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638

  石廷柱拿着蒲扇扇风,他也不适应关内的炎热。
  德州的情况是招抚副使方大猷报过来的,方有七成把握那个张有芳会说动济王部下开城降清。
  巴哈纳点了点头,道:“但愿那个张有芳能成事,要不然这济王守着城总要咱们费力去打。”
  “打就打吧,区区德州城,咱大清已下过它一次,大不了再下它一次。”
  石廷柱对此很有信心,去年德州就被大清兵攻破过,擒斩明鲁王朱以派及乐陵、阳信、东原、安邱、滋阳诸王。
  兵马人数上,石廷柱部肯定不如当时的饶余贝勒阿巴泰大军,手下只有两千汉军,但实力却是明军一万人都不能敌的。
  早在太祖时代,汉军就是满洲方面最早拥有火器的兵马,每旗都有枪营、炮营、护炮藤牌营。士卒均配皮胄,棉甲,堪称精锐之师。
  太宗时正式确立汉军八旗,规定汉军一百人配炮十门、长铳八十枝,所以石廷柱这两千汉军就携带了大小炮近200门,长铳一千余枝。
  火炮千斤以上的就有60门,铜炮数量大概占三分之一,为此,军中除真满和汉军外,还有五千多京畿一带归附的降人及征发的民夫随军。否则这些大炮光是拉运就得把汉军这两千人累成狗。
  这还是石廷柱的汉军镶红旗,其余七旗火炮同样众多,以致现在清军出战都是大炮先轰,步骑再动。反观不管是明军还是顺军,拥有的火炮数量连清军零头都比不上。
  “这个地方就是孔爱塔当年造明国反的地方?”望着家家闭户的镇子,巴哈纳若有所思。
  石廷柱笑道:“没错,是吴桥。”
  巴哈纳“嘿”了一声:“先帝在时说孔有德来归是咱大清的福气,那这吴桥同样也是咱大清的福地,嗯,也是你石爱塔的福地。”
  “我的福地?”
  石廷柱有点不明白巴哈纳的意思。
  “当然,要不然你哪来这么多大炮的?”
  “那倒也是,这么一说,咱们可真要对吴桥的百姓好一点才是。”石廷柱笑了起来,大清始有火器,源于三顺王啊。
  巴哈纳摸摸脸上的络腮胡,露出黄齿哈哈一笑,道:“让儿郎们出发吧,所过地方官兵叫他们出来迎接,违者以抗师治罪!”
第306章
衍圣公,什么公!
  曲阜知县自唐代始即由孔家族人担任,原因是“圣人后裔不宜为他人统摄。”
  不过真正让孔家世袭曲阜知县的却是金代,其后蒙元沿袭这一制度。明朝建立,洪武皇帝改“世袭”为世职,规定曲阜知县仍由孔姓担任,不过要由衍圣公保举孔氏贤良者送吏部选授,领敕后方赴任,这使得曲阜知县不再被衍圣公府“霸占”。
  现任曲阜知县孔元庆是举人出身,去年刚由衍圣公孔胤植举荐为曲阜第四十七任知县,不过上任之后孔元庆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同衍圣公一起在孔庙供奉大顺永昌皇帝龙位,并向一千一百里外尚未进京的大顺军献马120匹,饷银一万两。
  时还在昌平的李自成闻曲阜衍圣公遣人来降,还比较茫然,因为这位农民出身的永昌皇帝不知道衍圣公是个什么玩意。
  待牛金星激动解说一番后,李自成当然高兴,立命人制新的衍圣公印专人经河南送呈曲阜。
  大顺衍圣公新印到达那一天,在济南、济宁等地仍为“明治”的情形下,孔胤植就公然命易帜归顺,同时与知县孔元庆及孔家大小人员一同在孔庙跪迎永昌皇帝恩诏,并跪接大顺印信。
  这件事曲阜主薄文彦杰从头到尾参与,此人家世也很显赫,乃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人,祖籍江西凫塘祖,后随父迁往四川,崇祯十五年乡试中举,于吏部挂名侯任。
  曲阜知县虽由衍圣公举荐孔姓贤良担任,但主薄、典史佐贰官却还是由吏部派出,所谓世职流吏,也是大小相制的意思。
  文彦杰这个主薄上任时间其实比孔元庆这个知县还短,他是二月刚刚从京城前来上任,并为衍圣公府带来了一套二品官服。
  年初,五十三岁的衍圣公孔胤植自感时日无多,便向朝廷奏请授予自己长子孔兴燮二品官服。时李自成大军开始东征,北京城由于瘟疫死人无数,内外都是人心惶乱,可接到孔胤植的上书后,崇祯仍是于第一时间命礼部将孔兴燮的二品官服送往曲阜。正好文彦杰被吏部补了曲阜主薄一职,这套官服就由他一并带来。
  对于衍圣公叛明降顺,文彦杰并没有反对,因他从京师来山东的路上看到遍地饿殍,加上李自成的大顺已成气侯,如新朝建立肯定会整顿民生,所以便同知县孔元庆一起帮孔府那边筹划归顺之事。
  只是让文彦杰没想到的是,近来却有消息说关外的满洲人入关窃夺了京师,李自成的大顺军西走晋陕,这件事不但让文彦杰焦虑,也让早就递了降表的衍圣公孔胤植也是措手不及,近些天来一直与孔府主事人员商议如何是好。
  文彦杰估计孔府很有可能会重新归明,现在就看那位衍圣公几时将李自成的龙位从孔庙中移开了。
  这日,正在衙门办公的文彦杰得知县孔元庆通知,要他一同往孔府去一趟。文彦杰猜测多半孔府那边拿定主意了,便将手头事交给下面小吏,换了一身衣服去见孔知县,半道却看到几个衙役正在用棍子狠打一个农夫。
  那农夫身上衣服都被打烂了,浑身上下不住抽搐,不住求饶,看着甚是可怜。
  见那农夫面相忠厚,不像犯事的,文彦杰便问衙役这人犯了什么事。
  其中一个衙役道:“回文主薄话,这刁民胆大妄为,竟敢到孔林捡树枝!公爷说他侵犯圣脉,叫衙门好生惩治!这不,县尊叫我们几个收拾他呢。”
  “孔林”乃是孔圣及其后裔的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占地极大,历代衍圣公都葬在孔林。
  只是,百姓不过在孔林捡些树枝怎的就成了侵犯圣脉?
  文彦杰想不明白,便叫衙役且住手。
  那农夫见状赶紧喊冤,说家里没柴烧,周围山林又都叫公府占了,百姓想要柴禾烧都从孔府那边买,他家实在是穷,想着孔林里有很多去年掉落的树枝便想捡些回来烧锅,可不敢有半点侵犯圣脉的念头。
  文彦杰听后知道大概怎么回事了,衍圣公府在曲阜很是横行霸道的很,欺男霸女不说,还到处圈山占地。
  说什么县内的尼山是圣人母亲感天而生圣人所在,是圣脉,不许百姓随便樵采。又说尼山对面的颜母山也是圣脉,一草一木都不许动。旁边还有一个昌平山,也动不得。总之,曲阜境内所有的山都是他孔家的圣脉,胡家山、五老峰、五花顶这些离尼山老远的山脉一律被孔家划为禁地,不许百姓进入。
  圈占山林不说,孔家还强行圈地。
  孔府仆奴拿着公爷给的什么牌子到得一处,牌子一插便说这地是孔府的,百姓想要继续租种就要交佃子,不交的马上打出去。百姓牛羊只要误入禁地,轻则牛羊罚没,重则倾家丧命。
  更叫文彦杰气愤的是,上个月有个贫农在离尼山山脚半里多远的自家地里挖出一块石头,结果被孔府知道说破坏了孔家的“风脉”,把那贫农捉到公府的私衙,关押毒打一个多月。最后,贫农家里被逼得把仅有的五亩地卖了才把人赎出来,抬回来后那人已被糟踏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没两天就死了。
  地没了,人死了,那贫农的妻子眼看人财两空,又气又恨想不开上吊自杀。留下两个姑娘,十岁的那个被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小的那个文彦杰原是想收养那,可叫人找了几次都没有,就这么从人间蒸发了。
  “这件事我去和县尊说,你们莫要把人打坏了。”文彦杰生出恻隐之心,当下就找到知县孔元庆,求他放过那农夫。
  孔元庆却是摇头道:“公爷亲自交办的事,我要是不从,这曲阜还有我立足之地吗?”
  文彦杰滞在那里,无话可说。
  孔元庆又让人给那农夫戴上大枷,叫人牵着在孔林四周和附近乡村游街示众。
  班头问道:“县尊,游到什么时候?”
  孔元庆想也不想道:“一天游一次,游三个月。”
  文彦杰吃了一惊,道:“不可!大枷五六十斤重,游几次便可,三个月这人腰定要残了!”
  “活该,谁让他在孔林捡树枝,坏了圣脉的。”
  孔元庆根本不理会文彦杰,“跟本官去圣公府,公爷指名要你去。”
  文彦杰不解:“指名要我去?为何?”
  “因为你是文天祥的后人。”
  孔元庆挼了挼须,看了眼文彦杰:“你知道吗,清廷派人来了。”
第307章
哪个罪更大
  大清?
  文彦杰“咯噔”一下,心道孔元庆怎能以大清称呼满洲鞑子,进而心中更紧,暗道鞑子派人来曲阜做什么,难道是劝降衍圣公?
  这一想心中更是慌张,因为衍圣公府代表的可不仅仅是孔圣后人,而是天下读书人宗庙所在,要是衍圣公降了满洲,那便是当年孔元用投降蒙元的再演!
  性质极其恶劣!
  但究竟是不是如他所想,文彦杰也不确定,又见孔元庆不肯放过那农夫,便心事重重随孔去了衍圣公府。
  衍圣公府于曲阜又被称为孔府,占地极大,历代都有扩修。到得孔府后,便有孔家人引文、孔二人至内堂,说圣公等得急了。
  “接到圣公传话,下官就赶紧过来了,可不曾耽搁半点。”
  孔元庆是曲阜知县,带路的不过是孔府的家奴,但他竟然待之若尊长,这让文彦杰看着更加不是滋味,同时也为孔府在曲阜的势力感到心惊,难怪孔元庆会说不按公府交办,他这知县便无法立足。
  到了内堂前,那家奴让二人侯着自去通报,不一会返回才叫二人入内。文、孔二人进入后发现堂内有数人,除衍圣公及其长子孔兴燮外,其余人文彦杰一个都不认识,但其中一人却让他格外注意,因为这人脑袋前额光秃,只脑后吊着一根如同鼠尾的小辫子。
  “参见圣公!”
  文彦杰发愣时,孔元庆已经上前行礼,他慌忙也跟着施了一礼。
  衍圣公孔胤植点了点头,示意二人免礼,对堂内其二女婿罗尚忠道:“你于我曲阜的父母介绍下韩参议。”
  “是,父亲。”
  罗尚忠是进士出身,崇祯九年做过太常寺卿,娶的是衍圣公的二女儿,当下起身对文、孔二人介绍那位留辫子的中年男子,却是大清山东布政司参议兼按察司佥事青州道韩昭宣。
  韩原是明朝宁远兵备道,崇祯十五年降清,一个月前同方大猷一起南下招抚,除负责青州招抚事项外,更担负对曲阜孔家的招降事宜。
  “下官曲阜县见过韩参议!”
  孔元庆很是客气的同韩昭宣说了几句,毕竟他要是随衍圣公降清,这韩参议就是上官,必须打好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