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638

  陆四是想站在李自成的肩膀上,而不是被其踩在脚下。
  淮军是他一手创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十万之众,岂能就这么轻易的砸在有利于李自成的战略格局中呢。
  所以,在陆四的指示下,济南的夏大军再次同清军接触。
  开出的条件是苛刻了些,但起码能让豪格感受到淮军对大清并非彻头彻尾的敌视,双方存在一定的共识,比如都不想打。
  只要豪格还在济南,淮军就有充足的理由向中央解释山东的局面并非是顺利的,而是危险的。
  相信永昌皇帝也是能体谅的,而且也是会认可的,毕竟淮军在济南也牵制住了相当数量的清军。
  退一万步讲,中央军和杂牌军的区别,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只要李自成的顺军主力在西线发起反攻,一切就会好起来的。”
  陆四将千言万语提炼成了一句话传到夏大军耳中。
  拖着,大家都别打,至少这半个月,东线要呈现淮清双方在济南“决战”的态势,但又是静默的战事。
  从时间上看,顺军发攻可能也在霜降左右,那个时候,才是陆四总解决的时候。
  但他不想解决豪格,也不想解决豪格麾下的那些正蓝旗满洲兵,他希望这些满洲大兵能够安全回到北京。
  前世满洲大兵在伪顺治五年发生的大规模病死事件,陆四记忆深刻。
  在这次大规模病死事件中,很多奴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满洲名将相继死去,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满洲大兵没有倒在南征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看不见的敌人手上。
  此后很长时间,清军都无力派出真满洲南下,八旗的军官层也青黄不接。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南方爆发了大规模绿营反正。
  这两次事件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可惜,天赐给中国的良机没有被南明抗清力量把握住,反而继续上演着内讧、坐山观虎斗。
  时南明主政的大臣瞿式耜、何腾蛟等人除了天天编造江西“奇捷”战报外,无一策出,而小朝廷那边则是趁着广东反正的机会,大肆封赏争功,以致李成栋都寒了心。
  战事一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动用一切手段抗战,是陆四的原则。
  所以,他是真诚的希望济南城下满洲将士们能回去的。
  半个月,也是他们回去的最佳时期。
  可豪格集团同孔有德集团又是一体,怎么让豪格走,孔有德留?
  这是个比光着身子扛大刀还要麻烦的麻烦事。
  “胶侯你辛苦一下,去济南同豪格谈谈。”
  陆四没了钓鱼的兴致,将鱼杆交给侄孙陆义良。
  “要秘密谈,不要让孔有德那边知道,也不要让洪承畴、张存仁他们知道,更不能让北京知道。”
  陆四是真的只和豪格谈。
  “豪格不是说可以嫁女儿给咱吗?那就让他把闺女嫁过来。你跟他说,咱们汉人最重亲情,我这人也真的敬佩他爹洪太,不妨把话跟他敞开了说,只要豪格没有谋夺我中国的想法,我陆文宗就支持他做大清的皇帝,必要时候可以武力讨伐多尔衮。”
  陆四说话是算数的,老丈人真的有需要,他绝对武装支持。但这个承诺有几分可信,他自己都不清楚。
  可能,还得看看豪格的女儿长啥样再说。
  “豪格能信?”
  贾汉复觉得都督的想法似乎有点天马行空,让人跟不上他的思维。
  “他会信的。”
  陆四对此很确定,一个不分场合天天把多尔衮怎么还不死的话挂在嘴边的肃王,真的会不按套路出牌。
  想了想,又交待一句,“为了让豪格相信我的诚意,你以督府名义传令各部,这半个月不要袭扰清军粮道,除了高杰第六镇继续对山东绿营进行打击外,其余各部一律休整,没有命令不得擅自发起进攻。”
  豪格信还是不信,又关陆四鸟事。
  .........
  贾汉复是于九月二十一日抵达济南的,次日便秘密同满洲正蓝旗接触,可是双方却没有达成共识。
  因为淮军方面提出的要求太苛刻了,苛刻到哪怕豪格知道自己无法再在济南呆下去也不敢轻易答应。
  只是清军的情况很不好,尤其是满洲兵将不少人都开始出痘,目前为止染痘的满洲兵多达四百余人,孔有德汉军也没能避免,但情况稍好些,只有不到百人染痘。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豪格就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必须班师。
第378章
豪格北撤
  “当年阿玛身边的高学士曾对阿玛说过,明朝人皆知我国怕豆子,所以要提防他们用出痘之人传染我军...”
  “多尔衮七月令我领军南下时,我便曾说过未到冬季不可轻易南下动兵,我本人也尚未出过痘,多尔衮叫我这未出痘之人领军,分明就是想要害死我!可京中有谁听我的?就是你们也劝我要隐忍,现在好了,军中生痘,治都没法治,怎么办?”
  豪格没有染痘,他所说的高学士是在明天启二年,同范文程等一起应召入文馆赞画机要的汉人高鸿中。
  高认为满洲人一直居于关外寒冷之地,一般不生痘疹,但进入中原之后一旦染上痘症,极少能幸免于难。
  而豆子通常在夏季流行,冬季很少传染,故高建议若对中国关内用兵,应当选在冬季。如果万不得已要在夏季出征,就必须派出一些出过痘的将士。
  皇太极采纳了高鸿中的建议,其后数次入关寇掠明朝都选在冬季。如迫不得已夏季用兵,所派将领大多也是出过痘的,以此避免痘症对满洲用兵的影响。
  几年前多尔衮率师入关时,皇太极领满洲将校送行,结果多铎因为害怕出痘不敢送行,为此还被皇太极很生责骂了一通。
  按理说,有豆子这一对满洲极为不利的病症在,多尔衮不应该强迫没有出过豆子的豪格南下,可这位摄政王还是强迫侄子领军。
  所以豪格的埋怨不是没有道理,可是多尔衮的强硬逼得刚刚重获自由的豪格不得不领军出征。
  没有人替豪格说话,这让本应该继承大清皇位的豪格自是难以咽下这口气。
  南下之后,豪格于军中其实也做了很多防疫的准备,只是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痘役,眼看这么多满洲将士于痘役中苦苦挣扎,豪格那心真是如刀绞般。
  因为这些正蓝旗的满洲将士是他旗主最忠实的追随者,每死一个,都意味着他这个旗主的实力被削弱一分。
  而且,没有补充。
  到底是怎么生的痘疫,议政大臣机赛时等人详细调查过,最后猜测可能是淮贼故意将豆子病疫传播。
  证据是一开始生痘的几个满洲将士都是受了淮贼箭伤,在此之前清军无论满洲还是汉军都没有出过豆子。
  但究竟是淮贼故意传播,还是自然生出的豆子,于此时也都不重要了。豪格现在要做的是马上撤军,要不然痘疫继续蔓延下去,他这个未过过痘的肃王恐怕也难逃一劫。
  可是,怎么撤?
  “若退兵,我就算不被豆子害死,也要被多尔衮害死!”
  豪格脸色铁青,这位肃王现在就如被架在热锅上的蚂蚁,是进不得,退不得。
  十号强攻济南的失利已经注定清军不可能再进行类似的强攻,再来一次就算能拿下济南,清军也不过是从一个绝地换到另一个绝地而矣。
  机赛时、希尔艮、硕兑等正蓝旗的满洲将校们也知道主子就此班师的下场,所以哪怕他们心里都想赶紧班师撤回北京,也不敢说出真实想法。
  甲喇章京硕兑的辫子没了,却是前些日子在济南城中被淮贼的大火烧掉了,硕兑可以说是侥幸捡回一条命来,要不是跑得快,很可能就葬身火海了。
  恭顺王孔有德的部将孙龙更是被那场大火烧坏了半边脸,到现在脸上还敷着药呢。
  重重压力之下,豪格让机赛时同淮贼谈,可是谈来谈去双方除了知道彼此都不可能打下去外,根本没有进展。
  守住济南城的淮贼开出的条件已然非豪格能答应的,这位肃王实际上除了嫁出女儿外,根本做不了任何主。
  不说山东、河南两省的归属,就是淮贼提出的千万两白银,豪格也给不了。
  大清的实权掌控在他叔叔多尔衮手里,没有多尔衮首可,豪格就是答应,也没钱给。
  洪承畴和张存仁几次请求肃王撤军,二人都认为大军已经没有在济南坚城下继续围困的道理,并且洪承畴已经将济南攻城失利奏禀了北京。
  这是洪承畴的权力,他虽然是汉官,可却有便宜行事的特权。
  北京的多尔衮在知道豪格没能拿下济南,并且军中生疫后,却没有给豪格是否可以撤军的“指示”。
  或许这位叔父是担心豪格的班师会将天花病毒传染给在京八旗将士,又或许是想侄子能够死于这次爆发的痘疫之中。
  洪承畴还是竭力向济南供应军粮,但是撤军还是不撤军,这位招抚南方总督大学士也没能给太宗长子一个可靠的参考。
  痘疫已经控制不了。
  张存仁在给肃王的秘信中指出唯一可以阻止痘疫蔓延的办法,就是将染疫的士兵全部诛杀,并焚毁尸体。
  豪格做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