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638

  负责孔府善后的就是文彦杰,这位曲阜主薄在淮军陆都督与他促膝长谈,屡次举杯吟诵他先祖文臣相的诗作后,欣然领命,愿为抗击满洲贡献薄力。
  曲阜县令陈不平也物色了一个人,这人也是孔家人叫孔闻诗,是孔闻謤的族兄。
  之所以选择孔闻诗出任曲阜县令,是因为此人曾任过吏科给事中,后来在真定井隆兵备副使任上曾与入塞昌平,寇犯京畿的清军交战过。
  “孔胤植虽无节气,但先圣后人万万,固有迎降者,亦不乏抵抗守节者。孔闻诗知孔胤植决意降清,便誓与圣公府一刀两断...”
  陈不平对孔闻诗非常欣赏,所以不断为其说好话。
  曲阜县令人选,陆四哪里在意谁来当,他在意的是听不听话。既然陈不平说这个孔闻诗可用,便准了其所请。
  孔闻诗上任之后却是立即向陆四献策“以孔治孔”。
  身为孔家一员的孔闻诗大义灭亲,称圣公府一系腐朽不甘,道德沦丧,欺男霸女,胡作非为,故理当对他们严加惩治。
  这是孔闻诗的话,陈不平翻译过来却是说孔家在曲阜是最大的恶霸,但孔家内部上千年来繁衍出的孔姓后人多达数万,他们分为嫡宗和旁宗,好处大多在嫡宗手里,也就是衍圣公府这一系,为恶的也多是圣公府这一系。旁宗基本上与朝廷给孔圣后人特权沾不得半点光,反而还要受嫡宗欺压。
  “孔闻诗的意思是孔胤植既失足而死,圣公府又被愤怒的百姓放火焚毁,那正好趁机会整顿嫡宗。”
  陆四嗯了一声:“他真是这么想的?”
  陈不平肯定,又道:“孔闻诗又说,嫡宗这一脉还掌握着很多财富,账面上不属圣公府。”
  陆四不待陈不平说完,大手一挥,立行“以孔治孔”,要从重、从严、从快打击胡作非为欺压百姓的圣公一系。
  “要发动孔家旁宗,让他们检举揭发嫡宗隐匿的家产,举一个就抓一个,抓一个就查一个,查一个就抄一个,抄一个就杀一个。”
  陆四也是茅塞顿开,难怪圣公府没搞到多少钱,原来钱有很多都被嫡宗分家产分掉了。
  正进一步指示时,侄孙魏义良领了一人进来,是山东招抚使胡尚友派来的人。
  来人行礼之后将胡的一封信递上。
  陆四先看了信封上的蜡封,以及他和胡尚友约定的“记号”,确认无误后方拆开,扫了一眼后脸色顿时一变,有些不确定呢喃一句:“德州有真满洲大兵?”
第319章
满洲威风,令人神往
  大顺永昌元年六月十四,济南府长清县。
  约摸上午时分,有一队百来人的兵丁到了县里,也不知是哪的兵,就看打了几面绿油油的旗。
  这队兵到了城外后就派人到城下说请城中主事的说话,可城中哪有主事的?
  二月底的时候,明朝委任的长清知县在听说大顺军已经进入东昌府后,就吓得连夜潜逃不知所踪。
  没了县尊,长清县着实慌乱了一阵,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们一商量,把个天启年间的王举人给推举出来暂管县事。
  王举人考中乡试那年就已经四十五岁,如今二十五年过去,老人家都七十岁的人了,哪里能管得了什么事。
  也就是凑和应付一下。
  半个月后,一支大顺军的小部队到达长清,不等这支顺军派人同城中接触,王举人就叫人开了城门,从而使得长清县成为济南府仅有的一个降顺县城。
  可没几天,那支顺军人马就突然走了,走之前也没交待县里事怎么个弄法,于是,长清又没官府了。
  王举人年纪真是大了,死活不愿再出来管事。有头有脸的那帮人一商议,索性各家出点人负责守门,然后就这样过吧。
  管他明朝还是顺朝,反正谁来就降谁。
  长清县城于是又安静了,其实也真没什么,不管是大顺还是大明,谁进城都一样。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举人老爷还是举人老爷,有头有脸的还是有头有脸,三班的戚捕头也依旧是戚捕头,一切,没什么变化。
  ........
  那支打着绿旗的兵马到了城外后,县城人心就动摇,有说是大顺的兵回来了,又有说屁的大顺兵,明明是大明的兵来了。
  “狗屁的大明兵,崇祯爷死了,这大明的兵要给崇祯爷发丧报仇吧?那怎么也得白盔白甲,搞个绿油油的旗算怎么回事?”有见识的人断然排除城外来的是大明兵说法。
  有一个前阵到北边去过的货郎却道:“你们别胡说八道了,那是满洲人的兵!”
  怎么就是满洲人的兵了?
  “你们不知道,满洲人给咱山东派了总督巡抚,那总督巡抚手下有满洲大兵,打的就是绿旗,跟城外一模一样,我亲眼瞧见过的,没错,肯定是满洲人的兵!”
  货郎信誓旦旦,不过他还是没搞清山东绿营和真满汉军不是一回事。
  不过有一点他说对了,城外来的还真是清军。
  只是由于山东绿营刚刚组建,各方面也乱着,并且没有剃发,除了打绿旗外,看上去跟明军、顺军没多大区别。
  百姓听了货郎这话,一个个都吓的不敢说话,为啥?
  害怕啊!
  有胆小的当时就腿脚发软溜回家。
  众人正惊疑时,躺在墙角的一个乞丐却坐了起来,“嘿”了一声:“什么满洲人的兵,你们晓得个屁,那满洲人都是剃发留辫子的,外面这些绿旗兵脑袋上跟咱们一样,哪里是什么满洲人的兵了。”
  “你一要饭的晓得什么,滚滚滚!”
  货郎破口就骂,一众百姓又哪里信个要饭的讲的话,纷纷嗤他。
  “一帮二逼卵子。”
  马新贵暗呸一声,知道自家在这帮长清人眼里就是穷叫花子,所以也不跟他们废话,爬起来拿上破碗,提上打狗的棒子就往城东的城隍庙走去。
  半道看到酒肆,闻着那酒香味,马新贵口中不由生津,犹豫了半天,还是将兜里最后的三枚铜子摸出放在柜台上,然后将他那个满是泥垢的葫芦递给打酒的伙计。
  要不是瞧在三枚铜板份上,伙计连正眼都不瞧面前的穷叫花。
  揣着装满酒的葫芦回到城隍庙后,马新贵独自一人坐在泥身都塌了半边的城隍老爷下面,想着这半年的遭遇,是越想越气,越想越伤心,拔出葫芦就“咕嘟咕嘟”往嘴里倒酒。
  空肚子喝酒容易醉,况两天没吃东西。
  很快,马新贵就有些上头了,觉得自家真是背运,倒霉透顶,伤心透顶。
  打淮安北上逃到河南后,马新贵和伯父老马先跟了一帮土寇,然后成功加入了大顺军,凭着机灵劲混上了旗鼓官并跟着大顺军开进山东。
  本以为可以在大顺混出人样子来,将来带着伯父衣锦还乡,哪想局面突然就陡转直下,原本看他们跟看老虎似的那帮官绅地主一个个翻了脸。
  老马为了保护侄子死在了地主民团的长矛下,死前拉着侄子的手只说了一句,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把他的骸骨带回老家埋在太爷旁边。
  马新贵含泪弄了些柴禾把伯父烧了,捡了些骸骨装进布兜背在身上。可没了大顺军的庇护,他一个人又能怎么办。只能带着伯父的骨灰到处乞讨,算起来在这长清县也快个把月了。每日浑浑噩噩,讨着饭吃一口,讨不着就饿着,过的真正是生不如死,还经常被势利的人家跟狗似的撵。
  这真是越想越憋屈,越憋屈这酒就喝得更凶。
  没一会,马新贵就完全上了头,脸红脖子红。
  最后一口酒喝完,他气的把葫芦甩出城隍庙,坐在那呼呼的喘着粗气,时而咒骂老天爷,时而抽泣掉落。
  突然,想到刚才那帮长清人在听说来了清军后吓死了的模样,马新贵气血腾腾的往上涌,对那威风不可一世的满洲大兵没来由的一阵神往。
  之后,竟是一咬牙,摸出随身的匕首开始绞断头发,然后生生的剃起额头。
  一道又一道,都刮出好多伤口,血淋淋的很!
  剃干净额头后,马新贵又刮后面,最后将脑袋后面仅剩下的一小摄头发转成一根,来回结成了条辫子!
  弄完之后,跑到城隍庙后面的水沟把脑袋整个伸进去,之后站起猛的一甩脑袋,疯了一般摇摇晃晃的就冲了出去。
  “满洲大兵进城了,满洲大兵进城了!”
  马新贵大声呼喊着,用尽全声力气呼喊着,声嘶力竭,又把手中的打狗棍子舞的哗哗,就好像是把大刀似的。
  正路过的几个行人被突然冲出来的马新贵吓坏了。
  马新贵也怔了一下,他没想到外面真有人,一时有些愕然。
  双方就这么互相看了几个呼吸。
  让马新贵没想到的是,那几个行人在看清他的脑袋后,竟然露出惊惧的目光,然后一个个的跪倒在地,口呼:“大满洲饶命,大满洲饶命!”
第320章
剃发者,形同造反!
  真满洲的威风,竟然能让人如此畏惧?!
  酒头上的马新贵激动了,有那么一阵瞬间的恍惚,他就是这天地间的真满洲!
  再见那几人老老实实跪在地上动都不敢动,马新贵脑袋一下激灵起来,意识到改变他命运的机会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