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638

  至于给周王府的小郡主送东西,陆四单纯是同情这个小姑娘,没有邪念淫心在内。
  小姑娘手腕上那道割腕的疤痕让陆四印象很深,在知道小姑娘是想以死殉父并保全名节后更是感动,没来由的就想关心小姑娘,慢慢抚平小姑娘的内心,让她知道这个世间的好。
  乱世之中,一点温暖、一点关心,比金银都贵。
  只是,他可能是没有经验,又可能是太有经验,两个时辰一次送礼的频率已然把人小姑娘砸得晕头转向,更让小姑娘的家人们起了不应该有的念头。
  道路再难走,陆四也要往北边派出兵马,这些兵马是淮军北上的信号,也是正在开展工作的大顺山东招抚使胡尚友的底气。
  曹元和詹世勋奉命率两千骑兵克服重重困难向济宁开进,第一镇那边已入曹县,按先前计划除留少数兵马驻扎曹县外,主力向曹州城开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几天后曹州就当完全被淮军控制。
  左潘安的第二镇在收到军令后,程思华、王大龙指挥的第四旅已经开进沂州。
  沂州地区多山,太平年间还好,如今乱世多山便多土匪,所以程思华部的主要任务不是攻城掠地,就是剿匪。
  陆四给第二镇的指示是剿抚并用,土匪不降的就地剿灭,投降的话则驱为前锋,是死是活看他们造化。
  现在摆在陆四面前的还有一桩麻烦事,那就是前阵的暴雨还是引发了山东地部州县出现洪水,不少地段被洪水冲毁,骑兵涉水可以通过,但步军主力和辎重肯定没法那么轻松通过,尤其是一些河流上的桥梁被洪水冲垮,需要重新搭建。
  山东境内虽然因这几年先后被清军、刘泽清部明军荼毒,人口下降很快,但全省百万人口还是有的。
  洪水过后必然有瘟疫,且会造成百姓流离失所,防疫救灾这一块淮军肯定要承担起来。
  此次北上夺取山东的关键除了军队的抢先进驻,更在于夺取山东百姓的人心。
  放任百姓不管,甚至继续强征,那么淮军是很难在山东立足的。
  陈不平被陆四派了出去,不管他是抓还是骗还是哄,反正弄些读书人过来搭建一个类似治灾办性质的机构,淮军没有到达的地方陆四不管,已经到的地方就必须发动百姓,组织百姓。
  如果地方实在残破,陈不平就要动员活下来的百姓南迁至徐州、淮安。这也是陆四最后的部署,万一他在山东顶不住,就将所有活人都迁往淮扬,哪怕是用刀逼着,哪的迁一个人死一个人,他都在所不惜。
  给了高杰三天时间都没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陆四耐心有限了,他叫来李棲凤,让他给高杰部下达最后“通牒”:交出“人质”,所部立即改编为淮军第六镇,并向东昌府进军。
  李棲凤很快就将都督的指示传达给了高杰,并暗示淮阴侯急于北上抗清,真的难以再容高杰考虑。
  高杰这边基本上对于投淮军没有意见,因为邢夫人将吃鱼只吃鱼肚的道理告诉了丈夫。
  “鱼肚,无刺。食鱼只吃鱼肚,便是不愿去刺。”
第299章
好一个雄伟的少年侯
  高杰年纪与同乡李自成差不多,但比李自成多一个优势,那就是长得比李自成好看。
  如果说还有,那可能就是高杰也比较能干。
  刨除这个优势,高杰相当草包,他不识字,能在明朝混到副总兵,完全是靠了拼死不要命的精神。
  也是,高杰不拼命不行。
  拐了李自成老婆,要让李自成成了事,岂能有他高杰活路。
  明朝这边也正是利用这一点,逼迫高杰不断率部跟李自成军拼命。无论是洪承畴还是孙传庭,都不过是将高杰当作杀人的刀在用,从未打心里信任过高杰,否则高杰也不可能替明朝卖命八年,立了无数战功直到去年河南决战前,才被孙传庭授予副总兵。此举,也不过是让高杰卖命而矣。
  邢氏当然知道自家夫君的长处与短处,因而进一步解释道:“一个人吃鱼若只爱吃无刺鱼肚,不愿费力去剔刺,这种人实际就是趋利之徒,只想不费功夫就把好处弄到手。”
  “嗯?”
  高杰挠挠脑袋,夫人说的他还是不明白。
  “李棲凤说这位淮阴侯乃是淮扬义军自行起事,夺了淮扬之后主动向李自成上书称臣,那时李自成已有席卷天下之大势,故这位淮阴侯是想趋李自成的利,要在李自成的大顺做从龙功臣,从而搏个封妻荫子的世爵。”
  邢夫人分析的差不多,只是她不知道那位侯爷趋大顺利为的不是做大顺的从龙功臣,而是想取代李自成做真龙。
  高杰“噢”了一声,点头道:“照夫人这么一说,现在李自成兵败于满洲和吴三桂之手,那位侯爷便不想趋李自成的利了,是这个意思么?”
  “李自成进京前对这位侯爷而言就等若鱼肚,夹筷可食,只要投效就能做从龙功臣,何乐而不为?”
  邢氏轻笑一声,目露几分不屑,“现在李自成兵败,这鱼肚便成了鱼尾,满是刺,再想要将鱼肉吃进肚,就得费心思把肉中的刺剔掉。如此一来,他就得替李自成卖命,可以他的实力真去招惹满洲人,岂会有便宜可占?”
  “那他领军到山东来做什么?”高杰奇怪了。
  邢夫人很肯定道:“待价而估。”
  高杰一愣,疑惑道:“夫人是说这位也想学吴三桂降清?”
  “不是说吴三桂被满洲人封人平西王么,谁知道这位侯爷是不是也想封王。”
  邢氏顿了顿,“不过他若能取山东、河南,再复有淮扬之地,南都那边怕也能封他为王,就看是满洲人先拉他还是南都那边先许他了。”
  “这种小人也值得俺投靠?”
  高杰“呸”了一声,恨恨道:“俺不管他封不封王,反正叫俺当汉奸,俺宁可和他拼了!”
  大是大非这一块,高杰可有数的很。
  “你又急个什么?当不当汉奸是以后的事,眼下这几千人的性命握在你手中,不降人家,人家先来打咱们,咱们一没吃二没喝的,拿什么抵挡?”邢夫人没好气道。
  高杰语滞,无奈道:“夫人的意思是?”
  “趋利之人不是蠢人,说不定这会人家已经暗中部署要消灭咱们了。”
  邢夫人薄唇微呡,“先降了他,暂时有个安身之地,他若真降满洲人,咱们再南下就是。”
  “好!”
  邢氏的意见高杰向来听从,当下便召集诸将告之降淮一事,部将李成栋、胡茂桢、杨遇明等对降淮无异议,因为投降淮军对于他们这帮人而言是再明智不过的事。只是在送家眷到扬州这一点上,诸将意见不一,讨论了三天都没能达成一致。
  最主要的原因是李成栋不肯交出家眷。
  胡茂桢因李棲凤的关系赞成“送质”,杨遇明妻子早逝,军中无家眷,所以无所谓。
  独李成栋有一随身爱妾甚是喜欢的很,不论到哪都带着,所以坚决不同意将爱妾送到扬州做人质。
  其余人心思各异。
  高杰自己其实也拿不定主意,万一邢氏和爵儿去了扬州,那位淮阴侯又学吴三桂降清,老婆孩子在人家手里捏着,他怎么敢南逃。
  不走,跟着当汉奸,他又宁死不干。
  踌躇之下,邢氏却说她亲去和对方谈,争取能够说服对方允许高部家眷在山东安置。
  “不可!”
  高杰担心对方会趁机扣下邢氏逼迫他同意。
  “那位虽是趋利之人,却非小人。”
  邢氏对此倒也肯定,并告诉丈夫对方是真心希望他能归顺,否则也不会走“夫人路线”,天天给她送礼来。
  “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妾身得了人家许多礼物,自当去拜访才是。有些事,你们男人不便出面解决,妾身这个妇人或许能办到。”
  邢氏说的在理,有些事情两个大男人在那争执不下,换个妇人出面是能把事情圆满解决。
  因为,男人爱面子。
  “这...”
  高杰有心想劝,但邢氏在军中的威望不比他低,并且甚有主见,执意要去,加上事关他高部数千人马安危,只得同意下来,让李成栋的儿子李元胤带一队精兵护送夫人前去。
  胡茂桢这边知夫人要亲和淮阴侯谈,也不觉有什么不妥,忙派人通知李棲凤,李棲凤又赶紧禀报都督。
  一听邢夫人要来见自己,陆四自是高兴,为表自己诚意,特命外甥李延宗代替自己去接邢夫人过来。
  “淮军李延宗奉舅舅之命前来接夫人!”
  李延宗是在半道接的由李元胤护送来的邢氏。
  “原来是个小将。”
  邢氏从车窗掀帘来看,见来的是同元胤一般年纪的少年郎,不由喜爱,随口赞了几句。
  李元胤则是盯着李延宗手中的红缨长枪看,估摸是在想自己武艺和对方谁更高超一些。
  “夫人请随延宗来!”
  李延宗也是个少年性子,叫邢氏夸的脸红,赶紧掉转马头在前方带路。约摸一个时辰后,邢氏的马车停在了一小村庄边,庄子外面的路上有不少淮军将士正在推运马车朝北。庄子里也是人声鼎沸,炊烟袅袅。
  “夫人,到了!”
  李延宗翻身从马上跃下,提着红缨枪来到邢氏马车边。
  “你舅舅在何处?”
  邢氏起身走下马车,因地上泥泞,不得不提着裙摆。只视线内除行军的队列外,并无什么侯爷身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