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638

  陈大佐笑着说其实是那个不愿投降,又被迫替淮军干活的高邮知州何川求郑元勋在高邮采购的鸭蛋。
  “何知州说要咱们淮军以后专门采购高邮百姓的鸭蛋鹅蛋呢,这位老父母虽性子犟,不服咱们,可对百姓是真的好。”陈大佐对好官是真佩服。
  “可以嘛,既能让将士们吃着蛋,又能叫百姓得实惠,挺好。”
  何川的这个思路很是启发了陆四,淮军“寄生”于淮扬百姓,靠他们的赋税钱粮支撑,那是不是可以在不断壮大过程中反哺百姓,从而实现真正的军民一体化。
  “你拨三千石军粮给城里的董学礼送去,回头派人跟河南吕节度把账算一下,该什么价就什么价,吕节度要是一时拿不出钱来也不要紧,记下就成。”
  陆四当然不可能白送军粮给董学礼,他淮军自己的军粮都是大缺口呢,但眼下双方还是“友军”,要是不给董学礼支援面上过不去,另外董部无粮的话肯定就要四出打粮,那对徐州境内的百姓而言就是灾难。
  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十年来受的兵灾也不小,但毕竟人口还保有很大数量,只要保证徐州不受乱兵祸害,迅速构架地方政权体系,一两年就能恢复生产,同淮扬联成一片是可以成为坚实根据之地的。
  所以,陆四必须把董学礼弄出徐州,这就需要借重吕弼周了。
第272章
我们要勤王了
  吕弼周是大顺河南节度使,现在淮扬已经为大顺所有,又有大顺淮扬节度使、淮扬通会,军政体系完全构建,河南节度使不回河南赖在淮扬就很没道理了。
  因此,陆四要“请”吕弼周回河南。
  吕弼周回了河南,他部下的万余兵马肯定也要回河南。这样一来,就剩占着徐州的董学礼万把人,好解决的很。
  对文官,对武将,两个手段。
  对董学礼,陆四保留武力解决的最后手段。
  对吕弼周,陆四则尽量和平相待。
  文官嘛,好脸皮。
  小袁庄会谈,吕弼周给陆四留下不错的印象,此人大局观很强,否则不会告之余淮书有意投他之事。当初若吕弼周真就接受了余淮书来投,淮安城的归属就会严重牵制陆四,没法这么快整军北上对付刘泽清。
  故陆四以诚、以礼相待。
  陈大佐也给陆四带来了他父亲的消息。
  在海子里被盐贩骗去的大半年时间内,过度劳累透支了陆有文的身体,回到扬州后没多久就生了病,加之听说儿子带兵北上甚是担忧,病情有些加重。陆文亮和郑元勋他们请了扬州的名医在治,同时派人传信希望陆四抽空能回去几天,毕竟陆有文的病很大程度上是想儿子。
  陆四赶紧提笔给父亲写家书。
  “男文宗跪禀,父亲大人金安。
  四月一日,佐大爷告知父亲大人劳累过度伤着身子,且日加沉剧,儿不甚担心,恨不能速回扬州。然儿此时身在徐州,且北方形势大坏,关外满州鞑子入关,永昌皇帝已弃京师,儿不日便将提军北上勤王与大顺其余诸部共击满州,实难分身回扬州照顾父亲大人。
  ......儿知父亲大人膝下独儿一人,现儿又远离未尽为人子之职,罪责深重,然北上之举事关中国,更关系千万淮扬人民性命,儿在此唯求父亲大人原谅...”
  写完给父亲的信后,陆四又提笔给大哥文亮写了封信,自是托文亮照顾父亲,并四方延请名医为他父亲诊治,不管花多少银子。
  同时告诉大哥文亮他替广远选了一个媳妇,就是当日在淮安城被他收在老营的一个叫温青的女孩子。有机会的话文亮可去老营看看这个姑娘,待广远伤好后择个日子成亲。
  这件事,完全是陆四一手安排,侄子广远浑不知道,那位温青姑娘更不知道。
  陆文亮和陆有文都不识字,这信自有人与他们读。
  想了想,陆四又提笔给宝应养伤的侄儿广远写了封信。
  这封信与其说是做叔叔的给侄子的信,倒不如说是淮军领袖给继承人的交待。
  信中,陆四让广远不要因宝应之战失利而有所自责,但反省是要的,叫他养伤期间除要多读书,多识字,更要多走多看。并且要严密注意淮西方向明军。
  “老爷我在徐州很快就要北上,此次北上抗击满州鞑子,老爷我心中实无多少把握,万一有所不幸,后面的事便要由你出面扛起来,可与你父、蒋魁、宋五、周旺商议,承继我之事业。大军、和尚、金生、程霖、沈瞎子他们多半不会反你,你要同我在时一样信重他们。我用的人,如郑元勋、郑标等也要器重,不能分了薄彼。这些明朝的降官是能帮我们稳定的...”
  最后,陆四叮嘱广远一旦收到他不幸的消息,首先是带人进驻徐州,但不要北进试图替他报仇,要严守徐州门户,闭寨坚守。万一实在是挡不住就退往淮安,做好在淮扬地区与满州人决战的准备。
  淮扬再守不住怎么办,陆四没说,因为没有必要说了。
  世上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侄子广远眼下就是陆四唯一的继承人,这是事实,北进抗击满州也充满凶险,陆四必然就要着手安排后面的事。
  他不希望一人之牺牲导致全盘之崩溃,如李自成死于湖北,张献忠死于重庆。
  写完这三封信后,陆四亲自送大佐到运河,这位表大爷任务很重,其所领的第六旅也要长期肩负从淮扬往徐州运粮的重任。
  目送陈大佐上了漕船再次南下后,张国柱过来了。
  “听说侯爷准备率兵北上?”
  犹豫了一下,张国柱还是将来的目的问了出来。
  陆四没答,而是反问张国柱一句:“国柱敢不敢打满州人?”
  “末将,”
  张国柱愣了一下,误以为真是大顺军要出关东征,当下便道:“若大顺举全军之力出关,末将愿随侯爷打满州人。”
  “为什么一定要是大顺全军出关你才敢打?要是就我们这帮人呢?”陆四随手拿了个两个煮熟的鸭蛋,一个自己剥了,一个递给张国柱。
  “啊?”
  张国柱的困惑不知道是因为陆四递给他一个鸭蛋,还是因为陆四说的那句话。
  “咱是问你敢不敢打满州人。”
  陆四笑了笑,将剥掉壳的鸭蛋放进嘴边咬了一口。
  张国柱沉吟片刻,道:“若粮饷充足,装备齐全,诸军合力,末将自是敢与满州一拼。”
  这个回答中规中矩。
  陆四咽下另半边鸭蛋,拍了拍手道:“如果咱告诉你满州人已经入关了呢?”
  “什么?!”
  张国柱一愣,满州人怎么会入关的?
  “刚收到北方过来的消息,吴三桂背叛大顺勾结满州人入关,在一片石击败我大顺永昌皇帝亲领大军。”
  说话的是陈不平,这个消息不是陆四编的,而是昨天赵忠义派在北边的探马从一队南下逃难的商人口中得知的。
  知道这件事的目前仅有几人,陆四下令封锁南北官道和运河,暂无意将此消息告诉徐州城的董学礼,因为他要等吕弼周从宿州过来。
  “吴三桂放鞑子进关,大顺败了?”
  张国柱大吃一惊,打心底的大吃一惊,无论如何想不到的吃惊。
  “所以咱问你敢不敢随咱北上打满州人,因为不是咱们要主动打人家,是人家要来打咱们了。”
  陆四看了眼运河上连绵数里的漕队船只,又补了一句,“我们要勤王了。”
第273章
侯爷的蛋,众望所归
  立夏将至,鞑子来了。
  大运河畔,陆四面朝北方释放了明确的信号。
  那就是淮军必须北上,打着勤王名号北上!
  绝不能坐守徐州、淮安、扬州,任由满清同原本历史时空一样一兵一卒未派,单靠北京降清的明朝官员带着一大批空白委任状就把山东、河南这两个大省收入囊中!
  陆四前世,李自成西撤之后,山东、河南等地的大顺地方政权就被前明官绅颠覆。
  清军主要占领的是以北京为主的京畿地区,而京畿地区根本没有任何反抗清军的活动。
  除了多尔衮率军入关后听从了范文程、洪承畴等汉官一改以往屠戮抢掠政策,严禁军卒、对京畿百姓秋毫无犯外,清军在战略上也改变了以往得城不守之策,并采取大量笼络汉族官绅地主的措施。
  如为崇祯服丧三日,大张榜示对北京的降官许诺只要归顺清朝就官复原职,甚至加官晋级。同时宣布凡被顺军夺去的田产一律归还本主,让前明官绅地主无不弹冠相庆。
  这些政策为满清迅速在京畿立足打下了夯实基础,而因为清廷的优待,北京城中的降官们便纷纷向清廷献策,一个个主动请缨前往山东、河南替满清招降,这才使得仅有京畿之地的满清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山东和河南两大省,为几个月后的多铎南征奠定基础。
  这件事,是绝不能再发生的。
  山东和河南二省于中国版图的重要性更是不必多言。
  那么,陆四就必须抢在那帮替满清效力的汉奸大举南下招降前,以徐州为前进基地先把山东和河南拿下,镇压那帮听说李自成败退北京后就跳出来杀害大顺官员,高举“复明”旗帜的地方士绅和前明官吏,再把那帮揣个空白委任状就来“摘果子”的北京降官们诛杀干净。
  如此,山东和河南就不会再同陆四前世一样成为清军南征的后方,而是他们京畿大门口的祸患。
  这件事实际上毫无任何操作难度,只要淮军北上就行,因为清军主力这会正追着李自成咬,在山西和陕西,顺军不断的清军会战,虽说顺军不断战败,但清军同样也无法分身南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