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638

  陆文亮真急了,这个堂弟果然戾气的很,动不动就要杀人,这如何了得噢,再这样下去不就真成了人家说的杀人如麻的贼人了么。
  “大哥,姓吴的挖了咱家祖坟不算,还要把咱家的人活埋,是他狠还是我狠?”
  陆四抬手示意大哥不要急着回答。
  “如果落在他们手里的不是小华子,是大哥你?是大伯,是广远,是我爷呢?如果是他们的人多,你说跟我陆家有关的人,他姓吴的会放过?”
  说到这里,陆四握住了大哥的手,盯着他沉声道:“不是我狠,而是这件事我必须做...大哥,这件事也不是单单我陆家的事,而是咱们整个淮军的事,如果我不这么做,人家就会认为我姓陆的好欺负,认为咱们淮军是帮孬种,往后就没人再怕咱们,就会有人一个个的跳出来跟咱们做对!...我杀人,杀和他吴家有关的人,就是要让这些人知道什么事做得,什么事做不得!”
  陆四的语气略微有些激动。
  陆文亮怔在那里,半响才说道:“算了,你长大了,如今威望也大,大伙都服你,你有自己的想法,这以后的路也是你领着大伙走,我这个做哥哥的年纪大了,出不了什么力就别给你添乱了,这件事你看着办吧。”
  说完,又告诉堂弟他早前派人去海子里接两个叔叔,可是海子里太大,当初陆有文和陆有富兄弟俩去的时候又没说具体在哪块,所以陆文亮派去的人没找到。
  “没事,回头我再派人去找就是。”
  陆四倒不太担心他爷陆有文和二爷陆有富,海子那边的确很大,但海子里生活的都是煮盐和贩私盐的,另外就是盐商的人,基本没什么官府的人在,故而陆四他爷兄弟俩不会有什么危险。
  毕竟没人知道老实巴交烧灶的有个儿(侄)子把淮扬大地搅翻了天。
  “明天大哥就回盐城,将老营带去扬州...”
  这是陆四早前就决定的事,盐城是个县城,离淮安、安东太近,老营安置在那里不安全。
  万一叫明军打个突袭,几千家属落在明军手中,那淮军就是不马上分崩离析,也会士气大衰,从而走上跟李自成一样起起伏伏的老路。
  “好。”
  陆文亮点了点头,问了儿子广远的近况,陆四便将自己有意打磨锻炼广远,命他镇守宝应的事说了。
  “我已经下领再调三千人归广远指挥,明军如果不是大举来攻,广远能应付得来。”
  “你侄的事我不担心,有件事我却是要问问你,外面人都说咱们陆家祖坟里有块铁牌,说咱们陆家要出天子,这事你知道了吧?”
  “祖坟里真有铁牌?”陆四也是一脸惊奇。
  陆文亮却是什么也没说,只是定定的看着陆四,看得陆四有些发毛,轻咳一声,不解道:“大哥,你这样看我干什么?”
  陆文亮四下看了眼,身子往前凑了凑,低声道:“那牌牌是不是你派人放进祖坟的?”
  “我?”
  陆四失声笑了起来,“大哥说笑了,我怎么会干这种事,再说大哥难道以为你弟弟我还想做皇帝不成?”
第177章
易步为骑
  当发现学习不能使自己变强,努力也不会让自己改变命运,只有造反才可能会有那么一点点出息后,陆四选择造反,但当时的他又不具备任何造反条件。
  所以,他很迷茫。
  那些日子里,陆四自暴自弃过,但一次次又咬牙坚持了下来。支撑他的就是历代造反前辈们的名言格句,比如什么我不先开口,哪个敢作声。
  想造反,总会有办法。
  不想造反,真的只能是咸鱼一条。
  在完全没有硬件基础的前提下,陆四决定先在软件方面进行一下深挖掘,艺术再创作什么的。
  接连几个深夜的泥工生活,让陆四饿的不行,特别的想吃肉,最终他拉着侄子盯上了吴老爷的狗。
  现在看来,这也是个因果。
  如果不是他惦记人家的狗,人家何以来挖他家的坟。
  抛却阶级斗争以及封建士绅对反贼的深恶痛绝,那条黑狗可能就是最大的仇恨来源,虽然双方都不会有这个意识。
  已经初具硬件规模,软件的横空出世无疑在陆四的身上蒙上了一层神秘气息。
  这个神秘气息在眼下是有助于淮军这个草根造反集团产生更大凝聚力的,并且显著提高了陆四在“以陆四为首的造反集团”中的威信力。
  孙武进那个家伙还偷偷摸摸的跟陆四老家那边的人打听都督出生时,陆家有没有什么异像,小时候又是否展现出特别的“领导”气质,比如有没有坐在坟头上接受过小伙伴们的跪拜,又是不是遇到过什么老妇人什么的。
  这些,陆四是嗤之以鼻的,然而并没有制止孙武进那货想方设法要给他陆爷搞“神迹”。
  现在全国形势大坏,淮军形势却是小好。
  从长远角度出发,或者说从抗清斗争这个角度出发,陆四不能让大哥文亮对他有任何怀疑。
  他笑了,笑这件事太荒唐,也笑大哥太看得起他。
  试问,什么样的人才能干出挖自家老祖坟,给自己造势的绝事来呢?
  斩钉截铁的否定!
  你自己瞅你弟有太祖的命吗?
  “不是你放的?”
  陆文亮显然还是怀疑,除了这个越来越看不懂,也越来越陌生的弟弟外,他实在是想不出还有谁能干出这事来。
  可弟弟的模样不会有假,打小看着这小子长大的,他屁股一动就知道放什么屁。
  难道?
  陆文亮怔住了:他陆家真要出天子?
  .........
  太阳快落山前,陆四才坐在马上由齐宝牵进城。实际上,他现在已经可以在马上小跑,所以根本不必再由齐宝牵缰。可能是齐宝这个马夫当习惯了,每次陆四一上马他就自己过来拉绳。陆四便随他去了。
  同陆四一起骑在马上进城的还有赵忠义,这个曾做过金声桓亲兵的同乡很被陆四看重,原因是这人和曹元一样属于淮军不可多得的骑兵人才。
  因金声桓部将何鸣骏在沐阳屠城,义愤之下的赵忠义愤然带着手下几十名弟兄脱离了何部,此后因无法和淮安的义军会合便一直在淮安附近区域活动,对明军的运粮队袭击过多次。
  刘暴一行经安东南下时被明黄得功部袭击,赵忠义率部救援击退了黄部,随后便随刘暴一起到了扬州。
  陆四其实知道这个赵忠义,因为他的表哥王四就是死在他那把菜刀之下,如果单是对家乡的乡梓之情还不足以让陆四对赵忠义生出器重之心,顶多收编其部安在曹元马队。
  然而听说赵忠义仅用月余时间就拉起了一支近千人的骑兵队伍,陆四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
  准确来说,赵忠义拉起的这支骑兵不能完全叫“骑兵”,应该叫骡子兵或驴子兵,因为这支队伍仅有62匹战马,其余全是骡子、驴及拉车的驮马。
  典型的“易步为骑”。
  在实地看过赵忠义拉起的这支骑兵是如何行军后,陆四意识到他犯了一个印象上的教条主义错误,总以为一定要人人配战马,双马或三马那样的才叫骑兵,实际上只要有可以替代人脚力的牲畜,可以使行军速度更快,机动能力更强的都可以视之为骑兵。
  “咱们两淮地区不是没有马,可那些马大多只能用来拉车,驮人,没法跟战马比,但是行军打仗光靠两条腿肯定不行,久了人累,而且速度也慢,所以我就寻思让弟兄们骑这些骡子、驴子,虽说速度不比战马,可那些没马的官兵追不上我们,他们要追累了我们可以随时回头打他们一家伙......”
  赵忠义的骡马战术让陆四想到了一直没想起来的另一个有名骑兵集团——捻军。
  同赵忠义的这支骑兵一样,全员骑兵的捻军拥有战马数量也很少,几乎半数以上兵员所乘就是黄淮地区的骡马驴。
  但是,这种简单“易步为骑”后的捻军却纵横中原、江淮、陕甘、两度逼近北京,击败过打败太平军的若干湘军、淮军名将,更全歼僧格林沁,一战阵斩七千余蒙古骑兵。如果不是捻军犯了流寇主义错误,没有稳定根据地,没有源源不断的粮食来源,恐怕就是另一个太平天国了。
  真是骑驴找驴啊!
  有捻军的先进经验在,眼前又有活生生的例子,陆四不照学就是脑袋生锈,他准备马上在全军推广“易步为骑”,大量从民间收购骡马驴,但在此之前却需赵忠义这支半机动骑兵给淮军上下证明一下提高机动能力的好处。
  如何证明?
  清乡就是最好的证明。
  赵忠义将带领他的骑兵执行兴化清乡任务,如果事实证明这种骑兵模式可以给予对手快速打击,可以极大提高淮军的战斗力,那么“易步为骑”就将成为定策。
  现在赵忠义跟陆四进城,就是要获取兴化境内反淮士绅的情报。
  那帮地主士绅在乡下活跃了这么长时间,各种针对淮军的袭击行动东一处,西一处,淮军围剿人马过去却发现不了敌人,陆四不信那帮地主士绅间没有联系,也不信他们和兴化城没有联系。
  先前的围城,处处是缝。
第178章
斩草除根
  经历初期的杀戮之后,兴化城内安静了下来,这座不大的小县城在淮军破城之后人口就少了一千多。
  有死于守城,有死于追逐,有死于破门,有死于顽抗。
  从守城的角度,攻城的是贼兵,绝非正义。
  从攻城的角度,守城的逆贼,更无正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