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638

  淮军将士点了点头,跑去拿来自己的水囊递给了这个满洲军官,然后蹲在那里同情的望着他双腿上的六个竹尖。
  “咕嘟咕嘟”,因为失血过多和炎热天气导致极度口渴的巴哈纳喝光了水囊,内心的燥热却没有得到一丝减弱,他抬起脑袋咽了咽喉咙却没有再向那个淮军将士要水,而是低声道:“请你给我一个痛快。”
  “好。”
  淮军将士拔出了刀,向着这个与死人没什么两样的满洲军官的脖子上砍了过去。
  虽然对方是满洲鞑子,是敌人,但这个淮军将士依旧给了敌人最后的尊重。
  在将巴哈纳的首级从沟中捡出扔进竹筐后,这个淮军将士继续去与同伴逮马。
  “都督呢,大捷啊!”
  曹元、赵忠义、柏永馥、詹世勋、曹彦虎、李延宗等一干将领兴高采烈的过来向都督请功了。
  这真是一场大捷,虽然只斩杀了不到三千清军,但对手却是真满洲和汉军八旗,是货真价实的辫子兵,是十年来中国与满洲对敌从未取得过的大胜!
  都督的亲兵队长齐宝却露出迟疑的声色,小声道:“都督他...”
  小将延宗见状吓了一跳,失声道:“我舅舅怎么了?”
  其余诸将也都是一凛,均以为出事了。
  见大家这么紧张,齐宝忙道:“别慌,都督没出事,他只是...只是睡着了。”
  齐宝朝不远处的十几个亲兵组成的人圈中一指。
  “啊?”
  众将一愣,赶紧快步过去看,一看都是愣住。
  只见光着身子的都督正枕着一具无头尸体酣睡着,并不时发出很有节奏的呼噜声。
  “都督他连喝了三碗洋河大曲,真是喝多了...撑不住了...”齐宝挠头,早知道都督酒量这么差,他就不应该把碗倒那么满。
  众将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都是无语。
  这时,却见酣睡的都督翻了个身子,搂着那无头尸的右腿,满脸笑容:“玉儿,过来,让我看看你的小...呃...”
  一个饱嗝。
  都督呢喃的声音越来越小,小到诸将谁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玉儿是谁?”
  赵忠义一头雾水。
  “我哪知道。”
  齐宝一脸愁意,“这太阳晒人的很,可不能让都督就这么睡着啊,各位想想办法?”
  “延宗,去把你舅舅叫醒。”
  詹世勋比较聪明,把都督的外甥推了上去,这样就算都督被强行叫醒,要骂也是他外甥,可不关他们的事。
  诸将都深以为然,认为是上策。
  天真不知人心险恶的李延宗傻乎乎的真去了,可他舅舅睡得太死,外甥在边上叫了七八声舅舅,推了好几次都没能弄醒。
  齐宝头大了:“这可怎么办?”
  柏永馥想了想,叫人去弄了个担架来,众人合力将都督抬上担架。又叫几个百人队的大汉过来担着。
  “抬回去吧,还能怎么办。”
  柏永馥让齐宝、李延宗他们先将都督抬回去,这里有他和赵忠义他们收拾。
  睡梦中的陆四可不知道自个正被几个彪形大汉抬着,就觉身子一上一下,屁股带劲,手带劲,浑身上下都带劲,结合美梦那叫一个滋润,浑身上下也叫一个湿。
  正快活时,耳畔却隐约听到什么人在唱歌。
  “吃罢了饭来堂上坐,大漠里的妹子爱哥壮!”甘肃人刘晓亮嚎着嗓子唱着家乡的民谣。
  “我的小呀金莲呀爱哥哥!”
  抬担架的几个百人队成员咧着嘴和着,这歌他们都叫刘给教会了。
  “喝碗酒来撒泡尿啊,大漠里的汉子爱妹娇!”
  “我的小呀金莲呀爱妹娇!”
  一帮人唱上兴头,把个担架担得跟花轿似的上下颠来颠去,愣是把陆四给摇醒了。
  听着耳畔的歌声,陆四笑了。
  笑得很开心。
  担架下,两颗用辫子系着的人头在歌声中也一上一下的晃动着。
第341章
南都又要变天了
  陆四率领淮军七千将士于齐河痛歼南犯清军时,千里外的江南却因拥立何人做皇帝而沸沸扬扬,当真是你家唱罢我来唱,好不热闹。
  由于控制江北的淮军军政体系严密封锁南下道路,并广为散播崇祯及三子从海道逃出的消息,南都的明朝官员信以为真,一个个喜形于色,奔走相告。
  为了迎接皇帝,南都群臣派了不少人沿江守侯,内守备太监韩赞周更是派兵在崇明海口等侯,群臣连同勋戚无一不盼帝舟早至。
  可是等了都快一个月了,沿江不见帝舟,海口更不闻帝来,甚至连皇帝诸子都不曾见。
  渐渐的,谣言四起,都说皇帝恐怕已经殉国。
  就连一开始深信皇帝“南来”的史可法也为之动摇起来,不知如何是好。
  五月十九日,凤阳总督马士英快马来报,皇帝殉国!
  这个消息是从北京逃出,化装为平民经河南至淮西的原大学士魏炤乘带出来的,此时距离崇祯殉国已经过去两个月。除带出皇帝殉国消息外,魏炤乘还言太子及永、定二王皆被李闯擒获。
  陆四也是千算万算,没算到会有个大学士不走海道,不走运河,反而从“敌占区”冒险徒步穿过跑到凤阳去。
  实际上,这位魏大学士是降了顺的,并且在满洲人兵临北京时跟着李自成一块往西逃。
  只是跟了没两天后,魏大学士突然开了窍觉得李自成兔子尾巴长不了,就偷偷的开溜,硬是凭着两块脚底板从京畿一路走到淮西。
  凤阳总督马士英见到这位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时,险些没认出来,那叫一个惨。
  皇帝殉国的消息马士英可不敢瞒,于是立即将这一重大消息快马报至南都。
  只是,这位马总督却是同时派了两拨人往南京传讯,一拨是19日走,一拨是20日走。
  19日走的那拨将消息先告诉了从江北脱险的漕运总督路振飞,这使得路振飞同水师总兵郑鸿逵比南京城提前一天知道皇帝殉国。
  而在此之前,路振飞曾去过凤阳,就唐王登基的可能性同手握重兵的马士英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
  噩耗传来,南京城中当政和在籍的大臣们如雷轰顶,乱成一团,大小衙门、大小诸公无不放声痛哭。
  一日之间,南都竟成哭城!
  哭了一天后的群臣们第二天算是清醒过来,然后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关系所有人命运的大事——谁来当皇帝?
  一场争执就此展开。
  南京及其附近地方的大臣、勋贵、太监和手头握有兵马的将帅全部加入进来。
  以血统亲近而言,崇祯祖父神宗皇帝诸子、孙还有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另外神宗兄弟的儿子则有潞王朱常淓。
  那么在皇帝和直系继承人都不存在的前提下,按照大明立君储序制度,皇位人选首先必须考虑福王、桂王、惠王。
  而在福、桂、惠三王中福藩朱由崧又处于优先地位,这是因为三亲藩中福藩居长,桂、惠二藩又比崇祯帝高一辈,不如朱由崧援引“兄终弟及”继统适宜。
  然而问题出现了,福藩至今下落不明!
  当政大臣们不可能拥立一个不知是死是活,也不知在哪的亲藩为帝,于是礼部提出建议当按礼法当在桂、惠二藩中择立一个。
  只是,这个建议又面临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桂、惠二藩在崇祯十六年时张献忠部进入湖南时逃往了广西,距南京实在太远。光是送信过去就得一个月,接信启程一来一回最快也得两个月。
  大明的江山社稷能两个月没有天子吗?
  漕运总督路振飞同凤阳总督马士英“重拳出击”,联名上书南京通政司,倡立唐王。
  在这份联名书上还有凤阳监军太监卢九德、总兵黄得功、刘良佐、朱纪、郑鸿逵等大小将校27人。
  此事引发南都朝堂轩然大波,以在籍礼部侍郎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坚决反对拥立唐王,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等大小官员159人上书称以亲以贤,唐王都不可立,且先帝在时明诏天下囚唐王于高墙之内,现先帝尸骨未寒,怎能让唐王承继江山大统。
  史可法也头疼,朝堂百官不同意立唐王的占了多数,他本人虽是主政南都第一人,但毕竟也是东林党出身,虽知拥立唐王登基于此时局面是最好,但也不能不考虑党内反对声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