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903

  当然了,面对刘团座调侃意味儿十足的什么可以在这里结婚生子的玩笑,已经由十六岁青涩少女变成十八岁大家闺秀的苏小妞虽然并没有回应,但脸上慢慢弥漫出的沱红还是稍稍暴露了一些少女心思。
  而那位给她当副组长打下手的钱同学还在一旁傻笑着看刘浪调侃自个儿未来媳妇儿。科学家们令人捉急的爱情智商啊!刘浪都有种忍不住当这位未来科学大家爱情导师的冲动,虽然他现在还在焦头烂额中。纪中校和小洋妞儿两人处的不错,但悲剧的是两个人都不怎么搭理某团座,搞得某团座心里也有点儿小忐忑,可别因为这就变成了百合,那他咋整?
  军官们带着复印的图纸兴冲冲地去向各自老丈人汇报,虽然不是独栋,但有总比没有强,而且大家伙儿住一块儿,他们要是要出征,那互相也有个照应。反正军官们是觉得团座这个设计非常之好。
  军官们只是觉得自己终于有个窝可以娶老婆了。但对于他们那些不是老板就是名流嗅觉极其敏锐的老丈人们来说,那新颖的楼房套路和一万人聚集的人流量可就赤果果的显示着一样东西——钱。
  一万常住人口的人流量是什么涵义?广元县城的常住人口在这个时期也不过2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刘团座主导建设的这座新镇,将相当于半个广元县城。
  没有人会怀疑这个小镇住不到一万人,美资企业华美兵工厂大张旗鼓的搬迁他们早就知道了,随着厂子从太原搬迁而来的数千工人和家属的数量早就超过了一万人。
  再加上几乎不怎么要钱就可以给周围村民们提供房子,那又是几百上千的人口。还有独立团的各级军官和家属……
  经商数十年的半百老头儿们几乎不用拨拉算盘珠子,光用心算就能算出这个新镇未来的人口数量。
  半个县城的人口消费会带来的商业利润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他们从自家瓜娃子未来女婿带来的图纸中嗅到了另外一种气息。
  是的,他们那帮只会打仗的瓜娃子毛脚女婿不懂,不代表已经经历半生沉浮的他们不懂。
  刘团座,在试探他们的态度。
  否则,瓜娃子毛脚女婿带来的只会是消息,而不是连规划图都给带回来了。
  于是,三十三家商人和名流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集独立团团部,甚至比他们骑着自行车归来的女婿们跑得还要快些。
  而他们的唯一诉求,就是要在这个新镇购买房子,在只有一张图纸连个土坑都没挖的时候。
  不过,这还不是让张儒浩和唐永明两位高才生最惊讶的。
  最惊讶的是,在三十三家现在已经成为独立团军属的士绅们表态甚至每家先预交了二百大洋定金后,没过三天,前来独立团后勤部成立的“曙光”新镇建设筹备处洽谈的广元县城商户高达六十余家。
  衣食住行商家之齐全令二位国军上校目瞪口呆。他们,确定在这山沟沟里能卖得出他们的产品?
  尤其是当广元县城最大也是最受欢迎的怡红楼老鸨抹着胭脂擦着口红扭着水桶腰很“羞涩”的来到筹备处,要求要在被命名为曙光的新镇上占有一席之地时,两位上校彻底服了。
  但很显然的,两个颇为正统的军人当即严词拒绝了老鸨的“无理要求”,哪怕这位随身带着一箱子数量高达3000的银洋也不成。简直是笑话,军官家属和技术人员家属可都在呢?你一个妓院青楼跑这儿来做生意,是要砸场子引起家庭矛盾的嘛!传出去独立团可要成为川省一个大笑话了。
  被拒绝的老鸨子也不是等闲之人,硬是顶着哨兵顶着脑袋的枪口半步不退缩,最终等到刘团座从训练场上训练归来。
  出乎所有人意外的,刘团座一口答应了怡红楼的入驻。虽然另外二位上校脸上涌出不满,但其他听到这个消息的士兵们却是喜上眉梢,团座实在是太贴心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令人惊爆眼球的。
  而是浪团座不仅是见钱眼开,命令筹备处收下怡红楼那位脱脂抹粉屁股大得如同磨盘大小的老板的3000银洋定金,还邀请这位入内亲自单独与其洽谈。
  这……
  纪长官已经是万中无一的极品美女了,再加上肤白腿长充满异国风情的小洋妞儿劳拉,听说还有美艳的柳记者以及苟得富那位陕西美女大姐对团座也是虎视眈眈。
  可是,团座长官竟然把这位赵二狗营长喜欢的类型给“拽”进屋了。
  团座长官的口味儿啊!在场诸人无不想抽根烟镇定一下下。那个画面太美,不敢想。
  足足过了一袋烟的功夫,怡红楼老板才扭动着水桶腰肢“春风满面”的从房间出来,临走时冲着笑盈盈送出门来的刘团座飞的那几记媚眼,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任谁都看得出这位老鸨眼光中对团座长官的服帖。尼玛,这么短时间就能搞定欢场浮沉如许多年的老妓子?几个军官对团座的某项能力不由是无比钦佩。
  显然,他们都想得有些太多了。浪团座虽然浪,但绝不会这般浪。那边还有两个女人对他横鼻子竖眼呢!哪怕他现在还是很“霸气”的懒得搭理她们。
  可能,任何一个从刘团座听到了新的赚钱路子的商人都会佩服刘团座的吧!阅经人事的怡红楼老板恐怕也不例外。
  除了她之外,恐怕谁也不知道,短短的二十分钟发生过什么,刘浪欢迎她来投资,也可以使用怡红楼品牌,但不允许用她习惯的青楼卖笑的经营模式。而是让她用大上海舞厅的模式,台上歌女唱歌还有舞女跳舞,下面客人喝着低度酒观看,想唱的甚至自己都可以上去高歌一曲。
  换句话说,刘浪结合了西方酒吧和目前大上海的夜场舞厅模式给这个打算购买一整栋楼投资的青楼老板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经营方式。不过不允许经营任何大烟以及她们所习惯的皮肉生意。
  虽然不是自己的老本行,但阅历丰富的青楼老板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如果能按照这个模式经营好了,恐怕收益不一定会比青楼要小。
  当然了,后世火爆无比的酒吧和KTV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人们要的,只是紧张工作之后的一种放松,精神上远比肉体上更需求。
  刘团座这脑袋究竟是啷个长的?怎么就有如此多的花招呢?知道浪团座就这样卖给了怡红楼一栋楼给精力旺盛的男人们多了一个休闲去处同时还不引起家庭矛盾的诸人对浪团座简直不要太佩服。
  仅仅一周之后,独立团新镇筹备处就收到了广元全县大大小小近百商户交上来的近三万银洋定金。
  独立团诸位巨头已经相当满意这个结果了,相对于数十万银洋的投入虽然还是杯水车薪,但至少已经卖出不少,加上其他人收取的一定费用,至少亏不了太多不是?
  但是,随着商人们将消息向更远的地方传递,产生了连刘浪都没预想不到的情况。
第890章
炒房团都出来了
  “房子建在山上,随时可以亲近自然。”
  “二十栋小别墅堆成的高楼,你看过吗?”
  “天下第一团保护下的新镇,别说再无土匪盗贼小偷之烦忧,就算小鬼子来,也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
  虽然没有什么固定格式的广告语,但此类宣传小镇房子的消息在整个川北传播开来,甚至传到了蓉城。
  就连刘浪也收到了刘湘打来的电话:“听说,你啷个要建个新镇?还是把房子建在山上,而且要建成楼房把二十户放在一起?这个想法要得,给老子留一栋嘛!”
  “可以,只是。”
  “只是啥子?”
  “一套房子400银洋,一栋8000银洋,我给您打个八五折?真不能再低了……”
  “滚蛋,你个瓜娃子,找老子要钱,你信不信,老子只要说在你那儿有房子,你那个地方的房子能被抢光?还找老子要钱,老子不找你要钱都是好的,就这么定了,山上清静点儿的地方给老子留一栋,你幺妈有时候或许会过去住几天。”刘湘说完直接挂了电话。
  刘浪龇着牙乐了半天。
  虽然一通电话就让他赔了一栋房子出去,但刘浪知道,他这位位高权重的堂叔还真不是讹诈。四川省主席在广元这个小镇拥有房产的消息一旦放出去,那帮权贵们不跟风来买房才叫出了鬼。
  这就叫名人效应。
  显然,刘湘这是明着不好帮他,但暗地里在给刘浪的新镇计划推波助澜,帮着这个羽翼越来越丰满的侄子扩大影响力。
  当然了,刘主席这个电话可不是光帮忙。刘浪从自家堂叔这通电话里最少听出了几个意思,那才是真正让刘浪喜笑颜开的理由。
  一是,你得好好跟着我干,我绝不会亏待你,你看你做什么堂叔我都鼎力支持。第二个嘛!刘浪却听出了自家这个野心勃勃堂叔对于自己前路的莫测,虽然他已经当上了四川王,但是光头大佬对四川却是虎视眈眈,对于并不怎么感冒他的刘湘也是一边安抚一边打压,尤其是随着对日战争的阴云越来越浓烈,已经坐上四川省主席宝座的刘湘也觉得压力越来越大。
  刘浪分明已经听出来了刘湘另一个意思,广元这里,就是他刘湘最后的退路,他会全力支持刘浪在四川的壮大和发展。否则,他可不会说出自己的家眷会来广元居住的话的。
  刘浪用这两年在四川低调却精明能干的做派,终于赢得了四川刘家当前地位最高的刘湘的信任。
  当然了,就算刘湘已经将自家这位堂侄当成了自己最信任的人之一,但也不代表他就马上能将刘浪放到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因为,他现在所处的那个高位,就注定了他不能随心所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地位变高,这样才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但事实上,地位越高,越不能随心所欲。这很矛盾,但却是真实存在着的。
  就像贵为一国之领袖的光头大佬,他更是如此。以前还是个青皮小混混的时候,他想上青楼就上青楼,想去戏院就去戏院,但现在的委员长大人,能吗?只能放在心里想想好了。
  包括刘湘想支持侄子刘浪这个新镇计划,也只能通过在新镇拥有房产这个方式来暗中支持。甚至这个消息都不是通过他的嘴说出去的,而是通过夫人太太们喝茶打麻将“不小心”透露出去的。
  但效果是杠杠的。
  在已经有了不少溢美小镇的消息之后,省主席都在那个山清水秀的小镇上购买了房产用于休闲度假的消息在四川成都官场上流传开来。
  一时间,跋涉数百里来独立团筹备处的四川省大大小小官员那些提着钱箱的管家们可是聚了不少。
  购买者变多,但规划中的房屋就是那么多,于是,顺理成章的,房价被提高。这,都是商场上的老套路,不管是卖的,还是先前买的,甚至包括要多掏银洋买的人,心里都是开心的。涨价,才能表明有价值,才能证明自己有眼光。
  甚至到最后,虽然还有不少房子,但刘团座贴出声明,房子不卖了。而且是不卖给广元以外的外地人,想卖可以,得拿广元户籍证明。
  这主要是刘浪想控制外来人口的比例,像成都绵阳那边来的人主要是跟风各位大佬购置房产,但能来此居住的绝对不多。刘浪不想都被这些家伙们买了空置在那里成为后世各地政府为了什么GDP而大力新建的“鬼城”,用房地产来赚大钱,那可不是他的初衷。
  有需求就有市场,广元那些先前购买了房子的商户就成了得到消息晚了的官员和商人们的香饽饽,刘浪不卖,他们没办法,但他们可以找这些广元商户们购买。而且是出更高的价格购买。
  广元这帮商人们不仅得给这帮省城们官员巨贾面子,而且,骨子里也有商人逐利的一面,几百银洋放了几天,转手就赚一倍何乐而不为?大不了再用户籍证明重新购买一套便是。
  广元商户将自己先前定下的房子卖给外来者,自己再加一部分钱去买新的。甚至有些心大的,从中发现了商机,以兄弟姐妹的名义购买十来套再全部转手。
  于是,民国版的炒房团就这样诞生了。
  等刘浪察觉到炒房这一苗头,大怒之下连续收缴了七八家心最黑都已经转手了二三十套房子的广元商户利用“炒房”所赚的数万银洋,但“曙光”新镇的房子,由最开始的200银洋一套两室两厅,变成了600银洋一套,门面房由600银洋一间,变成了2500银洋一间。
  而时间,不过才过去了二十天时间而已。
  就这,还是有不少人托着关系找到刘浪要购买,包括那位拥有数十娇妻美妾的哈儿师长,甚至亲自屁颠屁颠的跑来找刘浪说情,帮他麾下的旅长团长们购房,自己也豪掷近2万大洋,购买了一栋楼房。用他的说法,他老婆多,每人来一套,他以后随便进那家都不用看其他老婆的脸色,而且各人住各人的房子,不用一见面就掐架,对于这位每天头疼管理“后宫”的他来说,真是省了不少心思。
  好吧!刘浪也没想到,楼房在这个时代还有这作用,特娘的竟然能减少家庭矛盾。
  当然了,这些外来客户虽然不能太多,但他们的购买力也是刘浪需要的,没他们的钱做支撑,独立团可就得掏本。刘浪至少给这帮外来的“土豪”们留足了400套房子,那可是二十多万大洋的资金,足以支撑半个小镇的建设。
  刘浪向所有购买“曙光”新镇房屋的顾客们承诺,曙光新镇上的治安和安全保卫都由独立团派出的士兵来负责,分成块的居民区24小时都会有全副武装的士兵巡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