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638

  陆四暂时不想和土豪郑家闹僵。
  因为不管是大顺还是淮军,眼下和郑家并没有实质利益冲突。
  郑芝龙虽说是想将势力向江淮发展,但他郑家的陆上实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他这一大手笔,所以陆四大可把人给放了,这样便能和郑家结个善缘。
  不管怎么说,郑家陆上再不行,在海上却是绝对巨无霸的存在,和他们撕破脸皮没什么好处。
  只是这样未免太亏,一个郑芝龙的亲弟弟,一个未来国姓的萧何,怎么也值点东西吧。
  陆四准备继续干一次绑票赎金的事,这一回却不是要银子,而是要东西,比如铁枪、火药、大炮什么的。
  这些东西,郑家不缺,富可敌国的郑氏哪怕在势力最弱小的时候,在军械上他们也从来不缺,因为他们庞大的船队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日本将这些物资带回来。
  当然,大顺淮扬节度使是不能出面谈赎金的,这不仅是大顺的脸面,也是陆四的脸面。
  这个任务还是准备交给孙武进,只是这一次物资清单陆四得提前弄好,免得不识货的孙武进又叫人家用三瓜两枣打发了。
  那个吊侯爷的家当都不及人郑家身上的一根毛。
  正寻思具体要哪些东西时,守城墙的草堰孙四派人过来急报,说是城外打南边开来了一支明军,看样子是想攻城。
  “淮安的兵来得这么快?!”
  陆四一凛又觉不可能,他才拿下安东不到一个时辰,淮安那边收到消息最快也得天黑,且不说那帮明军能不能协调好,就算他们肯齐心来救部院,也得明天才可能发兵,哪有这边刚破城那边就来的。
  上城向南边看去,果有一支明军在几里地外,不过人数顶多三千人,并且不像是要来攻城的,因为他们迟迟没有向城墙靠近。
  “去把那个督漕道带过来。”
  陆四让人将被抓的督漕道郑标带来,人来后直接问他城外明军是怎么回事。
  “这...”
  郑标显然不是路部院那种“冥顽不灵”,一心想为大明殉节的忠臣,只稍稍迟疑了下就将城外那支明军底细说了出来。
  “我道是什么兵马呢,原来是帮团练...都督,末将这就骑驴子将他们冲了!”
  徐和尚信心十足,打正经官兵他不敢打包票,可要是对付帮临时招募的团练青壮,他徐和尚却是信心十足的。
  “老徐,你能不能不要柿子捡软的捏?”孙武进特别看不起徐和尚欺软怕硬,主动请缨由他带旗牌兵去把那帮家伙解决掉。
  陆四摆了摆手,吩咐人把郑芝豹和郑泰带过来。待二郑过来后,也不废话,直接问郑芝豹能否让外面那帮手下投降。
  “如果郑总兵不肯帮忙,那陆某也只能拿郑总兵的人头去劝降了。”
  陆四目光不善,他这人做事干脆利落,不喜欢谁跟他磨磨蹭蹭,要是郑芝豹敢说个不字,他还真不怕郑芝龙敢提兵北上。
  一听这话,郑芝豹倒也干脆,马上请求给他纸和笔,当时就写了封给谢表的劝降信。
  陆四命被俘的一个福建兵带着郑芝豹的这封劝降信出城,谢表看到信后也是为难,于是将郑芝豹的这封信给沈廷飞看。
  “这是贼人诡计,谢兄弟千万不能上当!”
  沈廷飞将信一撕两半,以此表明他绝不会向贼人投降。这让谢表更加为难了,左思右想之后却是决定听从四爷的话向贼人投降,于是在没有和沈廷飞打招呼的情况下,突然拔营前往安东投降。
  陆四那边也知道了城外不仅是郑芝豹的部下,更有沈廷扬带来的水兵,便同对郑芝豹一般让沈廷信写信劝其弟沈廷飞率部来投。
  不想这沈廷扬却是骨头很硬,哪怕陆四扬言不写劝降信就杀他,沈廷扬仍是不为所动。
  “你奶奶个熊的,你当我家都督不敢杀你么!”孙武进的脾气跟闹钟似的,说来就来。
  “为国家死,虽死无憾!”
  让淮军众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那沈廷扬竟向北方跪下,三磕之后突然撞向一边的城墙,虽被孙武进拽了一把,仍是撞得头破血流。
  “司业何必如此?”
  陆四也是叫沈廷扬的气节折服,这才是真国士,赶紧示意孙武进给沈廷扬包扎。
  “勿用救,勿多言!尔贼休想沈某劝降吾弟,今日之事大不了一死!”沈廷扬挣扎不欲让孙武进包扎,并欲再次撞墙,幸被拦下。
  陆四轻叹一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业死志,陆某敬佩,但陆某想对司业说一句,何不留这有用之躯阻那东奴入关呢?”
第202章
打爆都督的庄
  陆四是不能让沈廷扬死的,此人精于海运,且对沿海水文了如指掌,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杰出的水师将领。
  而淮军,一条船也没有,更缺少如沈廷扬这般海上专业人才。
  所以,不管是为了将来依靠水师在满清后方开辟新的战场,实施敌后登陆干拢其主力行动,还是为了能够掠取江南获得年以千万两计算的粮饷,陆四都需要沈廷扬及其留在海州的水师。
  否则,几个月时间陆四从哪去弄一支水师来?
  从无到有打造一支水师,没个几年时间是妄想。
  满清经营十多年都没能打造出一支可以抗衡郑氏的水师,况他才成军几个月的淮军。
  历史上沈廷扬编练的这支水师是被刘泽清抢了去,但刘泽清压根没发挥这支水师作用,只将那些海船当作逃命工具,在海上飘了个把月后还是上岸降了清。
  现在刘泽清如原本历史南下,留给陆四的时间已然不多,这支水师真要落在刘的手里,再想抢回来可就困难了。
  想要说服一个人,首先就得从这个人的经历着手,知道他想要干什么。
  也就是世人常说的投其所好。
  沈廷扬,淮商巨富出身,虽说崇祯任命他为国子监司业,但此人实际功名就是个诸生(秀才),仗着家里有钱捐了个国子监生的出身,此后一步步走上仕途,并通过海运淮粮至辽东获得崇祯器重,于去年被任命为国子监司业,专督长江兵船及漕粮军械运事。
  这种人,守着万贯家财不享受,反而替国家常年奔波于海上,并且数次出入重重危险的辽东,图的是什么?
  家国理念。
  或者说是士大夫阶层所言的治国平天下,一腔抱负。
  “司业从海州过来,想来当知我大顺永昌皇帝已经兵至宣府了吧?”
  陆四蹲下身帮着孙武进一起给沈廷扬包扎伤口,这位真国士刚才那一撞脑袋上开了好几个口子,虽说伤口不深勿须用针缝,血出的却多。陆四怀疑有可能还有轻微脑震荡。
  沈廷扬挣扎不得,任由陆四替他包扎,却不作声。
  排斥敌视意味明显。
  “司业肯定是知道的,只是不愿与我这贼人说而矣。”
  陆四半点不恼,轻笑一声竟是盘膝直接坐在了沈廷扬面前,毫无胜利者的架子,也毫无对阶下囚的傲慢。
  “不管司业是否承认,我大顺取代明朝已成定局,我料想最多月余京师必将为我大顺所有,”
  说到这,陆四顿了顿,沈廷扬仍是毫无表情,便换以询问语气又道:“只有一事陆某一直担忧,原先无人可询,现在却是可以找人解惑了...司业常替明朝办理辽东漕粮钱饷输送事,当于辽事十分熟悉,故陆某想问司业一句,我大顺若取京师那东奴会否趁机入关?”
  “入关?”
  一直不作声的沈廷扬眉头一动,显是陆四这个问题触动了他,继而却又不再言语。
  陆四将他神情看在眼中,继续道:“司业要知,大顺取代大明乃是改朝换代,中国亦还是中国,天下亦还是汉家天下。但那东奴若是入关,则是异族入侵,乃是亡天下...陆某没读过多少书,却知这江山更替有亡国,有亡天下之分。亡国者,易姓改号。亡天下却是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陆四这是盗用顾炎武的话,不过顾炎武这番话还未出炉,所以后世再提此话当以他陆文宗为原创。
  不过,似乎也没人会将他的话记录,陆四不认为身边这帮大字不识一个的家伙们能听明白他在说什么。
  可惜了,等闲下来还是要找两个秘书才行,至少以后自己讲什么话都有人记录,不至于哪天要死了没给后人留下只言片语。
  比如这次的《安东讲话》。
  亡国亡天下的说法让沈廷扬真的有些动容且惊讶了,实难将这番道理与眼前这个年轻的贼首联系起来。
  犹豫了下,却是质疑道:“东奴便是入关,也最多是亡国,何来亡天下?”
  “剃发易服,断我传承,改我衣冠,不是亡天下么?难道司业以为现时辽东的汉人仅仅是亡国,而不是亡天下?”
  沈廷扬一愣,捂着有些晕疼的脑袋道:“你怎么就敢断定东奴一定会入关?”
  陆四如此说道:“因为,换作是我,也会如此。现关内明顺相争,好比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东奴若不趁机坐收渔翁之利,其族中便真可算无人矣。”
  沈廷扬沉默片刻,摇头道:“东奴数次入关,所为不过掳掠,并无逐鹿之心。即便他东奴真有入关亡我汉人天下的念头,关门之兵也足以拒之。其若如先前数次绕道口外,便断无逐鹿可能。”
  沈廷扬意就是东奴真想窃取中国,必要行仁义之举,如此才能得民心,坐天下。否则按他们先前几次入关烧杀抢掠的做法,所经之地皆起反抗,东奴又如何能得民心,治理地方,继而成逐鹿之势。
  陆四没有反驳这一点,而是说道:“听说京师有诏关门之兵勤王?”
  “是有此事。”
  沈廷扬点了点头,皇帝诏吴三桂、高第等人入卫京师已是人尽皆知,不须瞒着这贼人。
  陆四点了点头,提出一个设想,便是如关门之兵没有入京勤王,而是打开关门引东奴入关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