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638

  而且李士元部的军纪实在太差,那些烂兵陆四也不想多收。眼前这支明军是从江对岸过来,明朝在江南的统治还很稳固,故应当不会是那种比贼都不如的兵。
  如此,陆四自是要招揽劝降了。
  毕竟,淮军现在的大敌是明朝,但不久之后这个大敌就会被清朝代替。
  随着敌人阶段性的变化,淮军也必然会和忠贞营、大西军一样,选择联明抗清。
  联明抗清之前,陆四却须要把明打怕,不过他这边简单,因为他不需要打怕别人,只要把史可法打怕就行。
  只是让陆四没想到的是,这几百明军悍勇之卒一听大顺二字,个个横眉冷对,脸上的“怒气值”也是明显飙升,更有不少人直接一口唾沫朝劝降的齐宝所在吐去。
  “闯贼害我袁爷,你们这帮贼子还敢招降我们,可笑!”
  “我等小袁营将士与你们闯贼誓不两立,想叫我们投降,放屁吧!”
  “若要我等归降,除非袁爷复生!”
  “......”
  小袁营?
  明军的谩骂声传到耳中,陆四先是愣住,因实不知哪出了错。再细想瞬间明白过来,意识到他弄巧成拙了!
  小袁营,袁时中的人啊!
  那袁时中就是被李自成杀掉的,如今他陆四却打着李自成旗号招揽袁时中旧部,这得多缺心眼才做得出来噢。
  悔啊,要知道这帮人竟是小袁营的人,陆四打死也不会喊什么大顺,直接亮出他淮军旗号得了。
  那边黄昭、杨祥他们不知什么小袁营不小袁营的,只知这帮明军不肯降,陆头领又亲自过来观战,“面子”也得让他们下死力气把明军解决掉,要不然挂不住。
  可陆头领却叫人敲锣收兵。
  听到收兵命令,黄昭等固是不愿,也只得奉命缓缓退下,这让一直被铁甲卫死缠着不放的小袁营也有些莫名其妙。
  “诸位,我家将军说当年之事他不好多言,不过念在诸位都是小袁营好汉的份上,我家将军今日便放诸位离去,但若下次战场再遇诸位,我家将军就不会手下留情了!”
  齐宝喊完,喝了口水又喊了两次,确保这自称小袁营的明军上下都听的明白,要走赶紧走,别再傻乎乎的还要打。
  “将军,为何放他们走?”
  黄昭心中遗憾,虽说这叫小袁营的明军不好对付,可明军总体大势已去,他们这几百人不可能撑得太久,就此放他们走未免是便宜他们。
  因陆四被大顺河南节度使吕弼周授淮安防御使一职,黄昭这个半“正规军”出身的将领自不能再头领头领的叫了。
  “我是放他们离去,但没说放他们离开扬州啊,”
  望见小袁营的那帮明军警惕的在往西边撤,陆四笑了笑,对黄昭道:“这帮人是当年闯军小袁营的旧部,很是能打,咱们不必和他们死战,徒增无谓伤亡,等会叫曹元的马队吊着他们就可......再说,仪真已在我军之手,他们想跑也跑不掉。”
  “让马队吊着他们?这个法子好!”
  黄昭点了点头,这股明军只余几百人,内中还有伤员,就算撤走速度也快不了。淮军这边要是以马队尾随他们,这帮明军就得寝食难安,歇不敢歇,走不敢走,打又打不了,要不了多久就会自行崩溃。
  这就是有骑兵的好处。
  .......
  渡口边,被岸上官军奋勇开进激得胸中豪气上升的督师史公刚刚从跳板下船,就接到内守备标兵游击叶明水的急报,说是抚宁侯部向他们求援。
  “求援?”
  史可法很是不解,贼人明明远遁,朱国弼求什么援。
  很快,叶明水又来急报,说是贼人突然回师围攻抚宁侯部,抚宁侯撑不住已经带人往渡口溃下来了。
  史可法大惊失色,急令镇江总兵张天禄率部增援抚宁侯部,又急命叶明水速去接应抚宁侯,万不能让贼人杀到渡口来。
  岂料,张天禄那里以种种借口拖延不发兵。史可法再三派人催促,竟得知张天禄部已经上岸的官兵有不少正在重新上船。
  谋士应廷吉急道:“张天禄畏贼如虎,坐视友军不顾,若任由其部撤走,我军此役必败!这瓜洲渡也不知要死多少官兵,职请督师速赐我令剑,我持剑往其部解张天禄兵权,复令其部出战,如此才有挽回之机!”
  让应廷吉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史公竟显得无比犹豫,喃喃道:“若我以督师之名解了张天禄兵权,其部下人马会不会因此惊恐?若是因此哗变投贼,我史可法岂非罪人?”
第148章
侯爷不可糊涂
  一袭白袍的抚宁侯朱国弼大骂二张兄弟见死不救,渡口督师史公又恐二张麾下哗乱,不敢使人强命出军,明军败局再无挽回之机。
  只是史可法及一众幕僚却是不知,那二张兄弟一开始是想出兵救援抚宁侯部的,但那内守备派来观军的陈洪范却阻止二张,说了一句:“今若走,南都倚之更重。”
  这话什么意思,就是你们千万别去,朱国弼的人马真要败光了,你兄弟二人不但不会受到任何惩治,反而会更受南都看重。
  “老兵台莫不是哄我兄弟开心?”
  张天福叫陈洪范的话听的糊涂,坐视友军覆没不但无罪,还能加官晋爵,这未免太好事了吧。
  “老兵台这话是在理,可是史公就在渡口,我要不出兵,他会不会使人来斩我?”
  张天禄比弟弟张天福肯定更有见识,知道这年头不救友军的多了,事后也不见有谁因此受朝廷惩治的,说白了,有兵才是爷。
  只要手里有兵,莫说是不救友军,就是杀良冒功,屠城掠民,朝廷那里也是一声都不会吭,反而还要继续升你官,重用于你。
  可道理是这个道理,张天禄还是有些犹豫,因为世人都知史可法性急,又是督师的兵部尚书,万一脾气上来把他当毛文龙斩了就有些冤枉了。毕竟,他张天禄还是明朝的总兵,总不能真的不听督师调遣,公然抗命吧。
  陈洪范却是不以为然“嘿嘿”一笑道:“放宽心,那史可法性子是急,但你兄弟可尝听闻他有治军之能?有败寇之绩?有他那上司洪承畴的手段?...且不说别的,扬州陷于贼手二十余日,他这本兵才来镇江督战,仅此,怕也不比那周延儒、李建泰强。如此人物,我料他无胆治你,大胆听我便是。”
  周延儒者,前首辅。
  去年清军入关,周自请督师出战,可至通州便不敢动,又知清军急于回归出关,遂整日与幕僚饮酒作乐,天天奏捷。
  李建泰,督军至广宗县城,知县眼见大学士部如匪不肯放他入城。结果李大学士老羞成怒,令所部攻城。
  堂堂宰辅重臣兼督师的李建泰,出京第一仗竟然攻打自家县城,屠杀城中平民、鞭笞知县,也是亘古奇闻。
  与这二位相比,史可法要好些,为人好些,本领却是一塌糊涂。
  崇祯八年随卢象升平寇,崇祯十一年因数年无功,朝廷命他戴罪立功。其后因岳父丧居家三年,压根就没有经略一方,统御大军的经验。
  能为天下名望重臣镇守南都,只不过凭其师恩荫而矣,换旁人可能真的就能唬住,唯他史可法马首是瞻。
  可天启年间就为总兵,挂过平虏将军印,见识过太多人物,十几年大起大落无数次的陈洪范哪里会看得上史可法?
  说话间陈洪范朝远处渡口看去,但见败兵四面八方涌至,呼天号地,而渡口那里的官军也是乱成一团,丝毫未见坐镇的史可法有任何良法妙策解此险局。
  就这兵败如山倒的场景,纵是他陈洪范手头有万兵,也不会派去一兵一卒。
  张天禄也瞧了过去,心知陈洪范不让他出兵是对的,面色凝重,复又压低声音道:“老兵台莫非有叫我兄弟投贼之意?”
  “投贼?投哪个贼?”陈洪范扭头看着张天禄,面上有讶色。
  “当然是闯贼了,”
  张天禄朝视线中正在追杀抚宁侯的贼军指了指。
  陈洪范想也不想脱口便道:“李自成?呸,草寇尔,能成大事?投他,棺材都来不及置办!”
  “那老兵台的意思是?”
  这下张天禄真是糊涂了,你陈洪范若不是有叫他兄弟投闯贼的意思,为何让他二人坐视友军覆没呢。
  张天福也奇怪,他还以为老兵台是叫他们兄弟二人把兵带回镇江,等将来大顺军过江时举城内应,享那大顺新朝的富贵呢,哪知对方竟如此看不上李自成。
  “你兄弟二人也莫想那么多,且多保重,手下这点兵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丢了,关键时候富贵也好,性命也好,都在这点人马...”
  陈洪范一付老谋深算的样子,冷笑一声:“至于将来嘛,恕我直言,这明朝气数已尽,将来是谁天下...再看,再看。”
  说这话时,陈洪范脑海中闪现关外那兵强马壮的大清八旗来。
  “难得老兵台与我兄弟说这掏心窝子的话,我兄弟二人若还无自知之明,就枉老兵台这般指点了。”
  陈洪范说的很肯定,二张兄弟听的也很有理,于是,一道将令叫那已经上岸的兵马赶紧撤回。
  上了岸又要重新上船,哪这么容易,岸上自然也是混乱,好在贼兵注意力尽在瓜洲渡,不然有二张受的。
  .........
  渡口那边,史可法没有采纳应廷吉的建议强夺张天禄的兵权,倒是派了另一幕下记室、宣城人朱国材往张部再传令,要二张立即出兵攻贼人,以解渡口之围。
  这下,不待大哥张天禄说话,张天福就跳将起来,指着朱国材的鼻子骂道:“出兵出兵,出的什么鸟兵!你这白面书生懂个屁,这会出兵跟送死有何区别!”
  朱国材还真是个白面书生,可白面书生不懂兵,却有家国情怀,有报效朝廷之心,遂不畏张天福,再三恳求张天禄速发兵,恳求无果,气性上来,搬出督师史公,言二张若真不用听令,则军法无情云云。
  “去,去,去,什么督师令,他史可法又不是大学士,再说这朝廷在北不在南!真要叫我出兵,拿陛下旨意来!”
  张天禄闷声一句,把个朱国材滞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回到渡口将那二张兄弟原话照直说了,在场幕僚官吏无不义愤填膺,大骂二张败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