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638

  “他在青州,你去帮我把他杀了,我就放你回家,噢,对,再给你几百两银子,省得你这个宗室饿死了。”
  弄明对方降清不过是为混碗饭吃的陆四,同情心一下就起来了。
第352章
大清真是敞亮
  主观恶性不大,只是为了混碗饭吃,并且没有实际权力的奉国中尉可饶,但那位同衍圣公孔胤植一样未见清军就上降表,赵应元奉他坐殿复明都不敢的衡藩朱由棷却是不能留的。
  同样胆小,潞藩起码是清军到了杭州才开的城。这么一比较,衡藩就真的是太丢老朱家脸了。
  其实陆四真想把这位衡藩送给满清,好让他知道人心险恶。
  论对前朝宗室之恶,古往今来也没哪一朝比得上满清了。
  被俘的,投降的,被各种优待骗来的,无论老人小孩,都是一刀。
  可惜,这位衡藩现在是落在他淮军手里。
  朱由棷再差劲,也不能由淮军杀,毕竟还有个联明抗清的局面等着陆四去盘活。
  由朱帅钦这个宗室出手性质就不一样了。
  可以说是恨其不争,也可以说是宗室内斗,总之,不关淮军的事。
  朱帅钦也是个豁得出去的,二话不说就带着由他“招募”的上百义士前往青州办差。
  至于赵应元和杨王休二人如何个处置法,陆四综合了二人事迹,做出决定,将那赵应元解来德州听用,原因是此人虽然脱离李自成,但却仍是一条好汉子。
  那杨王休则被陆四授予青州防御使一职,配合由沂州北上的第二镇及李化鲸部收复胶东半岛,对付清登莱巡抚陈锦同胶州副将柯永盛。
  胶东半岛的登莱二府陆四是很看重的,因为这两府是山东境内较为稳定的地区,可能拥有的人口占了如今山东全省人口的一半。加之又靠海,登州和莱州都有良港可供淮军使用,经营得当便可发挥水师作用。
  无论是海运粮食到胶东,还是以胶东港口为基地袭扰辽东,甚至京津,都大有可为。
  李化鲸部主力是其招募的山东绿营好汉,此后又收编了青州城中原投奔赵应元的那一众地方土寇,人马多达一万五千,其中自己带马备甲的就有一千多。整体作战能力很差,可单兵作战能力却很强,大小头目不乏多年响马盗。
  陆四传令改组李化鲸部为淮军第七镇,以青州为第七镇驻地。
  这个决定让淮军不少人感到惊讶,因为这个李化鲸在两个月前还只是刘泽清部的一个“闲人”。
  陆四却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知道,这个李化鲸是好汉。
  在他前世山东爆发的榆园军大起义就是由此人发起。
  得了第七镇编制的李化鲸大喜,带领部下绿林好汉出身的贾云五、王五等人立约率第七镇一万余步骑攻打青州东边的昌乐、维县,向莱州府进军。攻破昌乐、维县二城后,李下令杀赃官,开官库,释囚犯,并严禁军士掳掠,大军出城后,城内民房官舍无一被焚毁。
  可能是绿林情节太重,又可能是受山东梁山好汉精神影响,第七镇在进入莱州府境后,竟是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号召百姓反清。
  占领沂州并在境内执行剿灭土寇的第二镇也在镇帅左潘安的指挥下北上青州府境,攻破莒州,向莱州的灵山卫进军。
  如此,第二镇在南,第七镇在北,两镇步骑近三万人以雷霆之势扑向胶东半岛,根本没有多少兵马的清登莱巡抚陈锦、胶州副将柯永盛要么投降,要么就学那个明朝防抚曾化龙出海逃奔,没有第三条路走。
  大顺山东招抚使胡尚友的工作也是取得了极大成绩,原明朝东昌知府宋炳奎、曹州知府张问行前后降淮,分别被任命为济宁防御使同东昌防御使。
  截至淮军占领德州,经胡尚友接触招抚的未降清官绅有数百人之多,另外约有百余顺政权委任的官员,已降清的官绅则有四十余人。
  由于淮军的突然北进,也解救了大批被叛乱官绅擒获的顺政权官吏,如泰安防御使郭都,兖州府尹高克家,运河同知刘主敬、推官董贶玺等人。
  原顺政权任命的济南府尹高丹桂在官绅作乱时逃跑藏于民间,在听说济南被淮军夺取后,高丹桂便前来投奔,被陆四许为“山东巡抚”一职,实称山东通会的陈不平暂授高为曹州府尹。
  另外还有同样逃出来的莱州府尹王毓奇、军粮同知薛桂、济南防御使丁昌期、临清防御使王皇极也在知道大顺有主力进入山东后主动来投。
  对这些顺政权任命的官员,陆四指示一律官复原职。
  此外,有隶顺军建制却与主力失去联系的几股顺军加入淮军,其中兵力最多的是自称权将军的郭升,其部有兵一千三百余;部总王道成,有兵六百多;姚应奉部五百兵。
  “真顺军”大计在四千人左右。
  这些有的被高杰的第六镇收编,有的则是由第一镇收编。
  至六月底,淮军共计收编了将近三万人,内中多半是土寇,兵员素质参差不齐。
  陈不平确有治材,在他的主持下,兖州、曹州、青州、济南、东昌府相继恢复了原先被当地官绅推翻的地方政权,虽说因为时间原因,这些地方有些区域还存在土寇,但大体上府城、州城、县城是被完全恢复,并建立起可以为淮军服务的地方体系。
  第六镇旅帅胡茂桢的上书转递到德州后,陆四拿给朱廷翰和周祚鼎看。
  周祚鼎原定明天就要去济南上任,主要工作是配合山东通会陈不平恢复济南民生,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并组织人力引水抗灾。
  “是否移民,就要看都督准备在山东大打还是小打了。”周祚鼎没有先给出自己的看法,反而先问陆四。
  这个大打和小打的说法让陆四很高兴,觉得这个周祚鼎是能人,大大的能人,正准备说说当前形势,齐宝却来报,说是清军派使者来了。
  “谁派来的?”
  陆四好奇,时间上看多尔衮肯定知道德州失守的消息,难不成是北京派人来了?
  那样的话,得好生谈一谈。
  人很快被带了进来,却是称乃奉大清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之命前来。
  “洪承畴?”
  陆四点了点头,该出场的总要出场,于是不等那使者说些废话,直接叫他将洪的信拿来看。
  看完,陆四眼睛亮了。
  大清,真的是敞亮人啊。
第353章
酬以亲王,便可易帜
  洪承畴的使者名卢兴祖,汉军镶白旗人,由国子监官学生授工部启心郎随同招抚南方大学士办差。
  此次奉洪之命出使德州,卢兴祖内心难免忐忑,担心这淮军是土寇出身不懂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那样的话,他卢兴祖死的就未免冤枉。
  好在,淮军方面知两国通使道理,对卢并无刁难,甚至相当礼遇,不禁其自由,任其城中自看。
  多方探问下,卢兴祖方搞清淮军来历,原是南方淮扬河工作乱而起一支反明义师,后奉表李自成得以为顺军。其统帅姓陆非路,前番讹传陆四天王乃鲁地无知百姓谣传。
  卢兴祖注意到,城中淮军所打旗帜皆为淮字,并无顺字,由此猜测这支淮军可能是因为和李自成的顺中央失去联系重新独立,又可能是知李自成兵败起了脱离之意。
  如此,倒有几分拉拢的把握。
  只是于城中行走期间,卢兴祖见不少淮军士卒对其脑后辫子指指点点,更有甚者目露贪婪之意,不明所以,内心不免发寒。
  三日后,陆四再次接见卢兴祖,将其已经写好的回信交于卢兴祖带给洪承畴,并问:“贵国此次入关,是为窃居我中国,还是替明朝崇祯复仇?”
  这个问题问的可谓刁钻,若说是窃居中国,则清为中国之敌。若回说为崇祯复仇,则清无法理占据中国。
  怎么回答都不对。
  卢兴祖也是有才之人,略一整理思绪,道:“我国深痛明朝嫡胤无遗,势孤难立,故移我大清宅此北土。厉兵秣马,必歼丑类,以靖万邦。非有富天下之心,实为救中国之计。”
  “噢,救中国。”
  陆四点了点头,这个说法在1644年是很有市场,并且很得中国士绅甚至百姓之心的。
  “我听贵国国族为满洲,而满州人少,兵力有限,今入中国七十以下,十岁以上皆征,故按此判断,贵国此次入关当为全国总动员,若兵员折损再加补充恐非易事,如何能救中国?”
  “我国八旗将校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一问一答毫无营养。
  正题开始了。
  陆四发问:“是贵国洪学士做主招我为平南王,还是贵国摄政王授我以平南王?”
  卢兴祖立道:“乃摄政王!”
  “摄政王一言可决?”
  “可决!”
  陆四“噢”了一声,继而摇了摇头,有些不满道:“只这平南并非亲王。按我中国习俗,二字王号皆为杂王,便如那明朝二字郡王。今我手握十万雄师,坐拥鲁地、淮扬,地盘之大有如两省,百姓之多不下千万,区区一二字杂号王岂能叫我对贵国生出亲近之意。”
  卢兴祖则道:“我国前有三顺王,近有平西王,都督若肯归我国,则是满洲国族以外第五大王。但虽为第五大王,但以都督之实力,又可为国族以外第一王。”
  又说清国体制不同明朝,不存在一字亲王二字郡王之分。
  陆四微一沉吟,摸了摸胡须,道:“有件事你们怕是不知道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