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638

  双方,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
  是非公理,在这个时代是奢侈的。
  谁活着,谁才是对的。
  误杀难免,该死的,不该死的,一切都过去后,城中很是安定。
  去县衙的路上,不时有降兵推着装满尸体的马车往城外运,这些善后的事他们不做谁来做。很多大宅子的门口都有马车,里面的降兵不断的往车上搬着值钱的物计,很多金银手饰都沾着血。
  这些场面甚至没能让陆四停留一步,整个县城的街巷都是拖了一路的血迹,城墙上更是遍地血泊。血腥味起码得明天才能散干净。
  “都督,他们贴红纸做什么?”
  赵忠义看到有不少降兵拿着红纸到处张贴,这令他十分不解。
  “清算。”
  陆四的回答只有两个字。
  兴化知县宋泰是死了,县衙下面六房的人却还有不少活着,这是陆四给刘定生下的命令,因为他需要活口。
  乡下作乱的地主士绅和兴化城肯定有联系,这些联系又不可能由宋泰这个知县一人单线掌握,那么下面的人必然知道,并且恐怕有不少联络都是六房的人在负责。
  突破口便在这些人身上,撬开他们的嘴就能知道到底是哪些人在外面煽动百姓对抗淮军。
  陆四可没什么心情在公堂上问案,所以兴化县衙六房活着的书办都被带到了衙门口。
  兴化县衙也破的很,看上去怕是有五十年没修过的样子。
  客不修店,官不修衙。
  衙门口同样有血迹,是先前刘定生的人攻入衙门时造成的。
  望着这帮吓得身子都僵硬,头不敢抬的明朝“事业编”人员,陆四不禁有些感触,如果不是他的长刀更锋利,这些人才是兴化县实际的统治者,盘根错节如同千年老树一般将手中的权力运用到极致,以致有流水之官,不倒之吏的说法。
  当中谁有功名,谁没有功名,陆四懒的问,直接拿马鞭在离自己最近的一个穿儒服的中年人肩上点了一点,道:“我想知道城外与我淮军对抗的那些是什么人,都藏在哪,你能不能给我说说?”
  中年男人是刑房的江先生,秀才功名,刑房这个差事权力很大,因为要管票案、勘验、堂审及县牢诸事,百姓到衙门打官司,他这个刑房可是两家通吃的。如果要给一县官吏排位子的话,江先生能排在前六。
  不过江先生可能没有意识到站在他面前的究竟是个什么人,又可能正在想能交待哪些人,不能交待哪些人,或者外面闹的哪些人和他家有关系,哪些人没关系,反正就是交待也得分个亲近远疏,结果陆四等了好几个呼吸都没见他抬头。
  陆四收回了马鞭,两个旗牌兵立时冲上前将江先生拖了出来,不等这江先生喊饶命或者我愿说,长刀已经落下,继而一颗双目还在圆瞪的脑袋滚在了众人脚下,引发一阵惊呼。
  “你来说。”
  陆四随意的指了人群中一个在户房负责催比解运的年轻人,年轻人可能被刑房老江的脑袋吓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结果在众人的再次惊呼中,他的脑袋也被砍了下来。
  无头的尸首在地上不断的痉挛着,在兴化有“潘安”之称的年轻人面目扭曲异常。
  这个死的真是冤,纯粹是吓坏了而非不肯交待。
  两颗人头将其他人吓的是面无人色,呆若木鸡,这就算是公堂审案还要先上个刑具,拿有直接判斩的。
  “说!”
  陆四面无表情,冷冷看着众人。
  这个“说”并无特定目标,意思再明白不过,如果还没有人说,那么就都得死。
  “军爷,这件事我们真不知道,要说有也都是县尊和林师爷他们在联络,我们这帮人不过是在衙门帮衬,上面的事哪里晓得...”
  管户房的老陈无疑是很清楚那些事的,外面反抗贼人的就有他陈家人,所以他不能说,但他怕别人会说,因此准备将事情推到已经被杀的宋知县他们身上。
  话音未落,却见对方背转了过去,耳畔传来简短而残酷的两个字“杀了”,瞬间,老陈的心冰凉透底。
  “你这贼人滥杀无辜,不得好死!”
  被拖出来的老陈眼中满是仇恨的火焰,如果仇恨的火焰可以烧死对方的话,他宁可自己被火焰反噬,也要把这个杀人不眨眼的贼子烧化掉!
  “噗嗤”一声,长刀挥下,老陈人头落地。
  “说吧。”
  重新转过来的陆四脸上丝毫不见愤怒,负手在那平静的看着一众衙门人。
  余下的这回没人犯傻了,他们迅速开口,争先恐后的开口。
  陆四听得乱,便指了一个书办让他拿笔和纸记录。
  小半个时辰后,兴化县内聚众作乱的地主士绅底细就被写了出来。
  陆四接过扫了一眼,点了点头,“呼”的轻吹,待墨迹干了后,却给了旗牌兵一个“都杀了”的命令,然后头也不回就进了县衙。
  “为什么杀我们!”
  “将军饶命!”
  “我们都说了啊...”
  “......”
  惊呼、惊骂、惨叫...
  十几颗人头落地。
  “都督,这些人既然交待了,为何还要杀他们?”赵忠义忍不住还是问了。
  “你从前当百姓时,怕这些人么?”陆四饶有兴趣的看着公堂上的明镜高悬牌匾。
  “这...”
  赵忠义犹豫了下,点头道:“怕。”
  陆四的视线从“明镜高悬”收了回来,笑了笑:“那留下他们,是准备让百姓们继续怕他们?”
  赵忠义不知道怎么回答。
  “忠义,我们是造反,对敌人就得斩草除根,不这样做,这些人将来就会反咬咱们。”
  陆四拍了拍赵忠义肩膀,“这次清乡同样如此,宁可血流成河,也绝不能让这些恨咱们,巴不得咱们死的人藏在咱们中间。”
第179章
自作孽,不可活
  淮军先前之所以无法肃清兴化境内那些由地主士绅煽动成立的“民团”,除了淮军主要兵力用于围城,没有多余兵力对乡间清剿外,也与兴化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兴化境内水道纵横,湖荡棋布,主要官道仅连接县城和几个重要集镇,其余乡村都是那种田间小路,并且桥梁很少,百姓出行主要靠小船,几乎每隔数里地就会有个渡口,这给淮军的追杀带来了极大困难。
  另外,那些如棋布的湖荡中又有很多“小岛”,大的上千亩地,小的几十亩,除了少数小岛有人开垦外,大多数小岛都是荒岛,里面长满比人还高的芦苇。
  袭击淮军的民团得手之后一般就会在这些荡子里躲避几天,等到搜捕的淮军撤走后他们再从荡子里出来,要么继续袭击淮军,要么就回家当几天老实农民,风声过后再聚集动手。
  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必须要知道这些民团活动区域和藏身地外,还要有一支能够沿官道快速行动的队伍,确保在主交通线这一块淮军的绝对优势,从而压迫那些反淮队伍的活动空间,再结合其它手段分而歼之。
  赵忠义的骡马队没法在兴化这种地形发挥“骑兵”冲刺砍杀作用,但无疑可以达到快速兵力投放的效果。
  如之前从县城派兵到某处重要集镇可能需要一天,现在有了“骑兵”就能在一两个时辰内赶到。如果知道目标藏身地,骡马队更是能在对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杀到,掌握主动权。
  同任何政权清剿反对势力都必须有个头号打击目标一样,那个曾连续袭击淮军三次的王举人成了陆四亲自拍定的“大贼”。
  王举人是万历年间中的举,已经六十几岁,平日在地方名声不错,属于典型的乡绅,曾有过在荒年免租的善举,很得乡民拥戴,历任兴化知县上任之后都要前去拜访他。
  据说每到过年,只要到王家拜年的大人小孩,都会得到王家给的“压岁钱”,乡里要铺路造桥什么的,王家出的钱也一定是最多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善人,却在淮军进入兴化后毅然举起“抗贼”大旗,凭着在乡民中的威望聚众上千,多次袭击淮军运粮队和小股兵马。
  王举人还下令将抓到的淮军俘虏拉到集镇上当众砍头,以此告诫当地乡民当反贼的下场,并严禁附近乡民同淮军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易,哪怕是过路的淮军队伍到乡民家中要碗水喝都会被王举人派人斥责。
  最让人发指的是,这个王举人还曾将被抓的两名淮军家属脱光衣服,强行往她们肚中灌菜油,最后等这两个妇人肚子被菜油涨得大了几倍时,再叫人用尖刀剖开,将尸体于夜里放在淮军营地外,场面惨不忍睹。
  陆四昨天听夏大军他们说起这件事,都为之震惊不矣。
  根据那帮衙门人的交待,王举人的队伍大致活动在兴化东南安丰一带,此地有很多湖荡。
  正如陆四猜想那般,王举人和兴化城一直有联系,其袭击淮军运粮队正是知县宋泰的主意,好以此逼淮军解围。
  淮军主力是昨天到的,王举人那里肯定已经知道,却未必晓得兴化已经被淮军攻下,所以陆四怕王举人收到风声转移藏身地让淮军扑空,便立即率赵忠义的骡马队赶往安丰。
  到了安丰镇后,淮军弃骑改步向安丰境内最大湖荡摸去,沿途将当地百姓用于出行的船只全部拉走,确保那个王举人同手下得不到任何人的通风报讯。
  到达那处荡子外围后,陆四带头跳上小船,骡马队的成员只有少部分北方人,其他都是淮扬本地人所以都会摇身,也不晕船。
  “嘎吱嘎吱”的摇桨声中,上百条小船载着淮军向荡中深处划去。
  当看到前方的芦苇荡里有炊烟升起,陆四知道这一次他没有白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