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638

  吕弼周看向刘若达,后者笑道:“淮扬侯可知我大顺军已经兵临京师,不日永昌陛下就要入城了!”
  “这真是太好了!”
  陆四当然知道,并且还知道北京这会已经拿下,却要装作初闻此事,一下激动的站起来,搓着手感慨得难以言语。
  “我大顺本就得民心,京师若定,则这天下又有几人还敢拒这大势?淮阴侯可知,我自昌平而来时,人言皆说北地盗贼密布,跬步难移。但我大顺辖区,居民已有生机,诸乡村肩菏而来,日中为市,至晚方散,如此太平光景,也仅我大顺了。”
  刘若达又说了一件南来途中趣事,那些仍为明朝官吏占据的地方有百姓聚众抢掠富家财产,结果一个名为耿权的士绅诈说大顺永昌皇帝有檄至,严禁百姓掠夺,结果一时传数百里,各地无论盗贼还是百姓皆不敢动。
  “民心所向,大势已成,如黄得功、朱纪、徐大绥等辈,又岂会冥顽不灵?”
  “刘通会此来淮扬本就有意招降黄得功等人,我看京师消息一至,淮阴侯便能得喜讯了。”
  吕弼周丝毫不认为明朝的残兵旧将还会与大顺对抗,更不认为南都的明朝势力还会有所作为,并非眼界低,而是自古以来北方定,南方必定,尤其是这淮扬地区已为大顺所有,南朝再无与大顺拉锯争夺机会。
  “待平定刘泽清后,我意淮阴侯可与我一同上书陛下于河南、淮扬诸地重开乡试...”
  陆四无法打击吕弼周的乐观主义,因为他不是神棍,胡说不得,于是便连连附和,最后问道:“定南侯那边如何?”
  董学礼这个定南侯现在压力真的山大,因为他所占据的徐州南邻两淮,北连山东曹、兖、沂三州,西连河南归德,东接海州,是兵家必争之地。
  更要命的是,徐州也是刘泽清南逃的必经之地,眼瞅着李自成主力都快拿下京师了,刘泽清哪里还在山东呆得住。
  本就准备南下到淮安的他一听河南顺军抢先一步夺了徐州,急得赶紧让侄子刘之榦与麾下副将郑隆芳率兵万余立即渡过黄河攻打徐州。又命早前就窜入海州的部将姚文昌率所部由海州方向攻进徐州。
  昨天吕弼周接到董学礼的最新战报,丰县和沛县已被刘泽清部攻占,而那海州的姚文昌也在邳州城中内应的帮助下夺取了邳州,据闻刘泽清已经抵达微山湖一带,形势对董学礼十分不利。
  因此吕弼周这次到小袁庄来主要目的就是和陆四这位淮扬节度使商议淮军北上事项,两家合力击败刘泽清,使山东、河南、淮扬联成一片。
  “淮西兵将既退,南都又经瓜州一战暂无力渡江与我再战,此番当是我陆文宗回报都督援救之恩的时候了。”
  陆四首先表态他淮军肯定会北上协同董学礼作战,但犹豫了下却问:“定南侯手头现有多少兵马?”
  吕弼周也未有隐瞒,说董学礼现有兵近两万,而他这边则有万余,两家兵马连同最近招降的一些土贼合计不到四万人。又直接了当说虽有兵近四万,但实际能战之兵不到万余,其余多是收编的河南降兵,不足堪用。
  这般说法也是怕陆文宗这个淮阴侯不愿北上。
  陆四心中大致有数了,刘泽清那里有三万人,董学礼和吕弼周这里不到四万,那两家合起来就是七万。
  而这七万兵马不出意外很快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清军,历史上多铎部是偏师南下,真满州和汉蒙八旗总共不过两三万人,到了长江边却变成了三十万人,就是因为大量的明军和顺军降了清。包括高杰部、刘良佐部、黄得功部。
  因此,只要陆四帮董学礼先解决掉刘泽清,再回过头来干掉董学礼,这七万清军就将从满清的账面上消失,且最少能给淮军的账面添上三四万人。
  彼消我涨,想要挡住多铎,陆四就必须把这将近三十万的“伪军”收拾掉。
  所以,哪怕吕弼周不来请他淮阴侯北上,他陆四也会北上。
  “最迟半月,我必提兵相助定南侯!”
  陆四一锤定音,吕弼周和刘若达都是大喜,这首要大事定了,其余小事自是不必细说。
  四人当下吃起饭来,有说有笑,均是放得开,倒像百姓家常便饭。
  饭后,吕弼周又邀陆四于村中闲步,他年长陆四二十余岁,对这淮扬后起之秀不无欣赏,相聊甚欢,无意却说道:“陆都督如今是我大顺侯爵,想来你那淮军之中没有人会不服于你。”
第228章
告诉二郎,我头疼
  “都督,怎么了?”
  从小袁庄回来,徐和尚就见都督脸色有些难看,好像十分不高兴,便纵骡子靠过来问了声。
  陆四摇了摇头,道:“和尚,我问你,要是有人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吃我的喝我的,却总想着把我的锅给砸了另起炉灶,这种人要怎么办?”
  “谁这么大胆?砍了!”徐和尚火冒三丈。
  “砍了?”
  陆四一愣。
  “当然,不砍留着下崽不成?万一真要叫他把都督的锅给砸了,那弟兄们喝西北风去!”
  徐和尚“呸”了一声,他平生最是痛恨这种吊人,怔了下心中一突,难道都督是说的自己人,不由紧张起来,小心翼翼的问了声:“都督,这人谁啊?”
  陆四却没有告诉徐和尚是谁,只是想了想招手让骑在后面的齐宝到前边来,然后吩咐他道:“你去淮安城找孙武进,告诉他我过两天再进城。”
  顿了顿,又补发句,“要是孙武进问我为什么迟两天,你就说,嗯,咱头疼。”
  .........
  淮安城。
  在郭老四营门外犹豫了许久的射阳湖苏六还是叹了一声,转身朝老城方向走去,最后拐进了一条小巷子,在一座不起眼的小院门外迟疑再三,还是轻轻敲了起来。
  门很快被打开,一个大汉朝苏六看了眼,什么也没有说直接将他带进了屋内。
  屋中,抱着一个女人的不是大顺扬州都尉、淮军旗牌标统孙武进又是哪个。
  “去吧,这没你什么事了,等忙完爷再找你。”
  孙武进将一枚银锭朝那女人手中一塞,又掐了把对方突出的胸膊,这娘们可比吴家那小妞巴适,叫人处处舒服。
  想到那吴家小妞,不免有些遗憾,也很是好奇那个施剑翘是何方女子,能让都督如此紧张,硬是不让把人留下。
  扭头朝进来的苏六笑了笑,孙武进“啧啧”道:“苏六兄弟可真是贵人呐,咱叫人请你几次你不得空,这回怎么主动到咱这来了?怎么,不怕那余盟主知道怪罪你?”
  苏六待那胭粉很浓的女人走后,方才闷声道:“孙武进,你什么意思?”
  “咱能有什么意思,坐下说吧。”
  孙武进指了指凳子,将桌上一封信直接扔向苏六,“这是你爹给你的信。噢,不过你爹不识字,这信是请人写的...你要不识字我就找人给你念念?”
  苏六是射阳湖那边的人,而射阳湖在宝应境内,也就是苏六的家人在南路军手里。
  “你究竟想干什么?”
  苏六脸色很难看,他没有看他爹那封信,他不识字,也不需要人给他念信中写的是什么。
  因为,这封信本身已经告诉他了。
  “咱不想干什么,咱就是替咱都督不平。你苏六兄弟应该知道这淮军是咱都督一手创立,且是咱都督领着南路军兄弟拼死给你们北路军解的围,当初说好的分兵不分家,所以现在围也解了,这淮军南北两路军是不是就得合二为一?”孙武进给苏六倒了碗茶。
  这茶叶可不是他跟在都督身边喝的碎沫子,而是正宗的杭州雨前龙井,左大柱子给他的。但也不是左大柱子买的,乃是高邮富商骆永贵听说少都督受了重伤,特意请名医过来诊治顺便给淮军各位好汉的小小心意。
  别说,那骆永贵会做人,孙武进寻思过一阵便跟都督替他骆家求个情,把那小女娃放回去。
  “合兵的事,我和郭老四商议过,也问过其他人的意思,大家基本上都没意见。”
  苏六的确和郭老四,陶麻子、李二狗、花点王等人商议过,众人对南北两路军重新整编都是支持的,所以他实是不明白孙武进还要搞这些干什么。
  “这事我知道你们都没什么意见,但是合起来后那位余盟主是不是不太适合再做这大当家的了?”孙武进饶有深意的问道。
  “这?”
  苏六愣住。
  “苏六兄弟可要知道,我家都督现在不但是大顺的节度使,更是大顺的淮阴侯,他余淮书是什么?”
  孙武进“嘿嘿”一笑,“听说那位被咱们活捉的漕运总督许了余淮书一个知县的缺是吧?咱就算他是个知县,可这知县能和咱都督这侯爷比吗?”
  苏六没吭声,有关余盟主和路部院谈判的事北路军上下都知道,细说起来,这件事不止余盟主对不起陆四兄弟和南路军,就是他们这帮人也是良心叫狗吃了。
  “县令肯定是没法跟侯爷比的,现在什么局面苏六兄弟也清楚,既然这位余盟主不肯屈尊让贤,听说还想和外人搭线,那么,咱就不能看着他余盟主把咱淮军给祸祸了,让分兵不分家便是彻底分家,所以,只能请苏六兄弟帮帮忙。”
  说完,孙武进起身走到苏六身边,学着都督的样子一只手按在了苏六肩上,“这件事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苏六兄弟,你苏六兄弟可不能让我不好做人啊。”
  “说半天,你到底要我干什么?”苏六眉头紧皱。
  “不干什么,就是请你帮忙除掉那位余盟主。”孙武进凶相毕露。
  “除掉余盟主?!”
  苏六吃了一惊,一下站起脑袋跟拨浪鼓似的直摇,骇道:“不可,万万不可,我要是杀了余盟主,王二和秦五他们肯定要和我拼命!”
  “你以为余淮书真死了,王二那个阴阳先生和秦五这个给人盖房子的会和你拼命?”
  孙武进哼哼一声,将苏六重新按坐了下去,“不会,他们绝对不会,说不定他们还巴不得你这么做呢。”
  “就算他们不和我拼命,以后我怎么还有脸在淮军?谁个还拿我苏六当人看?”苏六不想背上骂名。
  “你放心,事成之后我就把你弄到海州去当标统如何?离王二、秦五他们远远的。”
  言罢,孙武进从苏六怀中拿起他爹的信缓缓放在桌上,“你可要想清楚了。”
  “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