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638

  尤其是马士英和左良玉勾勾搭搭,东林党人在江南的影响力很大,从方方面面来看,还真需要史可法在南都镇着。
  哪怕是个吉祥物,史可法的威望对马士英、左良玉之流也是个震慑。
  这可不是孙武进能比的。
  有的时候,刀剑真的解决不了事情。
  文彦杰却不认为联姻这件事是史可法可以制止的,只要弘光坚持,即使贵为首辅,史可法也干涉不了。
  “我倒是认为史可法不会反对,毕竟有咱们顶在前面,对他南都大有好处。”陈不平说到这,看了眼陆四,很是认真道:“都督年纪也不小了,应该娶妻,这对淮军上下也是好事。”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陆四没说话,他知道部下的心思,虽说他竭力培养侄子广远为继承人,但这个侄子却比自己还大一岁,弄不好就得比当叔叔的先走。
  所以他必须有个正式的继承人,将来万一自家出事,淮军也不致于分崩离析。
  这是典型的封建思想,但也是人之常情。
  淮军将士提着脑袋跟你陆文宗卖命,图的就是将来的荣华富贵,王侯将相,你陆文宗要没个后人,这王侯富贵如何代代相传,与国同休?
  陈不平接着却道:“不过咱们没必要让都督娶个不知底细的宗室。”
  文彦杰一怔,道:“通会的意思是?”
  “明朝的周王一家不是在徐州嘛,”
  陈不平“嘿嘿”一笑,“我听说都督对那位周王府的小郡主颇是关心,似是有意。另外我问过齐宝,那小郡主今年17岁,与都督相差三岁,正合适。”
  陆四朝边上的齐宝瞥了眼,对方忙将头扭到一边。
  “都督真是中意这们周王府的郡主?”文彦杰要问清楚。
  “这...”
  陆四怎么回答,顾左言右。
  “看来真是这位郡主了。”
  文彦杰朝边上的齐宝说道:“那位周王世子不是在城里么,你去把他请来。”
  “哎,好!”
  齐宝不等都督这边示意就屁股一抬跑了。
  陆四心道自家人生大事,你们总要问问我这个当事人意见吧。可陈不平也好,文彦杰也好,周祚鼎也好,都没有征询他的意思,反而在那商量起都督迎娶周王郡主的好处。
  最后得出一个共同结果来,那就是可以通过这次婚事促成同南都的合作,但这件事最好还是报给大顺中央知道。
  陆四对此没有意见,他现在名义上还是李自成的臣子,娶一个前明亲藩女儿为妻,理当告知李自成一声。
  对常宁,陆四也是喜欢的,要不然就不会在济宁时天天叫侄孙义良给人家姑娘送东西。
  就是不知道人常宁怎么想,是不是愿意替他老陆家传宗接代。
  陆四寻思婚姻自由,不能包办,所以不管陈不平他们怎么想,最后还是要征求常宁自己的意见。
  让他没想到的是,被请过来的朱绍烱一听淮军陆都督对他妹妹有意,是半点也没客套,直接道:“都督能看上常宁是这丫头的福气,俗话说长兄为父,这婚事我便替她定下了...不知都督几时下聘?”
  “啊?这...你们几位同我大舅子细说此事,务必要体面。”
  陆四脸皮薄,拉起文彦杰走到屋外,说是散会步。
  文彦杰没有多想,便陪着陆四在大明湖畔闲走,约摸走了不到一里地,陆四突然停下,转身说道:“老文,你说这个衍圣公还要不要了?”
第403章
读书人皆可为衍圣公
  对于衍圣公这个不科学的存在,陆四本人是十分抵制的。
  孔子于中国文明有重要贡献,儒家思想在中国文明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但尊孔是否就要将孔子的后人捧起来作为所谓圣贤子弟的宗社、天下读书人膜拜之地,陆四极度存疑。
  因为事实上这个由所谓孔子后人担任的衍圣公,对中国文化起到了极其恶劣的作用,降金、降元、降清直接导致儒教成了异族窃居中国的摇旗呐喊者,法理窃夺的帮凶。
  说句难听点的,一个衍圣公能抵百万伪军。
  而衍圣公对于曲阜的百姓更是灾难,圣人的后人变成鱼肉家乡百姓的罪魁祸首,将家乡父老当成孔家的私奴,这恐怕绝不是圣人的本意吧。
  按陆四的想法,为了避免衍圣公世修降表,一次又一次打断中国读书人的脊梁骨,凭借国家给予的特权欺压百姓,这个天下从此无圣公才是最好的。
  或者说,尊孔,可以继续,但绝不能让孔子的无德后人成为国家文明的法统承继代表。
  所谓名与器不可授予私人。
  祭孔由国家的礼部负责,不须你孔家后人操办。
  如此行事,倒也是可行。
  问题是,他陆四不要衍圣公,别人会要。
  眼下南都那边还没顾得上衍圣公的事,等他们知道孔胤植已死,必然会重新择定衍圣公,清廷那边也有可能把衍圣公这个招牌亮出来,借以招揽中国的读书人。
  因为千年惯性原因,身为圣贤子弟的读书人对衍圣公这个招牌同样也是认可的,你淮军要不认衍圣公,弄不好就是将读书人全部推向对立面。
  如同陆四前世那位天王早期做法,大砸孔庙导致读书人不得不继续为清廷卖命,最终汉族的抗争异族政权被汉族的读书人们所灭。
  鲁地无知百姓唤陆四天王,不代表他就是天王。
  所以,陆四得找个明白人问问。
  做过曲阜主薄,又是文天相后人的文彦杰无疑是个明白人。
  由泉水汇聚而成的大明湖微波不惊,一帮工人正在修建“双忠祠”。
  “双忠祠”是山东通会陈不平提议修建的,为的是纪念几年前于济南罹难的山东巡抚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
  工人在修祠时,从地下掘出一泉。
  该泉泉水清澈,莹洁甘美长流不息,陆四闻知遂以祠命名曰“双忠泉”,更亲自题写了泉名、祠名,这也是陆四目前为止唯一留的墨宝。
  “孔胤植虽恶,衍圣公却不得不要,若废衍圣公,则天下读书人必视都督为儒教大敌。”
  文彦杰认为不可因孔胤植降清而废除衍圣公世袭。
  “昔宋儒胡安国著《春秋传》讲尊王攘夷,朱子几篇奏疏主张攘夷复仇,明朝有方孝孺作《后正统论》讲华夷,排斥蒙元法统。王洙的《宋史质》,丘叡的《世史正纲》,柯维骐的《宋史新编》都是严华夷之辨的史书,否定元统...”
  文彦杰可能是以为他面前出身淮扬农家子弟的都督因为孔胤植降清一事,对儒家也很反感,认为读书人大多软骨头,急忙强调历代儒家先贤都是尊王攘夷,严华夷之辨的。
  “我不是对儒家有什么意见,”
  陆四抬手打断文彦杰,沉吟片刻,道:“我的意思是尊儒是否一定要尊孔?”
  儒家于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陆四对此是深知的,如果没有儒家,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佛国,如前世泰国那般。
  中国历史上“三武灭佛”可侧证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侵袭有多严重。
  所以,儒教、道教于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是有大功劳的。
  一个国家,是绝对不能没有信仰的。
  儒教,就是中国的信仰,至少从前是,现在也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也是。
  “若尊儒必要尊孔!都督所担心的不过是怕这衍圣公成为汉奸,那么...”
  文彦杰提议从孔家不愿降清的子弟择选优秀者,由陆四亲自考核,立为新一代衍圣公,并派人重修孔府,以示淮军对儒教之重视。
  陆四却不同意,朱元璋当年也选了新的衍圣公,可朱元璋怕也没想到两百多年后衍圣公会无耻到鞑子还没来就上降表吧。
  后人的事情哪个能确保?
  事情既然落在陆四手上,他就想一次性解决好,不给后世留隐患。
  文彦杰也意识到了陆四所担忧,但百多年甚至几百年后的事,他又哪里敢确保说选出的新衍圣公后人没有软骨头的。
  细细想了想,称可仿曲阜知县世袭为世职的办法,将这衍圣公也改为世职,由孔家后人多少年一考,不使衍圣公为一孔之血脉继承。
  这也倒不失是个好办法。
  只要衍圣公姓孔,由孔家内部竞争出任,恐怕也能焕发这孔圣后裔的活力。
  但陆四显然另有想法,他负手看着大明湖,道:“既然这衍圣公是用来祭祀孔圣的,那孔圣后人可为奉祀官,孔圣的七十二弟子后人为何不能为奉祀官?历代儒家圣贤后人又为何不能祭祀孔圣?”
  “都督的意思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