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638

  “这是怕把兵打光了卖不了好价钱!”
  徐大绥愤愤不平,更叫他恼火的是漕院答应供给的粮食老是“断顿”,每一次都要他派人去安东吵闹后才给送一些过来。
  漕院那也有苦衷,说是北边的海州、徐州已无粮可调,南边的扬州又沦为贼人之手,眼下能够筹粮的州县不足一个巴掌,大军围城又日久,每日消耗都是巨资,百姓负担已是极重。
  言下之意是你们这帮客军赶紧攻城,要不然再拖下去怕是连粮草都供应不上。
  “是他们不肯出力,又不是老子我偷懒!”
  徐大绥气不平,部下也是怨声载道,都说金声桓的兵到处抢劫,过得无比滋润,凭什么他们就要在这城下喝西北风。那么一大帮子人在这盯着,真就是破了城,又能落多少羹到他们手上。
  参将赵得高骂道:“花马刘的兵比闯贼还不像话,总督那边不还是好吃好喝供着,好话说着,咱们就是后娘养的!”
  一提到刘良佐,徐大绥更是恨的牙痒,那王八蛋真不是个东西,连个官兵的衣服都不要了,所过之路毁家破舍,那坏事干得他徐大绥都看不下去。
  可他能有什么办法,粮草要靠安东支应,军饷要凤阳拨放,他徐大绥除非去投闯贼,要不然还真没办法走。
  直到那天夜里,几个人进了徐部大营。
  老友高公公的书信让徐大绥很是犹豫,但那二十万两真金白银和一千多石粮食的诱惑又实在太大。
  “我对不住朝廷啊,国事至此,我辈又有甚办法。”
  当着一众部下的面,徐大绥失声落泪。
  次日,徐部突然有官兵闹饷,继而哗变,一哄而散渡。徐大绥等人仓皇渡过运河西窜,勉强收拢残兵,却是再也无力参与围困淮安了。
第192章
总兵多保重
  钱能解决的事情,不一定非要拼个你死我活。
  陆四是守信之人,虽然他现在也很缺银子。但如果这二十万两的投资能够盘活淮扬大局,他是绝不会多眨一下眼睛的。
  不过二十万两银子加上千石粮食不可能运到淮安城交割,所以双方定的交割地点是宝应西边的鸦庄,这个地方离洪泽湖不远了。
  银子是从宝应城直接运去的,当初淮军破宝应之后全城官吏士绅尽被诛杀,抄掠所得甚巨。
  三月初九日,从盐城县骑骡子过来的高歧凤便带着那笔染血的金银财货渡过运河,与之一同去交割的是陆四给侄子广远配的助手、降兵出身的李思。
  广远听说老叔竟然靠给银子和粮食换狗日的官军退兵,并且还要和那狗日的临淮兵搭上关系,那是怎么也想不通。
  以他叔那性子,能干这事?
  一向人死吊朝天的老叔,昨就突然干这种没脸皮的事了?
  “少都督可不能那样想,用兵之道非一昧强取,攻心为上,兵战为下,如果只用些身外之物便能使对手四分五裂,从而使我军可以分而歼之...”
  高歧凤很有耐心的为刚刚才学会五十个字的少都督解释了此举的意义所在,强调瓦解明朝联军对淮安解围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一次听到有人叫自己为“少都督”,广远着实不适应,叫这个什么高公公直接唤自己名字,可人高公公却是讲礼的很,怎么也不敢直呼少都督大名。
  广远无奈便由人家去了,心里其实也美,因为少都督听着挺威风的。
  “理是这么个理...二十万两也未免太多了吧?”
  广远真是心疼,老叔这出手就是二十万两可败家的很,想他这个侄子在宝应城呆了三个多月,全军上下吃用也不过万余两,现在啥事也没干就白送人家二十万两,这钱够他再守上两年的了,买卖太亏,怎么想也不划算。
  李思摇头道:“少都督,这二十万两真不算多,当年张献忠给左良玉一次就付百万两之巨呢。”
  “你怎么知道?”广远纳闷了。
  李思笑了笑:“少都督莫忘了属下原先就是左部的兵。”
  这事高歧凤自也晓得,当年张献忠在枸坪关被左良玉击败,无奈率部准备突入四川。可入川途中,在太平县的玛瑙山又受到郑崇俭和左良玉的夹击,伤亡惨重。接着又受到湖广军、四川军和陕西军的追击堵截,可谓是连受重创,最后被左良玉率军团团围住,可以说已经是山穷水尽。
  然而狡猾的张献忠这时却命人将历年所掠价值百万两之巨的金银财宝全送给左良玉,里面甚至还有他从凤阳皇陵刨到的若干宝贝。
  又对左良玉说你的兵马军纪太坏,连我这个流寇都不如,只因现在朝廷指望你左良玉剿我张献忠,这才容了你。但要是我张献忠死了,你左良玉干的那些混账事朝廷就能放过你?
  左良玉一想也对,不久前朝廷刚把另一个剿贼猛将祖宽给阵法了,原因就是祖宽部军纪太坏,于是一横心收下财货放了一条生路给张献忠。
  陆四现在做的跟张献忠是一回事,打不过人家就送钱买路子,没什么好丢人的。
  广远不是不明事理的,就是有点“小农”思想,格局没他老叔大,闷声道:“二十万两太多了,我可舍不得,这样吧,反正那个姓徐的已从淮安撤了下来,咱们就少给他一些,十万两吧...谅他也不敢说什么,要不服就过来找我算账好了!”
  “少都督,这可使不得!”
  高歧凤叫这话吓了一跳,他真要带十万两过去见徐大绥,那家伙恐怕能把他拖出去剁了喂狗。
  李思也赶紧劝少都督莫胡来,说真要这样干了,以后谁还信都督,谁还信淮军?
  “好了,我也就是随口说说,我去写字去了,这件事你们办吧。”
  广远也是说的牢骚话,这事是他老叔定下的,他这个做侄儿的哪敢不听老叔的话胡来。
  除了押运银子和粮食的车夫,高、李二人就带了500兵。渡过运河后,队伍便马不停蹄赶往鸦庄,大致行了不到五十里就有等得着急的临淮兵前来接应了。
  “高公公!”
  看到高歧凤后面长长的车队,徐大绥提了几天的心终是放了下来,这要是淮军方面诓了他,那他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虽说事先和诸将们再三确认,又严密部署,可真“哗变”起来他们也有点收不住,最后到会合地点把人马一算,整整少了两千多,心疼之余也只能以少点人就少分些银子安慰自己了。
  如同久未相见的兄弟俩,高歧凤和徐大绥同时上前,彼此深沉注视许久,最后会心一笑。
  “原先听说公公和李棲凤叫贼人给掳了,我这心呐真是难过的很...”
  说话时,徐大绥随手拿起一枚发黑的银锭咬了口,银锭上赫然出现牙印。没错,软的,没添别的东西,这银锭里要添了铅什么的,咬起来咯牙。发黑是因为银子可能埋在地窖的缘故。
  “唉,那事说来就话长了,还好,陆都督对我和李总兵、胡副将还算不错...”高歧凤简单说了几句。
  “都不容易,你们没办法,我这也没办法,”
  徐大绥有些悲伤的指了指手底下的兵,“要不是为了他们有口饭吃,说什么我也不能干这对不起朝廷的事。”
  验过金银,再验过数目后,双方的欢声笑语自是多了起来。徐大绥热烈挽留淮军一行在鸦庄吃饭,前几天他手下的兵把附近村庄抢了个遍,营里有不少鸭鹅。
  酒足饭饱之后,徐大绥亲自送高歧凤东归。
  临行前,高歧凤深情看着徐大绥,低声道:“陆都督让我对总兵说,要是你们在明朝那边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到他那边,别的不敢保证,让弟兄们有个安稳地方睡觉,有口饱饭还是没有问题的,再怎么着也比让百姓骂娘的好吧。”说这话的时候,正好有一队徐的部下赶着抢来的猪羊打河边过去。
  徐大绥有些尴尬,朝左右看了看,“公公,你说咱大明真的要亡?”
  高歧凤有些诧异:“你不知道?”
  “知道什么?”
  徐大绥有点发愣。
  “李自成已经打到京师了。”
  高歧凤轻叹一声,“咱家也不好劝你什么,总兵自己多保重。”
第193章
拿陆四的矛戳他的盾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凤瘦马。
  断肠人,在河边。
  徐大绥惆怅的带着二十万两银子同千石粮食自己保重去了,他知道这大明是真的指望不上,要不然不会连太监都替贼人来当说客。
  高歧凤的话,他是听进去的。
  多个朋友多条路这话不假,大明真要亡,未必就不能学李棲凤和胡尚友他们投顺。
  听高歧凤语气,他徐大绥要是带兵过去肯定要比李、胡二人强,因为那两人是被打的丢盔弃甲属于投降;他过去则属反正,又是带兵投靠,性质和李胡不同待遇就不同。
  只是,对方开出的防御使价码尚不能让徐大绥动心,他是损失了两千多士卒,可手底下还有七八千人,就凭这些兵马徐大绥认为与其投个李自成册封的淮扬节度使,莫不如等一等,学昔日同僚董学礼一样直接向李自成的大顺中央投降,那样就算混不上节度使总也能坐镇一方,和那个姓陆的平分秋色。
  只是,他现在去哪呢?
  淮安没法去了,人不能不守信,这要坏了规矩就是自个断自个的后路;老窝临淮地区又叫刘良佐个王八蛋搅得一塌糊涂,花马刘手下有两三万人,自个打不过他,去了也受窝囊气。去凤阳的话,弄不好马士英要追究哗营擅撤之罪,因此徐大绥思来想去索性奔了距此不远的天长。
  这是打着走一步是一步的算盘,李自成都打到京师了,再铁了心跟大顺为敌,不是茅厕里点灯——找死么。
  可惜,徐大绥不知道李自成新任的淮扬通会刘暴身上就有册封他为节度使的诏书,要知道的话肯定就地改编大顺军了。
  ........
  最先发现临淮兵异动的就是距离他们最近的金声桓部,临淮兵炸营突然金部险些受到波及,要不是金声桓急令关闭营门,大小将领全部现身约束整顿部卒,恐怕也要跟着哗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