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638

  “过了微山湖就到徐州了,刘帅千叮嘱万叮嘱,一定要将二位王爷照顾好,可军中实在简陋,只能先委屈二位王爷了。”李化鲸说着将两块熟牛肉取出分别递给潞王和福王。
  “刘帅有心了,若不是你们及时赶到,唉...”
  潞王朱常淓有感而发,虽说刘泽清部军纪太坏,但人家能在此时还想着派兵接引保护他们这帮落难宗室,军纪再坏他潞王也得夸一声刘泽清仁义忠厚。
  福王朱由崧没说话,只默默的吃着牛肉,昨天这个李化鲸曾悄悄与他说刘帅会带兵护送他到江南承继大统。
  之前汪国梁与他说大明江山社稷就在他这福王肩上时,朱由崧还不觉什么,甚至感到很荒唐,他都落魄到这种地步了还能穿黄袍不成。然而,随着刘泽清兵马的出现,他隐隐觉得自己似乎真能当皇帝。
  这让朱由崧内心狂喜的同时也开始不安起来。
  不安来源于他对面的潞王叔。
  不远处的一间民房中,周王府的常宁郡主同三哥朱绍烥、四哥朱绍烿及他们的妻妾坐在铺有干草的地上。
  鱼台镇不大,镇上房屋总共就一百来间,一下涌进两千多人肯定拥挤的很。但不管是常宁还是她的哥哥们,都已经习惯这种同难民一样的生活。
  只是,这间屋子很脏,满是霉味,不知道多少天没人住了。
  门口的地上还有股发黑的印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洒在上面。
  朱绍烥正和弟弟朱绍烿说话,忽的一阵狂风,紧闭的窗户一下就被风吹开,雨水打进屋中的同时也给众人带来清新的空气。
  “我去关窗户。”
  朱绍烥起身走到窗户边,可是伸手出去那刻却愣在那里,然后一动不动的盯着外面看。
  “三哥,怎么了?”
  常宁感到奇怪,起身走到兄长身边朝外面看去,黑漆漆的什么也没有。
  朱绍烥没有说话,神情却从发愣变得紧张起来。
  常宁很是困惑,但她的视线中黑漆漆的什么也没有。
  直到,一道闪电划过天空。
  电光闪过瞬间,常宁同她的三哥一样也呆住了。
  她看到,本空无一人的街上突然出现好多骑马的人。
  他们戴着铁面具,看起来就好像厉害一样。
第279章
茉莉花
  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正沿运河北上的淮军骑兵将士猝不及防,荒郊野外没有避雨之地,几千将士只能纵马(骡)冒雨前行。
  雨实在太大,很多人的眼睛都睁不开,四野看起来水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就好像突然置身于水泽之国一般。
  天空不断炸响的惊雷更让不少战马受惊乱窜,马上的骑士呼吼声不断。
  一条极长的如游龙一般的闪电掠过天际,“叭”的一声炸中荒野之上一棵高大的杨树,吓得四周的人群匆忙躲避。
  “侯爷,此地离鱼台镇不远,可到镇上避雨!”
  狂风暴雨中,熟悉山东地形的柏永馥在雨中大声指着前方某处叫道。
  “对,对,去鱼台!”
  詹世勋也想到了这个曾被他带兵屠过的镇子,印象中好像离得不远。
  “延宗,带百人队过去探路!”
  陆四不加思索便派外甥带领刚刚组建的百人队赶往鱼台。
  这支百人队便是刚刚经全军大比武选拔出的100名勇士,除了武艺高绝,身材高大外,骑术都很精湛,其中刘泽清部降兵竟占了三分之二。
  这个事实侧面表明职业军人在个人武勇方面的确要比以农夫组成的淮军要强,可惜在刘泽清的带领下这些强悍的勇武之人却成了一盘散沙的存在。他们的武勇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手无寸铁的百姓身上,而非国家的敌人。
  百人队成员人人配三马,重甲铁棍,铁面铁盔,行军之时都着重甲,可换马却不能下甲。虽只百人,但于冲锋之时却当一旅使,无疑是淮军骑兵最精锐的人马。
  这支精锐人马的指挥官就是陆四的外甥李延宗,做舅舅的终是满足了外甥想当骑将的念头。
  “百人队,跟我来!”
  同样一身铁甲的李延宗尽管因为大雨原因视线模糊,看不清前方,但听到舅舅的命令后仍是毫不迟疑一甩马鞭纵马奔出,呼喝声中一百条身影紧随而去。
  “传我令,各部整束兵马,随我大旗前进,有掉队者,斩!”
  陆四抹了把铁面上的雨水,如此暴雨下达掉队者斩的军令,不是陆四无情,对军士苛刻,而是他必须这么做。
  因为,满清有大气运。
  从努尔哈赤时代起,老天爷就一直在帮助他们。
  从沈阳到萨尔浒、从辽阳到浑河、从大凌河到山海关。
  明清双方的一次次大战中,或飞沙走石、或天降浓雾、或风向陡变,与其说明军是被清军打败,不如说是他们是被清军同老天爷一起击败。
  一片石之战,这一幕再次上演,三万多顺军精锐被狂风卷起的泥沙吹得睁不开眼。
  一次是巧合,两次是巧合,三次是巧合,四次,五次...
  尽管两世为人,陆四相信这世上怕真有气运一说。
  陆四也不知道老天爷如何看他这个“局外人”,但他必须与天斗、与地斗。
  哪怕孤注一掷,哪怕身死魂灭,他也要斗下去。
  怕什么呢?
  我有吊,鞑子有吊,难道老子的吊不如鞑子吗!
  这场暴雨就是考验。
  对淮军的一次考验。
  “都督有令,紧随大旗,掉队者斩!”
  严酷的军令在旗牌亲兵的呼喊中于暴雨中传递。
  狂风暴雨中,几千人马在暴雨形成的种种阻碍中开始缓缓向前方移动,可是这雨实在太大,大到视线里什么也看不清。
  大旗在哪里!
  “都督,看不见啊!”
  升任标统的冯汉是将头扭向后方叫喊的,因为一旦扭到前面去,雨水就会迅速打进他的眼睛中,连擦都来不及擦。眼眶中满是雨水的痛苦比被人砍一刀还要难受。
  “看不见,就下马走!闭着眼睛走!”
  陆四带头从马上跃下,顶着狂风暴雨牵着自己的座骑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他浑身上下已经湿透,双腿的每一次迈动都能听到明显的水哗声,如在瀑布之下。
  身后,下马的军令不断往后传递,一个接一个的士兵从马上翻身跃下,牵着同样睁不开眼的战马缓缓向前。
  只是,他们仍旧看不见,除了身边模糊的身影,他们还是什么也看不见。
  前方的陆四停了下来,看着乌云压顶的天空,看着身后在暴雨中举步维艰的部下,嘴唇动了动。
  有歌声响起。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陆四的歌声低沉有力。
  是谁在唱歌?
  狂风暴雨中,歌声从一个人变成十个人、百个人,继而变成所有人。
  嘹亮的歌声穿透狂风,穿透暴雨,响彻在旷野中,如黑暗中的明灯给茫然不知的人群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微山湖畔,始于洪武年间基于花鼓戏的小调在风雨中不断的唱响,一阵接一阵。
  淮扬人、山东人、河南人、甘肃人、辽东人、四川人...
  几千淮军将士都在唱,因为这首歌他们的祖辈已经唱了两百多年。
  歌声让人的情绪在暴雨中突然释放,本来艰难前行的队伍一下快了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