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638

  文彦杰却是惊疑万分,惊的是青州何时降了鞑子,疑的是这个韩昭宣来孔府的目的难道真是劝降衍圣公的?
  这边惊疑着,那边孔胤植说道:“观生,韩参议,你们说本公这份表文写得如何?”
  被唤作“观生”的是孔府另一重要人物孔闻謤,其天启二年与族兄孔闻诗同榜考中进士,授官为礼部行人司主事,又升任礼部郎中。崇祯七年出任河西道副使,后丁忧回乡。只是丁忧期满见流寇四起,害怕命丧流贼之手便未再出仕,一直在曲阜帮孔胤植处理事务。
  文彦杰偷眼瞧去,发现衍圣公面前写有一份墨迹方干的表文,上面说“伏以泰运初享,万国仰维新之治,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归城,普天称庆。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字样。
  全文通篇竟是谀颂满洲君主入关承天御极,以德绥民,是六宇共戴神君、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什么,简直不堪入目。
  文彦杰难以想象代表天下读书人的衍圣公竟然能写出如此无耻的表文,便是当初给李自成上降表都不曾有这般不要脸面。
  “圣公这份表文写得很好,道明我孔府对大清皇帝拥戴之心!”
  孔闻謤赞了一声,不过却有疑惑,转而问那韩昭宣:“听说大清摄政王要我汉人皆剃发从满洲衣冠,可有此事?”
  不待韩昭宣回答,又摇头道:“我曲阜孔家乃是先圣孔子后裔,也是中国典章礼仪制定之祖,其定礼之大首要于冠服,所衣缝掖之服,为万世不易之程,子孙世代守之。自汉唐宋金元及明朝,三千年未有令之改者,故若摄政王令天下剃发改衣冠可,但却须容我孔家遵先祖之礼,毕竟我孔府乃中国读书人宗庙所在。摄政王要得中国,必须得中国读书人之心,我想韩参议当明白我的意思。”
  韩昭宣却是脱口就道:“绝无此事!”
  “那韩大人?”
  孔闻謤视线落在韩昭宣的脑后。
  韩昭宣脸微红,忙道:“摄政王有言剃发与否全凭自愿,本官乃是自愿。至于衍圣公是否剃发,本官以为大清对儒教及先圣之尊崇绝不会低于前朝。”
  “如此就好。”
  孔闻謤点了点头。
  韩昭宣捧起那份《初进表文》,仔细再看一遍,极是高兴道:“摄政王看到圣公这份进表,定当欢喜万分!”
  “不求摄政王欢喜,但使摄政王知我曲阜孔府心意便可。”五十三岁的孔胤植略有自得。
  韩昭宣将表文仔细收好,问道:“不知圣公差何人使北?”
  孔胤植朝文彦杰一指:“便是这位文主薄。”
  韩昭宣心下奇怪,衍圣公府归顺大清这等大事,怎么使北者却是一主薄,孔府是不是有点不敬大清了。
  孔闻謤看出韩昭宣心思,笑道:“韩参议有所不知,这位文主薄先祖乃是宋之臣相文天祥。”
  “噢?文相后人,那真是太好了!”
  韩昭宣大喜,心道这位衍圣公真是好心计,使文天祥后人北使奉表,岂不是说大清会同那蒙元一样得中国嘛!
  未料那文主薄却突然变色,指着衍圣公大骂:“堂堂衍圣公,竟然起意要做汉奸,你还有何面目为先圣后人!”
  孔胤植愣了一下,却未恼,反而笑道:“文主薄此言差矣,什么汉奸?金元之入主中国,汉人降顺者甚多,天下人都于金元治下,子孙亦为金元之人,岂不是人人都是汉奸?”
  文彦杰气不过,正要再骂,孔胤植却道:“也罢,便姑且认同你汉奸一说,但当年先祖降金元虽有罪,但存文化,教异族有功!本公问你,存先圣文化于千秋万世,使子孙得以教化不为禽兽,同文化传承皆没,子孙不识礼仪,不知春秋,哪个罪更大?”
第308章
祖先当得汉奸,我当不得?
  即局势如此,存中国文化,使子孙不为禽兽,这是孔胤植决意降清的动机。
  世人可骂他衍圣公为汉奸,但内中忍辱又岂是外人可道哉。
  “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戎狄豺狼,不可厌也。我大清与中国并无两样,八旗子弟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圣贤书,若不读书则不令披甲出征。
  先圣曾言有教无类,虽中国有华夷之辨,然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退于夷狄则夷狄之。尔今大清入主中国便当是中国,视满汉一体,崇儒重道,开维新之治......圣公上表大清,承继先圣,使圣学继续崇隆,何来汉奸一说!文主薄偏执过矣!”
  韩昭宣这个明朝宁远兵备道说话也很有道理,当然其是见孔胤植并无恼这小主薄出言不逊,有意与其道理这才陈辞一二。
  “衍圣公不过一封号,公府无有强兵,非诸侯军镇可比,今大清兵至,我父为保中国文化奉表北使,何来指责?难不成要这曲阜全城同千年三孔尽沦为废墟,文主薄才觉气节吗?”孔兴燮身上穿的是崇祯临死前专程命礼部给他制的二品官服。
  孔闻謤未作声,却是想起自己将衍圣公有意降清之事告诉族兄孔闻诗时,对方反应与这姓文的小主薄一模一样,皆骂圣公无耻。
  当初对衍圣公上奉降顺,孔家就有不同意见,但赞成为多,毕竟李自成同大顺乃是中国之人、中国政权,顺代明是最正常不过的改朝换代。
  如今却突然要降清,孔家很多人就没法接受了,只是孔家实行的是族长制,孔胤植是衍圣公,更是孔家大族长,所以反对降清的人那些人做不了孔家的主。
  孔闻謤对降清没有意见,但对剃发易服却十分抵制,这才有了先前之问。
  “荒唐,中国文化岂由你衍圣公府一家来承!天下千千万万读书人读的可非你孔家一姓之书!你孔家名为衍圣公,实则曲阜一土豪,何德何能承我中国文化!”
  文彦杰不愧是文天祥的后人,愤怒之下全然不顾自己是在人家地盘之上,竟放言指责孔胤植降清。
  “中国之与夷狄,内外之辨也。以中国治中国,以夷狄治夷狄,犹人不可杂之于兽,兽不可杂之于人也!满州东虏,教习文字便是中国?它若是中国,十数年来死于它刀下的千万亡魂作何想!我犹记去年满兵犯山东,报死难百姓六十二万众,被掳三十七万人,足近百万人!这等禽兽绝非中国,只不过是披着羊皮的恶狼,正宗夷狄禽兽!”
  文越说越是激动。
  “君臣之义可变,华夷之辨不能变,隔绝夷狄于华夏,正如隔绝禽兽于人类。你若以变通之名而事夷狄,一事夷狄,其污不可洗,今日文彦杰骂你汉奸,明日天下人都要骂你汉奸!”
  “我中国之思想,概文化儒本位,民族汉本位。文臣读圣贤书,忠孝名节,危而忘身,一心赴国难。如今无论大明、大顺都未亡,满州东虏窃取京师,隔绝尚远,何来大兵至,圣公不思抗击东虏,反罔顾先圣教诲,屈膝降清,难道不觉可耻么!”
  “你个混账,我仿先祖,有何不可?”
  孔胤植气得也不掩饰,直接搬他降金降元的先祖说事。
  降清,是可保文化,对后世有功,但更可保千年以来孔家特权。
  “大清对圣公向来尊崇,前番大清兵入山东,对曲阜秋毫无犯,便是诚意。”韩昭宣附言。
  “明朝待你孔家不薄!想太祖皇帝称帝伊始,就赐你孔家祭田两千大顷,配拨耕种祭田佃户。不但如此,太祖皇帝还让你孔家位列朝班文臣之首,文臣之首,这是何等荣耀。如今明朝尚有大半江山社稷,你孔胤植就背主求荣,去向那满州夷狄摇摇尾不成!”
  说到最后,文彦杰已然什么都不顾了,直接指弟孔胤植鼻子骂道:“顺来降顺,满来降清,他日来了一条狗,你堂堂衍圣公也要跪迎不成!”
  “大胆!”
  “放肆!”
  孔家诸人连同那韩辫子均是不约而同起身喝骂。
  “文主薄,你如此辱骂圣公,是嫌活得久了么!”孔元庆话中是狠,但却存了拉属下主薄一把的念头。
  “文某先祖有绝笔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孔圣后人不宵,文家后人却不敢辱没祖先!”
  文彦杰负手而立,怒视脸色铁青的孔胤植。
  “反了你了,小小主薄,好生不识抬举!”
  身着鲜艳明朝二品大员官服的孔兴燮怒喝,“来人,将他押到地牢去,好生折磨!”
  顿时冲进几个孔家恶仆,不由分说就将文彦杰往外拖去。
  孔元庆犹豫一下,还是没替自己的佐贰官求情。
  人被拖走后,孔胤植仍是怒极,越想越气,本是想弄个文天祥后人替自己北使奉表弄个好彩头,不想竟是个榆木疙瘩,不开窍的很。
  “圣公不必为这等无知之人着恼,北使之人另行遣派便是。”韩昭宣劝道。
  “只能这样了。”
  孔胤植看向自己长子,“起吕,你便同韩参议进京一趟。”
  “是,父亲。”
  孔兴燮连忙应声,孔胤植又怕不称妥,请孔闻謤同去,后者也点头答应。
  “叫人将庙中的李贼龙位移出砸了烧火。”
  毕竟年纪大了,且精神日感不行,孔胤植要长子等人宴请韩昭宣,自去休息。这边孔府众人自是传令设宴,对刚刚剃发结了辫子的韩昭宣极是盛情款待。
  府内热闹时,府外小巷边,一孔府奴仆将对面人递给的金锭塞进袖中,低语说了一通,之后身影一晃回了府中。
  不远处一酒楼包厢中,听了手下密报,高进嘿了一声:“没想到叫都督料中了,这位衍圣公还真是没骨头的很。”
  “现在怎么办,是回去向胡招抚禀报么?”坐在高进对面的是却是原刘泽清的亲信李化鲸,此人与山东绿林关系甚密。
  “来不及了,如果让孔家的奉表到了北京,这事就没法收拾,”
  高进沉吟片刻,对李化鲸道:“你找些绿林好汉半道把那个韩昭宣给截了,我这边请胡招抚速发兵来。”
第309章
无百姓,无官,无兵
  山东全省形势进入五月后,错综复杂。
  五月二十一日,在原明朝德州知州张有芳的极力游说下,于德州号“济王”聚众反顺的明宗室朱帅钦被迫解散部众,拜表归顺清廷。同日,巴哈纳、石廷柱率满汉兵三千并随军降人、夫役五千余进入德州。
  德州的降清不仅表明京畿以南霸州、沧州彻底为清廷所有,也标示清廷对山东的略取取得重大突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