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903

  配着新闻的照片稍稍显得有些模糊,不过一片狼藉的矿井旁边“粤汉公司”的标识牌还是清晰可变的。
  和未来的各大城市的晚报一样,申报刊登的这则普通的事故新闻也就是供广大吃瓜观众茶余饭后谈资之用,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一起普通的事故。
  但正在投入资金囤积各类特矿的商人们眼里,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几乎囤积的有特矿,尤其是钨矿的商人们个个欣喜若狂,就差仰天长笑了。
  这场赌博,他们赌对了。
  一个小小的钨矿出个事故,就能牵动上海钨矿市场的风云?
  如果是小小的倒也罢了,可关键“粤汉公司”那可不是小小的矿业公司,成立于1914年的“粤汉公司”可是中国钨矿业大佬级的公司。
  湖南瑶岗仙钨矿同时也是全中国最大的钨矿区,无论是走正式贸易还是向外走私,这里都是中国钨砂的主产区。而由美裔华侨李国钦先生创办的“粤汉公司”更是瑶岗仙钨矿区最主要的产出公司,早在十五年前,就达到月产100吨的产量,几乎占了全中国的百分之四十产量。
  到了十五年后,该公司的产量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公司竟然因为事故停产,这些天能抵达上海的钨砂还会有多少?
  中外商人们用屁股算也能算出来,那特娘的还抵不上以前的一个零头。
  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南长沙。
  一身西装的华商集团总经理范旭东微笑着看着茶几对面坐着正在看长沙报纸的一位小他十几岁亦是一身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
  “范总经理,我粤汉公司这次可是被你们华商公司骗上贼船,想下都下不来了。”中年人放下手中的报纸,苦笑着摇摇头。
  “哈哈,李总经理言重了,那怎么可能是贼船?范某知晓,李总经理虽然是美籍,但血管里始终流的还是华夏民族子孙的血,否则,范某又怎会直接找上你呢!”范旭东哈哈一笑道。
  能被称为粤汉公司李总经理又能和范旭东平级相处的,自然只能是“粤汉公司”创始人李国钦了。
  这位却也是位牛人,靠着在钨砂的研究开采提炼,就荣获了中国政府的宝玉勋章、巴西政府的南十字勋章、意大利政府的勋章、美国政府还专门为他颁发了钨矿奖,绝对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哪怕是把他放到遥远的未来,也是极为少见的。
  “这话就不用多说了,李某虽是一介商身,但自小熟读诸子百家,中国始终是我李某的根这一点我还是懂的。钨砂价格一直被西方各国所掌控,不过是欺我国对钨砂没有国内消费市场罢了,当我不知道钨砂在西方市场上的价格吗?虽说太平洋两岸皆有钨砂所出,但唯有中国的钨砂含量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远超西方各国百分之五十五的标准。如果这次能借着此事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的话,李某觉得也未尝不可。”李国钦摇摇头,正色道。
  “嘿嘿,上海市场的资金已经风闻而动,只要瑶岗仙钨矿半月不出矿,那帮自视甚高的洋毛子们就得低头,否则,就让他们的货轮蹲海边喝海风吧!”范旭东轻笑道。
  “可是,除去官方贸易,还有很多走私呢!他们从广东潮汕一带走私的量可也不少,据我所知,去年就达到了一千吨的量,简直是骇人听闻。”李国钦目中露出一片谨慎。
  “放心,广东陈总司令处我们业已说服,他会加大力度打击走私,嘿嘿,就连他自己,也暂时不碰这门生意了。”范旭东笃定的说道。
  李国钦一脸骇然。
  他研究过近一个多月来突然崛起的华商集团的资料,属于北方的一个商业集团,最有名的当属他们于一个多月前推出的药物“百消片”,几乎是以席卷的方式占领了西南市场。
  能把一种药物卖到断货,最终成为黑市上的宠儿,证明了华商集团未来的无穷潜力。
  当然,这还不是李国钦最终决定和先伸出橄榄枝的华商集团接触的理由,他们在两湖市场打击人为拔高药物价格并用大量平价药物来平抑市场的行为得到了李国钦极大的认可。
  一个企业,眼中如果永远只有利润,这个企业迟早会毁于对利润无限的追求。身兼中西文化的李国钦从来都是企业利润来自于社会,企业也应该反馈社会,这样的企业才能更长久。
  事实上无数成功的企业家也正是这么做的,获得的结果自然是企业继续良性发展。
  人类,已经足够冷漠,但并不代表每个人不珍视心中那最后一丝温暖,这无关于人性好恶。
  可是,华商集团的能量之大,终究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李国钦吃了一惊。能让盘踞广东的陈大佬收手,他们这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又或是有着怎样的能量背景?
  刚才李国钦提到的每年一千吨的走私量,其实百分之八十的来源都是那位陈总司令。
  范旭东微微一笑,恐怕这位李总经理做梦也想不到,华商集团付出的代价其实不过是承诺尽快将百消片投入广东市场,并且化肥也会在今年运往广东吧!
  当然,那位陈大佬最后接受这个有些苛刻条件的真正根源,是他这段时间没货啊!
  范旭东看向江西南方,对刘浪可谓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让那些人同意暂时不供货给老陈,这得是有多厉害啊!
  自然,这些范旭东是不会给眼前这位说的,主要是怕他喝茶不小心呛到。
第678章
屈服的洋行
  占据中国百分之九十的钨砂突然停止供应了,不管是官方许可的还是粤省那边悄悄的,几乎都突然停止了供应。
  整个上海的钨砂,仿佛就剩下了商人们手中囤积的货物。其实就算还有零星的十吨或几吨从外阜运过来,也第一时间被守候在码头和车站的中国商人们用高于出口价格近百分之五十的价格被收罗走了。
  仿佛整个中国,在钨砂上和西方各国商人们较上劲了。
  直到这个时候,数日没有收到货甚至已经感觉到未来或许更久收不到货的各国商人们急眼了,纷纷去找国府驻沪商务局,投诉中国商人们这种囤积居奇炒作矿物价格的奸商行为。
  一向把他们当大爷几乎有求必应的商务局这次却是开始了打马虎眼,以娴熟的中国式太极式功夫开始了所谓的调查取证,然后再严厉打击的承诺。包括已经和中国走入了蜜月关系的第三帝国的进口商们也不例外。
  出口的价格越高,关税越高,国府的官员不傻,私下里收了上海商人们大把的好处,还能替政府捞上一大笔获得政绩,这样的美事儿哪儿找去?
  至于说什么中国炒作钨砂的价格,那简直更搞笑了,你觉得价格高可以不买啊,澳大利亚那边也有不是?什么时候规定了,我中国商品提高售价就是错误的?
  这帮几乎都有着国家背景的西方进口商们当然急了,中国人的办事效率他们又不是没见识过,等他们所谓的调查取证完了再实行严厉打击,那恐怕都是几个月的功夫过去了吧!
  停在近海上的巨轮等几个月损失巨大倒还罢了,关键是国内的钨砂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军械方面,不能工厂都为了等这个停工吧!那损失的,可不仅仅只是钱那般简单。
  如果说这个时候各国进口商已经犹如热过上的蚂蚁还在寻找着对付中国商人的对策,那来自大洋彼岸的一封电传报纸彻底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位来自英国军队的高级将领在回答一个不知趣提问到矿产重要性记者的问题时,很严肃而郑重的叙述了自己的观点:特矿对于国防的重要几乎不亚于石油,日不落帝国应该在自己位于亚洲的属地加派重兵,以保护帝国对特矿和石油这种战争资源的需求。
  这是首次有军方高级人士将钨砂这类的特矿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如果是平时说说倒也罢了,哪怕是西方世界的各类特矿应声上涨,短短的两天时间,就狂飙了百分之一百五十八,每吨的收购价由两天前的1000美刀,涨到了2580美刀,几乎快达到上次世界大战钨砂最高峰的二分之一。
  没错,在中国市场之前收购的钨砂,不过400多美刀,几乎是比国际价格腰斩了一倍还带拐弯的。可缺乏能跨越万里大洋商业巨轮的中国也只能忍气吞声的卖。
  西方国际市场收购价大幅上扬,让这帮还在硬撑的中间商们集体傻眼,如果再从中国这儿收不到钨砂,恐怕还不止被弄破产那么简单。国家的意志可不是那般被违背的,尤其是对第三帝国的中间商们而言。小胡子下起手来,恐怕连他自己都怕。
  于是,西方各国商人们迅速展开了和上海钨砂商业贸易联盟的谈判。
  在中国商人们开始疯狂囤积钨砂之初,大部商人的目的只是想趁着地质大师们阐述学术这个东风,小小的赚上一笔,短短的时间利用自己的眼光和智慧就能赚上个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利润,这简直不要太爽。
  可是,随着大幕一点点被拉开,从“粤汉公司”矿井出事开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环套一环,最终的结果是整个中国就仿佛出不了矿了,整件事的背后,就像有一支无形的大手再操控一切。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所有事儿仿佛毫无关联,又在情理之中,但最后的结果却是,钨砂都在中国人手里。
  而洋毛子,一根毛都没有。
  这让敏感性极强的商人们感到恐惧,可是,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无论是谁先开始对洋商降价销售,那唯一的后果就是被排挤出这个圈子,仰或是被那支能搅动全国钨矿市场的大手一把揉碎。
  没人怀疑那支也许不存在大手的能量,无论是杜月笙还是李国钦或是盘踞广东的大佬,都是他们不能匹敌的。
  既然下不了贼船,那就只能硬抗。大家伙一起和洋商硬抗。
  成立钨砂贸易联盟就是大家伙儿团结一致的证明,精明的商人们都很清楚哪些洋毛子的能量,他们不光是有钱,还有深厚的国家背景,如果向政府施压的话,政府很有可能顶不住来自西方世界的压力。那个隐藏于幕后的大佬或许没事儿,他们这些商人们说不定就遭殃了。
  只有组成联盟,集中所有人的力量,才有可能赢得这场最后的胜利,尤其是来自大洋彼岸钨矿及其他珍稀矿物暴涨的消息,更是让他们吃了颗定心丸,原来,这不是谁人为操作的,而是有了提前的消息,准备狠赚洋毛子一把。
  做为这次囤积钨砂最多,原属他们有的外加这段时间收购的高达200吨的华商集团矿业部部长周纯文,被推选为中国钨砂贸易商业联盟的会长,主持了这次与洋商们的谈判。
  具体谈判内容不可而知,但长达两天的谈判中,周会长始终面带微笑神闲气定的风度着实让中国商人们折服。
  从他的嘴里永远只会听到一个数字:2500美刀。
  夸张的数字几乎能让中国商人们的心跳停止,相对于他们300美刀的平均收购价,周会长竟然将价格提高了8倍,还带拐弯的。
  而钨砂国际市场因为最大的中国市场突然的断货,价格再次攀升,双方协商的两天,价格攀至2700美刀。
  “我们明天,将会和国际市场接轨。”周会长在谈判即将又无疾而终的时刻,轻飘飘的丢下一句话,就准备离开谈判会场。
  当然,他没能离开。
  因为,洋人们屈服了。
  时间跨度长达一个月的钨砂之争落下了帷幕。
  中国商人们大获全胜。
  华商集团光这一笔,就赚了足足44万美刀,超过了一百万银洋。这还不包括杜月笙用本应该分红给刘浪的40万现洋的投资,也赚了200万大洋。当然,这些钱悉数成了独立团的军资。
  在收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对巨额财富已经司空见惯的小洋妞儿,也不由瞪大了眼睛。
  这赚钱的速度,堪比印钞机啊!
  而且,最重要的不是华商集团能赚多少钱,是整个中国钨砂的价格从此涨了好几倍起来,虽然最终在西方各国政府的干预下,中国政府做了适当的让步,但价格也由过去的400多美刀上涨到了国际价格的一大半,也算是狠狠地宰了那帮喜欢趁火打劫的家伙们一刀。
  刘浪的大笑声在宽阔的海面上响起,惊起了船头啄着面包屑的一群海鸥。
第679章
刘团座“病了”
  是的,这个时候,刘团座已经不在上海而是在海上。
  找到杜老板谈了次人生,将原属自己的四十万银洋全部投入了钨砂的收购,刘浪就离开了上海。
  至于说他需求的“白色小药丸”的上海代理权,他只能自己去找华商集团协商,刘浪除了给他介绍了范旭东并无任何承诺,做生意最终得靠市场规律而不仅仅只是靠人情,杜大老板也很上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