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638

  可能是过于相信藏身地的隐秘,又或许是根本不懂,王举人都没在荡子边上设“警戒哨”。
  赵忠义带一百多人最先上岸,当他们手执长刀出现在那些正在做饭的民团面前时,那些人都惊呆了,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全都直愣愣的看着赵忠义他们。场景如同时间突然停滞,世间万物停止转动,诡异而又让人恐惧。
  “杀!”
  伴随赵忠义一声令下,长刀便砍向了这些只有少量大刀长矛,多是鱼叉和柴刀的民团。
  战斗没有任何悬念。
  王举人最多时能聚众上千,九成是附近乡民,骨干力量仅是他的族人同家里的佃户奴仆,也就一百多人。没有战斗,王举人肯定要让乡民回去,要不然他哪有这么多粮食供应。
  战斗很快结束,在被杀十几个人后,那些王氏族人和佃农奴仆们就扔掉武器跪在地上乞求饶命了。
  六十多岁的王举人在两个儿子搀扶下往湖边逃去,他们想坐船离开,可惜的是已经无处可逃。四条载着淮军将士的小船堵在了王家父子三人的小船前,同时十几杆长矛戳向了王家小船。
  小船很快进水,王家父子三人不得不弃船往岸上游,结果被追上来的淮军生擒。
  “要杀就杀我父子三人,不关他们的事!”
  浑身湿透的王举人倒也硬气,没有向陆四求饶,却是请对方饶过那些族人和他家的佃农仆人。
  “你求我放过他们,那你可曾放过我那些被你抓住的部下?”
  陆四右臂抬起,几十把大刀同时落下。
  “贼子!”
  长须皆白的王举人挣扎起身想用脑袋去撞陆四,却被身后的旗牌兵死死按住。
  “听说你喜欢往人肚子里灌油?”
  陆四没给这父子一刀痛快,而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之后命人用绳子将肚子滚圆的王家父子三人吊在树上。
  “自作孽,不可活!”
  陆四哼了一声,临走时又命放火,瞬间浓烟四起,无情的火龙吞噬着荡子里的一切。
  第二天,周围的乡民提心吊胆来到岛上,见到的是一百多具被烧成焦炭的尸体,以及在岛边柳树上微微晃动的王家父子三人。
  都咽气了,但身上却还不断有油往下滴。
第180章
逐鹿中原
  沈阳,盛京崇政殿。
  “禀摄政王,山西范家来报,李自成已经攻取宁武关,明总兵周遇吉从马上摔下犹徒步奋战,身中数箭被擒,闯军将周遇吉悬于高竿之上乱箭射死,后将尸体肢解。据闻周遇吉的夫人刘氏领数十名妇人拒守公廨不降,被闯军以火烧死。又因周遇吉顽抗,闯军损失很大,遂屠宁武,婴幼不遗...”
  正向摄政王多尔衮奏报的是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此人原是正红旗贝子硕讬的包衣奴,去年硕讬和郡王阿达礼向郑亲王济尔哈朗、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游说,谋立多尔衮为君,结果被多尔衮以扰政乱国的罪名处死,范文程遂被拨入镶黄旗。
  殿上除了范文程外,还有大学士希福和刚林二人,固山贝子尼堪,议政大臣叶臣等数人。
  “山西范家等八人实于我朝有大功,以后不可薄待了。”
  32岁的多尔衮摸了摸光滑无比的头顶,看了眼躬着身的范文程,说道:“十五弟抢你妻子的事,本王和诸王贝勒议了此事,决定罚多铎银一千两,夺其十五个牛录,你看这个处罚可叫你服气?”
  “奴才不敢对主子有怨言,一切悉听摄政王处置!”
  范文程哪敢不服气,他虽是大学士,但在八旗只是个包衣奴,从前先帝在时对他极为器重,八旗权贵们都要敬着他,现在先帝不在了,再给范文程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对抢他夫人玩弄的豫王有什么意见,更不敢说自己不服。
  “这事是十五弟做的不对,在这我这个做哥哥的给你道个歉。”
  多尔衮实际也头疼,他不知道自己那个弟弟是怎么想的,汉臣的妻妾有貌美年轻的取用可以,但怎的对范文程那个四旬妇人起了兴致的。他难道不知道这个范文程对大清很有价值么。
  所以,将范的夫人还回去是不可能的,没有主子看上的还要赏回去的道理,但面子上总要过得去,所以多尔衮这才罚多铎一千两银,削十五个牛录。
  他相信范文程应该不会再有话说。
  果然,范文程很识趣,知道奴才的本份。
  尼堪咧嘴看了眼范文程,转头兴奋说道:“十四叔,那李自成现如今看着倒是真成了势,宁破关一破,北京可就没挡头了,照我说,崇祯那糊涂蛋顶多还有个把月就得完了!”
  多尔衮点了点头,道:“李自成进军是神速,不到一月就尽取山西之地,现在那个还算能打的周遇吉也死了,崇祯这龙椅是坐不住了。”
  尼堪是多尔衮大哥禇英之子,所以管多尔衮叫十四叔,年纪却比多尔衮还大两岁。
  和他两个哥哥杜度、国欢不同,尼堪打小就和多尔衮玩在一起,很是得多尔衮喜欢。
  “是啊,谁想到明朝亡得这么快呢,想当年先帝还想过向崇祯称臣,没想到先帝这才走了不到一年,崇祯就要成亡国之君了。”
  说话的叶臣是皇太极时期的十六大臣之一,曾斩杀过明东江镇的悍将沈世魁,现佐理正白旗事。
  “当年咱们大清实力不如明朝,先帝欲向明朝称臣不过是积蓄实力,”
  多尔衮笑了笑,“不过今日称臣,明日亦可称君,只要能为大清获取足够利益,虚名不值一较。”
  说完,示意范文程别躬着了,对他很是亲切说道:“文程先生入金以后,反反复复向先帝言及农耕之重要,并亲自在各地推广你们汉人的农耕之法,这几年我大清国库充盈,文程先生功不可没。”
  范文程哪敢居功,忙谦虚道:“奴才不过是执行先帝旨意而矣。”
  说完,想了想却复道:“禀摄政王,奴才以为明朝亡国已成定局,此番关内情形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故奴才以为摄政王当出兵进取中原!”
  “进取中原?”
  多尔衮目中闪过精光,“文程先生以为我大清当如何进取中原?”
  “禀报王爷,奴才以为我大清八旗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然而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
  见多尔衮似有进取中原之意,范文程激动之下忙将心中所想道了出来。
  他提出这次入关是为夺取关内天下,因此要一改以往入关只为削弱明朝采取的屠戮抢掠政策,要严禁军卒,秋毫无犯。并且每夺得一座城池都要改以往不守之策,驻军设官安民,以招揽人心...
  洋洋洒洒一通,听得多尔衮不住点头,尔后看向众人,道:“文程先生所言入关之事,你们怎么看?”
  大学士刚林当即上前奏道:“禀摄政王,我大清已有中原历代朝廷传国之宝,此是君临天下的象征!昔五虎上将扈尔汉率兵东征,为黑龙江滔滔江水所阻,天公相助,一夜冰冻封江,天堑变成通途;萨尔浒大战前夜,尼雅玛山紫气萦绕...种种迹象表明,我大清顺天爱民,为上苍所佑,有神人相助。今明失其鹿,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请摄政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早日发兵定鼎中原!”
  尼堪和叶臣等人也是心潮激动,纷纷跪倒在地,齐呼:“请摄政王早发大军定鼎中原!”
  大学士希福却没有如尼堪等人那般激动,而是斟酌后,出列奏道:“禀摄政王,贼李自成虽东逼北京,然明朝百足之虫僵而不死,若我八旗现在入关仍需与明朝的关门之兵作战。胜则才能入关,然届时必与李自成的贼军主力相争,我大清虽兵强马壮,但兵马之数却不足以和贼军相争,万一失利,我大清根基必为之动摇,故奴才以为入关之事,摄政王当三思。”
  希福还有句话没敢说,就是多尔衮真有入关之心,也当与诸王贝勒相商,尤其是要取得另一位摄政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同意才可,然后上奏天子,而不是由他一人决断。
  “贼兵马众多又如何?我大清自太祖皇帝十三付铠甲创业以来,哪次不是以少击多,先帝于松山之役更是倾我国之兵,连那老人少年都要执兵随战,此等气度又岂是那明朝与贼人配有!今明朝败亡已成定局,我大清若不趁势入主中原,等那李贼稳固关内,怕我大清再无机会!”
  多尔衮并非叫范文程说动起了入关之心,而是早有逐鹿之意,当下便令明日召开诸王会议,相商入关之事。
  同时命范文程广派细作入关,随时掌握关内明军及贼军动向。至于关门明军那里,更是要在大清为官的诸多降将降官书信招降。
  又令汉军多造大炮火器,以为入关之用。
第181章
成真龙的机率
  虎丘,吴中第一名胜,春秋时吴王阖闾在此修城建都,死后即葬在虎丘。
  山塘街距离虎丘不过七里的路程,紧挨着白公堤,本來就是店铺林立的商埠,此时赶上复社大会,街上人头攒动,百姓路人笑语杂沓,不时有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天上还有许多风筝,一派盛世景象,与那北方赤地千里、僵尸无数、满目苍凉形成鲜明对照,恍若世外桃源般。
  码头边,一只乌篷小船缓缓近岸,船上走出一俊俏书生,其后还跟着一模样也好看的书童。不远处桥上的几个踏青小姐瞧见,都投来欣赏的目光,与身边同伴窃窃私语,娇笑连连。
  “这地方好热闹啊,小姐...公子!”
  斗儿打小就被卖入青楼,这是第一次随小姐到苏州来,甚觉新奇,一时兴奋之下险些叫错。
  “当然热闹,今日不但复社大会江南文人唱诗说词,几社六子也会来,于百姓而言可是文坛盛事,嗯,就好像我们秦淮每年都要办的花魁会,你说热不热闹?”
  寇白门笑着伸手拉斗儿往码头台阶上去,几步后却意识不妥,此时她主仆二人乃是女扮男装,哪里能在这人多的地方拉手呢,叫人家看见还以为她二人有什么龙阳之癖呢。
  虽说好男风是达官贵人和才子间的雅风,骚人墨客皆不以为怪,反以为喜,称男女之间为“内交”,男男之间为“外交”,但毕竟普通百姓不懂这雅风,瞧着厌恶。
  “公子,他们就这么跟着我们?”
  斗儿朝后面停靠的两条小船上走出的七八个汉子瞄了眼,这些家伙都是江北那个大贼的人,说什么要保护小姐安全。
  这些人一路从南京跟到这里,与她主仆二人也不说话,吃喝都是自己掏钱,也不知道他们烦不烦的。
  “莫管人家,人家也是职责所在。”
  寇白门笑了笑,上得台阶映入眼帘的苏州景色才真称得上江南春色。身边更是有几只蝴蝶环绕,想是虽扮了男装,但身体有香味所致。
  “走吧,”
  主仆二人于岸上如织人流缓步而行,后面高武等人始终不离十丈距离。于这江南地方,他们也不敢携带兵器,只一人怀中藏了把匕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