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638

  此人是柏永馥麾下的军官,没有功名却识文断字,能够书写公文,所以在文盲率高达九成的淮军中显得很是亮眼。
  五月初淮军自徐州北上山东时,济宁、曹州境内突降暴雨,导致引发山洪,除了大量桥梁道路被冲毁外,很多州县的百姓也受了灾。
  如果是明军,肯定不管。
  但淮军不是明军,所以必须管。
  当时陆四让陈不平组织军民抗洪救灾,生产自救,尽可能将灾情减少到最低程度。
  可陈不平手底下也没什么人,而且组织百姓救灾需要军队配合,陆四便让下面推荐人材。
  柏永馥便将贾汉复推荐给陈不平,由贾负责协调地方和淮军的关系。
  然而让陈不平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贾汉复虽是刘泽清部出身,却爱民如子。沿途看到饥民便赈之粮食,遇到被洪水淹死的百姓就拿出自己的积蓄请人打造棺木,看到父母双亡的孤儿还会令人专门收养。
  不仅如此,随着淮军北进的步伐加快,开始大量接收山东州县,为了让灾民尽快得到安置,贾汉复提出绝不饿死一个人的口号,每到一县就命开仓放粮,县中官员谁敢违令就立即抓起杀头。
  因此还和当时负责山东招抚事项的大使胡尚友发生冲突,因为贾汉复斩杀了好几个胡尚友“重金”招降来的官员,给胡大使的招抚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好的影响。
  陈不平有感贾汉复的人品,便亲自替他说情,这才让胡大使的怒火息了下去。
  长达一个多月的抗洪救灾中,贾汉复从未在任何一座城池中食宿,几乎都在最前沿,不是在这个村子就是在那个庄子,有的时候连陈不平这个直属上司都找不到他。
  白天赈济灾民,晚上筹略赈灾计划,不敢说终日不休,反正一个多月后灾情稳定下来时,陈不平再次看到的贾汉复足足比一个多月前瘦了一大圈。
  看起来,跟个老农也没什么两样,哪里像是个带兵打仗的。
  此后,因为山东北部百姓的移民安置需要陈不平这个山东通会统筹安排,他就将本应该回淮军的贾汉复又留了下来。
  贾汉复也没叫辛苦,一头扎进移民安置中,分别在泰安和济宁安置近四万德州百姓,将无主土地重新调剂建了四处万亩以上的屯庄,又想方设法从淮扬调来农具、种子,好使移民能够尽快组织生产。
  移民期间,贾汉复还帮助整修了泰山书院,并建议这所书院为山东通会衙门直接管辖,师资聘任和学生录取也都尽善择优,从而可以使泰山书院能够成为淮军人才的输送地。同时也建议等战事稍稍稳定后,可以从军中择派一些年轻的士兵到书院学习。
  为了让泰山书院尽快运转起来,贾汉复将从前在刘泽清那里得到的钱财约四千余两统统拿出,于当地购买了五百多亩地为书院师生食宿补贴。
  并在这些土地上刻下碑文,上面写道:“请与后人约,我子孙不得视为私有,他人亦不得以势力攘夺,倘有睥睨窃据,许合邑之人声大义而共击之,庶世世为公物。”
  陈不平将贾汉复的事迹奏给陆四知道时,陆四感慨说道:“没想到我们当中还有如此经世之材。”
  陆四是真感慨,如果不是他,如贾汉复、张国柱、黄中色、虞绍勋、柏永馥等刘泽清部将都是满清绿营的主力,为满清平定中国立下汗马功劳。而他们在明军的时候却是无一成就,甚至因刘泽清的缘故成了害民之兵。
  同样是当兵打仗,换了一身皮,个人成就却是天翻地覆,如何让人不感慨。
  不过陆四不知道的是,这个贾汉复的成就其实相当高,是满清少数以武将做到巡抚,加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衔的将领。
  有感贾汉复为山东百姓做的这一切,陆四遂跟陈不平将人重新要了过来,授贾汉复为泰安防御使,暂为督府参军听用。
  随着淮军地盘和军队的扩大,军政、民政、经济等各方面的事务已经堆积如山,光靠陆四一人难以处置这么多事务。
  民政上的事情,陆四可以暂时依靠新建的山东通会、淮扬通会两个衙门运转,但军队的事情肯定需要一个单独机构。
  所以陆四决定建立一个类似参谋部的机构,帮助自己制定军令、协调各部队。
  这个机构,陆四定名为“督府”。
  他走到哪,督府就在哪。
  也相当于他这位淮军统帅的行辕。
  贾汉复这个能文能武,军政双一流的人材就成了陆四督府的主要负责人。
  和各方联络包括粮食物资的调派,现在都由贾汉复掌总,干的很是不错。
  赵忠义一心求战,陆四也想战,但他要等一样东西。
  那就是雨。
  决战,必定要选择大雨磅礴之时,否则攻城受挫,实力受损的豪格集团依旧能凭借他们数量众多的火炮、火铳对淮军的有生力量造成重创。
  陆四可不想打完豪格,淮军自个也断了两条腿。
  而且,孔有德那几百门炮,陆四也要了。
  想要以最小的牺牲获得最大的回报,陆四就需要老天爷给他来一场大雨,从而让清军的火炮、火铳全部哑火。
  问题是他不是气象专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
  贾汉复给出了一个好的建议,那就是可以找一些当地老农来问问。
  理由是农民种土全靠天时,几十年如一日的经验积累,使得老农对于什么时候会下雨能做到七八成的估算。
  陆四深以为然。
  “九月多半不会下雨,就算下雨雨水也不会大。”
  贾汉复说老农判断要想下一场大雨的话,可能得霜降以后。
  “霜降啊,”
  陆四猛的提杆,却是空钩,便重新甩钩。
  “那至少还得半个月了,嗯,来得及。”
  陆四说的来得及显然是指顺军将在河南发起的怀庆反攻。
  “都督,我...”
  贾汉复犹豫了下,有话想说。
  “胶侯想说什么?”
  陆四不是授贾汉复为“胶侯”,而是他的表字就叫胶侯。
  贾汉复看了眼赵忠义,道:“末将以为若豪格同满洲摄政王多尔衮水火不容,那都督杀豪格就是帮了多尔衮大忙。”
  “说下去。”
  陆四拎钩回来串起蚯蚓。
  贾汉复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认为可以放豪格回去,而不一定非要替多尔衮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陆四点了点头,将串好蚯蚓的鱼钩重新甩进河中,挥手说了句:“豪格能走,他手下的满洲兵也可以走,但孔有德不能走。”
第377章
东线无战事
  济南战役之前,陆四做的部署是全歼豪格集团,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派人在山东各地收集购买铁锹,为的是等豪格集团撤退时挖断他们的退路。
  然而现在,陆四却改变了这个目标。
  他认为,可以放豪格回去。
  主要原因倒不是贾汉复所言的杀豪格等于帮多尔衮,因为豪格的政治情商太低,就算回去也干不过他叔叔。
  是李自成的永昌皇帝谕令让陆四改变了主意。
  半个月前,左懋泰将一道永昌皇帝的旨意从南阳带到了济宁。
  这道旨意的大概内容就是淮阴侯在东线发起攻势的话,大顺主力在西线就会立即发起反攻,那么一切就会好起来的。
  树大招风。
  陆四没功夫去骂好心替他向中央报捷的河南节度使吕弼周,也没法指责李自成将他淮军当成大顺的稻草。
  谁让他,上表向永昌皇帝称臣,接受了人家的爵位,又想全盘接收人家的遗产呢。
  现在中央有困难,他陆文宗难道不应该替中央分忧么?
  当然要分忧!
  从战略格局上看,淮军于东线发起攻势的确是当前最能破局的好办法。
  陆四前世清军之所以能够集中全力对付李自成的顺军主力,原因就是山东和河南二省不费一兵一卒落入清军之手,而南边的南明小朝廷积极的“联虏平寇”,导致满清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对付李自成。
  现在,山东出现了淮军,虽然整体实力相差清军还很远,但却能在局部形成对清军部分人马的战略优势。
  如果淮军执行李自成的命令,全力北进形成直捣京畿的态势,肯定会将清军的目光投在东线,让他们无法集中用兵在西线。
  这样一来,顺军主力的大反攻肯定就与原本历史不同。
  顺军,不是不能打。
  怀庆反攻的胜利就表明顺军主力还是具备和清军决战的实力的。
  不过执行的后果对淮军肯定是灾难性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