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638

  高杰这才想起没给人介绍呢,忙为年轻侯爷一一介绍起来。第一个是他的副将胡茂桢,第二个是李成栋...
  让高杰同一众部将诧异的是,年轻的淮军都督竟是抱着平安,挨个伸手同他们握手。
  这是什么礼节?
  众将不知,但却是人人同年轻的都督握了手。
  待高杰介绍完最后一人,陆四这才将怀中的平安还给邢氏,尔后环顾众人,道:“知道咱为何同你们握手么?因为以后你们就是咱生死与共的手足兄弟!”
  此言一出,便是连高杰也为之动容。
  邢氏更是心中叹服:这位侯爷年纪轻轻便如此礼贤下士,难怪数月之间便能崛起纵横。
  “今日诸位归顺于咱,咱很高兴,是发自肺腑的高兴,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今咱却得高帅以下数十将,胜得三军!”
  陆四大手一挥,李棲凤忙将事先前准备的第六镇组建章程及将校军官任命凭证转交高杰,按高杰呈具名单,旅帅三人为李成栋、胡茂桢、杨遇明。此来又给高部官兵一人五两饷,半斤肉。
  “咱对诸位一视同仁,对第六镇也是寄予厚望,但咱还须与诸位约法三章。能做到的才是咱的手足兄弟,做不到的兄弟可就做不成了。”陆四神情郑重。
  众将都是凛然,不知是哪三章。
  高杰身子微欠,拱手道:“请都督吩咐!”
  “很简单,不掳掠百姓、不奸淫百姓、不乱杀百姓,能做到吗?”陆四喝问。
  高杰一听原来是这三道命令,心道只要你给我足粮足饷,我是吃饱了撑的要去祸害百姓,毕竟他自个也是百姓出身。
  “末将等愿奉都督令!”
  高杰带头表态,李成栋、胡茂桢等忙也大声轰应。
  “那就好,”
  陆四欣慰点头,面色一肃:“高杰接令!”
  “末将在!”
  高杰急忙出列。
  “着你部于明日开拨,北上郓城,兵进东昌,夺取临清!”
  令罢,陆四侧身看向邢氏,“夫人几时动身?”
第304章
满洲大兵,仁义之师
  北直隶,河间景县吴桥镇。
  十三年前,吴桥发生的兵变震动北直隶,震动京畿。
  当年因为祖大寿部被后金军围困关外大凌河城,登莱巡抚孙元化急令孔有德率八百精锐骑兵往前线赴援。
  孔有德率部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雪部队给养不足,孔便派人到镇上商铺购买,结果商人皆闭门罢市不卖粮食给孔有德的兵。
  孔部下有一士兵饿极便偷了吴桥有名望族王象春家仆人养的一只鸡,结果这名士兵被当地人逮住“穿箭游营”。
  士兵受此大辱气愤不过,愤而持刀杀了那王家仆奴。王家不肯罢休,联合当地官绅要孔有德交出杀人凶手,正好孔有德的副将李九成将孙元化给孔部的军饷输光,害怕被追究的李九成趁机煽动士兵哗变。
  至此,一场席卷山东、北直隶的兵变发生,最后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率叛军及家眷10000多人投降时国号为“后金”的满洲。
  因为孔有德带去了后金急需的红夷大炮及匠人、若干孙元化重金打造的火器,所以皇太极对他们的投降极为重视,亲率诸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并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见礼”相待,仍以孔有德为都元帅,安置辽阳,自成一军,称“天佑兵”。
  而由于此次兵变发生在山东腹地,导致明朝大量军民死亡,仅官兵就伤亡数万,阵亡副将以上十多员,死于叛乱的百姓多达数十万。
  兵变过后,登莱荒芜,东江动摇,海上牵制再也无从实施,明对后金的战略反攻更是无人问津,至此,明朝彻底丧失对后金的战略优势。
  如今,孔有德已是满清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二人同智顺王尚可喜都已领军随清摄政王多尔衮入关,而当年兵变事发地吴桥早已变得冷清,不复当年北直、山东连接交通要道的繁华。
  此时,镇子上的百姓都躲在家中不敢出来,原因是镇子上突然来了一大队脑后留着小辫子的清军。
  从京师南下后,天气就越来越热,尤其这两天闷热异常,满洲大兵们在马上坐不到片刻,就人人衣衫尽透。
  “下马,就在这镇子上歇一会,热死了!”
  满洲正蓝旗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一边翻身下马,一边骂骂咧咧的脱掉身上的甲衣。甲衣解开那刻,顿觉一阵清凉,再看衣衫已经湿透。
  听到额真下令休息,一众也早已热得不行的满洲大兵如蒙大赦般纷纷从马上跳下,然而他们却没有去砸开镇上百姓的房屋,而是拿着兵器半倚在房檐下,喝水的喝水,吃干粮的吃干粮。
  看起来,不仅军纪严明,更是一支对百姓秋毫无犯的军队。这让躲在家中的吴桥居民困惑同时对这些辫子兵生出了亲近的好感。
  满洲兵前面过去的还有汉军镶红旗的兵,巴哈纳在下令休息时派身边的戈什哈向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石廷柱通报,得知后面的满洲兵要休息,石廷柱也让所部汉军下马休整。
  镶红旗汉军已经过了吴桥镇,便在官道两侧的树林里休整。同后面的满洲大兵一样,汉军也是热的不行,三五成群靠在树上,“咕嘟咕嘟”大口喝水。
  同样,汉军也没有人去骚扰官道两侧百姓房屋,南下之后,无论是汉军还是满洲兵,沿途所过都是这样,真正执行了摄政王多尔衮秋毫无犯的军令。
  三十七岁的巴哈纳是满洲宗室,清景祖觉昌安三兄索长阿之四世孙,十七岁就从先帝皇太极征伐,二十八岁升任满洲正蓝旗固山额真,于行伍已是二十年。
  只是对于这趟同石廷柱南下收取山东,巴哈纳其实有些不情愿,倒不是巴哈纳担心南下会遇到强敌,而是摄政王刚刚下令西征的大军都回京休整,北京城里八旗又在准备迁都的事。
  相较征讨李自成,迁都更事关八旗利益。哪旗进关,哪旗不进关,各旗怎么个安置法,闹哄哄的,所有人都在争。所以这节骨眼叫巴哈纳带兵到山东去,他心里肯定不定当。
  只是摄政王的军令,巴哈纳不敢不从。
  眼下八旗除了豪格敢和摄政王针锋相对,其他人哪敢?便是原两黄旗那帮先帝重臣爱将,这会也都屁不敢放一个。
  不过豪格也没好果子吃,八旗入关前,豪格因语言中伤摄政王,被固山额真何洛会告发,议罪削爵。
  这是摄政王给八旗上下的一个警告,巴哈纳虽是宗室,但想来自个差了豪格十万八千里,故只能乖乖带兵离京。
  此次南下,巴哈纳带了正蓝旗三个牛录真满兵不到千人,另外两千兵马是石廷柱手下的汉军。
  石廷柱老姓瓜尔佳,其家族在明朝成化年间就归顺明朝,并改姓石。原先石廷柱在明朝做广宁守备,见后金崛起,便生了贰心,天启二年同孙得功、金砺等人开广宁城门投降后金,被太祖皇帝授游击世职,现累军功积升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
  石廷柱找到巴哈纳时,这位觉罗正吃着手下人不知从哪找来的一只香瓜,边吃还边让手下人拿几个铜板放在摘瓜的地方,并弄一个显眼的记号,免得瓜主人瞧不着以为满洲兵白吃他家的瓜。并叮嘱不可再去摘瓜,违令者重杖。
  “不过一个瓜而矣,何值你这么郑重其事的,吃了就吃了,那瓜这么多,少一个种瓜的也不晓得。”
  石廷柱虽是汉军旗的固山额真,但老姓也是女真八大姓,资历也高,所以不同其他汉军将领对满洲人畏惧,反而同满洲人打的火热,与巴哈纳这个觉罗平起平坐。
  “刘爱塔说笑了,摄政王的军令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次咱们大清入关重在得人心,可不能同以前那样把汉人当小羊崽子杀了。一个瓜虽小,但能叫汉人真切感受到咱们大清这次入关是真心待中国人好。”
  巴哈纳“哈哈”一笑,他去年跟随阿巴泰入关到过山东,且负责对登州等地的攻掠,结果一时杀得性起屠了两座县城,致死十几万汉人。回去之后先帝论登州略地诸将罪,巴哈纳被坐夺俘获财物,可把他郁闷坏了。
第305章
汉军旗的福地
  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八旗入关目的就是烧杀抢掠,持续不断放明朝血以滋补关外同时受灾的大清,所以杀死的汉人越多对大清越有利。
  这会摄政王决意夺取中国,听了那帮汉官的意见要争中国人心,以清代明,严禁八旗屠戮汉人,劫取汉人财物,巴哈纳当然不敢违令。
  “爱塔”是满洲人对值得信赖的伙计亲切称呼,石廷柱是太祖年间就降大清的明朝将领,又是汉军镶红旗的固山额真,三朝老臣,这次两人一同南下略取山东,巴哈纳当然要对人家客气,况人家本来就是真满洲,汉军八大家名列第二。
  石廷柱亦笑道:“你这红带子未免太小心了些,此地汉人早就归降我大清,不侵犯他们便是仁政,何必做样子给他们看。”
  石所言是有依据的,自大清兵入北京后,原明朝北直隶的官绅地主大多归附,如河间、真定、保定、大名、广平、永平等府皆已由吏部派官,吴桥此地虽是北直隶最南端,但所属河间府早在半个月前就奉表归附,故吴桥居民现时便是清民。
  “摄政王的嘱咐咱可不敢忘,爱塔莫非忘记前番京畿盗贼大乱?”
  巴哈纳所言的“盗贼”并非真盗贼,而是由于清军占领北京附近地区后强行推行剃头政策,导致汉人惶惧不宁,三河、昌平、良乡、大兴、天津、武清等地陆续出现汉人群起抗拒剃头。
  这些自发抗拒剃头的汉人多则数千,少则几百,一度使得京师以外恍若都是“敌境”,甚至连北京所用的西山煤炭都因道路阻隔无法运入城内。闹得最凶时,京师内的汉人都盛传清军将有屠民之举。
  有鉴于此,摄政王多尔衮及时暂停剃头,同时为了震摄汉人,派兵遣将于京师附近大肆扫荡,杀死汉人多达六万余众,但凡被清军捕获的汉人“反贼”,哪怕老人婴儿不能弯弓操刃者,也一律砍头。
  大规模的屠杀和大量明朝官绅的拥护使得京畿地区的统治重新趋于稳定,然而这次由剃头引发的汉人反抗事件也给满洲高层提了醒,那就是他们才刚刚在北京一带立足,而中国之大远非一个北京。
  若不能得中国人心,中国人处处反抗,军力仅有十余万的清军根本无法平定中国,时日久了甚至有亡国灭族之危。
  加上满洲头等大敌李自成的大顺军尚扼守山西,随时有可能聚集重兵来犯,多尔衮不敢以主力南下收取山东、河南,便只能采纳降官方大猷、王鳌永等人的意见派人前往招抚。
  为了不让山东、河南等地的汉人对大清有敌视,巴哈纳出京时多尔衮亲自召见,叮嘱南行途中务要展示大清军容,使汉人畏惧,同时大清兵也要“爱民如子”,使汉人畏惧同时亲近,无有抗拒之意。
  巴哈纳理解的很到位,这才有吃一瓜都给钱,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位觉罗红带子虽在八旗不起眼,但也是一个人才,推算开来,如今的满洲真可谓是人材济济,精兵强将如云。
  “那个德州的明朝济王是怎么回事?”随手将瓜皮扔远后,巴哈纳拍拍屁股站了起来,露出爱新觉罗特有的黄牙问道。
  也因为爱新觉罗一家普遍牙齿发黄,有别于一般女真,所以早年关外其他各族都叫爱新觉罗家的人为“黄牙辫子”。
  现在,这黄牙辫子可是没人敢说了。
  “方副使说那个济王不愿归附我大清,不过此人部下都是乌合之众,又得不到任何明军支援,困守德州能成什么事。另外德州的原明朝知州张有芳是个明白人,知道打不过咱们大清,怕咱们破城之后会屠城,所以正在私下游说这个济王的部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