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638

  说到这,陆四轻叹一声,脸上确是伤感状,作不得假的。
  “陆某知诸位因袁将军之死对闯王抱有成见,此事陆某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陆某现在做的是大顺的官...但陆某真心想请诸位能够暂时放下这段恩怨,与陆某携手共抗鞑子,如此我淮军上下感激不尽,陆某亦感激不尽。”
  说完,陆四环顾眼前这几百憔悴至极的小袁营将士。当初袁时中之所以要向明朝投降,便是为了能够率部抗清杀鞑。
第160章
菩萨爹爹有鬼了
  抗清,是袁时中生平夙愿。
  抗清,也是陆四的责任。
  北方现在是没有鞑子,但鞑子随时会破关,上次都打到海州了,下次说不定直接到江边。
  因此,陆四没有诓小袁营这帮人,杀鞑子有的是机会。
  他开出的条件就是合作,即小袁营余部可以不降顺,淮军也可以不收编他们,甚至都不需要他们参加淮军和明军的作战,双方仅限合作抗清。
  在这个合作前提下,小袁营实际是听调不听宣,保持独立,一应钱粮开支都由陆四淮军提供。如果小袁营想要个立足的地盘,陆四也可以拨给他们一县。
  “哪天你们要觉得陆某食言了,便可离开淮军另择他处,陆某要是强行阻止,他日便不入祖茔!”
  这个誓言可比断子绝孙狠多了。
  说完,陆四没有逼迫小袁营主事的立即答应是否合作,而是直接进了仪真城。
  随后城中给小袁营送来粮食和十个郎中,另外又送了些治疗外伤的药物,并且一直监视小袁营的淮军马队也被撤走。
  不可谓不诚意十足。
  心石再坚之人对此都要动容。
  “都督真豪杰!小袁营必举营来附!”
  孙武进由衷说道,这要是陆爷是对别的兵马费这心思,他肯定要说怪话,可小袁营这边人的确能打。早年他随任万年与小袁营在河南交过手,吃了不少亏,以致一说佛兵来了,大家连酒都不喝了卷起铺盖就跑的远远。
  然而,孙武进没说中,面对陆四的诚意和给出的优厚条件,小袁营没有给出什么承诺,也没有表示愿意合作,但他们留下了粮食、药物和郎中。
  “这帮人倒不傻,看着好像咱们有点傻。”
  谢金生不知小袁营名声,又未见过小袁营的战力,因而对陆四如此厚待他们感到不解。
  “都督,须要防着小袁营这帮人言而无信啊。”
  在瓜洲率所部数百兵投顺寻“富贵”的千总刘定生觉得有必要提醒下年轻的大顺节度使,原是想说这帮人是贼寇出身,狡猾多变什么的,但一想眼前这位好像也是贼寇出身,就是那个大顺永昌皇帝同样如此,所以下意识的收嘴。
  “只要你们言而有信就好。”
  望着刘定生那肥大的身躯,陆四心道你们这帮人能有小袁营一半的忠义就算老子烧高香了。
  瓜洲之战除直接被俘的千余明军外,其余四千明军都是被“富贵”招诱而来,因为时间紧迫,陆四并没有着手对这帮“富贵”兵进行改编,甚至仍是由那些降将来统领他们。
  如果不是淮军现在对降军保持兵力优势和压迫性的士气优势,陆四恐怕夜里都不敢起床尿尿。
  四千多纯为金银诱惑而来的降兵看起来是块大肥肉,但消化不好也是要叫让人大倒胃口的。
  如今正在山西一路向北京高歌凯进,不断收编明朝降军的永昌皇帝不就是叫大肥肉噎死了么。
  因此,陆四将这几千降兵都带到了仪真来,驱而用之。
  打光了,不心疼。
  打赢了,就能用。
  这个办法比史家荡“五杀二”要仁义得多,但也更残酷,大致同满清驱使绿营一个性质。
  “莫管小袁营了,我已经尽力,他们真要不肯合作,也没办法。”
  陆四示意诸将随他到仪真县衙议事。
  入衙后,由孙武进将瓜洲之战及淮军已正式成为大顺官军这两件事,向谢金生和郭啸天等驻守仪真的将领说了。
  “恭喜陆兄弟了!”
  谢金生和郭啸天等人都是大喜。
  “应该说是恭喜陆都督了,我等如今都是大顺官,不比从前了,呵呵。”孙武进在边上故似随意的提醒一句。
  “啊?”
  谢金生和郭啸天他们愣了一下,旋即意识到陆四兄弟已经是大顺朝的节度使,他们再一口一个兄弟的叫唤,是有些不太妥当。
  正欲改口时,陆四却上前抬手制止他们,没好气的对那多嘴的孙武进喝了句:“你要叫都督你自个叫,他们仍唤我陆四兄弟便可!”
  说完,朝谢金生、郭啸天等人笑着摇了摇头,尔后正色说道:“大伙同我一起提着脑袋和官兵拼命,又一块打下如今这地盘,我不知你们怎么想,反正在我心中,诸位是和我陆文宗生死与共的兄弟,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叫我,我希望你们永远当我是兄弟,也叫我是兄弟...莫说只是个节度使,将来哪怕我成了公侯王爷,你们也得叫我兄弟!”
  言罢,又补一句:“这就算我这个大顺淮扬节度使给你们的第一道军令!”
  “好的,大兄弟!”
  左潘安一脸敬佩的看着陆四,“我就知道,大兄弟永远不会变心。”
  词对,话也对,意思表达的也清楚,就是...别扭。
  陆四腮帮子酸,示意众人坐下,道:“我已向刘通会递交我淮军有功将士名单,待刘通会递呈中央政府后便可实任...谢兄弟我举为通州防御使,郭兄弟为海门都尉,左兄弟为仪真都尉...”
  简单说了下为众人向大顺中央政府呈报的官职后,陆四又解释这些官职现在是“挂职”,众人自也理解。
  “从浦口过江的明军按道理应该到仪真了,为何迟迟不见敌踪?”这件事陆四也奇着怪,这个时代可不是他那前世,拿出手机拨一下就什么都知道的。
  因此,第二路明军就算知道由督师史可法指挥的渡江战役失利,他们这会也应当抵达仪真周围了。但是曹元马队撒出去的探马却没有发现有任何明军踪迹,这就叫人不解。
  此路明军主将刘肇基是曾经做过辽东总兵的,据投降的明军交待此人领兵颇有章法,当初史可法甚至是力主由刘肇基独领大军,由此可见此人本事应当不小。
  而由其指挥从浦口过江的南都三大营那五千兵也是装备精良,更随军携带大量骡马,就算他们要等凤阳总督马士英派来的兵马,也不至于就这么上百里路程七八天了也没个鬼影子的。
  “妈妈的,也是菩萨爹爹有鬼了,狗日的官兵搞什么?就是一万头猪这会也跑过来了啊!”
  徐和尚骂了句,见众人都盯着他的光头看,忽的意识到什么,瞬间面上凶光不再,转而是出家人的慈祥模样。
第161章
陆家子,为天子
  陆四老家,上冈大团。
  天黑下来后,一伙人突然出现在大团村东边的大集子,这帮人有的手里拿刀,有的手里拿铁锹,但都不是兵,而是当地普通的百姓。
  所谓“大集子”是当地葬先人的坟茔所在。
  地多的人家有专门的田地埋葬先人,地少的就是找附近没法耕种的荒地埋葬,久而久之,葬的人多了就成了类似乱葬岗般的大集子。
  立碑的一瞧就知道谁是谁,没立碑的就只能凭后人的记忆摸索。有年代久了的后人都寻不着祖坟。
  这伙人来到大集子西北角,在几座坟堆处站住了。虽然四下都是坟,可因为人多的缘故,这帮人倒也不害怕。
  “陆家的祖坟就是这里?”
  人群中,有个身形微胖很是富态的老者拿手中火把四处照了照。
  “姑爹,没错,我问清楚了,这些坟就是陆家的祖坟,打他曾太爷那辈起一座不拉!”
  说话的这人叫孙保,他口中的“姑爹”就是那个富态老者——原先在山东德州当过知府,上冈这一带百年来出的唯一进士老爷,文曲星下凡的吴茂才。
  孙保是吴茂才夫人的娘家内侄,因孙保有孩子,按当地习俗便得叫姑父为“姑爹”。
  “好!”
  吴茂才点了点头,举着火把又在陆家这几座祖坟转了一圈,然后让孙保指出哪座是陆家的老祖坟。
  “这个得问陆家那小子,”
  孙保说话间走到人群将一个双手被绑,口中塞着麻布的年轻人拽了过去,狠狠踹了一脚后问道:“陆小华,说,哪座是你陆家的老祖坟!”
  “唔唔...”
  口中被塞麻布的陆小华自打落在孙保他们手里后着实吃了不少苦,浑身上下无一处没有伤疤。
  “把他嘴里的东西拿出来。”
  吴茂才拿火把往陆小华脸上一扫,烫得陆小华本能的将头往后缩了下。
  孙保上前掐住陆小华的下巴猛的往上一抬,恶狠狠逼问道:“说,哪座是你家的老祖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