘浪的四十万银洋,而且还自己额外又投入了二十万。
  这不光是相信刘浪的眼光,更是因为,不管那是谁的钱,既然是杜老板已经出面了,那帮洋人们就已经给这位记上了小本本,事已至此的杜老板那还不干脆自己也搏一把?
  他也想看看洋人们跪舔自己的样子呢!
第677章
风起云动
  六十万银洋可能在资本市场算不上什么,但在上海本就规模不大的钨砂市场却是搅起了一阵风雨。
  有这位老大出手,一向善于跟风的资金也大量涌入。上海,可是东方最大的都市,其金融之繁华拥有着东方纽约的美称。
  短短两天,整个上海投入到钨砂行业的资金就高达数百万银洋之巨,可运抵上海和西方国家交易的钨砂总共才多少呢?华商集团运抵上海的五十吨钨砂已经算是大买卖了,要知道从30年到36年国府开始一统矿产市场,规定以钨砂为首的六种金属只能国营之前,整整5年多时间,中国民间贸易向国外出口钨砂也不过是每年一万吨左右,第三帝国这个最大的买主倒是占了其中的百分之五十。
  整个上海钨砂的价格在巨额资金的作用下,整体上涨了三成,西方各商行首次没有收购到任何的钨砂,甚至连钨砂的影儿都没看到,因为市场上的钨砂都被中国商人给买走了,搞得跟那玩意儿能吃一样。
  到这个时候西方商人们依旧没把囤货的中国商人们放在眼里,钨砂是战略物资没错,但惟独就落在中国人手里没用,因为他们连造炮管钢都难,拿钨去做穿甲弹?莫搞笑成吗?
  换句话说,如果钨砂不卖给他们,中国人拿手里就会一文不值,因为他们国内没有消费市场。
  一千二银洋的收购价格,丝毫未动。
  可是,他们还是想简单了资本的力量。中国民间资本展露出他们的狰狞时,也是极为可怕的。
  巨额资金已经把市场上所有能收购到的钨砂一扫而空,但依旧不能满足胃口,于是富余资金就盯上了同样用以出口的锰、锑、锡、汞、铋、钼等特殊矿产。
  数日过后,这些特矿的价格同样上浮两成,而出口价依旧纹丝不动。
  中外两方商业仿佛井水不犯河水的两路人,你玩儿你的我做我的。
  申报又出现了,这次他们没有刊登什么学术大师的文章,也没刊对矿产资源的介绍,这次他们只是在不抬起眼的小角落里刊登了一则新闻。
  位于湖南郴州瑶岗仙“粤汉公司”钨矿出现事故,矿井坍塌,该公司正在组织人员抢修,何日复产遥遥无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