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638

  “何事?”
  卢兴祖不解。
  “明朝潞藩已于南都登基称帝,年号弘光,而弘光皇帝意我为明朝亲王。”
  说到这,陆四“哈哈”一笑,直接了当道,“北有清朝,南有明朝,南北皆有意于我,你说我当如何处之?”
  卢兴祖心中一动,不加思索道:“自当是价高者得。”却是不说清强明弱这种无意义的话。
  “那就对了嘛。”
  陆四大腿一拍,站了起来,同卢兴祖道:“你回去和洪大学士说,他从前也是明朝重臣,很有本事,当知若我以鲁地、淮扬投明,则于南都而言北伐之势立成。如此有江南亿万钱粮接济,有明天子之号召,有陆某十万大兵为前锋,贵国八旗再是善战,怕也挡不住这源源不断之势吧。”
  说完,又“嘿”了一声,“况且,贵国八旗也并非多么能打,我前番刚斩三千好头颅。适才问你贵国兵员哪里补充是给你留了面子。”
  卢兴祖并未指出前番巴哈纳部兵力过少,这才遭致全歼,或说什么八旗大军云集京师,有多少悍兵强将,对鲁地轻视种种,反而是点了点头,问了一句:“都督自称顺之淮阴侯,然卢某何以不曾听都督提及半句顺?”
  陆四一怔,摆了摆手道:“不知我永昌皇帝何在。”
  卢兴祖躬身,提出愿以金银赎回前番战死真满汉军将士尸首。
  陆四说天气炎热,尸身难以保存,皆已掩埋。
  “若贵国不怕瘟疫,可使人去挖回。”
  说完,陆四命送客,言中说道他的意思都在信中,洪大学士看了便知。
  ......
  赶到沧州坐镇的洪承畴除一面使卢兴祖与德州淮军接触外,另一面则加紧部署对河南北部府县的收取。
  他向多尔衮请以杨方兴为河道总督,苏弘祖为分巡河北道,申朝纪为分守河北道,罗绣锦为河南巡抚,祖可法为河南卫辉总兵,金玉和为河南怀庆总兵。
  文官皆为在京降清官员,武官则都是随满洲入关的汉军旗将领。
  在给多尔衮的上书中,洪承畴认为大军南下之前绝不可与山东淮贼交战,而是要集中收取河南,断绝山东与陕西、山西顺军联络,谓:“使鲁地成孤军之势,方可使招抚倍半功之。”
  而事实上,占据德州的淮军没有再向清山东巡抚方大猷据有的地盘发起攻击,两方于这炎暑之下倒是达成了“默契”,就是谁也别找谁的麻烦。
  卢兴祖回到沧州后便将陆四的信递上,洪承畴并没有马上打开来看,而是先听卢兴祖说了在德州见闻,及那淮军都督言谈。
  “价高者得?”
  洪承畴笑了起来,撕开信封取信来看。
  信中,陆四表示要淮军亲近大清可以,但清廷必须承认他对山东全省、淮扬地区的统治权,并以亲王封爵相授。
  除此之外,还要将河南划给淮军做筹粮养兵地。同时,地方文武皆由陆四委任,清之吏部、兵部必须承认,而陆四方面向清廷举荐的官员清廷同样要予以任命,不得驳回。
  另外,须先拨付信军养兵养马银500万两,家眷安置费300万两,粮草若干,其余辎重若干。
  若大清同意,则淮军可以易帜,但不剃发。
第354章
请嫁真满洲公主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自古以来,谈判不二真理。
  不可能说宝友开价一万,还个三十就能成交的。
  所以,洪承畴没有因为淮军方面的“狮子大开口”而生气,反而很有兴趣的问卢兴祖如何看。
  “若淮贼能以两省实界易帜归我,则鲁地无窃发之虞,大兵无南顾之忧。再者,淮贼有十万之众,势亦难散。散之则各自啸聚,地方不宁;聚之则师旅繁多,日费巨万。大军不亦劳师远图,空费帑金何止万万者乎...”
  卢兴祖认为可以答应淮军方面的要求,因为山东、淮扬及河南之地本来就不为清有,尤其是淮军占据的淮扬和山东中南部。
  所以可在表面答应淮军要求,请摄政王封那陆四以亲王爵位,这样至少在朝廷解决李自成大顺主力前,山东及河南这一块是不大可能有战事发生,节省下的军饷数额当是巨大的。
  要是强行进剿,十万淮贼散分则啸聚山林,各地不宁,短期内想要平定并非易事。聚在一起又是一股极大的力量,要想消灭肯定要调真满大军,消耗之钱粮怕也得千万计算。
  因此权衡利弊,抚绝对划算得多。
  另外一个最实际的好处就是,易帜归清后的淮贼可以替大清抵御南方的明朝,使大清安心平寇。将来腾出手来再以淮贼为前驱渡江收取江南。
  至于淮军方面要求的总计八百万两饷银,这个却是肯定不能给出的,但给多少,可以谈。
  洪承畴听后微微点头,在他看来淮贼没有一口拒绝而是狮子大开口,这固然是淮贼贪婪,但也从侧面表明他们知道仅凭自身实力难以抗拒大清兵。
  如此,不管淮贼是真心还是假意,这招抚的基础还是有的。
  “剃发乃是底线,只要淮贼愿意剃发,其它倒真是可谈。”
  洪承畴决定继续谈,因为他也需要为大清争取时间,京里传来的消息豪格同孔有德的真满汉军最快也得七月中下旬才能南下。故而在大军南下前,他这位招抚南方总督大学士得通过各种手段确保山东淮贼不北犯。
  淮军方面,陆四是真想谈的。
  原因同洪承畴差不多,他也要时间。
  于是,接下来在双方都想谈的基础上,淮清双方接连进行了三次谈判。
  这三次谈判不再是接触性质,而是正式性质。
  卢兴祖全程参与了这三次谈判,但三次谈判清方的主要官员却有了变化。
  第一次是清山东巡抚方大猷,谈判地点在吴桥。
  淮军派出的谈判代表是被陆四紧急召来的山东招抚大使胡尚友。
  会谈一开始,方大猷就将洪承畴定给陆四的信交给了胡尚友,信中说道:“大清诚心招抚,若能翻然削发归命,自当藩封,永为柱石。”
  北京对于是否授陆四为亲藩,尚没有答复,这是洪承畴“便宜行事”。
  在饷银和地盘上面,方大猷同胡尚友争了半天,最后得出一个不错的结果来,就是河南可以不划给淮军。其它方面仍是不可更改。
  这个结果连同陆四的回信一同送到了沧州。
  陆四回信中表示:“前番信中条件已开出,今做退让,割出河南之地,先生若念同为中国之人,当为咱力争。只要不剃发,诸事好商议。”
  又说剃发恐引来李自成和明军攻击,反正一堆理由,只想要好处不想付出。
  双方各自商议,大概有五六天没有接触。在这期间,陆四特意派人向沧州洪大学士送去几车大西瓜,谓礼轻情义重。
  洪承畴欣然收纳,回礼沧州特产金丝小枣、泊头鸭梨各一车,又说京师摄政王对双方谈判极为重视,陆四所请亲王爵位已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合商。
  这几天,明清双方真可谓是蜜月时期,甚至两方人马在界点巡逻遇见时,还能互相打个招呼。
  第二次谈判是在七月初九,这一次淮军方面的谈判代表除山东招抚大使胡尚友外,又有权德州防御使朱廷翰等人。
  清方仍是由山东巡抚方大猷同卢兴祖为谈判代表,不过就在清方以第一次谈判进程为基提出新的方案时,淮军代表却提出“比照朝鲜藩属国关系”,进一步拥有独立性,并资给粮饷。
  这个要求显然过份了,谈判不欢而散。
  第三次谈判是在七月二十一,这一次清方的谈判代表却突然变成由京师南下的都察院右参政、一等梅勒额真张存仁。此人原是明朝副将,后随祖大寿降清,因招降吴三桂有功,升汉军梅勒额真。
  张存仁的到来,表明北京满洲高层的确对招抚淮军十分重视。而张存仁带来的也是让淮军方面没有想到的“痛快”。
  张存仁直接了当提出两个条件,只要淮军答应这两个条件,则大清立即以亲王爵位相授,鲁地及淮扬地区可为淮军永镇之地,淮军方面向京师保荐官员可以“陆选”官任用。
  淮军谈判代表朱廷翰好奇问是那两个条件。
  张存仁的条件除了一直争执不下的剃发外,竟然多了一个遣子入京为质的条件。
  并声称如果陆四不答应这两个条件,那谈判即日起中断破裂,大清唯有与淮方兵戈相见。
  “兹事体大...”
  胡尚友和朱廷翰不敢做主,回说须奏明都督。
  张存仁给予三天时间。
  如此强硬的底气来自于肃王豪格已领大军出京。
  三天后,胡尚友、朱廷翰复话,称质子不行。
  “为何不行?”张存仁眉头一挑。
  “因为我家都督无子。”
  胡尚友干咳一声,紧接着提出淮军的条件。
  “我家都督说若要我淮军剃发,则请大清下嫁真满洲公主,待我家都督与公主有子之后,则可至舅家为质,同时我淮军十万将士易帜剃发!若大清不应此条件,则我十万将士不日挥师北伐,与尔清兵决战京畿!”
  张存仁愣住,这淮贼比他还强硬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