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638

  也就陆四不知道,知道的话铁定把孙武进和徐和尚骂个狗血淋头。
  不过明朝崇道,弄个佛和尚来续反贼的龙气,理论上是说得过去的。
  五德循环,佛道相争嘛。
  具体怎么个续法,徐和尚这个当事人也不清楚,反正给了他称之为师兄的那几个朦胧院和尚一百两银子,并说若将来事成就给朦胧院修个宝塔,大小佛像都贴金身,管保几位师兄下半辈子吃喝不愁。
  陆四这边回了家,路上没有牧童骑牛遥指,同村的邻居倒是见着几个,可能是陆四这次回来把吴氏族人都给杀了过于吓人,因此这些打小看着陆四长大的邻居们都没敢跟小四子打招呼。
  蒋魁、周旺家的婆娘连同孩子都叫接去老营,这会应该已经到了扬州,整个村子现在只有13户人家在。
  这些人家陆文亮同周旺他们挨家挨户劝过,要他们跟着淮军一起走,可这些人家实在是不敢造朝廷的反,属于真的胆小怕事那种,陆文亮他们劝不动只能由着他们。
  不是陆文亮他们非要拉着邻居们造反,他们是担心大团出了陆四这么号大反贼,官兵真要过来的话肯定会屠村,那样留下的邻居不免就要无辜被杀。但人家不走,他们总不能拿绳子把这些乡里乡亲强行捆了带走。
  乡民不同陆四招呼,陆四却要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一点架子也没有,管这个叫三爷,管那个叫四妈的,那个叫七奶奶的,脸上带笑客气的很。
  这也是中国人传统,在外面混得再好,做再大的官有再大的势,回了老家也得放下身段,不能有一丝所谓“官威”流露出来。
  昨天回来的时候,陆四就是在离村子还有几里的地方便下马步行,晚上还让孙武进将村里13户人家叫到一起,请他们吃了顿红烧肉。用的是陆小柱子所在酒楼酿的正宗黄豆大酱,色好味道也好。
  陆四让村民们敞开肚子吃,结果肉不够,又特意让齐宝去设在上冈的大营又扛了一块过来。
  这也是陆四他大伯陆有才反复交待的,说不能让乡亲们背后戳陆家的脊梁骨,更不能因为当了什么大顺朝的节度使就不把乡亲们当回事。
  不用大伯交待,陆四也知道怎么做。
  家里,还是老样子,家徒四壁。
  狗不嫌家穷,儿不嫌娘丑。
  回来后陆四没让人收拾他家,进屋之后看了看,叫齐宝去抱捆稻草来烧火做饭,自己则跑到已经没人的大伯家菜地摘了些青菜,又割了些蒜叶。
  鸡圈里一只鸡都没了,都叫陆四他嫂子田娥捉了带走了,说是到了盐城那还能下点鸡蛋给大伙吃,就这么杀了可惜。
  这真是当了反贼婆娘也还是个过日子的。
  徐和尚和孙武进打坟地回来后,就看到他们的都督正拿着铲子在炒鸡蛋,鸡蛋是刚刚齐宝拿十几个铜板到村头那个没儿子的吴老四家买的。
  吴老四哪敢收钱,是齐宝强行扔在桌上并给了个凶狠表情这老头才收下的。
  “都督真是文武双全啊!”孙武进油脸赞叹。
  “炒个菜跟文武有什么关系?”陆四对此不解。
  “有关系,当然有关系!”
  孙武进很肯定的说道,然后一脸正色道:“卑职听那些白面书生说什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话卑职听着在理,用在都督这里也恰当。”
  陆四懒得跟孙武进扯蛋,叫他们在外面等着,别影响他炒蛋。
  “齐宝,火小些喽,快糊了!”
  “哎,哎!”
  坐在锅灶后的齐宝忙将灶里的柴火往外抽了些。
  外面,徐和尚好奇的看着都督家“潜宅”上密密麻麻的蜂洞,不时有密蜂从洞中“嗡嗡”的飞出。
  “老孙,你说都督家的房子里有没有蜂蜜?”
  徐和尚一边将手指插进洞里,一边好奇的问边上正拿着一根树枝在劈斩油菜花的孙武进。
  “蜂蜜?”
  孙武进转身朝全是泥块砌成的都督老房看去,忽的脸色大变,面上也是无比潮红,呼吸更明显急促。
  “昨了?”
  徐和尚吓了一跳,赶紧抽出手指快步扶住孙武进。
  “真龙啊,果是真龙啊,群蜂环绕,这不是异象是什么!”
  孙武进激动的推开徐和尚,一个箭步趴在都督家老泥胚房上盯着那密密麻麻的蜂洞,喜不自胜的拿手指戳戳这个,捅捅那个,不一会却是“哎呀”一声惨叫,竟是叫蜜蜂给蛰了。
  “怎么回事,叫什么?”
  听到动静的陆四提着勺子就冲了出来。
  “没事,没事。”
  孙武进赶紧摇头,并眼神示意徐和尚不要乱说话,此等异象外人知道就好,当事人最好别知道。
  “没事去洗手,准备吃饭。”
  陆四缩回脑袋,将蒜叶倒进锅中炒起来,不一会一菜一汤就做好。
  “自个拿碗装饭,中午将就吃吧,吃完我要开会。”陆四拎起小板凳坐在那满是污垢,黑不溜秋的破桌边,拿起筷子就夹了块鸡蛋放进嘴里。
  “开会?”
  孙武进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议事。”
  说是议事,其实就是陆四给徐和尚的“工作”安排。负责兴化清乡的是夏大军的第一旅,盐城这边则是由徐和尚的第二旅负责。
  “具体方针也按一正四隅的法子来,对付那些对咱们有敌意的,下手一定要狠,杀到他们打骨子里对咱们淮军畏惧!”
  放下筷子,陆四想了想,又道:“当然,还是要注意区分一下的,兴化那边反对咱们的地主士绅比较多,所以要多杀人,杀他个血流成河,非如此无法行霹雳手段!
  但是,盐城这边目前整体局势还是有利于我们淮军的,如吴茂才这种人毕竟少,那样的话咱们就不能乱杀人,总不能人家听咱们的话,给咱们纳粮,咱们还要把人家抄了吧?”
  幽黑的破屋中,乌黑的方桌边,陆四对盐城县清乡工作做了具体指示,这个指示是符合实际的,并具有重要意义。
第184章
小四子,富贵不能忘本啊
  “一正四隅”剿贼方针并非陆四首倡,而是脱胎于前明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四正六隅”。
  当年杨嗣昌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是谓十面之网,十巡抚专防,总督、总理二臣随贼所向,专征讨。
  这个方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将流动作战的农民军堵截并包围,然后加以消灭,虽然因为李自成拼死突入河南,张献忠“以走制敌”,明军围剿将领矛盾重重导致计划最终失败,杨嗣昌本人也因有愧病死,但这个方案还是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因此陆四在兴化搞了个缩小版的“四正六隅”,即“一正四隅”,乃是以兴化城为正,以兴化东南西北四集镇为隅。
  具体部署为于四集镇分驻四营兵,控制东南西北四大角,切断区域内反动地主士绅民团相互之间的联系,同时下令与兴化接壤的宝应、江都、盐城、泰兴等地于边界处主要道路设兵管治。
  第一旅主力驻兴化城,严密控制通往四大集镇的主要官道及各大渡口。再以骡马队为机动力量,进行快速的兵力投送,以此形成一张针对兴化境内反动民团的大网,从而将兴化境内的地主士绅反动力量绞杀怠尽。
  有利于淮军的是,兴化境内的地主民团不具备流动作战能力,最多是在某些湖荡拥有舟船机动能力,且由于参加这些民团的多是当地人,属于战时为兵,非战时为民,因此根本不可能随那些地主士绅往外地流窜。
  在“一正四隅”大网收缩打击下,兴化境内地主士绅武装力量遭到灭顶打击,不到半个月就有四股人马遭到覆没。
  头号“反贼”王举人父子三人被吊死的消息更是让那些反动地主士绅心惊,随着淮军打击力度越来越大,反动民团的活动究竟被极大压缩,粮食来源成了极大问题,一些听信地主士绅参与袭击淮军的农民见形势不妙,自然而然心生惧意,开始偷偷跑回家。
  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点,并严明军纪,让兴化的百姓充分意识到淮军并非如某些地主士绅所言是什么贼人土匪,所过之地不是杀人就是抢劫,那么完全可以政治手段来解决余下的民团,并彻底安定兴化。
  可惜,淮军上下除了陆四一人有“政治”概念外,其余人等根本没有此类意识。
  尤其负责兴化清乡的第一旅主体兵员就是参与兴化围城的风字营,及部分原盐城县河工,他们在前期蒙受了巨大损失,死伤数百人,加之部分反动士绅对淮军展开的袭击过程手段极其残忍,那么一旦双方完全颠倒,已经具备碾压优势的第一旅士兵心中最朴素的复仇心理自然会爆发。
  一些亲人被杀的第一旅官兵甚至是只要看对方可疑,便不问青红皂白就将人当场斩杀。在对一些反动地主士绅家进行查抄时,更是酿成了多桩灭门惨案。
  第一旅官兵的复仇心理使得兴化清乡被蒙上了一层恐怖气息。
  攻占兴化城的刘定生部被整体补入第一旅,这些明朝降兵在对反动民团打击过程中也很疯狂,并且在夏大军等人的有意放纵下,他们开始扩大打击范围。如在对陶庄的一支民团打击过程中,明明对方只有一两百人,但事后斩级竟多达五百余颗。
  作为第一旅帅的夏大军也不加以甄别,直接予以报捷记功。
  “陆兄弟说过,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死他们,不论他们是什么人,只要他们反对我们,就应该无情消灭,不然留着他们下崽刨我们祖坟吗!”
  夏大军也是性子急,一心想要给自己打个“翻身仗”,从而让淮军上下晓得他这个第一旅帅绝非是浪得虚名,因此将陆四留给他的“杀的大差不差就可以了”理解为“杀光了就可以”。
  眼看第一旅已经开始胡乱杀人,赵忠义知道不妙立即派人将这一情况告知在盐城县的陆四。
  “这不是第一旅的错,是我的错啊。”
  陆四首先自责,第一旅在兴化的杀人扩大化从根子上讲是淮军现在不具备政工人员,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纲领,无论是将领还是普通士兵都是典型的“造反”心理,如此在暴力推动下发生一些极端事件是再所难免的。
  但他不能因此就对第一旅进行批评,甚至是罢免夏大军这个旅帅,因为,这根本不是他们的错。
  从淮军在桃花坞成立到现在不过才三个多月时间,就这短短的三个月,九成九官兵不识字的淮军,怎么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一支人民爱戴的军队,成为一支能够晓得“破坏”可怕性,从而可以在军队内部产生自我约束力的军队呢。
  陆四能做的是纠正,以他个人威望对淮军进行一些必要的纠正,或者说对清乡工作的一些阶段性调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